天籁之声的天籁是什么意思
文/一纯当你听到美妙动听的歌声时,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赞叹:“这真是天籁之音啊!”然而你可能从未想过,“天籁”这个词语最早的出处竟然是《庄子·齐物论》,而且它所承载的意思恰恰与......接下来具体说说
作者:杨本枢
一天晚上,庄子和蔺且吃过晚饭后,照例要阅读老子的文章。
庄子读到得意处,情不自禁的高声朗读起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蔺且对此句话有些不解,今见先生读到这里,赶紧抓住机会追问道,“老师,老子为何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呢?’”
庄子抬起头看看蔺且,说到:“老子的意思是天地没有私心,对待万物一视同仁。”
蔺且还是有些不解,继续问道:“既然天地对待万物一视同仁,为何世间万物的差别那么大呢?从类型上看,有人类、有动物、有植物、有生物、有风雨雷电、有山石湖泊;从某个同类看,有健全者、有残疾者、有长寿者、有短命者、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单就人类看,有富贵者、有贫穷者。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所偏爱导致的吗?”
庄子一听这话,微微一笑,说道:“你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你只是看到了细枝末节的东西,没有从整体上去分析问题。”
庄子继续说道:“老子的天地一视同仁论中心在于天地把万物看成一个整体,看作一个物体,而不是缤纷多彩的数不清的个体。万物在天地眼中是没有差别的,没有类型的区分,没有同类的高低贵贱的差别。”
蔺且听得越发迷惑了,他说:“万物在天地眼里没有区别,岂不是万物一体啦!”
庄子听到“万物一体”四个字,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下子站了起来,对蔺且说,“你说得太对了,就是万物一体。这种万物一体不是形体上的万物一体,而是精神上甚或是精气上的万物一体。”庄子兴奋得满脸泛着红光,那是蔺且久未看见的老师精神振奋的一面。
庄子在陋室里来回踱步,不停地搓着两只手说:“我要把刚才的讨论写下来,以《齐物论》为题表达出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延伸的思想含义。”
说完,庄子就急匆匆地拿出竹简,一笔一笔地刻起《齐物论》。
蔺且在旁边细心地侍候老师,师徒连续奋战几天,四千多字的《齐物论》问世了。
蔺且作为靠前读者,认真拜读老师的《齐物论》,他被文章的精妙之辩所吸引,被文章的奇异描绘所震撼。
《齐物论》的靠前部分是这样滴:
楚昭王的弟**綦先生居住在城郭的南端,人称南郭子綦。
有一天南郭子綦盘腿坐卧在案几旁边,仰天而嘘气,那种灵魂出窍的神情让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非常奇怪。颜成子游站立在老师的旁边,低声问道,“先生今天的神情好奇怪呀!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昔日隐机而坐的先生和今天隐机而坐的先生完全就是两个人呀!”
南郭子綦睁开眼睛,望着颜成子游说,“偃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今天的我已经完全忘记了我的存在,灵魂缥缈于高空之中,空留一副躯壳而已。”
南郭子綦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偃啊,你感觉到我仰天而嘘气的声音很是奇怪,这说明你听闻过人籁之音,但是,你听闻过地籁之音吗?即便你听闻过地籁之音,但是,你听闻过天籁之音吗?”
颜成子游摇摇头说,“愿闻其详?”
南郭子綦说,“先说说地籁吧。广漠大地散发出各种气体,那就是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成千上万个洞孔发出叫嚣声。这种声音就是地籁。难道你没有听过长久不息的狂风呼啸的音律吗?偌大的深山老林激荡着无数的轰鸣声:山谷深处的呼啸,参天大树的呜咽,还有树枝摇动,枯叶落地的簌簌声,这些声音在崇山峻岭中相互碰撞、相互共鸣、相互吸收,形成一曲震撼的大自然奏鸣曲。”
“这些声音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直径百米的大树身上的孔穴,这些孔穴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房梁上的方孔,有的像围栏,有的像舂臼,有的像山谷,有的像低洼的坑。我把它归于八种声音,有激荡声、有响箭声、有呵斥声、有呼吸声、有大叫声、有嚎哭声、有深谷回音、有哀叹声。各种声音千变万化,交织在一起,有唱有和,小风则小和,大风则大和,狂风停止时则众窍复归于空虚、寂静,但是,那些树枝还在摇动,那些树叶还在簌簌的落地。”
子游问:“地籁是地上众窍发出的音律,人籁是人们用竹、管制作的笙箫等乐器发出的音律,那么,天籁呢?”
南郭子綦说:“天籁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那是一种自然而为、无心而为的声音。打个比方,天上的神仙吹口气生成了万物,万物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万物共同生活的空间鸣奏出不同的音律,这个音律囊括了万物的声音,分不清谁主谁次。”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夫天籁者,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太空中的天籁之声
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返回时,竟意外地“听”到了天籁之声。那是地球发出的“刺啦刺啦”声,如同撕心裂肺般的“哭泣”。后来,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卫星在太空中又录下了地球的“尖叫”声,而今,各国卫星录下的“地球之声”已经有了一万多条,而且它们往往与极光同时产生。
上述天籁之声是人类从太空里听到的,故可称之为狭义的地球之声。但众所周知,声音是振动在空气或固体、液体介质中的传播。太空里没有此类介质,如何传播声音呢?
实际上,它是太阳喷射的离子流亦即“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在大气中相撞时产生的电磁波引起的:这种电磁波呈波束状传播到太空中,如果能量足够,扰动了卫星或飞船上的某些物体,便产生了震动,传到了人耳中,成了地球之声。
这些地球之声会随着电磁波传送到遥远的宇宙。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借助这种方法与地外生命通讯。因为凡有极光的星球,就会有类似的“声音”。
广义的地球之声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听到的声音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地球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因此,又都可以称之为广义的地球之声。
首先,地球还真有点像电动机,地壳和地幔是定子,地心外核里富含铁的流体就是转子。由于地球的自转,科里奥里力向地心内流体的偏转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地壳的各大板块彼此挤压、碰撞,
岩浆就喷发地壳就震动,从而引发了**、火山爆发、冰山崩裂、巨浪、海啸和大火,地球自然就会狂呼、呻吟或者啸叫。如此惊天动**撼苍穹的振聋发聩之音,难道不是地球滚动的声音吗?
再者,地球也真有点像洗衣机,大陆架是滚筒,海洋就是滚筒里的水。
地球一边自转一边绕着太阳公转,月亮又绕着地球旋转。月亮对海水的引潮力产生了月亮潮,太阳对海水的引潮力产生了太阳潮,于是地球上就有了潮汐。这些潮涨潮落的汹涌澎湃、一应水族稀奇古怪的嘈杂不休,不也是地球滚动的声音吗?
还有,地球也真像个奔跑中的巨人,大气层就是他的肺。因为地球不停地公转和自转,
大气里才有了地转风和大气潮,大地上才有了季节变换和昼夜交替,天空中也才有了雾雪雷电冰雹骤雨。那些飓风、龙卷风和台风的呼啸,暴雨、雪崩和洪水的咆哮,飞鸟走兽的大呼小叫和花草树木的窃窃私语,不也是地球滚动的声音吗?
人类无缘聆听的次声和超声
人耳只能听到20赫兹到2万赫兹、声强级大致在几分贝到125分贝之间的声音。所以,人类仅能听到极少一部分地球的声音,其中95%以上又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比如,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之时,除了狂暴的强烈噪音之外,往往伴有能量巨大的次声波和超声波。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产生的强大次声波居然绕地球转了好几圈、传播了十几万千米、周期为几百秒!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经历过的最强大的次声!幸而我们听不到,否则一定会震耳欲聋。
再比如,蓝鲸呼唤同伴的次声在海底可以传播数千千米之遥。海豚则是个超级“女高音”,其声音频谱中很宽的部分是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大象吼叫的声强级高达110分贝,其波长约70米,可以通过地面传播数万米。狼及其表弟狗嗥叫或狂吠的声谱中竟含有3.8万赫兹的超声。
孤陋寡闻的我们,无缘聆听地球的次声和超声,许多动物却能声声入耳。水母的触手上有一种“听石”,那是一种高灵敏度“次声波传感器”。
风暴即将来临时,“听石”会提前十几个小时感知到大难将至,水母便迅速隐蔽到深水。鲸、河马、短吻鳄等也都精于此道。大象可以用脚来感受彼此发出的次声,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实现远距离交流。狼和狗可听到的声音的距离是人的4倍,对它们来说,4万到6万赫兹的超声尤其悦耳。老鼠和它的冤家猫,竟分别能听到9万赫兹和7万赫兹的超声!
地球的“鼾声”和怪声
地球转动的同时,还不断发出一些极其神秘的怪异声音,可称之为另类的地球之声。
**学家们早就发现,地球在持续不断地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轻微“隆隆”声或“呼噜呼噜”声,好像地球的“鼾声”。那是些次声波,用**检波器才能监测到。对其成因,人类至今仍然大惑不解。
利用洋底听音器,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们监听到深海中也有许多神秘的怪异声音,有的像汽笛在响,有的像火车在飞驶,有的像呐喊,不一而足。至于其成因,有说是海底火山喷发产生的,有说是诡秘的巨鱼或巨兽发出的,也有说是冰山彼此摩擦产生的,众说纷纭。
文/一纯
当你听到美妙动听的歌声时,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赞叹:“这真是天籁之音啊!”
然而你可能从未想过,“天籁”这个词语最早的出处竟然是《庄子·齐物论》,而且它所承载的意思恰恰与“美妙歌声”截然相反:
战国时,有个楚国人叫南郭子綦,他持守天道、静心修养。
看见“南郭”这个词,我们或许会联想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又甚或是《中山狼传》中的东郭先生,但是别误会——“南郭”本来并不是一个姓氏,而是指一个地理方位,因为“郭”是外墙,因此可以有东、南、西、北郭,而上古的人们喜欢用居所或是官职来命名,所以,南郭子綦只是居住在城外南边名字为“子綦”的一个人。
这天,南郭子綦靠着几案,仰面朝天缓缓吐气,他的样子好像精神脱离了肉体似的。他的学生颜成子游站立着侍候老师,他问道:“老师,您这是怎么了?形体固然可以像枯木一样,可是内心也能像死灰一样没有生气吗?您今天的神情和往常可是不太一样啊。”
我个人觉得这里的“心如死灰”跟我们现在的用**有些区别,它应该是指非常淡漠,更加倾向于道家所描述的修炼中的某种境界。
可以看得出,颜成子游非常关注他的老师。南郭子綦对他说:“你问的很好!我今天进入忘我的状态了,你知道吗?你可能听过人籁,却没有听过地籁;即使你听过地籁,也绝对没有听过天籁。”
学生很好学,他问:“胆敢请老师给我讲解一下其中的道理。”
南郭子綦果然是道家修炼之人,他说:天地吐出的气息就是风,它一旦吹出来,万物的窍孔就会发出怒号。万物的窍孔可以是树洞、山坳、泥坑,而风吹过各式各样的窍孔,就会形成不同的声音。风和窍孔一唱一和,小风就有小和,大风则有大和,而风停止了,则万物俱静。
颜成子游很聪明,他总结出来,“地籁”是风吹过窍孔的声音,“人籁”是人类歌唱或是吹奏的乐声。可是,颜成子游还是没能觉察到“天籁”是什么。
老师娓娓道来:“你看啊,自然界发出这么多种的声音,能使它们自动发音又自行停止的主使者又是谁呢?”
注意这个反问:“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答案很明显了,就是——天道!
在庄子的架构里,在天地诞生之前还有一个无名的力量,就是道。大道默默无声却使得万物自行生灭,因此庄子的“道”和“自然界”不能简单等同。
所以,此刻我们可以回答“天籁”的问题了,今人说的“天籁之声”原本在庄子的分类中属于“人籁”,而庄子的“天籁”恰恰正是默默无言的。
为什么在这一篇中,庄子要特意就“声音”而作思想阐述呢?请看本篇的名字——《齐物论》,“齐物”,就是说天下万物道通为一,所以偏见是没有必要的。
可惜“大知闲闲,小知间间”,每一个人都会因为过往的背景与内心的欲望而发出某一角度的声音,甚至有一部分人为了权利勾心斗角,语带讥讽,他们可能说很多的话语,但是这些都无益于静修持守,只会束缚自己。
庄子认为,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生表现,无异于众窍发出的声音、地气蒸发长出的小菌类一样。
世界一直在运行,可是人们却不知道这是由何而萌生。
一旦有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理解各式各样的人事。
以上就是天籁之声的天籁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