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有哪些套路
「五年涨价超三倍」「价格越来越高,充电越来越慢」「充电五分钟,付费八块钱」以上这些抱怨,统统指向了同一类产品——共享充电宝。其实纵观整个互联网平台,对共享充电宝的口诛笔伐可不少。接下来具体说说
共享充电宝刚开始的时候不被人看好,连王思聪都说不能成。这几年发展之后,虽然存活了下来,但价格也是越来越高,让人直呼“刺客”。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共享充电宝,是如何从一开始的“便民”到现在的“刺客”的?
继餐饮刺客、旅游刺客、雪糕刺客之后,共享充电宝竟然也步入“刺客”行列,开始收割用户,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价格每小时3到6元不等,*高甚至到了7/8元每小时,如果是没用过共享充电宝的人,对这个价格不会太敏感,但若很早就有共享充电宝使用习惯的人,那就大大地感觉到“被刺”!
共享充电宝刚推出时候的价格才1元/小时,短短5年不到,涨价3倍以上,用户的感知度能不强吗?或许正是看到街电、来电、怪兽充电、搜电等共享充电宝的价格竟然那么低,王思聪才在社交网络上喷了一句:“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王思聪这样说,让很多人都想看到他被打脸。
首先,共享充电宝虽然价格低,但将来谁都预测不到。
其次,当时的共享充电宝发展地如火如荼,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美团这类大公司,都开始力推共享充电宝,虽然它不像生鲜电商、在线办公那样可以看出明显的风口,但既然那么多公司都在做,肯定是看到有赚钱的机会,大家才会一拥而上。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王思聪就算再“土豪”,也不能证明他说的就完全正确。
2021年怪兽充电上市后,王思聪似乎真的被“打脸”,看吧,让你说共享充电宝不能成,现在都有共享充电宝公司做上市,就问王公子服不服?
可谁知道就在共享充电宝证明自己的时候,它却悄悄地向用户下手。王公子的脸疼不疼不知道,用户的钱袋子很心疼。实际上最近几年,关于共享充电宝涨价的消息就没停过,为什么到了今年就被冠上“刺客”的名号呢?充电宝刺客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靠前,先用低价培养用户习惯和用户群 。街电、来电、怪兽充电、美团等充电宝平台一开始将价格定在1元/小时,是冲着培养用户群和用户习惯而去,如果一开始就定价5元/小时,用的人肯定没有现在多。
只有价格低到让人没有感觉的时候,用户才敢随便用,用的人才会多。
有统计机构预计,中国共享充电宝使用人数将由2017年的0.92亿人提升至2025年的7.55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30.1%。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规模是基础,没有用户规模和用户习惯,怎么做都是白搭。就像那么多狂得没边的搞创业的人说“颠覆腾讯/颠覆阿里巴巴”,都是在瞎扯。
街电、来电、怪兽充电、美团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做“刺客”。
第二,循序渐进 。我们小时候吃的雪糕,5毛钱是正常,1块钱就很奢侈,2块钱的雪糕那就是“土豪”。但是后来的雪糕一度涨价到二三十元,对于80后来说,简直不可想象!雪糕怎么能这么贵?于是,“雪糕刺客”开始被频频吐槽。
共享充电宝的套路并不像餐饮刺客、旅游刺客、雪糕刺客那么明显,一下子就把价格涨到“天上”,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从一开始的1元/小时,涨到2元/小时,再到3元/小时,2年前的价格还没有今天这么贵。
共享充电宝平台“大聪明”的地方在于,它虽然号称互联网公司,但实际走的路线是纯线下路径。为了降低风险,共享充电宝一般采取代理模式,即与各个商家共同运营,而在具体定价方面,虽然有固定的指导价,但具体到各个城市、各个具体点位的代理商,它们可以进行调价。
这就导致,用户即使在用一座城市,使用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产品价格都不一样,比如电影院、酒店,与火车站、旅游景点等,其价格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说,用户根本不知道哪里就会“被刺”。
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共享充电宝?肯定是手机没电,且没带充电宝的情况下,这种较急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平台作为卖方本身占有优势,“谁让你来消费”?这种情况下,它们就算涨价,我们还得用。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我出门就随手带着充电宝,但难保人有“四急”,手机没电这一急,同样可怕。
第三,吃“毁约” 。使用共享充电宝的理想状态是,充完电后迅速找到下一个点位归还。但人并不会一直处于理想状态。有位朋友说,有一次他借了一次充电宝想要还的时候却发现,点位太少,等到他去下一个点位归还的时候,发现充电宝的卡槽满满当当,根本还不了,这种情况下,要去找下一个点位归还充电宝的时间成本太高,于是,他等了两天才去还,直接被扣94元!
当用户超时“毁约”的时候,一旦价格超过产品价格以后,用户可以选择购买充电宝,本来是租的,没想到用着用着就变成买主,而市场上同类型的充电宝价格并没有这么高。如果你选择购买充电宝,店铺和代理商都能从中分钱。
不管怎么看,共享充电宝平台都是稳赚不赔。那么,为什么这些共享充电宝平台对于做“刺客”会有恃无恐呢?
主要还是用的人多,人们完全离不开手机,吃饭、坐车、工作等没手机根本不行,万一手机没电,连出行都成问题。看到用户习惯和用户规模突破后,平台也开始不断增加点位。据悉,中国共享充电宝点位覆盖数量预计将由2017年的32万个提升至2025年的1180万个,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57%。很多时候为了图方便,哪怕平台方涨价,用户也只能受着。
回想过去,你去饭店、酒店、电影院等场所,它们都会免费把各种充电设备准备的好好地,生怕用户想要充电而自己的服务不周到,哪像现在,能从用户身上刮一笔是一笔,商家们堕落了。
专栏作家
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自媒体人、百度百家作者、搜狐科技自媒体成员、钛媒体专栏作者、网易科技专栏作者,同时为多家杂志长期供稿。关注互联网,关注TMT,用心做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原创狗。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共享充电宝因为“套路深”被吐槽,天天自带充电宝又觉得有些重……现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量焦虑”也随之而生。外出时如何更快更好地充电?近期,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将走访不同共享充电宝柜机,走进地铁、餐厅、便利店等,梳理“避坑攻略”,测评充电好物和充电友好场所,让大家实现“充电不焦虑”。
收费贵、充电慢、归还难……共享充电宝最近又又又被“吐槽”上了热搜。经常外出工作的吴女士曾多次使用共享充电宝,如今却选择自带充电宝。也有市民归还时遇到了难题,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成功归还,不仅多花了钱还很“堵心”。
使用共享充电宝的过程中,如何避开这些常见“坑”?这两天,记者走访了丰盛里、上海久光中心等商场和沿街店铺的共享充电宝柜机,包括美团、怪兽、搜电、电饱饱等不同品牌。先来看看走访结果↓↓↓
◽ 选择共享充电宝,“货比三家”很重要
◽ 设个提醒闹钟,帮你少花冤枉钱
◽ 无法归还干着急,联系客服暂停计费
提起“收费贵”问题,吴女士连连点头。前不久,她外出工作再次遇到手机电量告急时,没有选择之前觉得“方便”的共享充电宝,而是转身去超市购买了一个充电宝,花费100多元。
我之前多次用过共享充电宝,但是一次花十几块,用几次就可以自己买一个了,我还不如自己买个充电宝。”
吴女士给记者看了她之前的订单记录,其中一次是在滨江公园南滨江停**租借了共享充电宝,其计费规则为2.5元/30分钟,前1分钟内归还免费,不足30分钟按30分钟计费。她一共使用了2小时50分钟,花费15元。
少则三四元,多则十几元……在吴女士的账单中,这样的共享充电宝订单还有不少。
除了收费贵,计费规则也有“坑”。程先生近日和家人外出聚餐时,在店里租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一顿饭吃完,充电花费8元。除了4元/小时的价格,更让他觉得“坑”的是“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虽然只用了1小时几分钟,但要按两小时收费。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不少共享充电宝柜机的计费规则都是“不足1小时按1小时收费”,也有的是“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收费”。
对于免费使用时长,同一品牌不同柜机的规则也不同,有的“3分钟内归还免费”,有的“前1分钟免费”,还有的“无免费使用时长”。
而且同一品牌相距仅十几米的两台柜机,共享充电宝的收费价格却不同,一台3元/小时,一台5元/小时。
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和所在城市、门店和场景等都有关。从实际情况来看,同一商场楼层甚至距离很近的柜机收费价格都可能有较大差距。
因此,选择共享充电宝时不妨“货比三家”,先扫码看看价格再决定。同时也可以自己设个闹钟,避免出现超时几分钟就要多花1小时费用的情况。
不仅收费贵,“充电慢”也是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常遇到的“坑”。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手机还剩16%的电借的充电宝,充了55分钟才39%……你们借的共享充电宝也这么慢吗?”随后,不少网友评论表示确实很慢。
共享充电宝的实际充电效率如何?杭州市消保委今年进行了评测,检测数据显示,此次调查的共享充电宝60分钟平均可以给手机充39%的电;非共享充电宝60分钟平均可以给手机充66%的电。显然,非共享充电宝的充电效率高于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计时收费,“充电慢”意味着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的钱。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多台美团充电宝、怪兽充电宝、搜电充电宝的柜机上均没有标注是否为快充,只有一台电饱饱柜机上标明了“大容量快充”“充电快3倍”等字样。怪兽充电宝和搜电充电宝的客服均表示,他们的共享充电宝不支持快充。
充电宝的功率是影响充电快慢的因素之一。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有支持18W快充或22.5W快充的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的功率是多少?记者选取了4款产品进行对比,它们均标注了输出信息。根据“功率=充电器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公式进行计算可得:
一款电饱饱共享充电宝的Micro USB接口输出支持5V⎓3A、9V⎓2A或12V⎓1.5A,即最大功率为18W;Type-C接口输出支持5V⎓4.5A,9V⎓2A或12V⎓1.5A,最大功率为22.5W;Lightning接口输出支持5V⎓2A或9V⎓2A,最大功率为18W↓↓
一款美团充电宝的三个充电接口输出均支持5V⎓2.4A,最大功率为12W↓↓
一款怪兽充电宝的总输出支持5.1V⎓2.0A,功率为10.2W↓↓
一款搜电充电宝的输出支持5V⎓2.0,功率为10W↓↓
从以上几款共享充电宝的输出来看,仅电饱饱的支持快充,其他功率为10W、10.2W、12W的充电宝都是比较慢的。想要快速充电、手机支持快充的小伙伴,选择共享充电宝时可以将输出信息作为参考,看看是否支持快充。
准备要回家了,却找不到柜机归还共享充电宝?前段时间,孙先生外出时手机快没电了,就在地铁口附近的店铺里租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等到回去时准备去还充电宝,却发现柜机已经满了。
然后,他就一家一家地去找,哪里可以还充电宝,但是附近的柜机都满了,“当时附近有活动,人比较多。”最后,他又坐了几站地铁,找到了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归还充电宝,前后花了1个多小时时间。
有市民提出,是否可以将找不到地方归还的共享充电宝放在柜机所在门店呢?记者询问了门店工作人员了解到,如果放在门店、没有成功放入柜机,还是会照常扣钱的。
走访中,市民找不到柜机归还的情况也较为常见。根据共享充电宝客服介绍,归还充电宝时可以查询附近的网点,查看可还的门店。
以怪兽充电宝小程序为例,查看附近门店,可以看到是否有可用的充电宝、是否可还以及门店地址和营业时间等信息。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不过也有网友遇到过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去了才发现并不能归还,最后花了1小时才找到可以还的柜机。
遇到以上情况,建议联系客服了解情况;实在无法归还时,还可联系客服询问是否能暂停计费。
共享充电宝频频被“吐槽”上热搜,“共享”二字也慢慢变了味。投放设备需要成本,赚钱也无可厚非,但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发现,这里面“套路太深了”,一不小心就被“暗箭”所伤。
收费贵、充电慢、归还难……一步一个坑,下一次你还会走同一条路吗?采访中,不少市民因为体验不佳,已经选择自带充电宝或是很少使用共享充电宝了。
近几年来,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不断上涨,但相关服务却不见提升。有市民提出,“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并不合理,计时收费应该更为精细化。同时增加“提醒功能”,比如快到半小时或者1小时时,提前5分钟发送时间提醒。
「五年涨价超三倍」
「价格越来越高,充电越来越慢」
「充电五分钟,付费八块钱」
以上这些抱怨,统统指向了同一类产品——共享充电宝。其实纵观整个互联网平台,对共享充电宝的口诛笔伐可不少。作为新晋的「钱包刺客」,共享充电宝坐地起价的速度让不少理财产品都要为之汗颜。
它的吸金能力到底有多强?有网友晒出了这两年使用共享充电宝的账单,总支出高达 560 元。只是偶尔图个方便。结果不知不觉亏了一个亿,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然而即便是如此疯狂吸金,接受媒体采访时,平台还要坚持表示:「没有联合涨价,纯属市场行为」。财报一拉,更是连年亏损。
一边是用户的利益诉求,一边是厂商的「问心无愧」。这其中肯定是有什么猫腻,今天我们就深挖一下到底谁在玩猫腻,谁在刻意放慢速度,又是谁的性价比*高。本次我们搜集了5大品牌,一共6款充电宝。分别是大家常见的:美团、怪兽充电、来电、电饱饱以及街电的老款和新款。
以上的这些充电宝,标称电池容量从 4000mAh到 10000mAh 不等。价格方面,都在 3 元/小时上下。至于计费的颗粒度,则要看网点的设置,而非平台统一管理,有的是半小时计算一次,而有的则是一小时一次。此外,这几款产品也都支持延期 24 小时后租金封顶,但并非永久封顶,而是每 24 小时重置,也就是两天 60 块、三天 90 块,依此类推。想要买断的话,在支付所有滞纳金的前提下,还要额外付出 100 元。
本次测试,为了避免额外转换带来的损耗,我们采用一加 Ace 2和Power Z作为测试工具,从 10% 电量起步记录全程的精确功率,并使用红外测温枪记录发热。前半个小时,每 5 分钟记录一次电量,模拟用户临时补电的场景。再记下充到死的时长和电量,计算每款充电宝的转换效率以及最终的使用成本。
30分钟充电,几乎所有的共享充电宝充电速度都非常慢。就算是最快的电饱饱,半个小时也难以摸到 50% 的安全线。常见的 5V/2A 产品中,则是美团充入的电量较多,其次是来电和老款街电。然而以上只是理想状态,紧急算了息屏充电的速度,也就是在这半个小时内你是完全不能碰手机的。
如果是边玩边充的话,功率会有所降低,此时充电速度只有原本的 2/3,半个小时只充进去十个点出头。而这其实是绝大多数用户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的基本需求,两块大洋换 10% 电量,确实是非常不理性的交易。
半个小时充电各家拉开的差距不大,但充到死测试,则是体现出了不同品牌之间的根本差异。六款充电宝充到死,所需时间最长的是新款街电,足足用了两个小时出头。调出功率曲线,会发现它在 52 分钟从 9W 降低到 7W,1 个小时后又变为了 5W。小小一波操作,又是 3 块钱的收入。其他产品的表现也基本平稳,想要充到 50% 左右的安全线,几乎所有产品都需要 1 个小时出头,并且全程保持息屏,条件相当苛刻。
充到死的最终电量,四款标称 5000mAh 电量的产品中,只有美团和怪兽达到了90% 的合格线。街电的新款只有 83%,老款更是只有 76%。当然,以上这些都不如来电的 49%「惊艳」,考虑到轻薄和价格,勉强说得过去。至于电饱饱,由于容量高达 10000mAh,和上面这些自然没法比。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标称和额定容量接近,但实际的充电量却差了这么多,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查看红外测温图发现,充电过程中美团和怪兽的发热都控制在了 40 度以内,而表现最差的老款街电和来电发热分别达到了 43.2℃ 和 43℃。可以理解为更多的能量从电能变为了废热,**效率低也是理所当然了。六款产品中也存在例外,唯一一个支持18W 快充的电饱饱,发热也达到了 51.2℃,但由于快充+大容量,所以对实际的充电速度和充入电量倒是没太大影响,属于是大力出奇迹。
从整个测试的过程来看,常见的品牌一个小时内的电量补充,基本半斤八两,属于是约好了一起摆烂,完全没有群雄割据、竞争内卷的样子。而在长时间充电的体验上,各家就更是心照不宣,没有较好,只有更烂。即便是新入局的电饱饱,也只是力大砖飞,在一众竞品中才能显得眉清目秀。并且这些产品由于个体差异,品质参差不齐,机器好坏全看运气。
那么问题又来了,由于 24 小时的封顶价格高达 30 到 40 元,并且每天会不断累积。所以一部分实在来不及归还的网友会硬着头皮将这些充电宝买断,价格通常在 100 元左右。而这个价格去购买全新的充电宝,体验如何呢?
答案是:将会有着质的飞跃。在完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这款129元全新的充电宝,各项数据都可以说完爆了包括电饱饱在内的所有共享充电宝。如果再精挑细算一些,甚至还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体验。而这,仅仅相当于租借3-4次共享充电宝。
此时再回过头,看看每年 2.88 亿的共享充电宝用户数量,这都是绿油油的韭菜啊。如果你真是一个经常出门还喜欢玩手机,却唯独不愿意自备充电宝的人,那么共享平台赚的与其说是服务的佣金,倒真不如说是对你偷懒心理的罚款。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共享充电宝平台口中的「纯属市场行为」就根本站不住脚了。
实际上,早就有不少博主对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进行过调查,他们的绝大部分支出都出在了商铺租金、渠道分润这些「跑马圈地」野蛮竞争上,而对投放后商家的具体定价,干涉力度可以说微乎其微,甚至默许商家将刚刚借走的机器填满,逼迫用户买断来一起赚取更高的分润数额。
以上就是共享充电宝有哪些套路?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