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化的内涵是什么
摘要: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接下来具体说说
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市场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3、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4、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5、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6、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7、社会化: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8、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上述特点说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从这些丰富的内涵中,还可以引伸出其他许多外延作用和意义。例如对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等等。
我国农业产业化有哪些特点?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据二00二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的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九万四千多个,比二000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一点六,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双汇、蒙牛等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百分之四十四点八,畜牧业占百分之二十四点一,水产化组织占百分之八点二,林特产业占百分之十点四,还有其他类型占百分之十点五。
3、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十七点八。
4、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他们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采取兼并联合、股份改造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制,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4月20日,商务部、财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2011 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知明确工作的市场化运作,鼓励地方在规划、用地、用水、用电、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纳入试点的项目,中央财政将提供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50%的资金支持。
据统计,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19、19109 元,2000-2010年间,其复合增速分别为10.1%、11.8%。《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为,截止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8310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在7%以上。农产品流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据统计,2010年中国生产的农产品商品量约为16亿吨(不计木材),较2005年增长29.6%,高出同期总产量增速12.3个百分点。而2010年中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24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78%;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672个,成交总额1.61万亿元,其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979个,成交额1.39万亿元;以零售为主的市场有693个,成交额0.22万亿元。同年,中国农贸市场数量稳定在2.5万家左右,与农产品零售相关的超市连锁总店(含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568家,门店数量4.0113万家,商品销售总额5893.96亿元。
不过,目前中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还不健全,基础设施总体薄弱、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稳步提高,农业和宏观经济的互动性增强,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鲜活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部分地区出现买难、卖难交替的情况,价格的暴涨暴跌也时有发生,应尽快推进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
财政部发布消息,中央财政将下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05亿元,大力支持以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业竞争力。财政部的举措无疑为农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引导作用。
一、概念: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市场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3、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4、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5、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6、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7、社会化: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8、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
三、意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关系着结构调整的成败。目前,干部和群众对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还没有完全做好,结构上的问题,品种品质上的问题,布局上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种什么?养什么?发展什么?还不完全清楚,甚至顾虑重重;有的连我们基层干部也不完全清楚。具体体现为:市场还看不准,发展路子还不宽,对农民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还比较滞后。总体上还缺乏明确的规划不同程度地存在简单模仿外地经验和模式。要使结构调整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一点显得十分重要,就是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对接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摘要: 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深化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化改*,正是立足于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所作出的重大部署。将从农产品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入手,探究探讨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并给出相关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市场化;农业经济;乡村振兴
1农产品市场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农产品市场化是指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由以政府分配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的同时,让价值规律在农业的产供销等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过程。农产品市场化的形式大体有两类:一是以村组集体组织为核心,以农户为成员,以组织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服务为内容而形成的组织形式;二是以大户为核心,以专业户为主要成员,以某种专业品的加工、流通为内容而形成的组织形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农户的小生产、小流通**为大生产、大流通。这样可以形成有利于农业市场化经营的明晰的产权制度,在农民中形成农业市场化经营意识,为农业市场化经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2.1形成规范机制
市场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的过程,在完全市场条件下,交易是完全公平、公开、透明的。如果失去了这种秩序,那么市场将变得无序,商品信息和商品价格无法共享,对于购买者和销售者来说都是一种打击。例如,在丰收期,许多农户自行采摘,并拿去大一点的集市上卖,有时虽然是售卖同一种农产品,因为品质的差异,不同农户给出的价格也参差不齐。而农产品市场化,就能够引进规范的市场机制,将农户的农产品收集起来,壮大销售规模,并且严格按照产品的品质等级进行销售价格的逐级递减,这样才能让农户们拿到最公平的收成,推动农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2拓宽销路、提升收益率
农产品市场化能促进贸易并促成社会中的分配和资源分配。随着农产品销售的规模化、规范化,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资农村,从而为农产品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拓宽销路。在以往的农民自行销货情况下,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是十分有限的,往往只能到达离村落较近的乡镇或县市,而农产品市场化改*之后,凭借政府的扶持以及企业资本的力量,优质农产品将借助现代物流技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国各地,大大提升了销量,拓宽了市场。此外,通过推动农产品市场化,农产品的收益率也显著提高了,由于销售者接收了更多、更全面的市场信息,因而在定价方面就有了更多的参考依据。许多偏远农村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之所以不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平等,主要就在于其信息的闭塞、市场的狭窄,市场化改*之后,农产品的利润率大大提高了。
2.3顺应时代的产业升级
如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商务平台也发展起来。进行农产品市场化改*,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市场,还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创新性地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的电子商务也悄然兴起,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除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农村还有许多致富途径,农民们“充实腰包”不应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一种途径。在众多科技创新成果中,网络互联网技术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整个社会。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农村电子商务业务,通过电商平台来将农村的土特产品远销出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借助现代物流技术将最新鲜的农产品运送到全国各地。农民们还可以借助各类视频、社交软件来宣传当地的特色产品。
2.4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
随着农产品的市场化,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拓宽,那么随着而来的消费需求也会大大增加,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操作方式应运而生。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是以农业种植活动为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推动农业经济,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播种机、收割机等机器的问世已经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减轻了农民劳作的负担,提高了亩产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市场价值规律的驱动下,各种农业机械工程也在不断进步,机械化农业种植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劳动力所“覆盖”的田地面积都能得到大大提高,在未来甚至有可能实现“一人种一片田”“一人包一座山”的情况。更进一步来说,随着无人机的问世,以及人工智能手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将来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还有可能出现“无人化”“自动化”操作、批量化播种的现象,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水稻、果品等作物以及奶牛等牲畜的品种培育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更加优良的品种可以实现更多的产量,适应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扩大农业活动区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5延伸农业生产领域
农产品在市场化过程中会不断扩大其生产领域,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多更高价值的农产品。举个例子来说,以往的香菜、陈皮都是比较常见的农产品,价格也比较低,但是,事实上在许多民间的土方中,香菜根与陈皮、雪梨一起煎煮所熬成的汤,对感冒咳嗽、体热乏力等病症的治疗有奇效。若能对此方进行市场的包装与宣传,那么就能让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两样农产品更加畅销,由此也开拓出了一种组合的销售模式。再比如,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和新奇化,许多新的品种被发明出来,农产品的口感或是使用感都在逐步提升,如草莓菠萝、枇杷芒果、菠萝苹果等,都满足了消费者的新奇感,同时还能做到口味的独特。在水果品类中,光是苹果、葡萄、蜜瓜等常见水果的品种,就多达几十种,随着农产品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领域也将进一步被拓宽。
3正确发挥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的策略
农产品市场化改*对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意义,那么,要想最大程度发挥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要从观念、体制机制和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在观念上,首先就要摒弃传统的落后观念,在农村加大对农户们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他们积极地加入农产品市场化的浪潮,利用现如今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等,建立农产品营销的多元化渠道,结合电商“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目*,积极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农产品销售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走向物流化、网络化以及平台化,不再局限于地方市场直销,通过网络分销增加农产品经济价值。在体制机制上,政府应联合村镇的农民企业家,积极完成市场化改*,引进规范的市场体制机制,倡导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联合扶贫以及美丽乡村等战略工作,政府应该积极联合农户开放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农产品市场化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不断实现树立地方产品的特色,用特色农产品和独特的营销方式,经营策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值。例如,联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推动农业发展背景下做好环境建设,依据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宣传特色,做好农家游以及农产品采摘活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方式,不断完善农产品销售机制。在技术层面,主要分生产和销售两大模块。生产上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工程,提高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水平,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销售上,农民们可以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从上述的三大方面“三管齐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结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村生产活动也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正如一直深切关注农民生存状况,高度重视农村工作一样,农业经济,事关国计民生,更关乎我们国家共同富裕的伟大目*。农产品市场化趋势正是在时代感召下出现,将会给农村建设增添更多动力。农产品市场化改*,虽道阻且长,但来日可期,定能助力于新农村建设,建设美好乡村。
参考文献
[1]柯涛.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意识优化之探讨[J].农业经济,2012,(10):106-107.
[2]郑丹.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状况探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1,(4):74-80.
以上就是农业市场化的内涵是什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