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有哪些
(谢谢关注“语文英语教学”,驻足这里就能学习和进步!)1、文章表现手法的种类:象征、对比、类比、衬托、悬念、铺垫、虚构、比兴、倒叙、插叙、白描、反语(反讽)、讽刺、烘托、铺陈渲染、......接下来具体说说
高考诗歌鉴赏或者现代文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考关于艺术手法的题型。而学生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概念混淆不清,下面我们详细来阐述辨析一下。
1、表达方式 ,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表现手法有:对比、主次、远近、白描、联想、想象 、渲染、 衬托(正反衬)、烘托、象征、通感、、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以小见大、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借物喻人、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动静相衬、 设置悬念等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3、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 ,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修辞手法有六七十种之多,常用的有十几种,以下是63种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 白描,比拟(分为拟人、拟物),排比,借代,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对比,对偶(对仗、对仗、排偶),双关,象征,夸张,倒装,反问,互文,反语,设问,引用,通感(移觉、移就)顶真(又名顶针、联珠)、指代,委婉、叠字、回环,迭音,复叠、倒文,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翻新,反复,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换算,,回文,降用,歧谬,拈连,摹绘,列锦,连及,警策,示现,重言,重叠,移用,须真,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婉曲,跳脱,转文。共计63种。
高考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 :对比,比喻, 白描,象征,夸张,用典,衬托、比拟,排比,借代,对偶,双关,互文,通感、倒装,反问,反语,设问,引用,等
此外,表现手法还有其他叫法。比如 艺术手法 一般也是指表现手法。类似的叫法还有 艺术特色 ,也是指“表现手法”。即作家在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具体来说,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所以,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跟篇章结构相关的表现手法
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伏笔、照应、线索。
(1)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切入点独特,视角新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表明了作者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
(2)承上启下:
用词语,句子或段落衔接过渡。表达效果: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一般地说,这种方法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
(4)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5)线索:时间,空间,人物,事物。事物内在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体的脉络,使文章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跟表达技巧相关的手法
联想、象征、铺垫、烘托、渲染、衬托、对比、抑扬、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1)联想、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3)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如《故乡》开头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描写,为下面杨二嫂和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
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烘托:
烘托是用别的事物,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而不是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它其实是一种侧面描写。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5)渲染:
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6)衬托:
是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作为陪衬突出主体事物。“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a正衬是指用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和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b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主次分明。
(7)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8)抑扬: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抑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反来做。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之分。用“抑扬”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欲扬先抑”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
抑扬的手法可以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突出喜欢、赞扬或批评、讽刺的感情,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9)托物言志: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10)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主题,亲切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11)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如“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把无形的愁化作实物,突出了人物愁的深重。
(1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象征、对比、类比、衬托、悬念、铺垫、虚构、比兴、倒叙、插叙、白描、反语(反讽)、讽刺、烘托、铺陈渲染、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想象联想、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明线暗线、情节安排出人意料、有特色的结尾等。
(1)象征手法
象征,即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
之间的某一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意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使文章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托物言志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3)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悬念
是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法。
(5)伏笔
指前文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物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指不直接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衬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也可以“先扬后抑”。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深化;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10)设悬念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1)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2)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虚实结合
将现实的景或事与想象的景或事结合起来,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一样的情感。这样,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或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14)动静相衬
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5)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6)联想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以上就是表现手法有哪些??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