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

央行宣布,今年向中央财政上缴超1万亿元利润,大致相当于工农中建四大行2020年利润的总和。有分析认为,这是一次财政和货币“协同式”宽松文 | 《财经》记者 唐郡编辑 | 袁满3月8......

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

月8日晚上,央行突然释放了一个重磅消息:今年将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万多亿元,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这么大手笔,哪里来这么多的利润呢?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之前很少听说央行......接下来具体说说

央行宣布降准,向市场释放约1.2万亿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全面降准到底是什么意思?降准后钱会流到房地产吗?降准后,哪些行业会迎来机遇呢?就在昨天,央妈宣布了将在12月15号全面降准。可以说,这次央妈的动作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很多人就好奇了,我一个普通小老百姓,这降准和我有关系吗?我告诉你,这关系可大了去了。

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

12月6日,央妈宣布于12月15日起正式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幅度为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资金约1.2万亿,而且是长期资金。那么这些钱将流向哪里呢?谁将成为受益人呢?为什么要降准,而不是降息呢?我国是要搞大水漫灌了吗?别急,我们一个个来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降准?大家都知道,我们一般手里有钱都会存到银行,既安全,还能拿点利息。但是我们存到银行的钱,银行不能就放在那里不动啊,银行要拿来放贷投资,赚更多的钱,才能有钱支付我们的利息啊。但是如果说这些钱全部放出去了,发生风险了,大家一起到银行来兑现怎么办呢?为了防止这种危机的发生,央行就做了个规定。银行必须把收到的存款,拿出一部分来上交给央妈保管,这个交给央妈保管的钱啊,就叫做存款准备金。

那要给央妈交多少钱呢?举个例子,央妈说交10%,那么这个10%,就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比如你在银行存了1000块,银行就必须拿出100块钱交给央妈,自己留900块钱。所以说我们平时听到的降准啊,其实就是降低这个存款准备金率,这次央妈说把这个存款准备金率降低0.5个百分点,其实呢,就相当于原来地方银行需要上缴100块钱给央妈,现在呢,只需要上交95了,多出来的五块钱留给地方银行,这么一来啊,就意味着交给央妈的钱少了,银行呢,就能剩下更多的钱拿去放贷了,这样一来市场上流通的钱不就多了吗?

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

2020年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2021年7月15号降准释放1万亿,这次又宣布将于12月15号再次降准释放1.2万亿。

为什么央妈偏爱降准,而不是选择降息呢?

大家要知道,全世界的央行都有三个共同的货币政策工具,靠前个是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央妈今天调整的这个工具。第二个是利率,我们普通百姓通常接触最直接的就是利率政策,包括我们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公积金贷款利率,这都是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工具。第三个就是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资产来释放或收回流动性。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这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里面,公开市场操作使用最频繁,力度也最小;存款准备金率的力度最大,轻易不会使用;利率政策介于两者之间,但由于利率政策与老百姓关系最为直接,老百姓能够迅速感受到利率调整的影响,利率政策最为敏感,所以,央妈在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里面,利率政策也最为谨慎。关键是降息,不能增加市场的资金量,降准,可以释放银行在央行的保证金,可以增加市场资金的流动量,更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生产发展。

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

这次降准真的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真的是急市场之所急,想市场之所想。总体而言,此次降准跟我们普通人相关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稳增长。二是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防风险。包括股市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先来说说靠前个目的,稳增长。 我们都知道,虽然我们更多的强调经济增长质量,不再一味的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速度了,但是,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速却是十分重要的。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那么多的人需要工作,需要生活,我们还处于经济的积累阶段,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那种享受生活的阶段,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要发展经济,这就好比做蛋糕,那么多的人等着吃蛋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才好分,才不能挨饿,在满足这个的基础上,才能想办法把蛋糕做好的更可口、更好吃。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总体形势是好的,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处于前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的经济增速存在放缓的风险。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上来看,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实际GDP当季同比增长4.9%,这一增幅要低于之前的预期,之前各机构的预期基本在5.2%左右;同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号称世界工厂,我们最拿得出手的、在国际上最有竞争力的,就是我们的工业,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9月份我国工业生产仅增长了3.1%,之前预期普遍在4.5%左右,低了1.4个百分点。

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国外来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上升。首先,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始终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时好时坏,特别是近期又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全世界很有可能重新进入封锁,有些国家已经采取行动封锁边境了,这种封锁政策,势必会影响到经济活动,对商品进出口都将带来压力;其次,美国正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就是物价上涨,导致普通人的购买力下降,也就是美国普通老百姓原来能买得起的东西,现在涨价买不起了,美国是一个消费型的国家,他们的国民消费下降,会影响到全世界的产品出口,自然也包括我们;这些影响虽然不大,但累计起来也会给我们的经济造成压力。

从国内来看,稳增长、保就业、稳物价、促平衡和防风险等多种需求同时存在。首先是国内疫情始终是多点散发,虽然每次爆发我们都能成功应对,但整体而言,国内的疫情一直没有完全消灭,客观上,也对经济构成实实在在的压力。

其次,由于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前段时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国内的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我们对前段时间,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应该记忆犹新吧?这些都或多或少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

另外,当前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房地产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的相关产业多达上百个。尤其是最近恒大等房地产公司纷纷爆雷,恒大信用违约事件引发市场波动,投资人风声鹤唳,房地产投资、销售都出现了下滑,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风险持续加大,造成房地产市场震荡,一些楼盘无法按期交付,既影响了购房者的实际利益,也涉及到了民生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央妈降准,显然是冲着稳定经济增长来的,如果再不降准释放流动性,四季度的经济数据将会好看得不太明显了。

再来说说第二个目的,就是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们国家80%多的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痛点”依旧在广大的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好了,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就必然会好起来。

前段时间大宗商品涨价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特别大,因为他们本身的利润率就不高。虽然国家采取措施控制住了大宗商品的涨价势头,也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但中小微企业复苏基础仍然不稳固,PMI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中小微企业急需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降准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逻辑是,一方面,降准可以释放资金,银行的资金多了,放出去的贷款就会增多,中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就会下降。另一方面,降准释放资金,资金多了,自然会导致利率下降,因为利率相当于资金的价格,同时,降准也会引导降息的预期,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因此而降低。所以说,降准对中小微企业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第三个目的,就是防风险,这里的风险包括股市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通过降准推升流动性,缓解这两方面的风险。

首先是缓解股市风险,今年春节以来,股市就不太好,没能继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上涨行情。此外,近期相信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美股市场上,还是港股市场上,中概股都在大跌。由于强监管,加上互联网企业的周期性,之前的高速发展红利已经结束,今年以来中概股形势就不太好。再比如,美国一直要求在美股上市的中国企业披露更多信息,否则将被退市,近期又出台一些制度或声明,强化了这一立场,导致中概股退市风险大增,有些企业就刚刚宣布从美股退市,转而在港股上市。全球资本市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中概股形势不好,也会连累国内股市的走势。

其次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刚刚已经说了,国内房地产市场最近有点风声鹤唳的感觉,特别是恒大事件的影响范围比较广,虽然恒大违约只是个案,但是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趋紧却是不争的事实。降准后,银行的钱多了,它要投出去,不投出去就赚不到钱,所以,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投放也会增强,包括给开发商的贷款和给购房者个人的贷款,都会有有所增加,特别是给开发商的贷款增加后,有助于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盘活楼盘,缓解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很多人看到央妈降准都表示担忧,央行是准备大水漫灌了吗?

很显然,我们肯定不会搞大水漫灌式的货币政策,但政策宽松预期确实增强了。这两个说法其实并不矛盾,也许这正是央妈想要的结果,那就是通过引导预期来管理市场,达到不战而胜。

整体来看,我国的经济长期走势不改,依然是稳中向好的,经济的韧性依然十足,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央妈货币政策肯定还是会保持稳健的总基调,不会出现大的转向,降准只是表达稳增长的意图,信号意义更强一些,不会带来大水漫灌的效应。

但是。降准却可以引导预期,这次央妈降准后,大家对后续货币政策进一步放宽的预期增强了,与前几年结构性降准不同的是,此次降准是全面降准,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能享受降准红利,预计累计可以释放1.2万亿元资金,而且是长期资金,这个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至于后续会不会继续宽松,继续降准甚至降息,那需要观察本次降准的效果才能确定。如果效果不明显,明年上半年或许还会继续降准,甚至有降息的必要。如果降准效果比较好,那么预计不会再有更大的宽松力度。不过,由于美国当前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最早将于明年下半年启动加息。历史上美联储每次加息都会引领世界上多个国家跟进加息,对我国货币政策或多或少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那么,央妈此次降准,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又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普通百姓最直观的感受 ,也许还是在贷款上面。因为银行的钱多了,有贷款需求的人,特别是要贷款买房子的人,也许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往每到年底,银行都资金紧张,一些贷款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到。现在降准后,贷款审批进度应该会有所加快,对需要贷款的人而言,是好事一件。

其次,关于利率 ,由于此次降准,不是直接降息。降准虽然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息的效果,但是从降准到降息,这里面需要货币政策的传导,会有很多影响因素。所以,不见得大家的贷款利率会很快下降,但可以肯定的是,降准背景下,资金成本是不太可能上升的,因此大家也没有必要担心房贷利率会上调了,这里指的是首套房贷利率,二套甚至多套房贷利率是由政策控制的,要看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导向才能决定是上浮还是下浮。

第三,关于房价 。有很多刚需也许会担心,降准了,宽松了,开发商又有钱了,是不是房价又要涨了。其实,目前看房价还不存在上涨的基础。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这么多年,“房住不炒”依然是总基调,这次降准,前面也说了,确实客观上利好房地产市场,但并不代表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为了救房地产市场,只是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进一步扩大、蔓延,最终传导到金融机构,影响金融稳定。

毕竟,在我国,金融是无论如何不能乱的。看清楚了央妈的真正目的,刚需们应该放心了,有“房住不炒”这把利剑悬在房地产市场上空,房价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但从目前的政策走势和导向来看,似乎也不存在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大概率会维持稳定,横盘一段时间,刚需们可以慢慢选房,但该出手时也应出手,投资和投机资金暂不建议盲目入场抄底。

最后,关于股市 。此次央妈降准,无论从资金供给方面,还是从稳定市场情绪方面,都是利好股市的。但是股市也是最为敏感的,受到的影响因素特别多,还是那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当前市场下,不宜盲目入场投资,稳健的投资者需等待情况进一步明朗之后再做决定,多看少动或许是较好的选择。

上缴超1万亿元利润,央行“大手笔”意味着什么?

央行宣布,今年向中央财政上缴超1万亿元利润,大致相当于工农中建四大行2020年利润的总和。有分析认为,这是一次财政和货币“协同式”宽松

文 | 《财经》记者 唐郡

编辑 | 袁满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 宣布今年向中央财政上缴超1万亿元利润,大致相当于工农中建四大行2020年利润的总和。

据悉,本次上缴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主体负担,也不是财政赤字。这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回应,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是惯例做法,也是统筹财政资源、跨年度调节资金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中投公司等,人民银行也是上缴单位之一。央行向财政上缴利润符合中国法律规定,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告诉《财经》记者,这也是央行在落实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财政赤字率下降,但财政支出力度要增加,要求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以增加可用财力。

央行上缴利润意味着什么?西泽研究院院长赵建认为,央行上缴利润与中国烟草总公司上缴利润并无本质不同,都是在增加财政收入,只是央行上缴的利润规模较大,超过大部分央企、国企。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上缴利润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相当于全面降准50个BP,或者增加1%的财政赤字。有机构研报直言,这是一次财政和货币“协同式”宽松,其效果胜过降准。

对此,管涛认为,客观上说,央行向财政上缴利润形成财政支出,与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都能增加广义货币(M2),但前者是通过增加基础货币向M2传导,后者通过提高货币乘数作用于M2。“二者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机制不同,无法简单说哪个更好。”相对而言,降准可以短期集中释放推升货币乘数的利好,而按月均衡上缴结存利润,保持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稳定,将减轻对市场流动性的扰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提醒,正因为二者作用机制不同,所以不能认为央行上缴利润支持财政,就判断近期央行降准降息可能性变小。“货币政策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央行利润何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下最想知道的恐怕是,央行的利润从何而来?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与商业银行相似,央行也通过生息资产和资金成本之间的利息差获取利润。不同之处在于,央行是在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被动赚取利润。

翻开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在资产端,规模最大的是外汇资产,其次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两类资产几乎代表了央行的两大块收益:外汇储备经营收益和利差收入。

据央行消息,本次央行上缴的利润主要来自外汇储备经营收入。赵建告诉《财经》记者,这主要包括美国国债等主权债券、股权、基金等,但具体投向未有公布。

中国外汇储备主要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负责经营管理。外汇局发布的2020年报显示,1997年至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20年平均收益率为4.23%;2007年至2016年十年平均收益率为3.42%,在全球外汇储备管理机构中处于较好水平。截至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约六成为美元资产。

另据管涛介绍,外汇局公布的外汇储备余额中包含了外汇储备经营收益。截至2022年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1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3万亿元。

据广发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刘郁测算,假设2021年投资回报率持平2020年,2020年末外汇储备3.22万亿美元获得2.73%的回报率,对应投资收益约864亿美元。则2020年-2021两年的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可能达到1700亿美元以上,按当前汇率6.32折算成人民币,超过1万亿元级别。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的利差颇为丰厚。有第三方*研究机构测算,通常情况下,央行对外支付的利息率比较低,平均应在1.60%左右(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62%和0.35%),而资产端的收益率通常在3%以上。外汇储备的平均收益率在3.50%左右。据此,该机构认为央行的利差应在2%左右,与国有大行相仿。

事实上,中央银行向财政部门上缴利润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2021年,美联储实现利润1078亿美元,向美国财政部上缴了1074亿美元。2020年,日本央行实现利润12.2万亿日元,其中上缴财政11.6万亿日元,上缴比例约95%。

赵建指出,最近几年各国央行利润大增主要是因为大放水带来的规模扩张与利率下调带来的利差扩大。次贷危机全球央行大扩表后,央行每年的“利润”也节节攀升。以美联储为例,其2020年利润为88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0%。

值得注意的是,管涛指出,中国央行本次上缴的利润并非一年形成,而是作为预留手段,已经积攒了几年的结存利润。当下一次性上缴,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同时也不必增加税收负担、也不会增加财政赤字。

利润上缴不是货币手段

央行上缴的利润将去向何处?

根据央行公告,该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留抵退税就是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其中,销项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是指购进原材料等所负担的增值税额。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

2022年,财政上将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把纳税人今后才可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予以提前返还。其中,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通过提前返还尚未抵扣的税款,预计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约1.5万亿元,增加企业现金流,缓解资金回笼压力。

温彬指出,央行公告“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预计这些利润将在接下来十个月逐月均衡上缴,月上缴额在1000亿元左右。

“央行作为一个‘国企’利润上缴财政,财政拿着央行的利润进行财政投放,是在没有赤字增加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一次扩张。”赵建直言,当下央行上缴的利润将直接产生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对缓解当下稳增长压力十分重要。

与此同时,亦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是财政和货币“协同式”宽松。“不仅有力地支持了财政扩张的节奏,提高广义货币的投放的同时,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而且改善了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其效果胜过降准。”

对此,温彬亦表示,上缴利润变成财政支出后,确实与降准有异曲同工之效,都能导致流动性的增加,但二者从性质和效果看还是有实质性的区别。多位专业人士亦向《财经》记者强调,央行上缴利润与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不同,无法简单地一概而论,更不能与“财政赤字货币化”混淆。

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即央行直接印钞购买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美联储及日本央行都在进行此类操作,但中国法律不允许央行直接购买国债。

赵建直言,“财政赤字货币化”是财政向央行借钱,央行上缴利润则类似向财政交税。前者会带来财政赤字和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同时扩张,同时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带来压力;后者是在没有任何货币政策扩张和财政赤字的情况下,一次积极的财政政策。

以外汇储备收益为例,据管涛介绍,该部分结存收益会被同时计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资产”和“其他负债”科目中。利润上缴后,该部分资金在资产端表现为“其他资产”减少,“外汇占款”增加;在负债端,就转移到“政府存款”科目下,如果被支出了,就会变成企业或者居民在银行的存款或流通中的现金,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总之,在央行资产负债表内相互转移,总体规模不发生变动。

央行放大招,上缴财政1万亿,透漏着怎样的信号?

3月8日晚上,央行突然释放了一个重磅消息:今年将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万多亿元,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这么大手笔,哪里来这么多的利润呢?

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之前很少听说央行利润上缴中央财政的事。央行是什么?是政府部门,是*务*组成部门,它不是商业银行,更不是企业,很多人都不知道央行还能赚钱。我要告诉你,央行不仅能赚钱,而且,赚得还特别多。央行赚的钱主要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要知道,我们国家可是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截至今年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是排在第二名日本的2.5倍,占到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6.2%,超过四分之一,你说多不多?这么庞大的外汇储备,主要就是央行在管理,外汇储备是有收益的,这个收益当然不能归央行所有,而是归国家财政所有,因为外汇储备的钱,本质上并不是央行的钱,是国家的钱,是中国人辛苦工作通过出口赚取外快日积月累得来的,央行只是负责管理外汇储备而已。

那么,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到底有多少呢?目前其实国家并没有公布相关的数据,我们只知道,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投资于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的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此外还有黄金储备,当然,应该也会配置一些国家的股票甚至是不动产一类的资产。如果大部分外汇储备都投资于欧美国家的国债的话,那么从收益率上来看,应该不会很高,因为国债的收益率本身就是金融产品里面比较低的,仅比银行存款高一些。外汇储备管理的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安全性是放在靠前位的。但是,我看到有一些专家估计,2011年到2016年这几年间,我们国家外汇储备累计投资收益率超过了15%,如果近几年的情况也差不多的话,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8万亿多,按10%收益率计算话,就是1.8万亿人民币。不管收益率是多少,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总量非常大,所以收益的总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那么,为什么央行在这个时候迫不及待的发布这个消息呢?我觉得主要跟前两天股市的走势有很大的关系。关心经济的朋友们估计都知道,这两天由于担心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石油禁运,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全球的股市都在下跌。那么这个时候,股市非常需要一个利好来提振市场的信心,于是央行放出了大招,说明国家对经济和股市还是非常呵护的,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我们国家对经济的掌控能力还是很强的,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来看,市场整体仍有向好的趋势,国内宽信用、稳增长的预期非常明显。

说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前几天解读的时候,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就是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是2.8%,当时我说这个财政赤字率不仅比去年低,而且在最近几年里也是比较低的水平,最近几年的财政赤字率大概都在3%左右。那么今年稳经济的任务是头等大事,这个时候降低财政赤字,很多人担心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会减弱。其实,财政赤字率虽然降下来了,但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并没有减少,这不,央行的1万亿结余马上就派上用场了。

我在这里帮大家算一笔账。根据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2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7%。去年的财政赤字是3.2%,也就是20.25万亿元乘以3.2%,等于6480亿元。按此计算的话,今年财政收入如果还是增长10%的话,应该达到22.3万亿元,那么今年的财政赤字就是22.3万亿乘以2.8%,等于6244亿元,不仅比去年减少了236亿元,而且有了央行这1万多亿的结存利润,相当于今年的财政资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9000多亿元。

我们再跟货币政策进行一下对比,看看这1万亿的量到底有多大。去年12月6日,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当时有专家测算,将释放资金约1.2万亿。那么这次央行上缴财政的结余是1万亿,从释放到实体经济的资金量上来说,相当于一次全面降准了。所以,今年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是根本不缺的,这一点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但是这笔钱和降准的作用还是有所区别的,大家不要误解了!

至于后续是否会继续降准,还要看后面的经济形势和通胀情况。总体来看,今年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会更加突出,也更有看点。

有的朋友会担心,这1万亿元如果投入到市场,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这个担心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毕竟这部分钱最终是要流到市场上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首先,1万亿很多,但与我国总体的融资规模和信贷规模相比,占比并不高。例如,去年全年,我国的社会融资总额累计增加了31.35万亿元,这1万亿元只相当于去年社会融资总额的3%。再与信贷做对比,去年我国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9.94万亿元,这1万亿元只相当于5%;截至今年1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是196.65万亿元,1万亿更是只占了0.5%。因此,1万亿元虽然对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整体的资金规模是非常大的,并不会从趋势上改变我国通胀的走势。

其次,这1万亿也不是一下子全都投放到市场上,而是按月投放,平均下来,每个月不到900亿,大概是833亿元,对信贷和货币市场的影响就更加温和了。今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是3.98万亿元,833亿元只相当于2%。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分资金不具备货币创造的能力。了解金融学的人都知道,银行系统的资金是有货币创造功能的,因为有个货币乘数效应,这个解释起来会比较复杂,它是银行系统独有的。而这次1万亿资金,并不是由央行发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贷给企业,而是由央行上缴财政,由财政部门直接用于需要的地方或环节,因此不具备货币创造的功能,发放下去1万亿就是1万亿。

最后,货币投放的闸门控制在央行手里,央行可以根据资金情况和通货膨胀情况,随时收紧这个闸门。去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只有0.9%,今年2月份的数据刚刚已经公布出来了,2月CPI环比上涨0.6%,而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通胀目标定为3%,说明我国整体的通胀率并不高,因此,今年的物价上涨压力是可控的。

所以,总体上来看,这1万亿元资金,对我国的货币投放和通货膨胀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

大家都知道,这一万亿是来源于外汇储备的利润,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就出现过一波关于外汇储备如何运用的大部分人大讨论,当时很多人都主张藏汇于民,就是把这么多的外汇储备适当的分给老百姓,让老百姓享受到国家外汇储备的好处。

其实,本次央行上缴的利润主要就是用于支持实体经济,上缴结存资金将快速精准的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并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是很好的一项举措。

以上就是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