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收购深发展总计花了多少钱
接下来具体说说
平安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深圳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SZ000001),其前身深圳发展银行是中国内地首家公开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截至2022年6月末,共有在职员工40,745人(含派遣人员),通过全国109家分行、1192家营业机构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务,可以说对于平安集团银行业务的整合效果提升非常明显。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在过后的十年里一直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并购案,本篇文章就对这一经典案例进行回顾与分析。
急于补齐银行短板的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集团”)成立于1988年深圳蛇口,是中国靠前家股份制保险企业 。2004年6月24日,平安集团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证券代码为“2318”;2007年3月1日,平安集团登陆上交所,证券代码为“601318”。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平安集团逐步构建了 “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核心业务的发展主线。集团最早是依托保险起家,逐步扩展到融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的控股经营架构,与国内其他金融公司(如光大、中信等)相比,银行业一直是平安特别想补齐的短板。
自2004起,平安就开始在这个领域进行布局,平安保险以旗下子公司平安信托的名义与汇丰控股联合,用不超过2000万美元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最后增值股份比例至73%,得到靠前块银行准入牌照。
这家银行的体量并不大,只是一个跳板,平安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2005年初,平安集团正式开启收购广东发展银行计划 ,就是打算借福建亚洲银行的壳,与汇丰联手收购,最终将广发银行吸收合并成平安银行。如此“曲线”收购的原因是受到监管政策的限制,平安保险不能直接收购银行,只能用去年收购的壳来进行。
可惜的是2006年这场广发银行的竞购大战,平安还是惜败给了美国花旗银行。当时 同步进行的还有与央行洽谈的邮政储蓄银行收购,但也因为诸多因素宣告失败。后来2008年投资富通集团却遇上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给平安造成了高达200亿元的亏损。
银行是寿险、产险、证券、信托等各种不同产品的综合销售平台和*务平安,加上后援中心的启用,才能实现客户资源的综合管理及产品的综合销售等。平安迫切地需要将其银行平台搭建起来。
落魄的“富家小姐”深发展
深圳发展银行此时映入了平安的眼帘, 深发展成立于1987年,由深圳当地21家农信社合并而来,是中国靠前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 从成立以后到1997年的十年间一直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从成立靠前年2500多万元净利润起步,深发展当时的年均业绩增速高达142%,年均规模增速达127%,是很多老股民心中当年妥妥的大牛股。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成立于1987年的招商银行,虽然现在是全国股份制银行的老大,但是在1997年时还没有上市,在国内的知名度远远不如深发展。
可能盛极必衰,深发展爆发了股票操纵案以及15亿元贷款失踪无头案,导致发展状况急转直下。 到了20世纪初,深发展的年利润下降到只有2-3亿元,不良贷款比率已经高达11.4%,从曾经的大牛股变成了投资者眼中的垃圾股,深圳市政府也决定开启甩掉包袱计划,将原有的国有股东从深发展撤出,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 多方压力之下,深发展不得不走上“外嫁”寻求并购的道路。
2004年美国新桥投资入主深发展, 成为深发展靠前大股东,深发展也因此成为外资控股的境内商业银行。新桥资本最终被选中入主深发展,因为它有在韩国改造韩一银行的成功案例。 但是新桥投资的性质是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其投资期限是有限制的, 截止2009年6月,《股份转让协议》所约定的“在交割日后5年内不出售或转让目标股份”,很快就要到期,也有退出意愿。
由于深发展的股东是“迟早会退出”的新桥投资,并且股权较为分散,所以它成为了中国平安并购的很好选择。
并购流程
阶段一: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子公司平安人寿在二级市场买入深发展的股份。在签署《股份认购协议》与《股份购买协议》前,中国平安已持有了深发展1,056,423股股份,平安寿险已持有深发展144,271,825股股份,信息披露义务人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合计持有145,328,248股股份,占深发展当时总股本的4.68%。
阶段二:2009年6月12日,中国平安董事会通过对外投资公告,按照中国平安与新桥投资签订的《股份购买协议》,中国平安受让新桥投资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股份,占深发展当前总股本的16.76%。2010年底以前,平安集团从新桥投资手中收购的深发展大约16.76%的股份,协议赋予新桥集团的一项期权,即新桥投资有权选择让平安集团支付114.491亿元的现金购买深发展的股份,平均每股22元;或者要求平安集团通过换股方式获得深发展的股份,平安集团新定向发行的299,088,758股H股,比例为1股平安集团H股换1.74股深发展,平安集团H股的平均价格是51.40港元,深发展的平均价格是26港元。新桥投资选择以换股的支付方式。2010年5月6日,新桥投资将其持有的5.20亿股深发展股份全部过户至中国平安名下,中国平安向新桥投资定向增发2.99亿股H股作为支付对价,至此,中国平安共持有深发展21.44%的股份。
阶段三:深发展与平安寿险与与2009年6月12日签署《股权认购协议》,深发展拟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少于3.70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发行价格为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6月28日当日,平安寿险以先进人民币69.31亿元全额认购股份,至此,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0.41%,核心资本充足率为7.20%,为深发展的业务扩张打下坚实基础。至此,中国平安共持有深发展29.99%的股份。
阶段四:2010年9月15日,为确保同业竞争的公平性,中国平安承诺在购买新桥投资持有的深发展股份和深发展向平安人寿非公开发行股票两笔交易的股权交割完成后的一年内,对平安银行与深发展进行整合,同月,中国平安发布预案公告,深发展以非公开方式向中国平安定向发行16.39亿股份,中国以其持有的平安银行全部股份和26.92亿元现金,也即以平安银行全部价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股份。交易完成后,中国平安合计持有深发展52.4%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阶段五: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同时也为了整合平安银行和深发展的资源,深发展以每股3.37元的价格吸收平安银行,平安银行注销法人资格,深发展作为合并完成后的存续公司将依法继承平安银行的所有资产、负债、证照、许可、业务、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吸收合并完成后,深发展的中文名称自2012年7月27日起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历时三年时间,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这一金融业并购靠前大案正式落下帷幕。
2010年初,当时深发展账面价值约为330亿元,市值约为600亿元左右。中国平安宣布的交易方案为较多以221亿元收购深发展11亿股。按照交易价格计算,深发展的估值达到630亿元,高于当时的市值。这部分溢价,就包含着双方整合后的经营、财务和管理上的协同价值。
整合效果拔群
时隔十年回头看这起并购案,不得不说对双方都带来了非常明显的协同效应。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变成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因为其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的特点。 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后成为我国靠前家混业经营的企业。金融行业混业经营模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经营风险,使企业管理优化,方便有效监管。成功并购后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仍然有足够的货币资金和较好的偿债能力,资产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发展,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2008年平安集团的净利润是负数,这是受当年金融风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开始平安集团的各项指标都开始逐步提升。 可见,并购给平安集团带来了正面的成长能力,使平安集团的经营结构更加合理,经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银保业务融合的背景下,保险很重要的销售渠道是银行端,而 平安银行网点数量有限,而且只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有分布,所以成为阻碍平安保险业发展的短板。但是新建网点绝非一日之功,而深发展深耕南方地区多年,在全国的287个机构网点,能够迅速补强平安银行的网点数量和布局问题, 两者能够在销售渠道上形成互补。两家银行积累的客户资源也可以共享,通过不同金融产品的交叉捆绑销售,也可以让银行保险产品以更低的手续费“上架”。 之前平安银行受地域所限,其*务仅能覆盖平安15%的保险客户,而深发展的“加盟”,能将这一比例提高至80%,这就为续保缴费、支付赔款等保单管理等*务提供了便利。 此前,平安寿险、财险和养老金公司之间的交叉销售已经羡煞同行。这次并购后得深发展助阵,再将麾下信托、证券、期货等业务统统考虑进来,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放大。
对于深发展来说,此次合并无疑是重获新生,深发展银行从成立开始虽然一直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资金不足一直是它无法解决的难题。 由于资金不足的严重影响,深发展银行的发展一直受到压制。平安并购深发展有效彻底地解决了深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帮助深发展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使深发展的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强,深发展的资金坏账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并购前深发展流动比率相对较低,而从2009年并购后流动比率一直呈现上浮趋势,比并购前上升很多。由此可以看出, 并购使深发展拥有足够周转的资金,同时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有所提高,并购带来的偿债能力效应是正面的。 其次根据深发展内部员工透露, 平安带来的保险行业那套kpi考核机制,将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到了极致,大大提升了深发展的运营效率。
2012年7月,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宣告着并购活动的结束但也意味着平安银行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 在“平深”并购案中,我们不难发现平安集团的收购模式十分多元,如前期在二级市场进行现金收购、中期的股权兑换、定向增发及后期股权+现金置换等,可见,并购交易模式无需拘泥于一种,企业可根据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去设计、选择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并购方式。 在马永斌并购特训营的课程中我们提到深发展纳入平安之后,平安银行和深发展平稳整合管理团队,集团决策执行高效,管理费用“1+1<2”,实现了管理协同。 当时很多人之意收购价格是否过高,但是当时的估价是根据协同效应给的。 2010年初,深发展账面价值约为330亿元,市值约为600亿元左右。中国平安宣布的交易方案为较多以221亿元收购深发展11亿股。按照交易价格计算,深发展的估值达到630亿元,高于当时的市值。 这部分溢价,就包含着双方整合后的经营、财务和管理上的协同价值。如今看来的确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洞见干货】回顾中国平安并购案:我们能学到什么?(qq.com)
并购重组|平安银行,只想和你“深发展” (qq.com)
中国平安,是两市的热门个股,也是很多很谓的价值投资者的信仰与长期持有个股,今年以来,该股跌跌不休,从2020年11月份的94.62元,一路下跌到最近的53.01元,下跌超过40%,几近腰斩。有一些人挺不解,1、为何下跌?能抄底了吗?
一、为何下跌?
关于为何下跌,2021年5月13日当时股价约70元
中国平安 目前复权价格大概是2017年11月份的高点的价格,也就是说已经有三年多半没有涨了,如果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其估值水平并不高,但是为何还一直不涨,反而还阴跌不止呢?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其控制子公司 平安银行 的涨幅并不小,反而是北上资金这两年的新宠之一。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资管事件。
对于华夏幸福的失败的投资,让市场对其投资有所担心。在和行业内的一些人沟通时,有的人说“厨房里应该不止有一只蟑螂”。平安毕竟投资了很多地产公司,号称合并权益销售额是全国前三强的地产公司,而这些地产公司里大多是民营系。
华夏幸福后,据说资管的人员大量调换,这样的调换,估计要一两年才能稳定得下来。
2、寿险改*
寿险改*,目前来看,还没有很明显的触底回升迹象,更多的像是在左侧。
3、收购方正
有的认为,收购的不是好资产。
其实平安的整合能力很强,很相信可以把方正整合的很好,但是这种整合是要时间的,这么大的集团,估计得两三年的时间。想当初,平安整合深发展,就花了不少的时间
一、关于寿险改*,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员,在总体的淘汰低产能人员下,人员数量在不断的下降,并且还没有触底。2014年到2020年都有统计口径为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分别为2014年63万、2015年87万、2016年111万、2017年138万、2018年142万、2019年117万、2020年102万,2021年一季报为98.5万人,继续下降。据平安集团内部的一些朋友沟通了解到,如果到考核不达标的人员继续取消工号,估计总的寿险业务人员数量会下降到70万左右。也就是说,从2018年底的142万到70万,人员数量减少一半。在要维护原有的保费不变的情况下,需要人均产能提升一倍。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这个过程还会继目前来看,寿险业务人员总量还没有见底。
另外,对于平安股价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债券的利率水平。因为险资的大量资产都是投入债券,如果债券的收益率下降,对于大量投有到期的债券来说,其投资收益率是下降的。
关于这一点,其实也可以看一下近半年多来的中国人寿,从2020年10月的52元跌到最低28元。中国太保从去年底*高的47.14元,跌到最低的25.35元,也几近腰斩。
二、能抄底了吗?
个人认为,或许还不能。
1、 如上所述,资管事件影响或许还没有完全消除。
2、 寿险改*,寿险人员数量或许还没有触底。
3、 收购资产,得时间消化,当然,这个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未来是否会有其它收购呢?特别是在目前的大政策环境下。
4、 北上资金还没有怎么卖
这一年来,北上基金增持中国平安达66.31亿元,也就是说,平安这波从94元跌到54元,是国内的机构资金砸出来的,北上资金还没有开始砸。
像贵州茅台,是被外资砸了不少的,外资减持达297亿。
再看一下季度排行,会发现,季度排行里,中国平安获得北上16.27亿增持,对比下,茅台被砸了117亿。
中国平安近3日被外资砸了20.49亿,也就是说,外资对于中国平安的持股,是这三天才刚开始砸的。
那么砸盘结束了吗?或许没有。或许是外资看到国内机构开始砸,才意识过来,加入下砸的阵营。看看平安的港股,20日即周五刚刚创调整新低了。
以上就是平安收购深发展总计花了多少钱?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