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之后(上汽在印度遭遇了什么)

印度现在已经成为人口较多的国家,在巨大的人口红利吸引下,很多中国企业跑到印度市场去拓展业务,不过投资印度市场的风险很高,一方面,印度政府“吃相难看”,它见你赚钱就会眼红,想方设法把......

小米之后

近期,印度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件,引发了外界广泛的关注和猜测。特别是中国多家企业撤离印度市场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印度网友的焦虑和担忧。尤其是小米和上汽等知名企业裁员的消息更......接下来具体说说上汽在印度遭遇了什么

明抢小米48亿后,印度又对国内企业下手了!

今年四月,印度卡纳塔克邦高等**以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裁定没收小米印度公司的 555.127亿卢比(约48亿元) 并驳回小米的上诉。印度执法局已从小米公司账户中没收了这笔款项,并得到了主管当局的支持。

时间过去短短两个月,印度又对中国企业下手了。 这次,印度的魔掌伸向了国内车企——上汽名爵印度有限公司。

小米之后(上汽在印度遭遇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

一句话概括, 印度金达尔西南集团(以下简称JSW集团)将要收购MG印度。

JSW集团对MG印度的收购其实早有征兆。早在今年1月,JSW集团就扬言要扩展业务范围,也想要在造车的浪潮中分一杯羹, 它们表态说,“需要获得技术和平台”,而最快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收购。

小米之后(上汽在印度遭遇了什么)

当时JSW集团的构想是与MG印度汽车有限公司谈判,以试图收购MG印度25%以内的股权,借鉴国内的合资模式,进而下场造车。

然而,JSW集团的野心与日俱增。他们不满足借用MG印度的资源造车,而是想把整个MG印度吞为己有。本次,JSW集团上调了收购的股份比例, 上调至45-48%,同时经销商和员工持股5-8% ,进而达到对MG印度的 绝对控股权

除了持股比例上调,印度还做出了另外一项离谱操作—— 压价

原本上汽集团针对此次收购的开价估值约为8-10亿美元,但经过一番“沟通”,MG印度公司估值直接打了骨折, 为2.1-5亿美元

小米之后(上汽在印度遭遇了什么)

图源:印度《经济时报》网页

JSW集团压价收购的行为,还获得了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

小米之后(上汽在印度遭遇了什么)

JSW集团是何方神圣?

JSW集团的老板叫萨简·金达尔,他是金达尔托拉斯帝国的重要成员之一,印度社会内的高阶“天龙人”,上文图中提及的金达尔就是他。

小米之后(上汽在印度遭遇了什么)

他如此强势,与JSW集团的架构有很大关系。JSW集团隶属于O.P.Jindal集团,后者是印度企业中的龙头,其总资产高达175亿美元。而O.P.Jindal集团的掌门人维特里·金达尔,恰好就是萨简·金达尔的母亲。

这叫啥?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人生就生在罗马。哦不对,应该说生就生在孟买。

那他为啥想要收购MG印度呢?

根据官网信息,JSW集团在印度西南地区控制着多家钢铁厂、发电厂以及水泥厂,这些基建产业给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集团也掌握着几家可以制造机动车辆的企业—— 只不过迄今为止生产的主要是各种摩托车与三蹦子。

JSW集团官网

JSW集团也不是没有试图造四轮车,集团曾在六年前成立电动汽车公司。由于没有技术,公司闭门造车一年半,只敲打出来了一堆破铜烂铁,导致集团造车梦破碎。

虽然JSW集团没有技术,但它们有钱啊,动手发挥 钞能力 就可以购买现有造车产业。金达尔掐指一算,MG印度在印度市场占比仅2%,没有多少市场话语权,干脆直接拿下。

MG印度做错了什么吗?

小米在印度被罚款是由于违反《外汇管理法》,那MG印度是不是也因为外汇才导致被强制收购的呢?

非也。

作为国内靠前家出海去印度建厂的本土汽车品牌,MG印度自从进场就不断进行印度 本土化建设

首先是接盘了刚刚跑路的印度通用汽车在哈洛尔的工厂,并对其彻底改造。

哈洛尔工厂最初生产的几批次产品使用的是 CKD模式(Completely Knock Down,以全散件形式作为进口整车车型) ,相当于把整车拆散了再运过来零件,再在本地组装。但MG印度一直在设法提高零部件本地化率。

由于印度本土工业能力严重落后,很多高精尖的零部件与子系统都需要进口,但是上汽方面一直没有放弃, 努力培养本地产业链,用印度本土零配件逐步替代进口部件,以求尽量降低成本,同时也让印度本地市场能够从中获利。

截至2022年末,哈洛尔工厂的零部件已实现 50%以上的本地化供给

MG印度也帮助了许多印度工人脱贫致富,甚至带领众多产业链中的印度中小企业走上了一条产业化的正规之路。

然而,即便如此守规循矩,印度还是对MG印度下了狠手。

截止发稿,上汽集团并没有对此次收购事件表态,但根据印媒报道,上汽有试图保住在印资产。

上汽的想法是,通过扩大对MG印度的投资, 包括计划投资500亿卢比(6.11亿美元)在印度建设新工厂 ,同时扩大纯电动汽车的本土化生产制造。

但很可惜,在印度政府面前,一个企业的力量是如此微不足道。该方案最终胎死腹中。

印度是故意针对国内企业吗?

并不是。

印度并不只针对中国,它对全球企业一视同仁。

餐饮业,印度对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下过手。通讯业,印度对诺基亚、沃达丰罚过款。甚至互联网巨头Google、微软、亚马逊也都交过保护费。凡是你想得到的曾经在印度投资或者布局业务的跨国企业、平台,基本上都吃过亏。

印度的态度就是,欢迎你来,来了就留下买路财,还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比如福特退出印度市场,本来已经亏了好几年了,实在绷不住要跑路了,结果被印度政府拦下来,不给钱别想走。

最终,福特为每一位在职印度员工赔付了62个月的工资,以及共计上亿美元的补偿金和遣散费。

咱也不知道这是N+几了,应该不会有人在印度福特任职61年吧,毕竟福特入场才二十多年。

可惜福特混了这么久,到头来不仅没赚钱, 还亏了20多亿美元 进去,跟小米可谓是难兄难弟。

下一步该怎么走?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高管的说法, MG印度被收购完成后,会从中国实体变成印度实体,并且能在未来几年内在印度上市。

届时,MG印度会不会保留MG的名字都是个迷,或许摇身一变就成了印度“本土”品牌,生产“自主”设计的车型。

上汽名爵在印度被强制收购,将丧失控制权,投资印度市场要慎重

印度现在已经成为人口较多的国家,在巨大的人口红利吸引下,很多中国企业跑到印度市场去拓展业务,不过投资印度市场的风险很高,一方面,印度政府“吃相难看”,它见你赚钱就会眼红,想方设法把你的财产和资产没收;一方面,印度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你想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难如登天,只能乖乖受罚,接受不了,就只能卷铺盖回家。因此,想要到印度市场发展,就必须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取舍,稍有不慎,将血本无归。

前一段时间,小米在印度被 扣押555亿卢比(约合48亿元),原因是小米公司“非法”向境外转资,这就是个莫须有的罪名了,人家小米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外企,赚到的利润不转移出去,难道留在印度长毛?当然,除非小米公司和印度签署了协议,就是那种几年之内不转移利润的协议,如果没有这种协议的话,印度的做法本身就是“耍流氓”。不止如此,印度还要求小米把公司高管全部换成印度人,这样一来,小米还是中国的吗?

继小米之后,又一中国企业在印度被恶意收购,已丧失控制权,它就是上汽名爵。

上汽名爵是靠前家到印度建厂的中国车企,因为通用集团在印度市场遭到了不公平对待,无奈之下就想把印度工厂卖掉,而上汽名爵趁机收购了通用印度工厂,并进行了改造。经过6年的发展,名爵汽车已经成了印度第8大车企,在印度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好。

当印度 JSW集团提出要收购名爵汽车的时候,上汽名爵并没有反对,只要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买卖就是公平和自由的,上汽集团对印度名爵进行估值计算,保守估计,开价大约在80-100亿美元之间,但是对方开价12-15亿美元,而且JSW集团得到了莫迪政府的支持,这对上汽名爵来说十分不利,印度就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按照JSW集团的计算,它将收购名爵48%的股份,而经销商和印度员工持有8%的股份,这样一来,上汽名爵就只有44%的股份了,将彻底失去对印度名爵的控制权,印度名爵将变成一家真正的印度车企。

那么,印度为什么会对小米和名爵频繁出手呢?很简单,因为印度觉得即使没有了中国人,这两家企业仍然可以正常运转,经过多年的发展,小米和名爵已经在印度建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只要供应商按时供货,生产就没有问题,有没有中方背景已经不重要了,这就是印度的“小算盘”。

小米和名爵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在印度建立了产业链。它们刚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生产是以 CKD(散件组装)的形式进行的,零部件全部从中国进口,然后在印度完成组装,后来印度政府就要求它们在印度建立供应体系,用印度供应商的产品来取代中国供应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小米和名爵就开启了本土化生产方式。却不想,这是印度给它们“挖了一个大坑”,等时机成熟后,就到了“收割”的季节。

印度网友急了,说中国多家企业,逃离印度市场!小米上汽裁员印度

近期,印度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件,引发了外界广泛的关注和猜测。特别是中国多家企业撤离印度市场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印度网友的焦虑和担忧。尤其是小米和上汽等知名企业裁员的消息更是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中国企业主动撤离,还是印度市场出现了什么变化?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事件的经过和背后的内外因素。

中国多家企业撤离印度市场的事件并非突如其来。早在几年前,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投资的积极性就逐渐受到一些制度和环境的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印度一直致力于吸引外资和发展本土制造业。诸如小米、华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纷纷进入印度市场,并在当地设立工厂,为印度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然而,近期印度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法律规定,使得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和压力。

首先,印度政府对外国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求在印度运营的中国企业必须将*高层的管理人员换成印度人,以实现本土化经营。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仅涉及到人事调整和管理层的稳定,还需要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和文化背景。这一要求引发了一些企业的反思和调整。

其次,印度的法律制度和商业环境对中国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困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中国企业在印度遇到了诸如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劳工纠纷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问题的积累和持续存在使得一些企业开始考虑减少在印度的投资和运营规模,以降低风险和损失。

小米和上汽作为中国两大知名企业,一直以来在印度市场都表现出色。然而,近期的裁员消息却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安。根据报道,小米在印度的资产被冻结并被宣布没收,这引发了对于小米未来在印度市场的担忧。同时,有小米员工透露,公司近期裁员了约四到五百人,预计未来几个月还会有进一步的裁员。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汽,该公司据称近期解雇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员工。

这些裁员事件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企业是否准备逃离印度市场的猜测。然而,对于这一问题,小米和上汽都表示公司并没有撤离印度的打算,裁员是为了适应市场和业务的调整。然而,从小米的年报和季报数据来看,海外员工数量的减少确实说明了印度公司存在明显的裁员现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遇到的挑战和困境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首先,印度政府提出的对外国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使得一些中国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面临了困难。将管理层本土化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同时也需要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和文化差异。

其次,印度的法律制度和商业环境对中国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劳工纠纷等问题的存在,加剧了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运营难度。同时,印度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最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与印度本身的发展和环境有关。印度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相对不足,这对于中国企业在招聘和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同时,印度社会资源的不稳定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对企业的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以上就是小米之后(上汽在印度遭遇了什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