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救市是什么意思
很多小伙伴以前都问过一个问题说为啥我们每次讲危机问题和印钞放水,用来举例说明的主要对象都是美联储,很少讲其他国家央行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那段精辟的名言来回......接下来具体说说
该来的最终还得来。国庆节前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通过放宽贷款限制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通知》证实了此前的市场传闻,同时也使得今年以来松绑楼市的系列政策从取消限购进入到放宽信贷。
这一系列政策被解读为救市之举,而且也必然会让房价有了上涨的预期,一些开发商也必然会借机涨价。但是从中央多次讲话都能看出,房价大涨已经不可能再会出现,当然房价大跌更不允许。
现在的中央越来越尊重市场规律,市场的归市场,从这一届上任以来几乎没有过多干预过房地产“内政”,房地产市场化也会越来越明显。
央行这次放松放贷政策,根本原因是为了稳经济。不过,对这次政策放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救市”。对房地产市场来说,2008年那次是真叫救市。这一次,是政策面对宏观经济担心下的一种政策微调,不能完全理解为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
《通知》的确能在短期内缓解房地产业的下行压力,并进而对四季度的经济增速有所支撑。但在目前一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压力较大,而货币政策总量依旧稳健的背景下,其本质上更多属于“纠偏”行为,是对过去房地产市场粗放式增长的一个调剂。尽管这会短期内刺激房市,但并不能扭转房地产业必将经历一场盘整的趋势。
此次政策通过重新修订“首套房”概念标准,很明显的目的是增加购房者需求范围,央行的目的就是通过释放需求来解决房地产行业供应过剩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让一批房贷结清者去为房市过剩供应买单,同时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线城市现在还没放开限购,这次通过释放二三四线城市贷款结清者再贷款需求,就是为了解决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产供应过剩问题,从而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爆发。
官方终于出动作了!
央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一纸通知,堪称近期房地产最大尺度的信号!
有多重要?
我跟你说一下我的反应。
通知是7月10日发布的,深夜十二点,我还在房产研究院的群里,给团队做培训,解读这则消息。
7月11日的《一周一课》,又把消息作为临时加餐,同步给大家。
央行的这条政策很简单,只有两条:
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 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 ,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对于商业银行按照《通知》要求,2024年12月31日前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 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
前一条重点针对保交楼,后一条针对个人审批贷款,待会儿我会详细解读。
最近,市场情绪很悲观,但很多隐藏的信号已经出现了。我在《一周一课》里面,也跟大家透露了,我从银行那边确认来的——政策松绑方向的消息。
现在我们以天为单位跟踪市场,因为随时可能会出变化。大家再忙,这段时间一定要留意圈子的动态。
先说保交楼的政策:
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 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 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这针对去年“金融十六条”第四条: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
所谓展期,就是你向金融公司——比如银行借钱,贷款到期,但是还不了,申请延期。
我们买一套房子,贷款四五百万挺多了,你一个月不还贷款,银行什么反应?银行给你延期多久?
而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动辄四五十亿、四五百亿——数额大不大?
这些钱,允许展期,允许调整还款安排,并且2024年年底前到期的,可以多展期一年——时间久不久?
央行此前发布过数据,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就达13.3万亿元。 对这种万亿级别的贷款,施行展期,既是给开发商喘息、回血的时间,也是政策表达对保交楼、稳楼市的决心。
另一条个人审批贷款的政策:
对于商业银行按照《通知》要求,2024年12月31日前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
这针对去年“金融十六条”第八条: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我在《一周一课》解读时,有的同学总结说,这是: 免责金牌,放水宽松。
确实如此。银行审批一直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有业绩压力。另一方面,有不良率的风险——即使按照正常流程发放贷款,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万一不良率达到一定比例,就会被问责。
而金融行业的人才往往极度爱惜履历,假如你是银行行长,或者主管贷款审批,好不容易干到这个位置,你珍不珍惜自己的职业前途?
如果一个贷款风险很大,或者风险不那么大但可放可不放,你是放贷还是不放?放了会不会担心被追责?
当前银行业的情况是有贷款放不出去,而本次政策——“已尽职的,可予免责”——是给从业者吃的一颗定心丸。
去年11月份,央行发布“金融十六条”,其中第四条和第八条有适用期限。
上述两条政策,将政策期限延长。
而除了这两条,剩下的十四条,属于“长期有效”,这也意味着楼市政策宽松的氛围长期有效。
“金融十六条”政策范畴
去年,我在《一周一课》逐条解读“金融十六条”,并且反复强调:这是楼市政策见底的信号。
政策先见底,其次成交量见底,其次情绪见底。但是大家一定不能在情绪见底以后追涨,那时已经晚了! 我碰到这样的学员很多,有一位华为员工的学员,他找我咨询,原话是:“天天在公司里面搬砖码代码,一抬头,我*,房价这么高了!”
房价低迷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房价的上涨,只需要晚上,只需要一个政策。
晚上之间房价上涨一两百万,你的购房成本是不是变高了?房地产三年限售,你要关心的到底是一天两天的房价,还是三年以后的房价趋势?
很多同学习惯用自己的立场看世界。
日常生活,这样没问题。大事情,就容易偏颇,比如 看待楼市,往往是乐观的时候过度乐观,悲观的时候过度悲观。
这两种情绪,说实话都是有害的。
我在线下沙龙和面授课里面,反复提醒同学们: 任何时候都不要恐慌做决定,学习先行,买房就能从容起来。
很多小伙伴以前都问过一个问题
说为啥我们每次讲危机问题和印钞放水,用来举例说明的主要对象都是美联储,很少讲其他国家央行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那段精辟的名言来回答:
“如果你控制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类,如果你控制了货币,那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每次都从美联储说起,最直接的理由就是:美联储控制着美元,而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货币。
我们在之前的《美元是怎么称霸和收割全世界的》里面,曾经讲过
20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一战二战,也不是苏联解体,而是美元和黄金脱钩,再和石油挂钩。从这天起,一个真正的金融帝国诞生了。
整个人类都被纳入到美国的金融体系,美元的全球霸权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建立的。
美联储从此成为了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也是实质意义上的全球央行。
这也是为啥全球央行和金融机构,都在紧盯着美联储的任何动向。
因为它的一举一动,都意味着全球资金流向的变化,和货币宽松程度的调整。
01 危机的四个阶段
西南证券曾经复盘过历次危机的四个阶段,以及期间大类资产的表现情况。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
横轴代表的是经济基本面的变化,纵轴代表的是美联储这个全球央行的货币宽松程度。
横轴表示的经济基本面,和纵轴表示的美元流动性排列组合,最终形成了四个象限。
随着经济基本面和美元流动性的变化,不同类型的资产会显示出不同的走势。
左下角是流动性恶化+基本面恶化的第三象限,这是很典型的危机状态。
在这个阶段大家往往对经济信心不足,避险情绪也非常的浓厚。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风险资产类似股票都会被抛售,价格也呈现暴跌。
最恐慌的时候,哪怕是人们觉得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和债券也不例外,这是现金为王的阶段。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2020年3月疫情爆发的时候,大家为了获得流动性不断抛售各种资产,同时买入美元避险。
这时候我们看到的是
全球风险资产价格都在暴跌,只有美元指数因为全球避险买入在暴涨。
因为有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美联储和全球主要央行这时候并不会放任危机爆发。
所以你才看到全球央行很快出手,下场各种救市。各种救市政策频出的同时,也在不断注入流动性。
什么降息降准量化宽松,各大央行入市买公司债买商业票据。
这时候因为利率是走下行趋势的,在这个背景下,你会看到债券和黄金开始转升。
随后市场开始步入左上角的第二象限,流动性改善+基本面恶化的阶段。
因为单单注入流动性,在疫情最厉害这个阶段,是没办法改善需求的。
大家遇到疫情被关在家里,也不出门花钱了,提振需求无异于天方夜谭。
这些注入的流动性和财政刺激,需要等到疫情消散的差不多,经济开始恢复,才能变成真正的需求。
所以全球主要央行注入流动性的阶段,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依然还是有不小的下行压力。
等到疫情开始消退,之前人们拿到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刺激,逐步**成需求。
市场从这时候开始,才逐渐步入右上角,流动性改善+基本面改善的靠前象限。
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复工复产,经济也逐步复苏,所有资产价格价格也都迎来上涨。
经济基本面的不断复苏,会推动债市和黄金进入调整期。
利率也会开始因为经济好转,资金需求量增大,开始出现走高。
这也是为啥我们2020年疫情最严重那段过去,连续发文讲了了几次经济复苏以后,告诉大家这里不看好黄金了。
当时讲经济复苏的文章,从2020年7月开始是每月一次。确认复苏以后,我们也指出黄金这里没啥性价比了。
经济开始复苏了
全球复苏都开始了
复苏加速迹象越发明显
金融数据确认复苏加速
为啥这里我们不看好黄金
等后面拜登的1.9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正式实施以后,经济会从之前的复苏,开始进入到过热初期。
既然疫情已经步入可控阶段,经济又开始走向正常。为防止大规模刺激导致经济过热,政策就要考虑退出了。
到了这个阶段,市场已经逐渐步入右下角的第四象限,流动性恶化+基本面改善的阶段。
现在我们处第四象限的初期。 2021年夏天过后通胀明显升温。这时候我们应该就会看到,流动性收紧的随之到来。
等流动性持续收紧几次以后,高企的资产价格就会出现崩塌。
我们又会回到第三象限的流动性恶化+基本面恶化阶段,完成一个循环。
02 流动性收紧是因为通胀
过去一年多时间上面几个象限的变动,是不是有点1.5倍速美林时钟的感觉?
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现在因为信息传播速度变快,和美联储史无前例的大放水,美林时钟已经变成了美林牌风扇。
大家知道每次经济走到过热期,最怕的自然就是加息,因为往往这时候资产价格已经处在高位。
利率水平的上升,对高企的资产价格可以说是噩耗。历史上资产价格泡沫被刺破,多数也是因为通胀起来以后加息。
这也是为啥我们在《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被什么刺破》里面说,最终刺破资产价格泡沫的,是通胀导致的利率上涨。
可以看出现在通胀已经取代疫情,成为很多基金经理最担心的尾部风险问题。
上次我们写《美国十年期国债暴涨,全球市场要崩了么》的时候,也说过这个事儿
市场的预期是,美联储利率会在2022年底开始出现回升,至少会加息一次。
不过我们认为,可能到2021年夏天由于通胀升温,这个加息预期还会进一步提前。
观察现在美国的十年期通胀率,已经升到了最近7年*高水平。在过去20年,这个指标对通胀的定价都非常的准。
目前这个指标对通胀的预期是:我们在夏天之后,就会看到通胀显著上升。
从下图也可以看出,全球生产者价格预期会在未来几个月,出现快速的上涨。
现在美国的五年期通胀预期,也已经远远超过了30年通胀预期,这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事情。
再看看目前美国那边来势汹汹的CPI
虽然美联储现在一直嘴硬说,平均通胀率如果不起来,就不会加息。
但是等通胀起来,尤其是食品通胀起来的时候,加息刺破泡沫就成了摆在桌面上的事儿。
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了,不加息不行么?既然知道加息会刺破资产价格泡沫,为啥还要加息。
因为美联储决定加息与否的衡量标准,主要不是资产价格,而是稳定物价和就业。
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美联储连续加息,但是倒退回2007年,美联储能不加息么?
当然是不行的
要知道加息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同时也是*治和社会因素多重作用下的产物。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增速不一定要非常的高,而是要稳定可预期。
经济数据快速增长,但通胀率不可预期才是最大的问题。 今天通胀3%,明年通胀20%,你是商家你愿意留现金还是资产。
通胀的不可预测和流动性危机一样,都属于信任危机。是对货币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怀疑和不信任。
美联储作为美元这个世界货币的发行机构,它需要做的是:
稳定国内的同时考虑全球,力求维持全球国家对美元的信任。
之前大家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美国通过美元潮汐薅羊毛。 那为啥这么多年大家宁可被剪羊毛,也要囤美元美债呢?
一方面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在世界各地通用,购买各国所需的大宗商品、
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元美债的预期非常稳定,积累的信用和流动性也很强。
世界上至今还没啥其他货币,在现在的状况下,能够替代美元。
除了通胀预期和货币信用的问题,美联储加息与否还必须考虑的是实际通胀压力,这一点也是全球央行都在考虑的重点。
之前我们在《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也说过,加息不单为了经济目的进行的,而是迫于实际通胀的压力。
消费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各国不能承受的,底层吃不起饭是要出事情的。
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会让央行不得不开始考虑加息和收紧货币。
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承受食品价格上涨太快,带来的社会秩序失控的代价,美国也不例外。
然而在经济过热,资产价格高位的背景下,加息这玩意从来都是个两难的动作。
不加息回收货币的结果,就是物价飞涨,老百姓怨声载道,社会秩序失控。
然而加息累积几次之后,又会带来债务崩塌,那时候我们就会看到,美股大瀑布的到来。
03 每次危机都差不多
说起来世界步入工业时代以来,最近几百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夕的征兆,都是在不断重复的。
虽然因为历史时代不同,表面看历次全球经济危机,都有当时那个阶段独有的特点。
但如果从底层逻辑来观察,任何历史时期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共性依然是非常一致的。
首先是因为从社会整体看,由于贫富分化走到极致,导致了全球消费市场的饱和化。
原因之前我们在《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里面也讲过,日常消费品这种东西,还是要靠广大人民群众消费的。
为啥1929年发生了大萧条,因为社会贫富分化太剧烈以后,老百姓口袋里没有钱。
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资本家们自然就要降低产量,减少劳动力雇佣。
减少劳动力雇佣,又会造成更多的人失业。失业以后大家更买不起东西,资本家只能进一步减少雇工和降低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就循环不起来,还会陷入东西卖不出去,老百姓失业,东西更卖不出去,失业加剧的循环。
其次是到了这个阶段,因为全球消费饱和化,往往会呈现出制造业大国集体产能过剩的局面。
这种产能过剩从国际上看,会体现在世界主要制造业大国出现各种贸易争端和矛盾激化。
很多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川普时代开始,不停的在和全球各国打贸易战吧,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之前的1929年大萧条也是这样,因为全球陷入消费饱和,制造业大国产能过剩。
当时的世界消费中心美国竖起贸易壁垒,英国搞起了殖民地内部大循环。
后发的主要工业国日本和德国,因为国内老百姓太穷,消化不了国内的过剩产能。
国外的主要市场英美又关上了大门,所以他们只能转向军备消化过剩产能,通过征兵和扩军创造就业。
因为大量征兵和扩军,可以消化无法就业民众。兵员多了自然需要军备。过剩产能生产出来的军备,也就被消化了。
不过军队不能无限扩张,维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如果不打仗,国家就会走向破产。
后面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发动二战,对外掠夺财富消化军备,防止国家走向破产就成了必然。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产能变得不再是问题,反而出现相对过剩。
问题是怎么消化这些过剩产能,怎么让投资这些产能的资本赚到钱,才是最大的问题。
产能过剩东西销售不出去,投资制造业不赚钱,自然资本就会转向其他赚钱的行业。
为啥国家一直呼吁资本投资制造业,大家却充耳不闻的拿着钱,跑去炒房炒地炒股票,不愿意投资实体经济,还不是因为实体回报率低。
所以这个阶段大家看到很明显现象就是: 之前制造业积累的财富和利润,持续转移涌向各种资产,推高资产泡沫。
这导致了劳动所得和资产增值所得的差距,肉眼可见的在不断拉大。
就像我们之前在《为啥现在单靠勤劳,是没办法致富的》里面讲的一样。
在低息环境下,资产价格泡沫会不断积累。等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对利率非常敏感。
原因我们在《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被什么刺破》里面,其实也讲过。
后面如果通胀来袭央行被迫提高利率,就会刺破高位的资产泡沫,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最近我们一直出各种政策,不断打压房地产市场变相加杠杆,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美股没有飞流直下,很多人在楼市杠杆套杠杆,你是看不出任何问题的。
等到美股开始瀑布,全球金融危机拉开序幕,高杠杆的投资的压力也就来了。
可以说现在不停的限制楼市加杠杆,提高首付比例加厚银行安全垫。
本质上就是在预防后面美股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连锁反应。
这是我们在《房地产咋就成了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里面,曾经讲过的故事。
经济的核心问题是钱,你可以把钱理解为信用凭证。货币的诞生就是为了取代物物交换,本质上就是一种信用。
我相信你给我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能换到我想要的东西,这就是货币的信用。
因为这个信用的存在,一般等价物是什么都无所谓。可以是开始的黄金贝壳,也可以是现在廉价的纸币甚至是电子符号。
这些信用依托央行存在,整个市场的信用就是央行的信用,凭借央行的权威性做保证。
到了现代社会,钱=信用=债务,可以说债务决定了货币的扩张。
所以我们会看到,经济的繁荣和债务杠杆的提高,基本上是同步的。
这些债务的周期有长有短,短期债务量达到顶峰的过程,也就是经济繁荣的顶峰。
大家应该记得,国民老公家最风光的时候,就是债务杠杆扩张最快的时候。
当整个社会步入偿债期,那么我们会看到短期经济萧条和危机诞生。这个周期间隔,差不多是十年。
如果把时间拉到更长,会发现长期债务周期间隔大概是60年,也就是我们说的康波周期。
当短期债务周期叠加长期债务周期会发生什么?上次发生了1929年经济大萧条,随后爆发了二战。
如果做过统计也会发现,历史上每一次危机,多数是从证券市场泡沫破裂开始的
首先是股市或者债券市场崩溃,之后引发了连锁反应,各种高估的资产泡沫都会随之破裂。
银行体系因为资产泡沫破裂收紧贷款,市场上的流动性枯竭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
这个阶段其实多数老百姓还并没啥感觉。
等到失业率和收入下滑传导到居民部门,往往已经是传导的最后一步了,这时候危机已经步入中后期。
因为危机是分阶段的,美国30年代大萧条和08年大衰退,起因都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崩盘。
企业在信用紧缩的背景下,根本没法借到钱,慢慢扩散成整个经济体的危机
这里面的时间跨度,远比大家想象的长。可能是一年时间,也可能是几年时间。
比如距离我们最近的那场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早在07年秋季就已经发酵。
但这时候大多数人并没啥感觉,只是股市开始下跌了。如果看各种资料,多数人都觉得危机是在08年发生的。
因为08年时候基本是危机顶峰,标志性事件那时候也出现了,雷曼破产了。
这时候美联储不得不被迫出手救市,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拯救经济。
多数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感受到危机来了,其实这个阶段,都该准备出手抄底资产了。
因为每次危机以后,央行能采取的手段并不多,也就是固定的三板斧。
比如大规模印钞票搞经济刺激,就是是一定会用到的一种手段。
大印钞会让你手里的钞票贬值,带来资产价格上涨。穷人手里并没啥资产,所以贫富分化会进一步拉开。
04 央行救市三板斧
从历史上看,遇到金融危机,央行救市固定的三板斧从来没变过: 稳定金融、刺激经济、准备退出。
稳定金融的方式,主要是稳定资产负债表。从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因子,来解决问题。
我们之前在这篇《后面我们即将面对的,是美股版次贷危机》,讲过资产负债表公式的意义。
资产负债表这个公式是:资产=负债+本金。 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有资产、负债和本金三要素。
所以央行稳定资产负债表的方式,依然是三板斧:稳定资产价格、降低负债成本和注入本金。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做了点啥,来稳定资产价格的呢? 大量买进有毒资产。
为稳定资产价格,美联储首先会自己下场买货,承接市面上大型机构的抛售。
这等于是主动下场,通过增加市场上的购买力,直接稳定资产价格。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导致资产价格暴跌的时候,其实美联储也下场稳定资产价格了
只不过这次,美联储是通过大量买入企业债和垃圾债,来稳定资产价格的。
降低负债成本这件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每次危机我们都会看到美联储降息,这本身就是在降低负债成本。
在过去的加息周期里,我们一般会看到美联储,会把联邦利率抬升到3.5%以上。
这个循环操作,除去收割国外财富,本质上也是在为**主义的周期性衰退做准备。
因为降息的前提,首先是有息可降。
所以你才看到经济只要复苏,美联储就一点一点小心翼翼的加息,美其名曰防止经济过热。
其本质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加息带动美元回流,来收割海外资产填补亏空。
另一方面是积攒后面过冬的口粮,等经济再衰退时候,可以再用降息的手段刺激经济。
因为一旦衰退开始,美联储手里有三四个点的利息可以刺激经济,就能让危机平稳度过。
通常一般程度的衰退,只需要3个点的降息和一两万亿美金的量化宽松就能拉回来,之后经济会自己恢复。
但这种辛苦攒下的救命钱,平时是不能拿出来用的,不然到了关键时候手里还有啥筹码。
所以通常只有三种情况,值得触发大规模降息救命:失业率快速上升,股市急速下跌和通货紧缩。
我们知道2008年那次金融海啸非常剧烈,美联储除了入市购买有毒资产,就是快速降息。
但08年这次直接用掉了5个点利息,这等于说美联储手里储备的子弹,基本打光了。
2015年开始,美联储正式开始加息,一路把利息加到了二点多的位置。
大家应该记得,那时候因为加息,我们每天看到川普在推特上,骂得**脑壳疼。
但**就是天天挨骂,也必须硬着头皮继续加息。因为这一年是老美收割全球,和储备危机时代子弹的开始。
这是我们在《五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暗战》里面,曾经讲过的故事。
不过这次加息最先刺破的,不是别人家的泡沫,而是自己家用企业债回购堆起来的股市泡沫。
所以2019年的时候,我们才看到,美联储居然在加息和收割别国资产目标没完成的时候,突然降息了。
后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加剧了这个过程,美联储被迫连续降息,打光了手里的所有子弹。
要知道过去已经十多年都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了,**主义的十年经济小周期差不多已经到了。
原本酝酿中的美国债务危机,也在这里伺机等待暴炸,这次甚至叠加了60年长债务康波周期。
现在美联储就已经打光了手里所有子弹,后面美股跌下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未来可能除了负利率,就没啥其他办法。
最后就是注入本金这个操作。 在2008年那次金融海啸的时候,注入本金是特别常见的。
我们看到08年老美注资房地美房利美,注资美国银行,本质上就是注入本金。
防止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因为资产价格下跌,导致本金损失殆尽,最终不得不破产,引发更大的金融海啸。
稳定金融的操作完成之后,后面的刺激经济,是通过QE这个手段实现的。
如果从原理上说,通过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其实和稳定金融里的降低负债成本,道理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量化宽松降低的是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还有就是把资金从国债这种避险资产,赶到股票这种风险资产中去。
从2008年开始,美联储通过几次量化宽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QE操作,各种花式购入美国国债。
我们在《美国十年期国债暴涨,全球市场要崩了么》里面说过,国债也是一种商品。
既然是商品,那么价格就是由供需决定的。
美联储通过QE的方式,买入美国国债释放资金。导致的结果是美国国债价格上升,国债收益率下降。
这里面国债价格,和国债收益率是相反的。
国债收益率越来越低,导致之前避险的大型基金和机构,不得不选择转向股票这个风险资产市场。
最终大量资金转向股票市场的结果,就是股票市场的价格,被不断推高。
市面上低廉的利率成本,也导致了企业发债回购的成本,在不断降低。
很多企业都在不断发债搞回购,推高业绩和股价,也就有了后面十年长牛的启动。
我们知道美国老百姓财富主要在股票市场,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也给美国经济注入了活力。
至于退出这个过程,我们大多数人其实也亲身经历过,也就在五六年之前。
之前我们写过篇《五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暗战》,’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如果观察美元指数,基本是十年下行周期不断走弱,六年上升周期不断走强。
这是我们在《美元是怎么称霸和收割全世界的》里面,讲过的美元指数规律。
美元指数走势的背后是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走低相当于开闸放水,走高相当于关闸减少流动性。这每次高低起伏的过程,就意味着剪羊毛的过程。
剪羊毛是通过资本快速流动实现的。快速流动带来的最大危害是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土地、工业产能和基础设施代表的财富不会也不可能迁移,但是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被要求门户大开之后,会被美元资本杀回马枪逢低收割。
从2012步入上行周期开始,老美就不断在全世界制造各种危机促使美元回流,试图通过资本快速流动收割它国优质资产。
EM国家的外汇储备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拐点, 美元资本闻到了回流的信号。
2014年下半年开始回流速度加快了,美元指数开始了一波快速上涨。到2015年初,美元指数从80涨到了100。
美元指数的快速走强,就是告诉全球各路资本,我们的紧缩收水要开始了。
紧缩收水的同时,拉爆全球资产价格,收割全球资产,特别是中国资产。
历次美元潮汐里面,美元走强的阶段,对后发国家的资产价格都是一场噩梦,
因为这个阶段必定有一个区域资产价格会崩溃,之后被美元资本杀个回马枪收割。
八十年代的拉美,九十年代的东南亚,其实说到底都是同样的套路。
十年美元走弱,走弱的时候美元放水刺激经济,推高全球资产价格,稀释自己的负债。
六年美元走强,走强的时候美元收水退出刺激,拉崩全球资产价格,资金回流的同时,转身抄底填补自己的窟窿。
这十六年一次的轮回,就是老美吹大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和收割填补自家亏空的全过程。
从2014年这里开始的美元指数上涨,其实就是美联储开始加息,准备退出刺激了。
为啥本来应该2012年就要开始的退出,到2014年才正式启动这个过程呢?
因为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使得老美自己也出了问题,直到2014年才缓过劲来。
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看到老美按照过去的各种套路,开始搞事情了。
不管是占中问题,南海问题,还是后面的贸易冲突,都是想通过制造区域动荡,洗劫我们的财富。
这个过程我们在之前的那篇《五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暗战》专门讲过。
可惜这次老美的对手,并不是东南亚和拉美这种小国家。
中国的金融和房地产的管制,使得中国这边的财富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回到美国。
回流美国市场的,只有欧洲和日本那边的资金,但即使这样也把美股继续推上了新高。
不过这次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挺大,在2014年开始的美联储收割周期里,我们的外汇储备也下降了一万亿。
这次美国没有收割到财富,之前累积的国债企业债问题,却完全爆发了。
老美不得不停下加息的脚步,突然180度转弯开始降息,因为再加下去要自爆了。
后面就是2020年新冠疫情来了,老美被迫再次无限量化宽松,有时候不得不说国运在我们一边。
尾声:
可以预见的是,下一轮危机产生的时候,全球央行也并不会有啥新花样,依然还是这三板斧。
因为在没有热战发生,可以刺激需求的背景下。央行能采取的刺激经济措施,也依然还是这几样。
事实上从金本位开始瓦解,就意味着现代金融体系已经步入信用时代。
本国发行的货币,只是一个低成本的工具。
你把它当成是钱也可以,纸也可以。最终目的是通过调节货币这个工具的数量和价格,维持经济和就业稳定。
所以就像我们在《美国最厉害的,就是借债根本不用还》里面说的一样。
未来很长时间里,资产价格大概率还会继续上涨,劳动所得依然无法和资产所得相匹敌。 没来得及上车的人,依然会被甩出很远的距离。
因为这个阶段美联储这个全球央行,也没啥更好的手段。只能靠一次次的印钞,尝试把钱送到穷人手里。
不过和央行期待的结果不同的是,每次印钞以后都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比如新冠疫情之后,因为全球央行大放水,各国3000万美金以上财富的高净值人群,都在大幅增长。
很多穷人却失去了工作,只能靠领取政府发放的财政救济,才能勉强把日子过下去。
不断印钱支撑经济的结果就是:钱越印越多,资产价格越来越贵,社会整体的贫富分化越来越大。
说起来每次经济危机的根源,都是剧烈社会贫富分化之下,资本还在继续投资,试图获得利润。
但是普通老百姓却因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没有办法消耗掉这些产出。
投资持续亏损和大量过剩产能停滞,意味着资本的湮灭,大萧条也就来了。
等到社会贫富分化和穷人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在*治上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要知道现在四十岁以下的美国人手里,只有不到百分之六的社会财富。
这批人群一旦出现大规模失业的情况,最终会破坏力非常惊人。
这里有人要问了,过去二三十年都这么搞,为啥就一直没出事呢?
因为如果我们把社会看成是一个整体,贫富分化程度也是有个临界点的。
如果回顾历史会发现,每次前10%的人拿走了45%以上财富的结果都不太好。
靠前次到这个位置首先发生了1929年大萧条,随后发生了二战。
第二次到这个位置是07年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08年发生了次贷危机。
以上就是央行救市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