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指的是哪三力
接下来具体说说
我之前讲过,未来企业组织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一定要具备“三力”。
什么是“三力”?即 脑力、体力和心力。
脑力和体力不用太多解释,而心力指的是一个人的韧劲和信念。未来组织,需要的是在这几个方面都相对突出的综合性精英人才。
最近,也有人问我: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企业要具备什么特质,才能渡过难关?
在我看来,企业和人是一样的,也要修炼“三力”。
哪“三力”?即: 战略定力、组织活力和文化耐力。
我一个个讲。
战略上,要有定力
这几年,形势不好,很多老板心中都有着巨大的无力感,高度焦虑,不停思考公司的战略、战术是什么,不断寻找出路。
但是,有些人往往会因为内心的焦虑和恐慌而自乱阵脚,“病急乱投医”。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靠前个,群体性盲从。
什么叫“群体性盲从”?就是跟风心态,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比如,同是做餐饮的,你预制菜做得风生水起,那我也进军预制菜领域;你认为盲盒经济是个蓝海,那我也跨行去做盲盒经济的生意。
确实,困难时期,大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慌。这种恐慌,多是源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不确定自己所做的事情。
因为不确定,看不到方向,所以什么机会都想抓住。
但,越是如此,越可能事与愿违。
为什么?
因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选择,面临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倘若轻易改变航向,其结果可能如猴子捞月,什么都得不到。
第二个,盲目转型和变革。
很多企业一遇到困难,就大喊转型和变革,仿佛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比如,有些To B的企业,觉得现在To B的生意不好做了,就转型做To C,但你不懂To C的产品和体验,轻易谈转型,大概率是要失败的。
盲目转型和变革,看似是避免风险,但其实是最大的风险。
第三个,恶性增长。
为了增长而增长。为了实现增长规模的扩大,追求利润的增长,而无所不用其极。
困难最考验人性,有些人在困难面前,会经受不住短期利益的诱惑,失去初心,做一些损害用户利益的行为,比如降质提价、欺瞒和诱骗客户,做出一些违法之举。
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来实现增长,终究是不可持续的,甚至可能促成灾难。
越是困难时期,你越要有战略定力。 缺乏定力,战略随风倒,企业如何好的了?
什么是定力? 定力,就是战略性放弃。
你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很多时候,你不做什么,比你做什么更为重要。
以华为公司为例,如果没有任正非的战略定力,坚决不上市、不搞房地产,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可能华为就无法每次都顺利度过危机,成就今天的赫赫盛名。
战略定力,根植于内心深处对于使命愿景的坚守,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笃定,体现的是你的格局和远见卓识。
所以,越是危难时期,越要修炼战略定力,每临大事有静气,坚持做你热爱的事情,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要为外界所干扰。
正确的路,永远不怕远。
组织上,要有活力
战略的落地、执行,最终要落在人身上。
一家企业的问题, 永远一半是业务,一半是组织 。当你组织能力跟不上,业务增长也会出现问题。
困难时期,很多企业之所以倒下,并不是被恶劣的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所击垮,而是因为自身组织出现了问题。
譬如,组织缺乏活力、封闭、懈怠,人员效能下降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组织无法应对急遽的外界变化。
德国人克劳修斯曾经提出一个“熵增”的概念,大致是说: 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只能保持不变或者是增加。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房间不打扫,就会越来越乱,如果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房间是不可能自动变整齐,要变整齐就必须你动手去整理。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组织不主动去对抗“熵增”,那么组织会逐渐变得臃肿,会变得官僚化,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也会下降,组织越来越没有活力,最终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那,如何对抗“熵增”,保持组织的活力?这里给大家三个建议:
1)向外开放
一个组织如果自我封闭,就一定会出现“熵增”的情况。要对抗“熵增”,保持组织的活力,就一定要向外开放。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强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向先进行业学习,向标杆企业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打造不断进化的开放型、学习型组织。
2)向内生长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要激活组织,最重要的是激活组织中的个体。
如果企业只是把人看做完成目标的工具,用繁琐的流程约束他,用苛刻的指标考核他,而不重视他的成长和发展,那这样的组织是不会有未来的。
所以,企业要向内生长,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激活员工的潜力。
一方面组织要赋能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而另一方面,公司必须建立能上能下、能左能右的流动机制,通过绩效的设计,奖励优秀的人,淘汰不合格的人。
恰如杰克·韦尔奇说的, 组织的活力就在于人员的流动。
3)持续创新
创新,是组织活力的源泉。很多时候,组织僵化,失去活力,是因为领导者有了惯性思维,不再有创新意识。
所以,永远不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时刻都要有“Day One”的状态,保持创业靠前天的激情,持续进行创新。
这就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三个关键词。 组织有活力,团队就有战斗力,企业就有了生命力。
文化上,要有耐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从冬天到春天需要时间过渡,所以企业要修炼在寒冷环境下的耐力。
耐力,说的是企业在困难环境下的韧劲,有没有持续的经营能力,能不能坚持做正确的事,坚持长期主义。
那,企业的耐力从何而来呢?来自于 企业的文化 。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发展能够掩盖一切问题。但是,一旦企业遭遇到经营危机,尤其是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文化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企业文化有三个重要要素: 使命、愿景、价值观 ,这三者之间,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酵母天地图的头部。
所以,作为老板,你必须问自己:企业的使命、愿景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
使命,英文叫mission,就是你的追求。 你的追求有多大,能决定你走多远。
有的人做企业,只想吃饱饭赚点钱,没问题。有的人,可能一开始就有很大的理想,比如马总,他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也许这个使命无法实现,但这不妨碍在此过程中,他们缔造出伟大的公司,因为使命是一辈子的追求。
愿景,英文是vision,也叫远景。一般来说,愿景管十年,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
就像爬山一样,你现在看到一座海拔2500米的山,当你登顶之后,也许你会发现,远方还有海拔3500米的山,你会有新的愿景,所以愿景可以改。
有愿景和更改愿景不冲突,所以,我才说: 愿有多大,路有多长。
价值观,是value,就是 在面对选择时,你把什么放在前面,优先选择什么。
比如说,只有当公司挣钱跟客户靠前矛盾的时候,你宁可不挣这个钱,也要坚守客户靠前,这个时候价值观就外显出来了,你的价值观就从墙上走到员工心里。
缺少价值观的企业,所有人在面对危机时往往会陷入一盘散沙,而重视文化价值观建设的企业,能将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不仅是业务的推动力,也是组织的粘合剂,更是公司遇到困难时的救命稻草。
企业的“三力”是领导力、理解力、执行力的简称,企业的每一个人都与“三力”有关。“三力”是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要重视“三力”建设,提升“三力”能力,让“三力”有一个完美的结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
一、领导力是一个团队的灵魂
什么是领导力?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经概括地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可以这么理解:领导力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影响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响,引导团队成员去实现目标。
努力工作把团队带好
一个公司、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小组都需要一个负责人,这个人就是领导。领导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任正非就把他的华为团队带到了世界级的水平;而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作为队长带领的钻井队创造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月钻井进尺的全国*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所以领导力就是一个团队的灵魂。
领导力有各种类型,有原生态的、技术型的、理性的和感性的及复合型的,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要当好领导就应该具备决断力、 创新力、协调力、影响力、 处理危机等能力,这些能力是领导力的构成要素。领导还应该具有以下素质:
(1)有组织、协调能力。
(2)有责任感、敢于担当,有勇于解决困难的能力。
(3)有胸襟、有格局,不斤斤计较。
(4)有亲和力,使团队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5)最重要的一点还要有奉献精神。
当然还有善于学习、业务能力强、办事果断等等,但人无完人,只要一个人具备了上述的五点素质他就可以带领团队“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二、只有理解才能执行
所谓的理解力就是了解事理的能力。拥有好的理解力就是增加执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理解力,就有可能无法体会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很容易造成执行上的误解。
一个班组、一个部门在接受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指令时就需要理解下达的是什么任务、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只是一知半解就去埋头苦干,结果将会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须先弄清楚对方的意图,去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要自以为是,他希望你经由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的,你就要以此为目标,把握好做事的方向,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
参加评审培训学习
一个人想要具备充分的理解、领悟能力也不是朝夕之功。要提高理解力,首先要提高自己辩证思维的能力;其次要有全局观念,也就是要学会站在较高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不要总是盯着自己局部打转;最后要学会换角度思考,也就是同理心,如果你是主管会希望下属如何处理事务,利用何种办法达到何种效果较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达到提高理解力的效果,其实理解力也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体现。
三、执行的力度决定企业的业绩
能够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就是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是把企业战略、规划**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其衡量标准是能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执行力是衡量企业生命力的核心标准,当决策定下来以后,接下来的就是执行。再好的决策不被执行,也是空谈,执行不好也达不到目标。如果员工在执行生产任务时生产效率低,生产的产品就少,所创造的效益也少,甚至难以维持生产。反之,员工的生产效率高,效益也会高,因此,良好的执行能力是企业取得业绩的重要条件。
员工在丈量已完工程
企业的执行力是由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组成的,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必然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企业的系统执行力,进而提升企业在经营工作中的竞争力。
四、如何提升“三力”
各个层级都需要有负责人,而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负有一定责任的领导,但是在成为负责任的领导之前一定要具备优秀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理解力和执行力是一个人的基础能力,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更上一层楼。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三力”呢?这是没有什么妙法和捷径的,关键的就是要努力学习、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具体而言应从这些方面做起:
1、 要善于学习、虚心学习、努力学习。学习是一种技能,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人的智慧和能力都是通过学习取得的,只要肯学习,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就会有进步,就会从不懂到懂。
2、 要具有全局观念,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团队。即使是一个普通员工也要认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与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要互相帮助,团结一致,自觉维护团队的荣誉和利益,员工具备了这样的观念,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
3、要 知行合一,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认真对待工作,能力就会在工作中无形的提升了。
4、 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塑造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人。现在有些人很反感改造世界观这个词,这是一种逆反心理!而你崇拜那些所谓的大师、高僧,接受他们的观点,这难道不是一种世界观的改造吗?其实,我们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去掉私心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就是世界观的改造。一个具有理想、抱负的优秀员工当然会有优秀的执行力、理解力和领导力。
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应该培养和创造条件提高员工的“三力”,这是公司的义务,也是公司的责任。而员工本身也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否则只有被淘汰。一个企业绝不会养懒人、庸人,也养不起懒人和庸人。
五、加强企业管理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管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定理是: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充分发挥每一个普通员工的工作潜能,一些以为无用的、不能用的人也会被培养成栋梁之材。要达到这一目的,企业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2、制订合理的考核指标,做到奖罚分明,用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3、制订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秩序, 保证每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4、建立有效的报告制度和报表体系,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全局信息,有利于经营决策。
到工地检查复核工程量
企业的管理工作没有较好,只有更好,员工的工作潜力也是无止境的,只要我们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员工积极进取的上进心,建立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的团队,就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以上就是三力指的是哪三力?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