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倒闭了吗知乎?

华晨出售华晨宝马合资公司剩余25%股权,临走前薅宝马最后一波?华晨:假的。上周有消息称,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正在进行重组,并考虑筹集更多流动资金的方案,这方案其中就包括出售华晨......

华晨宝马倒闭了吗知乎

在时间的流转中,我们看到了一场车轮背后的故事,那就是华晨汽车的往事。曾经的辉煌如今变得模糊,而华晨汽车则陷入或退出华晨宝马的纷扰,考虑出售最后的25%股份,舔到最后却一无所有的窘境......接下来具体说说

华晨或退出华晨宝马,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自宝马2018年打响了合资股比变更的靠前枪后,便为华晨宝马的“分离”埋下萌芽的种子。

近日,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华晨汽车正考虑出售在华晨宝马合资公司中剩余的25%股份,包括一汽集团和其他新兴企业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对此相当感兴趣。谈判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可能不会达成交易。

华晨宝马倒闭了吗知乎?

目前,谈判正在进行中,宝马和华晨也未发表官方声明。按照汽车圈无风不起浪的惯例,该事件的真实性还有待时间的发酵。

曾经起步阶段的市场换技术,到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限制。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数十年后,淘汰赛的早已按下加速键。

叠加如今诸如小米、华为等跨界玩家入局造车,留给类似华晨汽车等车企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股比限制,不对等发展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数十年历程,股比限制政策就是一把双刃剑。

以如今的市场表现来看,表现好的自主品牌几乎以民营车企如吉利、比亚迪、奇瑞、长城为主,一汽、东风、上汽、北汽、长安和广汽等拥有国企背景的车企,也只有长安和上汽的表现差强人意。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雨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合资车企中,一般是外方负责技术和产品导入,中方负责生产和销售。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稳定性,随着合资品牌销量走高,中方股东在业绩和利润层面对合资公司有很大的依赖性,通常不利于自主板块的市场发展。

华晨宝马倒闭了吗知乎?

所以,在一些大型汽车集团中,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发展通常都是两极分化的。像一汽、东风、北汽和广汽等大型汽车集团,业绩和利润大头几乎来自合资车企如一汽-大众、北京奔驰、广汽丰田、东风本田等。

如今外资车企蠢蠢欲动想要调整股比,其实就是在“新四化”冲击下,中方难以为合资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合资1.0时代过渡到合资2.0时代,目前还尚未有一个良好的参照模板。

没有宝马,华晨能行?

出售在华晨宝马合资公司中剩余的25%股份,最大的问题是,华晨汽车靠自己能行吗?答案是否定的。

华晨集团成立于2002年,旗下有华晨中国、申华控股、金杯汽车和新晨动力4家上市公司,还有华晨宝马和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曾经旗下自主业务板块也有过高光时刻。

华晨宝马倒闭了吗知乎?

只不过尽情享受时代红利的华晨汽车,没能建立起自身的核心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实力,在时代的洗礼下最终不堪重负。

据公开消息显示,2015年-2019年期间,剔除华晨宝马利润分成后华晨中国累计亏损34.84亿元。2020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14.5亿元,但净利润则为40.45亿元。若少了华晨宝马的利润来补窟窿,实际亏损达3.4亿元。

2020年11月,沈阳市中级人民**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集团重整申请,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只涉及华晨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历时3年,负债超700亿的华晨汽车,最后关头还是由沈阳市政府出手,确定沈阳汽车为重整计划中选投资人,给予重生机会。

可以肯定的是,光靠自身的奋力自救,没有华晨宝马的利润输送,华晨汽车是难以活不去的。

优胜劣汰,良性循环

到2024年,华晨汽车曾经三个自主品牌和两个合资品牌当中,就仅剩华晨宝马苦苦支撑。在夹缝中生产,这就是以华晨汽车为例的边缘车企最真实的写照。

华晨宝马倒闭了吗知乎?

北京现代、广汽三菱、东风雪铁龙、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品牌,华晨、众泰、江淮、北汽等自主品牌,它们都曾经风光一时,但如今却遭遇滑铁卢。或出售旗下闲置工厂削减产能,或直接停产滞销车型精简产品线,或直接退出中国市场撒手不管。

产能,或许是始终困扰中国车企的问题。燃油时代,消费市场旺盛,各个车企纷纷圈地建厂,扩充产能。电动时代,产能焦虑似乎更加严重。

闲置燃油车产能烂摊子还没摆平,政策推动造成新能源汽车产业过热,车企一边想着转型、另一边还想着抢先布局新能源车产能。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车企产能TOP20产能合计为3749万辆,占总量近九成,但是整体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却低于50%。

华晨宝马倒闭了吗知乎?

国际上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低于75%时,就意味着严重的产能过剩。无论是燃油车市场亦或是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都是往头部车企集中,部分腰部、尾部甚至早就出现产能过剩的状态。

车企经营不善——变卖资产找接盘侠——当地市政府接手/新势力车企入局,这样一个循环下来,至少不会让这个烂摊子毫无用武之地。但新能源造车热早已消退,像小米等迟来的玩家也入局,接盘侠只会越来越少。

华晨汽车正考虑出售在华晨宝马合资公司中剩余的25%股份,更大概率是沈阳汽车想重组华晨汽车前的冲动。

华晨无路可走,终将被迫卖掉宝马

华晨出售华晨宝马合资公司剩余25%股权,临走前薅宝马最后一波?华晨:假的。

上周有消息称,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正在进行重组,并考虑筹集更多流动资金的方案,这方案其中就包括出售华晨宝马这家合资公司最后25%的股份。

有关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其与宝马合资公司25%股权的初步谈判正在进行,尚未作出最终决定。但多家中国企业对此很感兴趣,并正在参与有关出售股份的初步讨论,但尚未做出任何决定。其中包括一汽集团和其他新兴汽车公司。

很快,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8日发布了澄清公告称,近日,公司关注到有市场传闻称“华晨集团正考虑出售华晨宝马剩余25%股份”。经公司核实,上述报道不真实。不过来自宝马方面的回应:不便发表评论。这句话令人意味深长。

但其实,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空穴也并不会来风。这种传言频起就意味着,华晨汽车破产重整之路,这令人担心的未来似乎更加黯淡了。

华晨中国自从在香港上市以来,与宝马的合资企业是其最有价值的资产,几乎占据了其全部净利润。宝马一定程度上说不只是华晨的利润奶牛,其实基本上可以称为是给华晨中国输血的程度。

在**取消外资持股限制后,宝马于 2022 年斥资36亿欧元(合 39 亿美元)将其在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从50%提高到75%,这一刻便为华晨宝马的“分离”埋下萌芽的种子。毕竟从2004年开始到2022年,19年时间里宝马对华晨集团的纯利贡献高达约731.29亿人民币。

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华晨中国不拉后腿只有三年,除了2007年、2010年、2011年三年处于盈利状态之外,绝大多数主营业务均为亏损状态,且亏损额在2012年之后彻底疯涨,企业的运转,全靠宝马输血。

*高的2021年,华晨中国利润104.4亿元,其中宝马就贡献利润145.14亿元。最夸张的2020年,因为华晨中国的母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2020年拖欠债务后正在进行重组等一系列事件,直接导致华晨中国2020年亏损9.6亿元,殊不知其中还有华晨宝马贡献输血的100.9亿元。不然很难想象,华晨中国是否能撑过那年。

2018年,宝马在与华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从之前的50%增至75%,并为此向华晨支付了37亿欧元。华晨宝马也成为了靠前家外资股比超过50%的合资企业。

对华晨来说,也许出售合资公司的股份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多25%的股份,其实每年能分到上亿的利润,但相较于长线的收入,华晨汽车集团更需要这37亿欧元的现金流。

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华晨汽车集团就已面临现金流短缺的困境。银行贷款、信托以及保险资金债权计划相继出现违约,不断爆雷,引发20余家华晨债权人集体向其讨要说法。辽宁省政府出手对华晨进行司法重整,解决债务问题,但千亿的债务确实无力回天。

2020年11月13日,华晨汽车被申请破产重组。直到去年8月,历时三年之久的华晨汽车重整终于迎来了终章:最终由当地政府接盘,将正式进入重组计划的执行阶段。

至于为何在这个时候传出华晨卖掉宝马25%股份的消息,有业内分析认为,这或许也是地方政府谋求自救、回笼资金的措施之一。毕竟华晨宝马汽车25% 的股份,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最具吸引力的资产。但是即使在可能出售后,华晨的经济未来仍然不容易,但至少销售收入将为必要的投资创造一定的空间,从而或许为其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力。

对宝马来说,2040年的合约是保证其中国市场顺利发展的护身符,宝马不会主动取消合约,但要说引入其他战略合作伙伴,只要华晨点头,有何不可?

2023年中国再次成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市场。宝马去年在中国销售了824,932辆汽车,中国这个宝马的靠前大市场甚至远远超过了第二大和第三大市场的总和:在美国和德国的销售加起来“仅”有677,000辆。

电动化似乎已经成为宝马保持增长的推动力。之前,宝马首席财务官Walter Mertl在一次圆桌会议上表示,宝马已经越过了燃油汽车销售的关键拐点,该品牌的销售增长会主要来自于电动汽车。

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其实从最开始和华晨合作就可见一斑,2022年宝马增持股份更是展示了对中国市场的决心,无论华晨如何,接下来的电动时代,宝马都将会和中国市场保持节奏。

奈何,宝马万万没想到的是,它寻找了一个最弱鸡的队友,不仅帮不上什么太大的忙,每年还要白白拿走数十亿的利润。聪明的宝马终于想要“另寻新欢”,2019年12月,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宝马(荷兰)控股公司分别持有合资公司50%股份,其中宝马(荷兰)控股公司为实控人。

4年后的2023年12月份,光束汽车正式获得了**生产资质,也意味着扫清了量产的一大障碍。而在最新一期工信部申报信息中,出现了长城与宝马合资打造的光束MINI的身影。量产的脚步更近了。这款纯电的精品小车,将在2024年内上市,并供应全球市场。

相比起,宝马的越发强大,曾经推荐在美国纽交所敲响上市钟的中国车企华晨却逐渐留在了过去。华晨集团曾经也是辽宁省国资委控股的一家大型整车制造企业,坐拥华晨中国、申华控股、金杯汽车和新晨动力四家上市公司。

从2022年华晨宝马完成股权变更后,国内外的媒体对于华晨持续唱衰,无论是发展规划还是销量报表都透露着无法挽回的颓势。衰退早在几年前就有所征兆,事实上华晨集团长期经营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主要的盈利来源于华晨宝马,负债率居高不下。

本可以凭借宝马带来的技术和声量给自己品牌赋能,摆脱代工厂和低端的品牌标签,但华晨却不仅在燃油车市场没有站稳,甚至看不到向新能源发展的念头。后来,不思进取的华晨走向破产。

在宣布破产重整的3年时间里,华晨的重整方案历经多次延期,仍未取得实质进展。最终还是依靠宝马的37亿继续延续生命,直到最后25%股份的“谣言”传来,似乎这是华晨唯一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新闻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华晨集团发展到当前的情况,主要是自主不强导致的。接下来较好的结果是把资源盘活利用,围绕宝马的配套实现进一步发展。”

可惜的是,中国汽车迎来高速发展的这几年,华晨集团还在挣扎重整,终于在2023年的6月,华晨重整协议“敲定”!投资交易对价不超过164亿元,沈阳汽车拟获三家上市公司控制权,沈阳汽车的实际控制人为沈阳市国资委(即沈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具备相应履约能力,这似乎也是可以看见的最后一次机会。

华晨也是很多过去依赖合资发展的自主品牌的缩影,坐拥着较好的资源和领路人,却在*导人无能、没有大格局思维的遗憾中,错失一次又一次良机。事实证明,随着中国汽车的脚步加快,市场的逐渐严苛,没有自己本事的终会被洗牌出局。

华晨汽车或退出华晨宝马!出售剩下25%股份,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在时间的流转中,我们看到了一场车轮背后的故事,那就是华晨汽车的往事。曾经的辉煌如今变得模糊,而华晨汽车则陷入或退出华晨宝马的纷扰,考虑出售最后的25%股份,舔到最后却一无所有的窘境。

回首这段历史,华晨汽车曾是宝马的得力帮手,合资技术的加持使得“中华”品牌在国内市场一度傲视群雄。然而,这段美梦或许也成为华晨汽车的一种困局。过分依赖宝马的技术,似乎让华晨汽车陷入了自满的泥潭。在享受合资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如同流水,不流动则枯竭。华晨汽车在宝马技术的庇护下,也许沾沾自喜,却无法逃脱技术创新的命脉。

或许在这一刻,华晨汽车将面临着新的合作伙伴。一汽集团等新兴企业对华晨汽车的股份出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这或许只是一场短暂的交替,而非华晨汽车的救赎。或许,舔到最后,一无所有,才是这场商战的最后定局。

华晨汽车的历程中,内斗的阴影也从未散去。管理结构的混乱,内部的尔虞我诈,让华晨中国的品牌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金杯、中华逐渐走向没落,而华晨中国的收益也一路下滑,如同一场无情的征途。或许,一个企业的兴衰,更离不开内在管理的稳固和协调。

随着2020年底宣告破产重整,如今的华晨汽车,已是华晨宝马苦苦支撑的残影。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仍然取得不俗的成绩,然而,华晨集团只剩下25%的股权,这意味着它在合资公司中获得的利润将大幅减少。或许,这正是华晨汽车再次卖股份的原因,或许也是它命途多舛的注定。

在这个竞争激烈、变革不断的汽车市场,过度依赖合资品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成了华晨汽车致命的软肋。一度沾沾自喜于“洪水猛兽”中的成功,却在失去核心竞争力后,被宝马反客为主,岌岌可危。这或许是一场自取其辱的结局,也是市场法则无情的体现。

然而,汽车市场的微增长状态,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更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考验。在这个时代的变革中,那些缺乏品牌、核心技术和资本的车企注定将倒下。汽车市场的清洗如同自然法则一般,优胜劣汰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华晨汽车的落败,或许只是这个历史潮流中微不足道的一环。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在商海沉浮,唯有不懈地追求创新和自主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的依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和全面发展。内部管理的稳固和协调更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以上就是华晨宝马倒闭了吗知乎?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