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买中国怎么买
002年,美国家电老大Best Buy霸气出资,买下加拿大最大的家电公司Future Shop,将其变为自己的子公司。Best Buy和Future Shop手拉手拿下北美家电市场......接下来具体说说
Best Buy(百思买)成立于1966年,是一家来自美国的消费电子零售商,家电零售业中全球最大的企业为美国的百思买(Best Buy),其仅在过去的20年里成为北美洲最著名的零售品牌之一。
从1983年开出了靠前个大型商场 “百思买”的黄*标签商标开始广为人知。本着出售大箱产品和专注于专业零售领域的理念,百思买创造了今天超过250亿美元的年收入。至2004年3月,它在北美已经拥有了超过750家店,并且每年以70~80家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北美靠前*家电、个人电脑、娱乐软件和器具的零售商,占有16%的市场份额。自从沃尔玛和塔吉特等大众零售商的兴起,以及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以来,实体零售商生存艰难。Best Buy也一直在增强自身竞争力,为创造更具竞争力的在线业务、升级交付能力、完善全渠道以及为买家提供更为便捷现代化的服务而加大投资力度。全球共有超过1,150间店铺,并在美国的机场、购物中心内设有超过100间以上的“Best Buy Express”无人自助商店。
Best Buy为何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其服务和在线交易是制胜的法宝。打开百思买的网站,你很容易就能找到各种产品的购买指导。在家电、计算机、数码等板块下都有*的研究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系统化的方案建议。要是买了新房,或者需要重新装修房子,你可以走进百思买的概念店,很容易地找到 GeekSquad的服务咨询专家,帮你拟定家庭娱乐中心布线、安装和应用方案。只须花150美元标准咨询费,专家就会去顾客家里登门拜访,现场制定方案。当你最终决定在百思买采购,咨询费冲账免除。
这是百思买的商业模式,也是其为加强和开拓家庭服务安装业务推出的新举措,并为此专门收购了计算机维修安装公司GeekSquad。这些新颖服务为百思买创造20%的增长,确保百思买一贯的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经过多年的发展,Best buy在美国的家电圈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也成为了许多家电品牌跨境出海的平台之一。
中国家电出海选择美国Best Buy有何优势?
中国出口优势: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就在今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中国家电(白电)出口深度分析报告》,较去年同期增长5.1%,预计今年中国家电出口市场中,亚洲仍为中国出口规模最大市场。除了数据可观之外,中国出口还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对于一些出口到欧盟、美国等的产品,还可以给予额外的退税优惠政策等,以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美国市场优势:
美国一直是全球家电的主要消费国。根据Statista提供的数据,就美国的家电消费市场而言,2016-2021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21年达到约571.5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较2020年增长约8.38%。
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超过280亿美元。在技术和消费需求的带动下,美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攀升,从2017年的151.1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288.6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为17.6%。
美国大家电人均消费全球靠前。在大家电领域,根据Statista数据,2021年美国的人均家电消费支出*高达到4.6万美元,位列全球靠前。而且,美国人均大家电消费额远超过排名第二的英国。
其次,美国百思买在美国市场与供货商一直保持着比较和谐的一种“竞合关系”,
Best Buy优势:
降低卖家经营成本。Best buy商品采用仓储式成列或者是样品成列,这样既可以汇集众多品牌还可以方便消费者的购买、降低经营成本。
自建并购双向扩张。Best buy采用自建+并购两种发展方式,多店铺发展使得商圈快速扩大,从而使销售额增加。
指引服务。买家在Best Buy是可以很轻松找到各种各样商品的购买指南;平台也有导购员服务,但不进行推广工作,只有当消费者需要的时候他们才出现。
与供应商关系紧密。Best Buy是线下+线上的经营模式,Best buy采用先付款后拿货的形式,把经营风险放在自己身上,使得供应商、消费者和自身三者之间实现共赢的局面。
『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商认为,实体店是和网络商贩竞争的一项优势。』
百思买在2012年亏损12亿美元之后,这家世界最大的消费电子品零售商似乎就要走上它一度的竞争对手电路城(Circuit City)的老路——后者已经在四年之前倒闭。
威胁来自互联网。现在的消费者都会去网上比较商品、寻找低价。有的顾客在百思买门店看过实物之后,就当场在店家的走廊上掏出智能手机联网搜索。分析师将这称作是“展厅现象”(showrooming),他们预言这个现象可能会摧毁百思买。
但事情并没有发展到那一步——至少现在还没有。正相反,百思买又开始赚钱了,股票价格也上涨了两倍。它设法修改了自己的网上店铺,还将这些网店和它的1400家实体店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公司认为,这个措施或许已经使得展厅现象就此消失。公司的电子商务总裁司各特·德奇斯拉格(Scott Durchslag)甚至用这个来嘲讽亚马逊,说“门店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展厅”。
百思买的翻身仗是在一次戏剧性的人事变动之后打响的,那次变动中,公司的CEO和董事会主席双双辞职。新任CEO休伯特·乔里(Hubert Joly)在2012年底上任,接着迅速发表了五点声明,以求重振品牌,这就是所谓的“蓝色新生”(Renew Blue)计划。百思买出售了欧洲门店,缩小了员工规模,还承诺用所谓的“全渠道”(omnichannel)零售策略恢复销量。
所谓的全渠道,就是指在任何地方找到顾客——在门店里、在网店里、在顾客的电话里,百思买都要为他们提供服务。此外,公司还计划用技术将成本高昂的实体店转变成一项优势。为此,公司实施了一项看似简单的改*,那就是在其网店上增添了一个“去实体店提货”(Pick Up in Store)的按钮。事实证明,许多购物者都喜欢在网络上浏览、付钱,但提货的时候,他们还是愿意亲自到门店去取那台电视机的――只是以前没有这个机会而已。
德奇斯拉格在2012年10月就职百思买的时候(他此前在旅游订票网站Expedia工作)告诉投资者,百思买的网站就像“一条通向十年前的时间隧道”。那上面没有商品推荐,网店的价格与实体店不符,而且购买任何东西都要点击八次。公司的返利计划和它那支著名的售后队伍“极客团队”各有各的数据库,彼此毫无交流。
这显然是一个错误。今天有大约25%的电子消费品销售都是在网上完成的,百思买却没能跟上潮流。直到现在,百思买的网上销售也只占到它总收入的6%。
德奇斯拉格上任之后,百思买对其网店实施了200多项修改。购买产品的点击数从8次减少到了3次,购买者的居住地也成为了公司考虑的因素之一,比如,当纽约的一位顾客在炎热的天气登录,网站就会向他推荐打折的空调机。
另一个需要纠正的错误,是百思买对于网店和门店的经营是分开的。德奇斯拉格介绍说,在以前,如果百思买的网上配货中心没有某件货物,它就会径直给顾客发一张“无库存”的通知,但是类似的货物其实在门店就有,而且对于70%的美国人,去最近的百思买门店只要开车15分钟以内就行了。
现在的百思买已经开始探索将门店改造成配货中心、以增加存货的做法了。公司在50家门店开展了试验,目前已有150多家门店向网站配货,以应对2013年的网站销售。
德奇斯拉格表示,零售业者到今天还在设法理解消费者的新行为。他介绍说,自从百思买网站增加了“到门店提货”的按钮,在Bestbuy.com上购物的顾客中已经有40%点击了这个选项。这是谁都意料不到的结果,因为谁都没有试过这个做法。德奇斯拉格说:“在全渠道创新方面,我觉得大家做得都还很不够,消费电子品的零售商尤其如此。”
2002年,美国家电老大Best Buy霸气出资,买下加拿大最大的家电公司Future Shop,将其变为自己的子公司。Best Buy和Future Shop手拉手拿下北美家电市场,保持并延续加拿大之前 “一大多小” 的市场格局。
中国强大的潜在消费力让Best Buy萌生了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念头。北美一战的成功让Best Buy决定采用同样的海外扩张策略,即入股或直接买下目标市场的大玩家,以双品牌策略打入中国市场。
计划之初,中国家电零售企业前三强分别为国美、苏宁以及五星电器。2006年,百思买以控股方式实现对五星电器的收购,正式进军中国家电零售业,开始与国美、苏宁争夺市场份额。然而,这场争夺战却不尽如高层的期待,进入中国5年,百思买每年都在亏损。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比起深耕细做,退出似乎成了更合适的决定。2014年12月,百思买将五星电器卖给佳源集团,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百思买败走中国市场,原因诸多,大部分人将其精炼概括为: 本地化失败 。大方向上主要表现为管理模式、市场定位、商品价格等因素,从细节上来看,品牌名称的本地化也是一大影响因素。
你的品牌名称,接地气吗?
试着拉几个路人问问,“你知道Best Buy吗?” “你知道百思买吗?” WHAT? 那是什么?名不正,则言不顺。合适的中文名对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宜家(IKEA)正是靠这个得体又贴心的名字赢得了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从数据上来看,“宜家”和”IKEA”在百度上的日均搜索量分别为15k和2k,本地化名字“宜家”完胜!老人和小孩都能轻易记得的名字,对IKEA攻占中国家居市场帮助不小。
相比之下,再回过头来看看Best Buy “百思买”,近90天里,除了关于百思买“黑五”放血折扣让其搜索量突增之外,百思买和best buy日均搜索量都不到500。拗口难记的中文名,可能只有圈内人士才会有心去留意。
撤出中国市场之后,在百度搜索“百思买中国官网”,靠前个结果直接跳转到Best Buy的全球网站,语言选择上只有英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看来Best Buy应该是彻底放弃了中国市场这块烫手山芋。
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品牌名字可保留英文,但强烈建议有个缩写或是靠谱的中文名字。中文品牌名,要求远高于单纯的意译或音译,大多数时候需要在原音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的再创造。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如果直译,则是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又傻又土,乍一看以为是某个制造工厂而已,它其实是中国老百姓口中的宝马(BMW,戏称“别摸我”),简洁明了地体现自己在汽车行业的定位,尊贵飘逸的驾乘体验呼之欲出;Coca Cola中的两个词原意只是指古柯叶和可乐果,被译为可口可乐,突出产品的同时巧妙地传达出快乐的主题。
“百思买”–从音译和单纯意译的角度来看,BEST取BS音译为“百思”,BUY意译为买,似乎是个不错的决定。然而,听过 “百思不得其解” 吗?什么意思? – 想来想去也还是不明白。放到 “百思买” 的例子当中:想来想去才下单。消费多为冲动行为,想来想去,还有商家劝我买单前多想想的?那我还是别买了。BEST BUY坏事的中文名字把营业额挡在了门外。
抛开名字问题不谈,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请务必放下架子,先向本土竞争对手学习,深入了解本地市场。关于进入中国市场,从讨论到实施,百思买大概花了五年的时间,而这五年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大陆,变化太多。家电巨头国美和苏宁早已将一二线城市的黄金商圈抢占得所剩无几,消费行为习惯也摸了个遍。所幸在地段上,上海和广州还有几个不错的位置,但没有落地了解适合本土的经营方式和当地大众的消费行为,又成了大问题。
机会遍地也危机四伏,本地化火候不足
自断流水的买断经营
BEST BUY跟供货商采取先付款后拿货的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本土家电零售商赖以生存和扩张的 “类金融” 模式。所谓的 “类金融” 模式是指家电零售商利用账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并利用这些现金流疯狂扩张,争抢门店资源。而BEST BUY先付款后拿货,把经营风险放在自己身上,导致资金周转陷入尴尬。
店面高成本
国内家电卖场通常是把门店租金和装修费转嫁给供应商,并让供应商分配自己的员工来管理相应的柜台。BESTBUY钱多,门店租金和装修费自己一并承担,顺便还自己聘用促销员。刚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还在和你建立信任的阶段,进了卖场还以为你雇了一批人帮你卖山寨货,消费者表示,很不放心。
品牌陈列不讨好
和西方国家相比,国内市场还不够成熟,品牌参差不齐,山寨产品不在少数。家电卖场基本都是以品牌区分产品质量,消费者多是冲着某个品牌的某款产品走进卖场,再加上导购员的讲解和助攻,这才开心买单。而BESTBUY采用惯有的按产品陈列,让中国消费者有些恼火,听说这家很高大上,一走进来,想找的商品找不到,好不容易找到了,又发现价格比预期的高,和对面的国美比了几次,可能直接就放弃了这个洋品牌。
体验为王到沦陷价格战
和北美注重体验和服务不同,在中国大陆消费者眼里,价格是决定买与不买的一大关键因素,而百思买比对门国美苏宁高出20%价格的商品,实在让精明的大城市人民无法开心地掏出钱袋子。而之后的顺势降价,成功地把BESTBUY拉入了传统的价格战。
京东崛起的威胁
2004年,京东开始涉足电商,功能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全面,但在当时也称得上家电电商一把手。相比国际大型网站的迟缓优化,京东本土企业优势明显:网站修改优化更有效率,顺应中国市场展开不少活动,及时抓住商机。另外,当然是价格上的优势:百思买店铺里推行的 “自由挑选 – 结账付款” ,在对比了京东的价格和选品之后,若不是品牌忠诚度极高,很难想象会有消费者愿意花高出10%-20%的价格在百思买的店里消费。再加上京东强大的物流,如果不是当下立即需要,对低价执着的中国消费者非常愿意少花点儿钱,等上一两天。
以上就是百思买中国怎么买?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