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王维的诗只让我选一首读的话,我一定会选《山居秋暝》。因为职业的关系,我经常去参观书法绘画展,在参展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中,以唐诗为题材的作品,王维的这首诗,是最常见的题材,可见这首......接下来具体说说
王维的《山居秋暝》,我们学过,背过,但是诗中的好处、妙处,未必人人都体会到了。
《山居秋暝》中的炼字,句法,意境以及诗中体现的人生美学,都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暝(míng),是指天黑。山居秋暝,就是山中秋天的傍晚。这首诗写的是终南山雨后秋天黄昏的景色,是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时所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一场秋雨,洗过黄昏的终南山,使山中充满了一种令人愉悦的清新气息。
这里,小楼采用意译这一联的意思,因为很难从语法上落实诗中每一个字的意思,它描写的是一个美妙的时刻,描写的的一种清新的感觉。固执于诗中每一个字的意思,往往就以失去诗中那种美妙的感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从松树的间隙中照下,清泉在洁白的石上流淌。
因为山林茂密,所以月光是从松月间照下的,因为泉水清澈,所以才能看到泉水在石上流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却是在为“空山”的“空”字作注脚。
这两句,仿佛分别去写明月与清泉,其实是融为一体的一幅图景。明月从松间照下,恰好照到了清泉之上。因为天已经渐渐黑了,只有月光照到了清泉,才能看到清泉下面的石头。
这一幅图景,静谧而美好,令人沉醉。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huàn]女,洗衣女。
竹林中,传来一阵嘻戏的声音,应该是那些洗衣服的女孩正在回家,河面上,莲叶摆动,应该是渔人下下船捕鱼。
这一句,依然在点“空”字。有洗衣服的姑娘们,有打渔的渔人,山还空吗?这里就体现了王维高超的艺术技巧。王维先写“竹喧”,表明诗人其实并没有看到浣女,而只是听到竹林里喧闹的声音,王维先写“莲动”,表明王维只是看到莲叶的摆动,从生活常识可以知道,那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家了,那是渔人们下河打渔了。
山中虽有渔人浣女,但浣女隐于竹中,渔人隐于莲下,山依然是空山。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歇,消歇,逝去。
王孙自可留,《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劝隐士出山,王维这里反用其意。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诗人王维自己。
任凭春天的芳华逝去,王孙自可留在这空山之中
最后一联,点出王维的对人生的看法。
王维喜欢写空山,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但是, 王维的“空山”不止是外在环境的描写,更是他空澄明净的内心象征。
读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如果明白了“空山”的象征,就会更能体会到诗中清新空明的意境,更能会诗中无所挂碍的人生美学。
在这个秋天的傍晚,王维的内心经一场秋雨洗过,变得无比空明澄净。
他的内心有明月照拂,有清泉流过,澄明无比。
但是,王维的空明不是远离人世的,不是隔绝尘寰的,正如空山中,有綄女,有渔人,但是,他们并不会把诗人王维拉入人世的烦忧之中。他们与诗人保持着一个舒适的距离,这个距离,不会让王维脱离人世,成为世外高人,也不会让王维堕入红尘,成为红尘禄蠹。
在传统文人中,最常见的挂碍是什么?一是时光易逝,二是功名未就。而王维就从这两种挂碍中超脱出来。
随意春芳歇,春天的芳华逝去了,秋日的空山亦是令人愉悦,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美景,每段人生有每段人生的华彩,不必为时光逝去而悲伤。
王孙自可留,古人劝人出山,求取功名,殊不知,山中自有令人快乐之处,求功名则苦,不若自留山中而乐。
你看,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写的不只是表面的秋山晚景,内里有一种人生态度,有一种人生美学。
读这篇文章的朋友,愿你能找到一座“空山”,愿你能找到一颗空澄明净的内心。
文 | 谢小楼
有人问:《山居秋暝》从内容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为什么受到王阮亭的批评?
王维是盛唐时最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山居秋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苏轼曾经盛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王阮亭为什么提出了批评呢?首先我们先欣赏一下这首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喜欢格律诗的朋友知道,五言律诗要注意平仄、押韵、对仗、和黏连四个要素。如果有一处瑕疵,就不能说是标准的五言律。
虽然在唐高宗时期,格律诗就成了进士科举的必考项目。但是在盛唐仍然有不少出律的格律诗,例如崔颢的《黄鹤楼》上半首是古体诗,李白的《夜泊牛渚感怀》通篇不对仗,而《登金陵凤凰台》又失黏。
而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没有一点瑕疵,连拗句都没有使用。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2、4、6、8押【尤】韵。中间二联对仗也非常工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另外比较难得的是,王维也非常注意中间二联的句法结构的变化:颔联是221,颈联是212 。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避免的是,前四句的前两个字,都是结构相同的名词:空山、天气、明月、清泉。这种形式被称为四平头。
相连的四句,如果前两个字结构、词类都相同,被称为四平头。例如苏门学士陈师道《和元夜》前六句都犯此病:
笳鼓喧灯市,车舆避火城。彭黄争地胜,汴泗迫人清。梅柳春犹浅,关山月自明。赋诗随落笔,端复可怜生。
前六句的前两个字是:笳鼓、车舆、彭黄、汴泗、梅柳、关山都是名词,因此纪晓岚评价说:
“前六句皆双字平调,殊为碍格。”
不过,四平头不算巨病,在唐诗中其实挺常见。但是诗歌短小, 讲究腾挪变化,因此在诗创作时还是注意一下好。
从内容上看,《山居秋暝》是标准的山水田园诗。有视觉、有听觉、有联想、有抒情。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就破题,空山新雨后,写出了山居;天气晚来秋,点明了秋暝。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出句接着写了秋暝: 明月松间照。对句:清泉石上流,照应首句的山和雨。而且这两句还写出了“空“字。
颔联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画,写的是视觉。
3、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从“空”到有,从静转动。可见王维的山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地。
颈联有听觉”竹喧、莲动“,归浣女和下渔舟,是视觉?听觉?还是诗人的一种猜测?任由读者去联想。
山中已晚,浣女归来可解。不知道晚上谁下渔舟,渔翁要趁着夜色好去夜钓吗?还是诗人和好友去泛舟呢?王维诗中呈现了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
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反用淮南小山在《楚辞》中的典故: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你说不可留,但是我这里有如此绝佳美景,当然是可以留下的。王孙是我,也可以是所有热爱生活的人。
这首诗前六句都是写景,最后两句抒情,表达了厌倦官场、归隐山林的愿望。清代的黄生《唐诗矩》评价这种章法为:
尾联见意格。
这种前六句写景或者叙事,尾联抒情见意的诗中,李商隐的《泪》很有代表性: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永巷,《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湘江竹痕, 《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人去紫台,说的是王昭君故事;楚帐夜闻歌,项羽的故事。
前面六句全部都是关于泪水的典故。这首诗,七八句是一个十字句,第八句反转。也是“尾联见意格。”
喜欢作诗的朋友可以体会一下,这两首诗的章法。
不过,对于王维的这首诗,清朝诗人王阮亭《唐贤三昧集笺注》中提出了一点异议:
写景太多,非其至者。
王阮亭原名王士禛、王士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他认为王维这首诗中,写景有点多了,不是他较好的作品。
另一位清朝著名学者沈德潜也认为:
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说诗晬语》
一般来说,五律或者七律的中间二联,往往情景各一。如果专门写景、或者专门抒情,给人的感觉是缺乏变化。例如杜甫《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颔联写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颈联景中含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王维《山居秋暝》最让人欣赏之处,是他在写景方面独到的功力,因此苏轼评价到:
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五七律是唐朝开始规范并走向顶峰的两种诗体,后人学律,往往与学杜甫为正途。不过越往后,诗人们就越发讲究,反而在唐诗中也能挑出一些“诗病”来。当然,即使李白杜甫的诗,也不会每一首都是无瑕疵的精品。
对于渔洋山人们指出的“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以及前四句的四平头,您是怎么看的,平时作诗的时候注意过吗?
至于诗中所表达的归隐山林、不欲仕宦之意,则是古人的陈词滥调了。
如果王维的诗只让我选一首读的话,我一定会选《山居秋暝》。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经常去参观书法绘画展,在参展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中,以唐诗为题材的作品,王维的这首诗,是最常见的题材,可见这首诗实在是太有名了,先看全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的标题需要解释的只有一个字,就是暝(míng):指日落,天色将晚。以人的生物节律和情感节奏来说,黄昏这个时段是一天之中最引人诗思的时辰,比如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比如白居易的:“黄昏*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再比如杜甫的“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即便王维,前面讲过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黄昏。向唐诗里去找,黄昏时节,诗人们的诗作尤其多。
(诗意图)
秋天时节,诗人在山里居住,此时的王维已过中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终南山下的辋川有王维的别墅,他长期生活在这里。说起这个别墅,其实最早就是原来那个人品不好的诗人宋之问(见前面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那一篇的作者介绍)的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山林风景陶醉,他给裴迪写信说: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铜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南坐,憧仆静默,多思囊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文人们携手月下赋诗的生活)
辋川是王维的精神家园,可以说没有辋川就没有王维一系列的诗作名篇,他在这里过的是怡然自得的生活,与山间僧人来往,深夜独行山间小道,与好友相携赋诗,听闻深巷犬吠与钟声相和……这些都是王维感知的自如和完满,他享受这里的生活,这首诗只是众多的辋川诗里的一首。
王维有另外一首五言绝句《鹿柴》,开篇也是“空山不见人”,也以“空”字打头,但那一篇既是绝句,当然体量小,紧跟着诗人就说“但闻人语响”,山里不是没有人,而是因为山间林木太过茂密,掩盖了人们的痕迹,乍见山林,暂时看不到人,我们一定也有这样的体验。这一首诗是五言律诗,比《鹿柴》体量大,但诗人同样以“空”字开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完全只写时间和情景,却暂不写人。初秋的傍晚,山间刚刚下了一阵雨,山雨初霁,空气清新,天气稍稍有点秋天的凉意。这里的“空”字历来为人称道,其实后面诗中还要写人的活动,但开篇却以空字起首,诗的空灵意味顿生,诗人隐居生活的意味也由此点出。读罢这两句,秋天傍晚雨后安静的山景就在眼前了,空山是静景,新雨是动景,动静结合。接下来,诗人接着写安静的山景与动态的物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月光静静地通过松间的缝隙照射下来,山间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静静地流淌。仍然是动静结合的。王维的诗读诗大部分能让人想到景象,过去人们说王维是诗人兼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我们来想,他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摄影师,这简直算得上一段小电影,青松间明月朗照,白石上清水静流,多么美妙的动态自然风景啊!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远处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歌声笑语,哪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上亭亭的荷叶忽然动了,那是渔人们的渔舟顺流而下。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间,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纯良的人们,一切清净而美好。与上一联相连,这一联也是写景,只不过,上一联纯写物,这一联开始由物及人。两联结合来看,事物如此美好,人事如此和谐,面对此物此景这等山水这等人,此时的诗人眼中心中,山已不空,心已不空,诗人的心中非常满足于当下的生活,他自然而然想到了官场人心的尔虞我诈,自然想到了仕途经济的污秽不堪,他不禁要问自己,眼前这一切,这不正是我追求的生活吗?这两联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情在景中,景促情生,情景交融而不露痕迹,写到此处,诗人已经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思想情绪代入了景物之中。
紧接着,诗人的情绪终于表达了出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当世界的春天与人生的春天已然过去,秋天的美好静静地到来,不如就跟随季节安静下来,过自己安定的隐居生活吧。这里的王孙其实是自指,反映出诗人与世不争,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王维此诗,写景动静合宜,写情,情在景中,诗人的情绪和隐士感慨不露痕迹地融在了秋日黄昏的山林景色之中,这实在是情景交融的美妙诗篇。
以上就是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是什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