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华电视怎么调出电视节目?

郭福兴作为改*开放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的本人,一言以蔽之,深感改*开放40年来,祖国的方方面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本文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单就国人的生活水准与质量来讲,就......

厦华电视怎么调出电视节目

924年,英国伦敦一个普普通通的住宅里面,有个36岁的男子贝尔德正在痴迷地摆弄着一堆不知道什么玩意。这些玩意里有旧茶叶盒、捡来的马达、电线针和圆盘子什么的,他把他们拆了装,装了拆,......接下来具体说说

我家的电视

厦华电视怎么调出电视节目?

我家的电视

作者 | 刘福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场轰轰烈烈地“工业**”在国内机械行业拉开了帷幕。一些省市机械产品制造企业,率先启动企业转型,纷纷引进国外电子产品生产线。于是乎,全国各地大中小型城市商场以及百姓生活中,电子产品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瞬间取代了传统的机械产品的霸主地位。在国内市场,由机械产品到电子产品的转变,仿佛就在晚上之间。

1987年,我的小家从南关的出租屋搬进了学校的“施工棚”。那年儿子三岁,女儿刚刚出生。女儿出生后,妻子便失去了工作,成了专职保姆。谁知刚住进学校不久,儿子就惹了一个大事。

我儿子比校长的孙子大近一岁,我儿子三岁,他两岁。因为都住在校园里,所以平时经常在一起玩耍,他俩是要好的小伙伴。那天早饭后,我儿子像往常一样去校长家叫了校长的孙子出来玩,他们趁门卫不注意的时候溜出了校外。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校长的妻子来我家找孩子,说我儿子领着她孙子走了。

学校找遍了,没有孩子的身影。校长听妻子这么一说,于是马上安排了一些没有课的老师到校外附近去找。两三岁的孩子就是出去,估计也走不了多远,况且那时校长的孙子那段时间正按摩着腿。然而,大人们最担心的不是怕路上有车辆,而是担心有人偷孩子。学校附近没找到孩子,问门卫的值班人员,她说没看到孩子出去。问学校附近村庄的人,其中一人说刚才看到一个大人在学校门市那里给了两个小孩儿糖吃。校长听了这话,立马打电话给了县公共汽车站,要求如果发现有人领着两三岁的两个男孩儿坐车请暂扣一下,并派人去了益都火车站。

我下了课,听说学校老师找孩子已经一节课了也没找到。妻子急了,泪眼汪汪的朝着我发火:“孩子都找不到了,一家人都在帮着找孩子,你不赶紧找孩子去,还在那里上你的课!”我知道妻子找不到孩子急坏了,于是我沉下心来问妻子:“你最近带他出去过没有?”妻子说:“昨天我带他去兴隆市场买鞋来。”我一听,二话没说,立马骑上车子便去了兴隆市场,一路上我不断扫视着两边行人中的小孩。

厦华电视怎么调出电视节目?

大棚里的摊位一目了然,没有孩子的身影。于是,我从西到东逐个店铺问,当我找到最东头,也是最后一个店铺时,他俩果然在里面,这一刻,我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家店铺的女老板说,这两个小男孩儿过来看气球,也没有大人跟着,孩子在这里看了很长时间了,也不见大人们来。孩子要走,但我怕孩子走失就没让他俩走。问他俩住在哪,也不说,我就猜疑他俩可能是背着大人们偷着跑出来的。他俩不告诉那店老板自家的住处,是怕她告诉自己的家人,回家后挨揍。

我谢过店老板,带着他俩回了学校,一场虚惊终于结束了,家人和老师们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原来,前一天下午,妻子趁女儿睡觉的功夫,带儿子去兴隆市场买了鞋。在市场上儿子看到那个店里卖气球,他非要不可,考虑到月末钱紧,就没给他买,这不,就出现了这桩事。

刚住进学校的时候,儿子和家属院里其他小朋友不熟悉,搭不上档,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在操场上玩耍或者在一边看上体育课的学生。有时在操场上发现了蚂蚁窝,蹲在窝旁看蚂蚁出出进进,来来回回,忙忙碌碌,一看就是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和家属院里的孩子们熟悉了起来。

在学校家属院居住的十几户人家中,和儿子一般大小的男孩女孩就有六七个之多。这十几户人家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他们全都是双职工,俩人都挣工资。那时他们都已经有了电视,不过有的是黑白,有的是彩电。有的大点,有的小点。

刚搬进学校时,他们住的是后面的家属院,而我住的是前面的“施工棚”。房子虽然简陋,但学校领导照顾能住进学校我已经是非常感激,非常知足了,因为还有好多同事在外面租房住。那个年代,租房住和住公房,其他方面不必说,仅在开销和方便程度上就有很明显的差别。

在校内住的时间久了,儿子和学校里一般大小的孩子也混熟了,几乎每次都是去他的小伙伴们家里找回来吃饭。特别是晚上,大人们劳累了一天都要睡觉了,他却还粘在同事家里看电视,同事也不好意思赶他走。和同事有时拉起来,同事只是说我儿子好看电视。那时除了电视以外,再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吸引他的目光。儿子不是去这家看,就是去那家看,有时吃饭,睡觉要找三四家才能找到他。

儿子去同事家看电视,我经常嘱咐他,看到人家要休息了,要吃饭了就赶紧走,可这话一点作用都没起,他照样没有时间观念的呆在同事家里看电视,儿子几乎每天晚上都这样。那时,他可能不知道抱怨爸爸妈妈买不起电视,但我和妻子,尤其是我却觉得在同事那里很丢面子。于是我跟妻子合计,咱多吃点苦,多受点累,省吃俭用也要买台电视,哪怕小点也没关系,只要能拢住孩子在家就好。1987年年底,在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东借西凑了443块钱,买上了一台淄博电视机厂生产的“双喜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

厦华电视怎么调出电视节目?

这台电视机,对学校家属院里的所有住户来说,固然有些滞后,但它却是我家中唯一一件家用电器,也是我家里最最值钱的物品。

这台电视机,从正面看,是长方形状,屏幕灰白色,且中间明显有些凸,就像孕妇隆起的腹部一样。从侧面看,它有很长的“后头”,看使用说明书我方才知道,那是电视机的显像管,是电视机的主要部件,我们看到的图像,就是通过它“编造”出来的。放在电视机上的那个圆形的“铁圈”,那是电视机天线,它负责接收电视信号。买了这台电视机,不仅儿子晚上很少往外跑了,而且从说明书上我也学到了许多过去从没接触到的知识。同时,也给我们这个四口之家带来了生机和欢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教师职称的评聘和职称工资的落实,我的工资相对于自己的过去而言有了较大提高。加之老家那三亩四分地年年又能取得好收成,所以我们这个四口之家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家庭条件好了,手头宽松了,于是,在看了六年“双喜牌”电视之后的1992年,我更换了一台那时算得上比较先进的福建厦门电视机厂生产的21英寸“厦华牌”遥控彩色电视机。那时,这是学校家属院里靠前台遥控电视机。

厦华电视怎么调出电视节目?

电视买来了,我没敢声张,怕惹来冷嘲热讽,于是我自己先看说明再安装。经过一番周折,看着说明安装好了电视,可是用遥控器就是调不出台。因为这是个新玩意——遥控,所以说明上的“寻台”我愣是不知道怎么寻。我也按照说明做了,可就是寻不到电视节目信号。在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求助于家属院里副校长的儿子,他正好放假回来没几天。那年他上大三,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唉!唉!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他来一看说明,就开始寻台,一只手按住寻台的按钮不动,直到寻找到台才松手。我也按过寻台按钮,和他操作不一样的是,我按一下按钮接着就松手了,我以为按一下寻台按钮就自动寻台了,哪知需要一直按着按钮寻台,直到寻找到台才松手!那些年,由低级到高级的电子产品,不仅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更好地视觉效果和美的享受,而且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和拓宽了我们的认知视野。

时隔十六年之后的2008年,为了收看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8月8日之前我更换了一台青岛电视厂生产的价值六千元的32英寸“海信牌”平板电视。2018年,老家老屋翻新之后,添置了一台65英寸的TCL电视,并安装了无线网络。这家里原来那台32英寸的也换成了一台55英寸的“东芝”。

改*开放四十多年来,我这个四口之家的生活条件也像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家庭一样,在一年又一年的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如今,孩子们早已大学毕业且都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孩子们安家了,我们做父母的就安心了。他们的日子过好了,我们做父母的就有福享了。

图二/网络

厦华电视怎么调出电视节目?

四换电视机

郭福兴

作为改*开放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的本人,一言以蔽之,深感改*开放40年来,祖国的方方面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本文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单就国人的生活水准与质量来讲,就比过去不知提高了多少倍。这铁一般的事实为举世所公认。据回忆,40年来,本人4次更换家用电视机的事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一滴水可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上世纪80年代初,黑白电视机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不少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纷纷购置,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在这些消费者的影响下,身为工薪阶层中一员的自己,也不甘落后,与家人商妥后,咬了咬牙,省吃俭用了几个月,攒下400多元钱,购回一台12英寸的“声宝”牌黑白电视机,摆在了家中较醒目的位置,从此开始了享受电视节目的新时代。每到傍晚,《新闻联播》时间一到,自己便同家人一道,围坐在荧屏前,看新闻,话时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曾记得,当时热播的香港功夫片《霍元甲》,自己就是在那时收看的。

数年过后,彩电开始出现,几乎全部是进口货,因数量较少而不大好买。此时,跃跃欲试的自己,托“门子”弄“窗户”,通过在五交化公司工作的一位朋友,总算弄到张购买卡,花了1028元,高高兴兴地在全院率先购回一台14英寸的“三洋”(日产)牌彩电,令不少人羡慕不已。这台小彩电的收视效果,较“黑白”机提高了许多,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全家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度过了许多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岁月如歌,白驹过隙。又过了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4英寸的“三洋”已不能满足需要,荧屏显得有点小了。当时,各种品牌的国产彩电已大量面市,质量都很不错,价格也可以接受,于是,没有其他嗜好的我,又毫不犹豫地花2400多元,购回了一台21英寸的“福日”牌国产彩电,一直收看到儿子准备结婚办婚事时为止。

儿子结婚前,为布置新房及更好地改善收视效果,我又花了7000多元,从三友家电专营店购回一台46英寸的“三星”牌数字壁式彩电(中韩合资),挂在客厅的墙壁上,既大方,又实用,还不占地方,为居室增色不少……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至今,整整40年时间了。在这期间,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所有这一切,都是改*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都是改*开放结下的丰硕成果。从本人先后4次更换电视机这件小事说起,也很能从侧面证明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改*开放中不断提高的事实。

我和电视的故事

李新生

2018年1月17日晚,祁县广播电视台“昌源河畔”栏目,为“最美祁县”微信公众平台录制了一期访谈节目,我们创办“最美祁县”微信公众号的七人小组共同走进祁县电视台演播室,接受采访。

我和电视的故事

虽然由于电视台节目录制日程紧凑,比预定的时间推迟了几个小时,但即便有这么长的时间预备,我们几个人还是有点紧张。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时有反复,耽误了电视制作人员的不少时间,从晚上20点开始,跌跌宕宕延续了三个多小时,直到晚上23点多才结束。这是我们靠前次共同走进电视台,也是我们的形象靠前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虽然节目演播的范围有限,但对于一个毫无凭峙的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经历和体验。这使我想起了一些早已流逝的,我与电视的一些往事,凭着一些模糊和一些清晰的记忆,把这些经历记下来备忘。

我和电视的故事

【八十年代国产“KO-23”九英寸黑白电视机·网图】

电视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原理,将实际或模拟的可视画面及伴随的声音作远距离播送的现代技术手段,实用图像与声音同步传输技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诞生。我有幸生活在这个“电的时代”,电流电波极其控制技术,从我一诞生即影响着我的生活。因为我们家是本村最早接通电源使用电灯的人家,这还在我出生之前。

我最早看到“电视”这种奇妙的音像视频机器,大概是在1980年或稍后,当时我十岁。我们家的后院邻居家里,由亲戚带来一台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什么牌子的没记住,当时也不可能想到关心这个。那个可爱的音像小机器每天都会演播节目,但主要是在晚上时分。但是他家的亲戚没多久就走了,所以电视演播没有造成大范围的影响,不过是附近的左邻右舍人家去看,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和电视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期观看电视的场景·网图】

麻烦的是,我家与邻家的大门是相背的,他家又在一个小巷子深处,虽然我们两家左右街道都通,但不论从哪边走,去他家都要穿越一条狭窄而幽暗的小巷,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孩来说是很大的困难,因为晚上会害怕,这使我没去看过几次电视。电视节目也记不得了,大概不外是一些《加里森敢死队》《敌营十八年》一类。

后来,我还真就因为看电视出事了:但不是在他家,时间已是大约三年以后。我们村委会(那时候叫“大队”)买回了一台20英寸或者是24英寸的大电视机。每天晚上在大队部播放,世世代代只能看到舞台晋剧,次数还不多的人们,每天晚上风雨无阻地搬着小凳子汇聚到大队部观看,当时正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

我和电视的故事

【电视剧《霍元甲》·1983年上演·网图】

有一次看电视时我睡着了,电视放完被人叫醒时已是人去场空。只好一个人睡眼惺忪的往回走。当路过那个小巷口时,不知道是谁躲着黑暗处,猛的大喝一声。本来就紧张慌乱的13岁小孩哪里经得住这样的玩笑,我当场就被吓“死”过去了......

幸亏很快被人发现(或者就是吓唬我的人自己惊慌,跑到我家报警。但是至今不知道是谁),我被抱回家里,昏迷了好长时间醒不过来,叫来医生也无济于事。眼看要出大事了,我祖母突然想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招术--- 招魂。她拿着我的衣服,到我被吓死的现场,经过一番祈禳,我居然神奇地“活”过来了。

又三年以后的1986年,十六岁的我已经离开本村,去了东观镇上初中。母亲在东观信用社工作,同院里还住着一家在东观邮电所上班的邻家。有一天邻居回来说,有一个电视剧组在他们所里拍电视,而东观邮电所与信用社就是斜对门。

我和电视的故事

我和电视的故事

【东观邮电局旧址·现代】

我和电视的故事

【“小镇故事”·网图】

这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自然会引起人的兴趣,于是我就跑过去观看。记得当时现场的人不多,我还能进到拍摄现场的里圈,这是我平生靠前次看到电视拍摄。但由于时隔三十多年,当时拍摄的电视剧名字忘了,隐约记得叫“小镇故事”或者“小镇风波”。现在网上搜索不到这个电视剧,可能是我记错了名字,或者这个电视剧根本就没传下来。

在我靠前次亲眼看到电视拍摄过程后不久,我就有幸走进了电视镜头,可惜只是作为场景的一次经历。1987年秋,我在祁县职中上学,有一天我们被通知前往祁县图书馆拍摄电视。进入到拍摄现场后,我们的任务是装作在图书馆阅读的读者,给“主场”营造氛围。其中我被指定去柜台上拿一本书,然后从镜头前回到我的座位上,仅此而已。但这是我平生靠前次走进电视镜头中。

当然,这仅仅是前期现场拍摄,后台的剪辑是另一回事,并不是所有拍到的镜头都会进入电视片中,或许我那个镜头一回去就被切掉了。我们完成任务后,很快回到了学校,没人再关注这件事了。我也至今不知道那次拍摄的什么片子,也从未见过播放。这件事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但却是我与电视的一次难得的亲密接触。

我和电视的故事

【祁县职业中学·网图】

我和电视的故事

【祁县图书馆·现代】

我和电视的故事

【九十年代山西电视台“五彩缤纷”栏目播放·网图】

我和电视的故事

【“三晋文物古迹旅游接力行”的网上信息】

我对文物和旅游的爱好,大约可能就是与生俱来的,我的名字靠前次出现在电视上就因为这个事情。1994年七月的某一天,有同事突然问我“你干什么了?”,问的我有点懵圈“我没干什么啊,不是整天和你们一起上班吗?”

同事说“那怎么山西电视台上点你的名字呢?”他这一说,吓我一跳,山西电视台点我的名...晚上回到家里,母亲才告诉我这件事。

原来,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山西电视台每天播放一集专题节目叫做“三晋文物古迹旅游接力行”。而在每期节目的末尾,会留下一道与本期节目有关的问题,让观众参与回答。这大概是最早的电视“有奖竞答”和“观众互动”。

刚开始观看这个节目,对每期的“互动问题”没有特别留心。大概看了至少五集以后,突然对这个事情感兴趣了。那时候又没有网络和电脑,所播放的节目可以反复观看,电视节目演完就没了。于是,我就凭记忆,把前几期的问题都回忆出来。

大概一个多月后(我记得这专题片是50集),我一集不落的看完电视节目,而且答出所有问题,然后将答案寄往山西电视台“三晋文物古迹旅游接力行”活动组。问题在于,他这个有奖竞答活动,并不是你全部答对就过关了。答对问题,意味着你才取得了抽奖的资格,能不能抽到你还是未知数。幸运的是,我被抽到了。

于是山西电视台播发了包括我在内的“有奖幸运观众”的名字,并通知我们于八月十五日之前,前往山西电视台领取参加“‘三晋文物古迹旅游接力行’颁奖晚会”的入场券。山西电视台将于八月十五日晚八点,举办一期周末“五彩缤纷”特别节目,就是这个颁奖晚会。

我和电视的故事

【山西电视台“五彩缤纷”大演播厅门券】

“五彩缤纷”——原山西书协主席徐文达先生题

我按照山西电视台的通知,向单位请了假。8月14日去领取了入场券,15日晚上我父亲陪我去电视台参加颁奖晚会。因为是晚上活动,他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太原,但是我父亲他进不去,只好就在门口等我。

晚会上并不是给我们幸运观众颁奖,得奖是那些在创意、组织和拍摄这个专题节目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我们只是有幸被邀请参加晚会的嘉宾,但我们也领到了一份小小的纪念品--- 一个不锈钢制的自动茶叶筒。茶叶筒上面有一个转纽,每转动一次就有相同剂量的茶叶自动倒入杯中,很美观的一个纪念品。虽然我一次也没用过,因为我以前从不饮茶,但一直保存至今。

我和电视的故事

【自动茶叶筒·“三晋文物古迹旅游接力行”赠】

这是我的名字和形象靠前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而且还是省级电视台。但是这次体验没什么感觉,因为电视镜头并不是针对我的;也谈不上心理紧张,因为大演播厅里人很多,我们只需按照入场券上提示的位置坐好即可。我在现场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的,后来据看到电视节目的人说,有一个针对观众席的镜头中有我一闪而过的形象。

十分遗憾的是,据“南坡僧人”--- 他曾担任山西电视台文艺部主任---的博客文章里讲,“三晋文物古迹旅游接力行”这个专题片并没有保存下来,无法再回味当年的经历。而且那一期“五彩缤纷”特别节目在网络上也没有流传,可能也已不存了。

我和电视的故事

我和电视的故事

我和电视的故事

我和电视的故事

我和电视的故事

【祁县电视台演播厅录制现场】

时隔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我生平的这么一次特殊经历,就这样被尘封在了历史的记忆中。唯有那个光亮的茶叶筒,和那张已经褪色的入场券保留了下来,是我这次人生经历的见证。

而作为“我与电视的故事”--- 平生靠前次看到电视机、靠前次看到电视节目、靠前次看到拍摄电视节目、靠前次走进电视镜头、靠前次走进电视节目 ---这样一个与电视渐行渐近过程中的最重要一环,祁县广播电视台给了我“靠前次面对电视镜头”的紧张感受。正月初四晚上八点,“昌源河畔”栏目对我们的访谈正式对外播出——我靠前次明确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我和电视的故事,因为这个结局而具有了从始至终的完整情节,所以要感谢祁县电视台和他的工作人员们。

“最美祁县”微信公众平台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工作忙碌之余,如果说还有点兴趣爱好的话,莫过于看看足球。

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到小县城的人,要想看足球就得有台电视机。我记得我们家靠前台电视机是大哥日积月累,几年攒了不到400元 ,加上从工作的砖窑先支了一个月工资,花了425元,在1984年买的。黑白电视, 12英寸,春笋牌。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当时我上初三,学习紧张,只有在星期六晚上才可以看电视。邻居们都过来看电视,家里放不下,我哥就把电视放在窗台上,后面放俩枕头撑着,大家坐在院子了围着看。

除夕夜,我们要看春晚,兴高采烈地坐了一圈,结果电视屏幕中间就是一条白道,大家还以为电视坏了,一个个唉声叹气。第二天晚上打开一看,好了!出来图像了!我们这才知道昨晚是电压不足造成的。第二年过年我哥买了一台稳压器,我们才靠前次看到了春晚。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1985年考上祁县中学后,我开始认识足球,学着踢足球,知道了有亚洲杯、欧洲杯、世界杯;开始拿个半导体收音机收听现场直播。靠前次看足球直播是1988年高考完在家看韩城奥运会,靠前次看高水平的足球比赛,靠前次看中国足球队在眼皮底下输球,靠前次为精彩进球欢呼。我看球,家里人看我,我妈说我疯了。

进入晋中师专后,靠前次看到了彩电,靠前次看到了世界杯,靠前次真正感受到了世界杯的魅力。也是靠前次和他人一起看球,侃球。老师、同学、学校领导成为球友,突然发现足球让我们关系近了,不拘束了。

工作以后,我把工资交给了爸妈,但提了个要求:要用一年工资买一台彩电。1991年春节前,我爸妈凑了1800元钱买了家里的靠前台彩电。这台长虹18寸电视机价值远远超过了我一年的工资——我当时一个月才挣得116元。

我们的电视虽然接了外接天线,可是只能收到祁县电视台、山西电视台,还有临近几个县的信号。中央电视台节目只能靠祁县电视台转播。最让我失望的一件事情是92年欧洲杯丹麦和荷兰半决赛2:2踢平进入加时赛不转播了。悬在半空的感觉实在让人郁闷,那种沮丧与不甘,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1994年我们祁县中学几个同事聚在我家看世界杯.这是靠前次躺在自家床上看世界杯,靠前次喝着小酒看世界杯,靠前次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看世界杯。这是我们的靠前次,后来我们各自成家,于是靠前次也成为了最后一次。至今,我还怀念这一段岁月!

成家后和妻子就看电视问题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协议:如果没有球赛,我陪着她看;有球赛,她陪我看。有了儿子,儿子看动画片,我们看给爸妈买的小电视。我妻子说,这叫小的欺负大的,大的欺负老的。一家人各有所好,倒也其乐融融。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2002年,妻子工厂转制,单位给了两千余元工龄钱。在我的鼓动下,我们买了一台高乐花21寸电视,当时需要我将近4个月工资。现在这种牌子已经不见了。但是这台电视最让我感动了的是他们的后续服务。

电视买了不久,开关坏了。我找到了卖方,他提供了维修电话号码。但是维修人员在太原,我六点需要去学校。所以让他们星期天再来。没想到,他们竟然然在五点半打电话,说来了祁县,让我去村口接!师傅们修好电视后转身就走,一口水都没喝。我和妻子非常感动,当时两个人说,如果再买电视,那就还买高乐花。

高乐华跟着我辗转几个住处,陪伴我家10年之后**了。妻子要修,我说换一台吧。我用了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买了一台32寸平板海信电视。

2015年我搬了新家,在妻子的撺掇下,我用一个月工资买了一台55英寸海信电视。 它能象电脑一样搜出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没想到电视更新换代这么快!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汗颜。**亲用不了新电视,我就把32寸的旧电视安在了卧室,并接通了有线电视网。但白天还要看大的,和我妻子常常抢电视看。我妻子说,现在是老的开始欺负大的了。

随着年纪的增大,学校任务的增量,我现在不敢熬夜看足球了,只有关注结果的力气了。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今年世界杯恰逢暑假,每晚一场球还是可以看的。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我独自个儿倒一杯啤酒,放三两块豆腐干,拈四五粒花生米,凝神静气,跟着电视里的赛况着急。

儿子放暑假回来,带着我到小区对面烧烤摊,边喝啤酒边看足球。店家整一个大屏幕电视,聚着一群人,边看足球边侃足球。我坐在一群球迷中,突然发现自己找到了这么多的知己。

想想2001年中国足球队冲进世界杯,我放鞭炮庆祝被称为疯子的情景,我才知道世界变了,祁县变了,每天窝在祁中,忙着教书的生活状态把我与世隔绝了。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一盘毛豆,一瓶啤酒,20串羊肉度过了世界杯,我结交了新的球友。如果这一假期用一个字形容,那绝对是——*;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哈哈,那是——真*。我妻子抗议说我奢侈,我说。值,权且当作一个球迷老师为祁县中学今年的辉煌庆祝吧。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足球,电视,我的命,愿越来越近,越来越进,越来越精。也愿我家越来越好,我祁县越来越盛,我的祖国更加强大。倘能如此,我复何求!

赵永兴

我记忆中的电视出现在八十年代初。我们村里大队已经有了一台18英寸的黑白电视。至于是什么牌子,那时候七八岁,根本就没有在意,所以没有留下一丝记忆。

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电视的出现无疑是当时最耀眼的新生事物。哈,就那么大个东西,里面能看到许多人们想都不敢想,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太奇妙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吸引的全村男女老少一到晚上吃饭后一抹咀搬上个凳子就往大队跑,怕占不上的好位置看不到。毕竟看得人太多了,电视又那么小,全村就有这一台宝贝疙瘩。因为看的人太多,好多小孩根本看不见,以至于出现不少妈妈背小孩或孩子坐父亲肩头看电视的情景。由于看的人太多,把办公桌子也挤坏了,长板凳也被孩子们踩踏的剩下三条腿。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那个全村人看一台电视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

队里决定专门派一个上了年纪的懂得开关电视的,负责每天晚上放映电视。电视就暂定放在他家墙外的一片空旷的场地上,并且由他负责看管。大队给他做了个两米高左右的大铁架让他上面放电视。"都躲远点儿,别往前挤,你会开?挤坏了你赔得起吗?那是谁家的小鬼?一点也不听话?再挤就不开了"。经他这么一咋唬,乱哄哄的场面顿时好多了。大人则希望早点开,能多看会儿。只见他特慎重特小心的插上电源,轻轻的打开下面的按钮。一下子,所有人的眼一起投向这个让他们感觉太不可思异的新鲜玩意儿。会场了顿时寂静下来,看不到的个子小的或找凳或踩一些砖头什么的垫脚,有点淘气的小鬼干脆爬到附近的枣树上。这场景至今想起来历历在目。有时遇到停电大家就坐在电视架附近等着,盼着能来电。孩子们或跑或跳或买支糖葫芦,大人们则谈论着昨天看过的电视剧情。我记得最早的电视连续剧就是<<武松>>了,引得我一下学就赶紧写作业。妈妈那时候有规定,不写完作业不能去看电视。做完作业吃罢饭拿上凳子拖上弟弟就往会场跑。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那个全村人看一台电视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

那就改*开放初期了吧。我大姑家是全村靠前家买的电视。那时候能买起电视的人家可了不得。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比现在有的人家买奔驰轿车都觉得了不起。那时我也就十岁左右吧。记得是台十四英寸上海产的"飞跃”牌儿黑白电视机。这下好多了,不用冬天在会场里挨冻了。那时候正热播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我晚上吃了饭做完作业就向大姑家跑去,一进门。呀,我的奶奶,炕上,地上,甚至连外面的窗玻璃上都挤满了黑呀呀的脑袋••••••那天我是没能成功挤进去的,一直等到一集电视连续剧播完有的人出来上厕所我才上了大姑家的炕上,炕上早被小孩挤踏得一片狼籍了,我多希望爸爸也能买台电视啊。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那个全村人看一台电视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

隔了一年多,我家也终于买了一台十二英寸太原产的"春笋”牌儿黑白电视机。我也靠前次体验一下在娃娃们面前吆五喝六的感觉。毕竟这是我家呀!"都坐好,别挤,你会开?"那时候村里还是没几家能买起电视。大约又过了一两年,我家的隔壁的来看电视的就越来越少了。他们家也买电视了嘛!谁愿意来这里为个看电视挤?肯定是坐到家里看更自在更舒服嘛!你还别说,我那时还多少有点儿失落感呢。还是人多点红火!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那个全村人看一台电视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

后来,靠前台"福日"牌彩电在我村出现了。大约在1988年前后,好奇的人们又一窝蜂似的扎到了他家看新鲜。有了靠前家,就会有第二家。更主要的是经过改*开放,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既然要买,咬咬牙,就买他个彩电,比他家的再大点。在九十年代初,彩电就象雨后春笋般的在全村普及开来。我家也换了一台二十一英寸的"长虹"牌彩电。到我1998年结婚的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台二十四英寸"赣新"电视,就是这个"赣新"电视一直陪我十几年,直到买了电脑。从我家有靠前台黑白电视后,我随父亲养成一个看新闻的习惯,而且到现在也有改变,能有二十五六年了,只有不出车,不上班,不停电,晚上七点准时在看新闻联播,几乎是雷打不动。也是这台电视,让我了解家乡,了解世界,了解我以前许许多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一次坏了,老婆说,卖了吧,有了电脑就可有可无了,我是个注重感情的人,就是舍不得,再说也卖不了几个钱。后来我听说离我们不远的古县镇上有个叫瑞根儿的,修理电视几十年了,特别有名气。于是我开车拉上电视让他修理。花钱不多就修好了,就是这台电视一直陪我度过十七年,从感情上说都成老朋友了,我也是从它那里才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好精彩。

闫生寿|电视与足球

那个全村人看一台电视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

如今,电视的品种功能真是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什么高清的,液晶电视摆满了各个商场,大到五十英寸,小到五英寸,功能越来越多。随着电脑的普及,也具备电视的功能,电视机在许多年轻人家里基本成了聋子的耳朵一一摆设。我还是对电视情有独钟,时不时打开看看,看的同时也回味一下过去那种感觉,看看社会的变化,想想未来的电视机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最美祁县微信公众平台

王俊才

1978年,我10岁。有一天,听姐姐说公社大院买回一台黑白电视机,她和几个好伙伴约定晚上去看。我便影子似地缠上了姐姐,非要跟着去不可。谁知,她们趁我去茅厕的功夫,一溜烟跑了。那晚,我心里像腌了一坛酸菜,止不住的泪水把枕头都打湿了。当时,看一眼电视竟成了我莫大的心愿。

1980年,村委会要账顶回一台旧彩电,虽然效果不太好,但屏幕却很大,约有二十几英寸,适合好多人同时观看,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我家住在庄子上,离村委会大院三四里,然而每个礼拜天的晚上,我都要跟上大人兴致勃勃地去村委会看会电视,一次也不肯落下。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电视迷”。记得有一天,没演电视剧,转播的是一次会议实况,稍一迷糊,便偎在墙角梦开了周公。看完电视,父亲回到家中才发觉把我丢了,急忙回头去找。当父亲把我从梦中斥醒时,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副怒冲冲的面孔,他大声训斥我以后不要当“撵脚片”了。看到父亲生气的样子,我满肚子委屈,却不敢倾诉。只是一声不吭地牵着父亲的衣角向家走去。

1984年,我初中毕业,回村和父亲耕种责任田。不久,我家发展成为养鸡专业户,日子一天天殷实起来。一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足足让我激动了半晌。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父亲听说邻村的赵大爷买回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很眼热,便跟同院的大叔、三叔商量,每家每年凑一百多块钱买台电视机。今年先给三叔家,明年我家,后年大叔家。没过几天,三叔果真买回了一台我省产的春笋牌电视机。从此我这个电视迷如鱼得水,每天晚上,都泡在电视机前,就连广告也看得津津有味,电视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电视,我惊喜地看到祖国广大农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常常想,什么时侯,我家也能添置一台电视机呢?想不到好日子说到就到。1985年秋天,双喜临门。我当上了一名小学代课教师,我的电视梦实现了。父亲养鸡赚了点钱,没依靠互助,也买回了一台春笋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我忘不了全家像过年一样欢乐的情景,母亲乐呵呵地招呼四邻八舍的乡亲们,哥哥忙着摆弄天线,几年没做木工活的父亲也满面春风地搜寻木料,准备做一个电视柜。尤其是我,围着电视机东瞧瞧、西看看,过足了眼瘾,尔后又嚷着让姐姐赶快缝制一个电视机罩。那天晚上,我家屋里挤满了人,欢声笑语溢满了整间屋子。

随后的日子,我家一年一个翻身仗,一步一个新台阶。先是哥哥住进了新房,接着我也盖了新房。录音机、洗衣机、照相机……相继在我家落户。1991年,我看到四邻八舍都换成了彩电,也心痒起来,就对父亲说了自己的心愿,父亲却说:“旧的没坏,就换新的,这哪是过光景?”我拗不过父亲,便以女友要彩电为借口,硬是搬回一台牡丹牌18英寸大彩电。事已至此,父亲也不好再说什么。没几天,我发现父亲也变成了“彩电迷”。他常常看着电视,哼着小曲,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不久,我的女友变成了我的爱人。结婚那天,大彩电摆在我家新做的组合柜里,特别醒目,招来好多羡慕的目光。蜜月期间,我对爱人说:“咱不能自己看彩电,让父母看黑白”。在爱人的默许下,我不顾父母的反对,硬是把彩电搁在了父母的屋里。

后来,这台黑白电视机就紧紧追随着我,直到十多年后它因病“退休”。2003年,我终于如愿以偿,由一名代教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家庭情况稍稍好转后,爱人和女儿便撺掇我买一台彩电,我一直没有点头。因为我知道,这些年的代教生涯,日子过得太清苦了,这个家庭需要补充的东西太多了。

2005年,我被调到县文史研究会工作,从村里来到了城里。此时爱人和女儿又提出了买一台彩电的想法。这回,我想也没有想便答应了。其实,这也正是我想做的。我知道,这些年,我收入无几,还不间断地函授和进修,我欠她们的已经太多太多。说买就买,在我们一家三口的精心挑选下,一台物美价廉的29英寸厦华牌彩电在我家正式落户。

2014年,我最终有能力在城郊延安阳光小区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楼房,120平方,房子衔着远山,宽敞明亮。随后,通过朋友推荐,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去县城最大的电器商场挑选液晶电视。来到商场,各种型号的液晶电视比比皆是,随便挑,随心买。经过精心挑选,购买了一款60英寸的液晶电视。安在新家,高清晰的画面,逼真的立体声,巨大的显示屏幕,占据的空间却很小,收看电视节目时,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将电视连通了无线网,这样一来,看电视更是“任性”,那份惬意和舒心,真是道不尽,说不完。

近日,听文友说,智能家电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激光电视成为新的趋势。我的心中又有了新的憧憬……

视听中国七十年:中国电视发展史

1924年,英国伦敦一个普普通通的住宅里面,有个36岁的男子贝尔德正在痴迷地摆弄着一堆不知道什么玩意。

这些玩意里有旧茶叶盒、捡来的马达、电线针和圆盘子什么的,他把他们拆了装,装了拆,最终在一年后,他将这些东西拼凑成了一个整体,通过马达驱动机械扫描枪,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木偶的形象,非常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头发都清晰可见。

尽管画面上木偶面部很模糊,噪音也很大,但能在一个不起眼的黑盒子中看到栩栩如生的图像,仍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刚问世的电视被称为"神奇魔盒"。

就这样,靠前台实用的电视机诞生了,贝尔德被称为"电视之父"。

从此,"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古老寓言,成为了现实。

然而贝尔德没想到的是,100年后,他发明的这种改变人类历史的电视机,成了一个东方大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2021年,中国彩电累计产量达到了1.6亿台,而出口接近1亿台,出口额超过百亿美元。

可是没人知道,中国电视业辉煌的背后,有着多么艰辛的历史。

01.

1969年7月21日,一艘来自地球的着陆仓,降落在了月球静海。

21时56分15秒,阿姆斯特朗的左脚首先踏上了月球的土地,接着,他说出了那句日后在各种场合被引用无数次的名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这句话,被同步传送到了地球的5.5亿人面前,他们正守在1亿多台电视机前面,等待着登月的成功。

消息传来,全世界沸腾了,但不包括中国。因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根本不知道电视机是个什么东西。

毕竟在1969年,美国有95%的家庭都有电视,而中国,连0.01%都不到。

中国电视业起步,比西方整整晚了30年。

1958年3月17,一台简陋的黑白电视机上,完整而清晰地播出了动画电影《小猫钓鱼》,这意味着我国靠前台电视机试制成功了。

这台820型35厘米电子管黑白电视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作华夏靠前屏。完成这个突破的,就是天津无线电厂,也叫七一二厂。上世纪50年代,为了填补新中国电视事业的空白,国家把试制电视机的任务交给七一二厂。

但当时国内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电视机生产技术,七一二厂里几位顶级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甚至都没有见过电视,也更不用说了解和掌握电视的相关知识了。

为此,技术人员多方收购出国人员带回的苏联生产的多款电视机。

电视没见过、理论没学过,试制小组唯一可以参考的就是一台苏联生产的电视样机。他们先从苏联电视机上拆出千个零件,然后分头去找这些零件。

为了生产电视,他们找军工厂要来了刚生产的国产电子管,加上苏联的元器件,终于造出了显像机构,然后又将铝片压成脸盆形状,接着把显像管镶进去,再在前面套个木壳,一个电视机就算完成了。

为了纪念中国靠前台电视机的诞生,以首都北京命名,叫“北京牌电视机”。该电视可以接收五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和三个超短波调频广播段的广播节目。

1959年,全国各地的很多人就是从这样的电视上,观看庆祝国庆的方队的。

六十年代开始,中国黑白电视慢慢开始普及,全国各县市机关和部队都开始配发电视。196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还在北京转播了我国历史上靠前次举办的世界性体育比赛——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但是到了70年代,中国电视发展缓慢,不仅设计落后,而且产量完全不足,只能推出一种9寸的收音机和电视一体机,而且价格昂贵,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那时电视在大城市的普及率不到1%。1970年虽然天津无线电厂又生产出了中国靠前台彩电,但由于很多元器件需要进口,并没有大批生产。

在那个年代,如果谁家有电视,可是不得了的事情,马上就会被邻居蜂拥而入,可见当时精神生活的匮乏。

电视机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兄弟开始享受到“包产到户”带来的福利,人们终于解决了吃饱饭的基本生活需要,开始逐渐关注到精神需求。

▲黑白电视变彩色电视的“神器”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电视机产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1984年我国决定推进彩电国产化,首先诞生的,是一款真正能被国人买得起的彩电——“金星牌”电视。

紧接着,中国彩电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加上外商转移到大陆的生产能力,涌现了北京、熊猫、牡丹,上海,环宇、飞跃等等各种品牌,据说当时全国有几百个电视机厂家,很多县都有自己的电视机生产厂。

到90年代末,彩电总生产能力突破4000万台/年,但内需加上出口总计不足3000万台/年。而且,一些核心技术仍控制在外商手中,并存在国产彩电严重趋同化等问题。

没有人意识到,这种低层次的彩电行业,会迎来多么惨烈的冲击。

02.

1958年,一群军工人在四川绵阳城郊的一片麦冬田上,建立了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对外,称国营长虹机器厂。

自此,长虹这个中国彩电业绕不开的名字,就此诞生。

1985年,41岁的倪润峰被任命为厂长,但他一上任,工厂就先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简单说:没活干,没钱发,样样停滞......

1986年,倪润峰力排众议,从日本松下引进了当时最新一代的彩电生产线,为长虹成就日后的彩电大王奠定了基础。

但是,当时国内引进的都是国外淘汰的生产线,而且多为18寸及以下,已经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但大屏幕彩电技术,一直垄断在日本人手里,中国人要买大屏幕彩电,只能选三洋、松下、日立等等,这种彩电动辄五六千的售价,掏空了无数中国人的钱包。

1996年,国家进口电视关税下调,各洋品牌摩拳擦掌,誓要彻底摧毁中国彩电业。

倪润峰看得很清楚,要想和洋品牌竞争,除了提升技术,还要整合国内资源,中国不需要上百家彩电企业,七八家足矣。倪润峰要做的,就是让国内彩电业洗牌,大鱼吃小鱼,从低层次竞争中脱离出来才有希望,大企业淘汰小企业,大企业赚了钱,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搞研发,才能击败日本彩电。

这样很残酷,但这是战胜洋品牌唯一的选择。

1996年3月,长虹宣布彩电全面降价,降价幅度是8%-18%,每台彩电降价100元到800元。长虹提出的口号是“团结一致,抵御外敌”,要反击日资品牌在大屏幕彩电上的攻势。

面对这种猝不及防的狠辣手段,大多数企业纷纷予以谴责,但也有部分企业跟进。

4月,TCL“拥抱春天”降价大行动在全国展开,销售迅速上升。原来宣布不降价的熊猫、康佳等大厂在观望3个月后,最终也加入到降价行列。

首先举起大旗的长虹一马当先,销量突破400万台;TCL紧随其后,全年销售130万台,康佳、创维等都有效提升了市场份额。

但是,并不是所有厂家都有价格战的底气,技术老旧(或者叫成熟)、人员老化、场地局促、劳动力价格*高……一系列不利因素束缚着很多厂家的手脚。

1999年6月国内八大厂商建立价格联盟,但44天之后,价格联盟瓦解。

2000年6月9日,以康佳为代表的彩电业九大巨头宣布成立“中国彩电企业峰会”。峰会最后决定,制定彩电最低零售限价,彩电价格联盟形成。

但是随着熊猫降价,刚刚由厦华发起的彩电业高峰论坛和价格联盟迅速消亡,大家争先恐后降价,34寸全部拉到2500元区间。

这时候大家再回头一看,咦,进口品牌没了! 34寸以下的传统彩电市场,除少量存货,所有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星、LG等进口品牌全不见了踪影或宣布退出。

中国彩电企业在CRT电视市场取得了对洋品牌的全面胜利。

当然,代价也是惨痛的,安彩、熊猫、金星等彩电彻底出局,但他们的出局让中国彩电企业资源更加集中,提高了国产彩电的市场份额,让更多企业赚到了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钱。

而长虹,也成了价格战的最大赢家,在倪润峰执掌长虹的二十年里,四次主动挑起价格战,无论是面对日资企业的围追堵截,还是面对国内竞争者的挑战,长虹的价格战总是屡试不*,借助物美价廉的优势,长虹从9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9年保持了连续20年的中国销售冠军,为此倪润峰也背负了“价格屠夫”的恶名。

2005年前后的长虹可谓风头无两,达到了中国家电企业的巅峰。

但是,花团锦簇的局面下,也掩藏着未来发展方向的危机。

03.

2005年左右,国内彩电企业进入了由显像管(CRT)向等离子、液晶电视升级的十字路口。

选择等离子还是液晶电视?很多人都难以抉择,一旦抉择,就可能是一个产业的衰败。

就算强横如索尼,当年也押错了背投电视的宝,虽然亮度高、清晰度高、功耗低、寿命长,但较大的体积让其很快被市场淘汰,让索尼电视一蹶不振。

现在同样的抉择,摆在了长虹接班人赵勇的面前。

等离子电视刚出来的时候,一直做为电视中贵族,色彩柔和不伤眼,特别是在快速移动图像时候不会像液晶电视那样丢失细节,能给人们带来非常棒的观影感受,所以索尼在全球范围内推出MR系列等离子电视,采用贵翔引擎技术,由于等离子自发光的关系,画质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索尼的选择影响了赵勇的判断,他认为电视的未来在等离子,如果长虹可以掌控等离子上游技术,其它企业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就只能受控于长虹,长虹可以重新独占鳌头。

2006年,赵勇决定长虹投资方向为等离子屏。同年,长虹豪掷20亿美元,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收入囊中,随后投资7.2亿元,成立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等离子面板。

不幸的是,这次豪赌,长虹输了。

等离子电视不适合光线特别明亮的房间,而且由于发热量大,需要巨大的散热结构、和散热空间,也间接造成了等离子电视的体积无法做的纤薄。

液晶则正好相反,先从小屏幕的显示器入手,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虽然早期价格昂贵,但也为液晶电视的技术迭代提供了资金,最终,市场选择了液晶屏。

截至2013年底,长虹对虹欧的投资达到17.2亿元,但是,长虹的等离子复兴之路彻底失败。

赌输的代价就是短短五年时间,液晶电视就拿下了电视机市场的半壁江山,那时候谁家能有一个40寸挂在墙上的液晶电视,在亲戚朋友眼中绝对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为什么有面子?因为贵。

国内的电视厂家根本没有料到CRT台式电视的溃败会来的这么快,大量CRT电视根本卖不出去,积压在库房占用了大量资金,如果不是后来国家推动的“家电下乡”,光这些存货都能让国内彩电厂家被压死。

那么国内彩电厂家转产液晶电视行不行?可以是可以,但国内没屏幕。

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国内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日本、台*地区的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6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

2007年4月,**副部长娄勤俭公开表示,我国平板电视显示器件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导致电视厂利润微薄,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在1998年至2008年,日韩平板电视厂商、台*地区企业“拥屏自重”,肆意侵蚀中国大陆彩电市场份额,并且对中国大陆企业进行严格的液晶技术封锁、中国大陆电子工业只能“跪着”求生存。

2009年1-6月,由工信部、国台办出面,连续两次组织中国大陆九大彩电厂商,赴台*采购液晶面板,总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将台*液晶面板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的泥潭。但是台*企业呢?却把400万片的产能给了韩国人,韩国人的目的就是控制产能,从中国大陆获取更多利润。

这就相当于台*地区和韩国一起,把控了液晶屏的上游,想定什么价,就定什么价,2009年3-8月,液晶屏涨幅达30%以上,导致中国彩电企业再次陷入困境。

面对这种局面,很多人发出质问,中国大陆的液晶屏在哪里?

我们不是没有人搞液晶,早在2003年,由国营北京电子管厂演变过来的京东方就收购了现代集团的液晶显示器业务。

那时候,京东方年营收只有8亿,利润不过7000万,却连拼带凑拿出来3.8亿美元(当时合32亿人民币)拿来收购,这是一场世纪豪赌,赌的就是液晶屏的未来。

万幸的是,京东方赌对了。

一年半的时间,就赚了5个多亿,但是这次收购的只是3.5代线,不能满足液晶电视需求。

几代线是根据玻璃基板的尺寸大小来划分的,代数越高,可切割的面板尺寸也就越大,收购的韩国现代工厂是3.5代线,只能生产9寸以下的屏幕。

要想打破国外液晶电视屏的垄断,必须上高代线!京东方老总找来了TCL、创维、康佳、长虹四家彩电企业,准备共同创立一条6代线。

大家坐在桌子前准备签合同的时候,日本的夏普跑过来了,说愿意和各家合作建一条7.5代线,四家一听直接离席,留下京东方一人凌乱。

再后来,拆了局的夏普根本没有合作意图,其声称的技术转让和协助建厂无一兑现。

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高世代产线,必须要自己搞出来大尺寸面板,必须要把面板行业的主导权捏在自己手里。

2009年8月25日,北京京东方,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民币,建设我国靠前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此举如同一声霹雳,瞬间击溃了外国厂商的技术与利益封锁联盟。在此后不到10天时间里,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台*地区的奇美、广达等厂商,纷纷宣布放弃封锁策略,要在中国大陆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这场液晶狂潮背后,是中国液晶面板厂商与外资厂商的生死角逐。谁能率先填满中国市场需求,谁就能成为行业霸主,而落败者只有衰亡一途。进口关税将导致韩国、日本、台*地区的进口液晶面板,完全失去中国大陆市场的竞争力。这就是外资厂商瞬间扭转封锁态度,抢着在华设厂的根本原因。

但是京东方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也给国外厂商制造了巨大压力,在专门为液晶电视开发的合肥6代线开工后,在金融海啸中停顿下来的夏普10代线、三星和LG的8代线、友达和奇美的8.5代线都恢复了建设。

有京东方做样板,先后又有TCL深圳8.5代线和昆山龙飞光电的8.5代线上马,从此,中国彩电厂家终于告别了缺屏之痛,你不卖货,我就找国产屏,反正从5寸的智能机屏幕,到60寸的电视液晶屏,全部实现国产。

后来第三方机构在一份调查中表示:京东方在面板上每亏1块钱,国内的面板价格就能下降10-20块。

目前,京东方在全国拥有11条液晶生产线,目前的出货量已经占到全球22.3%。2020年的营业额更是高达1100亿元,超过了韩国LG,成为世界靠前。

而中国彩电企业也趁着这股东风,把已经白菜价的液晶电视卖到了全世界,世界每卖3台彩电,就有一台是中国的。

04.

然而,中国彩电并没有止步,中国几十年来产业发展的斑斑血泪告诉我们:市场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妄图通过“拿来主义”依靠引进合资来发展本国产业,最终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中国彩电企业开始注重于核心技术,比如创维坚定不移地推广OLED技术,目前,全球主流彩电企业站队OLED阵营已达到了13个。

而海信则押宝激光电视,激光电视核心的激光光学引擎100%自主研发,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完全自主,70%以上的制造成本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TCL则借由自身在智能家居行业的全品类的优势,在AI与IoT方面进行了融合并赋能于8K,利用5G网络的高速与低延迟将电视作为了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入口。

从规模到品牌价值的转变,从放弃价格战到拥有核心技术,这是彩电品牌从做大到做强的必经之路。

以上就是厦华电视怎么调出电视节目?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