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是什么意思
引言: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已经有至少2000年的历史(从商玺开始计算则更长),篆刻既与历史密切相关,又直溯汉字渊源,旁通书法、绘画原理,又兼及雕......接下来具体说说
——中国古代金石碑帖漫谈之一(上)
去年,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在要给学生上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她问我:“金石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之间和汉字书法有什么关系?”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正巧,我还看到过一个上课实录,一位老师在上完《世界上最美的坟墓》那篇课文以后,又花了一点时间,让学生读了一点国外名人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然后要学生“学习为一些伟大的人物写墓志铭”。我觉得这位语文老师把墓碑和墓志铭搞混了。关于金石和碑刻里面有许多东西和我们的文化有关,尤其和书法艺术、文字考证以及历史事迹等有关,搞清楚这些不同名称的含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一 “金”和“石”
要谈碑刻,可以先从“金石”说起。什么是“金石”?现在一般认为,它是古铜器和石刻的总称。金,是指钟鼎彝器,所谓金其实就是青铜器;石,是指碑碣石刻之类。中国古代所谓“金石”就是撰文于金石上,记创造,勒箴铭,颂扬帝王功德而产生的一种镌刻品。但是,“商周之时,所谓金石者,皆指乐器而言,非今日之所谓金石也。其以金与石并举,而略同于今之定义者,盖自秦始。”《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从使用角度讲,石器早于铜器。但是从歌功颂德有文字之刻的器物看,金(铜器)要早于石,鐘鼎彝器始于殷商,石刻则创于秦代。两汉时期,金石并盛,汉以后金少石多;曹魏和晋时,禁刻墓碑,但是,南北朝时佛教的兴盛,造像勃兴,金器更少传世;唐代碑碣尤盛,清代包世臣、康**提倡“碑学”贬低“帖学”讲的就是碑刻上的书法。康**还刻意抬高“魏碑”(北魏),贬低唐朝的碑刻,提倡什么“尊(魏)碑”、“卑唐(碑)”这些主张。就是指这两个时代的碑刻。宋代欧阳修撰《集古录》开始辑录历代金石文字,编为目录,赵明诚编的《金石录》,是继欧阳修以后又一重要著作。不仅如此,宋代吕大临还开始摹其形状为图谱,编《博古图》,一书,黄伯思编《博古图说》、薛尚功编《历代钟鼎彝器款识》等。马衡先生说:“宋以来之为此学者,大致分为二类。其一可名为古器物之学,不论其为金为玉,不论其有无文字,凡属三代、秦汉之器物,皆供赏玩者是也。其一可名为金石文字之学,不论其物质为何,苟有镌刻之文字,皆见采录者是也。”清代金石考古之风大兴,顾炎武、叶奕苞等各以石刻考辨今古文,或以金文阐释“六书”之要,金石就成了新兴专门学科。
此外,清代汇刻碑刻的丛书有很多,如孙星衍、邢澍编的《寰宇访碑录》、翁方纲编《两汉金石记》等,最有名的是王昶编的《金石萃编》,共有一百六十卷。历时五十年始编成。收录自周迄金代,以建碑年月为序,收碑志一千零五十二件。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书法、历史的重要资料。清代三位浙江学者李遇孙有《金石学录》、藏书家陆心源有《金石学补》、褚得彝有《金石学续补》,他们的著作主要汇集历代治金石学的人物,更使金石学有了一个系统。要言之,金石之文字和清末发现的甲骨文,还有比甲骨文更早的西安半坡陶文等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在1899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甲骨文,也不知道什么陶文。而金石文字和器物的研究从宋代就开始了,已经有了上千年的研究历史。王国维提出研究历史要注重“二重证据法”,碑刻、地下挖掘的文物都是需要注重的材料。所以近代以来,学界十分重视金石学。
二 “碑”和“刻石”
现在简单说说碑和刻石。
刻石中最重要的是碑。。我们现在将碑归入刻石,这是现代人对碑的认识。其实,最初两者是有区别的。碑和刻石,这两个名字概念是一种交叉关系,不是种属关系。“从狭义的角度讲,刻写有文字或图案的竖立石头称碑碣,秦代称刻石。碑碣主要起纪念和标志作用,是一种以歌功颂德、纪政事为主的纪念性建筑。”先说碑,从碑的起源看,最初不过是一种石头,并没有刻颂记事的功能。《中国美术辞典》:“古碑有三用:宫中之碑,识日景(影)也;庙中之碑,以丽牲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秦之纪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曰碑者汉以后之语也。”可见,最初的碑有三种——宫中之碑、庙中之碑和墓前之碑。宫中立碑是为了识日影;庙中之碑是为了丽牲。丽,就是系(繋),是为了让人牵牲口入庙后能够把牲口(如驴和马)系在那块石头上;所谓墓所之碑,是用来下棺用的。这种碑,原来是用大木做的。郑玄注《礼记·檀弓》里说:“丰碑,斵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辘轳,下棺以繂绕。”就是先制好木板,上端中间穿一个圆孔。下葬时,把木板立于墓穴的四角,系棺材的大绳穿过木板上的圆孔,绳子被紧紧扣住,再把棺材慢慢放下去。可见这个墓地下葬的碑是大木做的,后来才被石头所代替。前面提到的三种碑,上面也没有刻字。后来,秦始皇巡游天下,在名山竖立石头,刻文字、记功德,当时称“立石”或“刻石”,并不叫碑。
从《鲜于璜碑》“东、事”看书法的“金石气”
作者:蔡春华
金石气,是中国传统书法中一种苍茫、浑厚、朴拙的表现样式,金,为刀具,石,为石碑。碑就是具有了这种金石气特性。从书法的本体来看,这种"金石气"的产生,一是碑石本身的缘故,它的石质决定了它本身的硬度、气度,体现了刀刻的趣味;二是拓片的视觉效果。我们一般所见拓片黑多白少的视觉反差,又使人们心理"有一种寒冷的感觉"或是黑色的冷漠、威严。我们通常说“书存金石气”,意即书法作品中蕴涵古代金石文字的雄浑古朴气象,亦称“金石味”,是一个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书法范畴。
书法“金石气”的基本表现,其一是雄浑。表现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点画峻厚”、“血肉丰美”。康**评南碑和魏碑有“十美”,亦多为拙之美。
隶书名碑《张迁碑》、《鲜于璜碑》等则充分体现出雄浑的气象。线条表现为敦厚的线条,主要是以线条形成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来实现,这一点只要比较一下王羲之与赵孟頫的书法就能得知。赵作为王书的步尘者,却始终不能超越王羲之,原因之一就是其书在字体的结构上减少了角度变化,而都成了一种四平八稳的体态,线条也变得软弱无力,没有王书的遒劲和力度。因为只有刚健的笔法才能使字变得劲健刚毅、斩钉截铁、干净利落,给人以健康的美感。
敦厚是线条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敦厚的产生是由线条内的一种凝聚力造成的。金石文字区别于帖学书法,在于前者在刚健的基础上变得敦厚,力由外向内,是一种凝聚型的;而后者虽也有刚健的,但其力表现为由内向外,多产生于运动之中,线条本身的力则远远不及金石文字。所以,金石则能得雄厚而不失流动、流动而不失凝涩,其境必高焉。金石文字由风化而成的苍茫使其飘然欲仙,把欣赏者带人—片幽玄的境地,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苍茫在墨迹中大多是以枯涩的笔迹显露的,这是考察用笔纯熟与否的标准之一。历史上能得苍茫者,一定为大手笔。颜鲁公行草,邓石如行草,吴昌硕所临散氏盘金文以及当代陆维钊、沙孟海之书都是由雄厚而人苍茫的,其不凡之处,便在于此。
书法“金石气”的基本表现之二是古朴。自然界的物质,由于时间的久远,在经历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作用后,从表面至内部都会有一种损耗。我们看到未经人工改造的原始岩石在受长时期自然腐蚀后,其外部特征柔和而圆润;千年古松,万年枯藤’,时间使其变得坚韧。金石文字,历经风化,其线条外部边缘一定是柔和的,即使出现一些较方的角,其角度的过渡也极为自然,从而掩饰了因人工雕琢而生的烟火气。古朴涵容着拙、简、柔等重要的内涵。
拙和巧是一对矛盾,这是从普遍意义上说的。处在矛盾一面的拙是笨重、粗劣的意思,而另一面的巧则蕴涵着人类的智慧。我们必须在巧的基础上返归自然,以求得自然之上的自然。金石气凝聚了崇高范畴的坚实、巨大、郁壮和拙朴。金石气来自宏壮的质体,同时又显出优美的姿态,看似极刚,又极其柔润。
书法家特别好古,喜欢用苍古、醇古、古淡、古秀、古雅等来评价书法作品,这里的“古”,不仅仅是古代的古,其中显示了中国书法独特的趣味和追求,这种“枯、老、古”的趣味和境界,主要就是书法中的“金石气、金石味”来实现的。临习《鲜于璜碑》,在笔墨上就是要运用渴笔飞白以及焦墨的效果,古藤和飞白都是要求干、求涩,但并不是一味的干涩,也不是单纯的枯槁,而是在苍老中蕴含着生机,所以又要以湿润、清淡相呼应,两相对比,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视觉效果,类似“不光而毛”的苍茫感、古拙感,无以名之,名之曰“金石气”。
二零一八年三月十八日渝州蔡春华记
引言: 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已经有至少2000年的历史(从商玺开始计算则更长),篆刻既与历史密切相关,又直溯汉字渊源,旁通书法、绘画原理,又兼及雕刻技艺,内含篆刻人的人品性格与文学修养,它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 确定篆刻的概念,同时理清篆刻与“金石”的关系与区别。
(古印的临摹)
这很重要,因为这是学习篆刻的朋友必须弄清楚的 底层 概念。
广义的篆刻,指“用篆书镌刻”。比如古代的泉(钱)币、钟鼎、碑版、印章、砖瓦、陶器、权量、镜、灯等器物上以用篆书镌刻的文字都可以“篆刻”称之。比如石鼓文,用大篆镌刻而成,就属于广义的篆刻。
(石鼓文)
但 狭义的篆刻,指文人艺术家以篆书为文字材料,以镌刻为技法手段,以审美为目的创作出来的印章。 显然,这与“金石”有了明确的区别,单指上面“金石”所说包括的“印章”衍生出来的艺术,比如吴让之的篆刻:
(吴让之的篆刻)
显然,它就是印章。
因此,狭义的“篆刻”也是“印章”,但它却不是一般意义的印章,要讲清楚篆刻的含义,又必须先讲清楚篆刻与印章的区别。
印章和篆刻,在一般意义上可以通用,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印章和篆刻却区别很大。从“印章”的立场出发, 或许印章可以包括篆刻,然而篆刻却不能包括印章 ,也就是说,所有的篆刻必定是印章,但有些印章却不一定属于篆刻。篆刻与印章的区别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篆刻是艺术范畴的,是文人所从事的艺术创作;而印章是实用范畴的,是工匠所从事的工艺制作。
篆刻创作指向审美 ——尽管长期以来,篆刻作品大部分一直带有实用的意义,比如书法绘画家们的名章。比如吴昌硕的名章,它们大量出现在他的书画作品中,增加了书画作品的审美元素。
(吴昌硕的名章)
印章的制作指向实用 ——尽管从最早的印章开始,它本身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因素,比如汉官印,它所呈现的篆法、章法之美长期为后人提供营养。
(汉印所伴生的审美)
印章是实用的,篆刻则是艺术的。
早期的印章,不管它的制作材料是金、银、铜、铁、玉石、玛瑙、象牙、煤晶等,在材料上镌刻的都是篆书文字,因为在早期汉字中,只有篆字(隶书的成熟则要等到秦汉以后),因此,它是广义上的“篆刻”,制作印章是为了实用,不管是官印还是私印,也不论文字印或图画印。当然,制作这些印章的匠人们肯定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这些印章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朴素审美,使这些印章尽可能地“美”一些,所以,实用印章也包含有审美因素。
(汉代的银印)
到了宋元以后,由于易于镌刻的石材的发现(文人创作印章,大多以石材为主),文人们开始加入印章的创作,随着书画钤印渐成风气,文人们必然主动在自己的印章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审美,印章也由此形成一门*的艺术,并且因刀法的不同、篆法的不同、文字取资方向的不同产生出相应的篆刻风格流派,而且随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就成了单纯的篆刻,它是艺术性的,这是一次审美前置,加了文人审美进行的印章创作,是抒发性情的艺术创作,由此产出的作品既应用于鉴赏、雅玩,也用于书、画、图书等用途的钤盖,显然,这里面也有实用的属性。
(吴昌硕的石印印面)
上述所说实用印章,其材料多以金属制成,是“金”;文人的篆刻,其材料多以石材完成,是“石”,合起来,是不是就是“金石”的含义呢?
不是。
这里与篆刻相提并论的“金石”,指的是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金属或石质材料的钟鼎碑碣之属。
“金”并不单指贵重金属黄金,指的是金属材料,古代冶炼技术并不发达,他们所生产的金属材料材质往往是合金类的,一般我们称为青铜器,虽然并不纯粹,但却应用广泛,古人们仅青铜器就包括烹食器(如鼎)、设食器(如簋)、酒器(如尊)、水器(如盘)、乐器(如钟)、兵器(如剑)、车马器(如銮)、工具(如斧)、度量衡器(如权)、日常杂器(如镜)等许多类别,这些器物上面镌刻有文字的,早期也称“篆刻”。
(虢季子白盘实物)
石,同样也并不单指某一类石料,指的是石质材料,如石鼓、石碑、石碣、摩崖石等,在这些石料上面镌刻有文字的,早期也称“篆刻”。
如上所述,后来“篆刻”*了出来,用来专指文人创作的印章。
既然篆刻*出来了,那么人们研究这些“金”与“石”上的文字,同时兼顾研究这些器物的形制、纹饰、组合及出土、发现状况的专门学问叫什么呢?
(《泰山刻石》残留的“臣”字)
就叫“金石”或“金石学”,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其载体的材料有“金”有“石”。
也就是说,金石学就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方法偏重于著录保存和考证文字资料,其 目的主要是证经补史 ,后来研究范围又有扩大,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金银器、砖瓦、封泥、兵符、印章、明器等一般文物,并不单纯指“金”和“石”了。
显然,“金石”与篆刻密切相关,甚至在早期,它们本来就是一回事,后来,篆刻*出来了,但这并没有使二者完全割裂开。因为毕竟金石学也研究远古的实用印章,而篆刻也使用远古的篆书文字。而金石里保存的文字素材正是古人日常使用的篆书文字,这跟文人篆刻的文字素材基本等同。
那么,篆刻与金石就至少有这几点有相关性: 1、这些金石器物所保留下来的篆书形态特征;2、古代匠人处理这些文字与不同“金”与“石”材质关系的方法与技巧;3、金石器物上保留下来的经过岁月与自然再创造的文字痕迹 (必然产生的审美影响)。
这些都值得篆刻人借鉴学习。
(取法金石的赵之谦作品)
因此,学习篆刻,需要有尽可能充分的金石知识,篆刻圈子流行这样的话,“ 不攻金石,不足以言篆刻 ”,甚至还说“ 金石家不必尽能治印,而以治印名家者,莫不从事金石之探讨 ”,纵观篆刻史上的著名篆刻大师,无一不是精通金石文字的。金石与篆刻都研究古代文字,金石的研究对象也包括古代实用印章,而古代实用印章是篆刻的源头和母体。
(金石学与篆刻的关系)
但也要注意金石与篆刻的根本区别,虽然篆刻也有学术的成分,但其终极指向是艺术性的;“金石学”虽然也研究古代文字的美妙姿态,但其终极指向是学术性的。
研究方法也因此有区别,研究篆刻,最终以主观创造性为主,并由此走向篆刻家的个性风格;研究金石,必然以客观存存为依据,虽然也允许有大胆的设想,但最终必须有严谨的求证,并由此形成有价值的学术判断。
综上所述 ,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1、篆刻与印章是印章史上前后衔接、交替的两大分类,艺术的篆刻以印章为母体,篆刻是古代实用印章的衍生物,以古代实用艺术印章为“原型”,最终成为*的艺术门类;2、篆刻与金石密切相关,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有交叉重叠,而“金石”在历史早期曾是篆刻的总称。随着后期“篆刻”日渐*,二者成为具有相关性的两门*学科。
以上就是金石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