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传来大消息房价真的要降了吗
024年开年政策大礼包来了!下个月就降准,定调2024年又一轮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也预示着房贷利率大概率又要降了……大消息!今天央行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很多重磅消息:1、央行......接下来具体说说
近年来,我国楼市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万千购房者的心。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变化,楼市传来了一系列“坏消息”,引发了人们对房价走势的担忧。那么,房价究竟还会不会继续下降?刚需族又该如何应对这一切,避免在购房路上踩坑呢?
一、楼市“坏消息”频传,房价走势如何?
1. 供应过剩,房价下行压力增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已经延长至10.4个月,部分三四线城市甚至高达18个月。库存压力凸显,房价下行压力增大。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土地供应也在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全国土地供应面积同比增长16.1%。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房价下跌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2. 政策调控,楼市降温
近年来,政府对楼市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政策,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此外,央行多次重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防止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控下,楼市热度逐渐降温,部分城市房价出现下跌。
3. 人口红利减弱,需求减少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较2019年减少265万。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需求减少,房价上涨的动力减弱。同时,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购房需求有限,进一步影响楼市行情。
二、刚需购房之路在何方?
面对楼市的诸多“坏消息”,刚需族该如何在这场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呢?
1. 选对城市和区域
并非所有城市和区域的房价都会下跌。在选择购房地点时,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流入、产业布局等因素。一般来说,一线城市和部分热门二线城市的房价抗跌能力较强。此外,还要关注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因素,这些都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2. 选购优质房源
刚需购房要讲究性价比,选择品质好、总价低的房源。例如,购买新房时,可以选择中小户型、高品质的住宅项目;在二手房市场,可以选择房龄较短、总价适中的房源。同时,要关注楼盘的开发商背景、物业管理、绿化环境等因素,以确保居住品质。
3. 持币观望,切勿盲目跟风
面对楼市的波动,刚需族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市场的恐慌情绪所影响。在购房时,可以多咨询专业人士,了解市场动态,对比多个楼盘,做到心中有数。在合适的时机,果断出手,避免盲目跟风。
“先立后破”,很多人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其实,它是对现阶段楼市的较好释义。
不少人只记得“先立后破”是国家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实际上呢,这4个字从2021年7月份就提出来,2022年和2023年都有提及,我们一直说了3年,也这样做了3年,而且目前正在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向前走。
这样一个适用于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行各业的顶层设计思路, 具体到房地产而言,用白话翻译是,“先立住了,才能去破局”。 毫无疑问,首先是承认过去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是有问题的,从长远看,需要改变策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也就是常说的要确保保持健康平稳发展。但需要一个前提,短中期需要稳住,不能让市场下滑过快,否则,破局的对象都没有了,何谈破局呢?
就目前看来,要稳住市场,就必须让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指标等企稳,都知道,目前就在于房企手中不仅没有现金流,而且还有一屁股债务,可谓动弹不得,建房、拿地、销售等关键动作都受到严重制约。如果没有人扶一把,送一程,市场继续下滑的趋势就不可能改善。房产研究人士能看到的问题,国家自然是心知肚明, 找准“要害”持续发力。
这个“要害”就是需要大笔资金注入房企,让优质房企们具有自身造血功能,从而带动地市、传导到房市,最终实现整体市场的回暖 。从2023年底开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促进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接着是在金融机构座谈会上表示,要求房地产贷款发放增速不得低于“3个指标”,并且定下一个原则,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惜贷、抽贷和断贷”。
随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信号,四大行和大型地方行相继找代表性房企谈话、交流需求,但结果呢?看得出,商业银行考虑到自身风险,亦或是底线不好把控,实际给到房企的资金并不多,有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和12月份,房企融资的贷款还不到500亿。这个额度,对于动不动就负债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房企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所以,这两天我们看到楼市屡上热榜的一个“讯息”,即央行、金管总局都在发话支持业务部门协调房地产融资。而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住建部也在日前部署了相关工作,在这场部署会上,也有中央的相关金融部门负责人参加。可见规格之高、力度之大,释放的信号自然是不同于普通的表态。 根据人民网的信息,起码提到了两个这几年不曾看到的表述:
靠前个是,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重大举措。
把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重大举措,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表述。为 什么要建立这样的机制?看看房企与银行的运转逻辑就知道了 :
一是喊话式的让银行给房放贷,雷声大,雨点小,房企那边哇哇叫,这边表态一大堆,就是资金始终难流到房企手中,通过城市根据自身情况来协调,一个项目一个策略,一个开发商一个策略,银行对房企,点对点,由分管副市长挂帅,住房和金融主管部门参与跟进落实。
二是,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运行逻辑。什么意思?说明现在银行不给房企资金,房企运转困难,银行的债务也还不上,坏账如果过多的话,还可能产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要求要及时评估项目放贷进度,评估完一家就放一家,并且要形成定期评估机制,可谓保姆式的放贷模式。房企有了资金,可以还银行贷款,债务不违约了,购房者对这些房企也有信心,旗下房子销售形势也会逐渐变好,这大抵就是期望的“银企”之间的良性循环吧。
第二个是,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很熟悉的字眼,在楼市火热期也有类似表述,但放在当下,却有不同的理解了。前半段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就不多解释了,因为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长期都需要时间,重点在短期怎么做? 这也关系到“先立后破”中的“先立”稳定市场问题。其实,在后半段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
因城施策,就是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市场实际实行具体的策略,但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房地产政策优化都受到“无形”的手管控,哪里地方开发商要降个价,马上就能上热搜,因为人们不相信能通关“放行”,一句“降价销售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大帽子就被扣上了,说到底,决策层不发话,因城施策就是一句空话。 这下好了,住建部宣布“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意思是,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怎么合适怎么干就行,不干预了。
那么,地方最想干的是什么呢?
很显然,摆在大多数城市面前的、最急迫就是允许开发商降价销售,以回笼资金。原因很简单,实际上很多地方都被开发商躺平弄得苦不堪言,一个楼盘说停工就停工了,业主只能找地方主持公道,弄不好还影响社会稳定。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这也不能把板子全打在开发商头上,明明是房子不好销售,降价你们又不允许,怪谁呢?现在决策层允许地方自主调控,那么,首先祭起大棋的措施应是,允许资金周转困难的房企降价促销。这是住建部本次定调楼市可能给市场带来的靠前个“降低”: 滞销楼盘降价,意味着,购房者这下真的可以买到便宜的新房了。
实际上,还透露了一个“降低”,这就是房贷利率。
你想啊,现在既然让地方充分发挥自主调控权,首当其冲的,除了前面讲的要降房价外,最有实际效果的就是要降低购房者的成本支出,即房贷利率了。而且就在本周内,金融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就明确表示了,将支持地方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住房贷款政策,以满足刚需和改善住房需求。
能低到多少? 我们看看日本,房贷利率普遍都在1个点以下,如果资质信誉比较好的话,甚至还可以做到零利率,支付房贷就支付本金就可以了。当然,我们一下不可能调到那么低,但按照住建部和金融总局的表态看,利率继续下调趋势是无疑的了。
不管怎么说,价格成本、资金成本都迎来可观调整的机会,恭喜接下来准备买房的人吧。
最后探讨一个问题,未来市场能否重回巅峰呢?
用著名房地产专家、也是预测北京房价80W一平米的预言者董藩教授提到的议题,在日前发布的一段话中是这样说的:
房地产开发与交易的潜在规模极值点及理论上的规模极值点还未到来,但实践中该极值点不会出现了,这是长期且严厉的调控特别是三条红线政策对行业的冲击造成的。 调控冲击及社会变化已使近几年及未来的房地产业现实发展轨迹(投资规模、施工面积、交易规模)已经偏离了其理论发展轨迹。
看得出,他还是认为目前的房地产需求还在,但由于政策原因,不可能再恢复昔日荣光了。当然,他指的主要是市场规模。至于价格吗?我觉得可以看看目前一个政策动向,或能看出一些端倪。如央广网1月28日报道的,配售型保障房建设已经提上日程,深圳、福州、广西等多个省市已经确定建设计划,有的甚至已动工,这是啥信号?
这其实是去年底相关部门已提出的房地产新模式重要内容:保障房归保障,商品房归市场。在业内看来,这就是为房地产限制措施全面放开铺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各城大量配售型保障房的加入,住房总量肯定是增加了,与普通商品房竞争客户,这没什么好说的,后者的价值将受到挑战。当然,既然后面限制措施都放开了,那意味着跟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不是同一个平台的品质好房,由于具有稀缺性,加上人们对改善居住条件的不断追求,其价值高度应该不是咱们底层人能衡量的。
2024年开年政策大礼包来了!下个月就降准,定调2024年又一轮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也预示着房贷利率大概率又要降了……
大消息!今天央行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很多重磅消息:
1、 央行将于2月5日降准 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自2024年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可以释放1万亿的长期资金。
2、近日,人民银行将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完善房地产企业经营性物业贷款的有关政策, 支持优质房企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改善流动性状况 。
3、经中央批准,人民银行将 设立信贷市场司 ,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市场还要接着放水,给开发商资金支持,还要设立信贷市场司。
有几个点值得重点关注一下:
1、近年来央行每次降准的力度,一般维持在0.25个百分点。所以今次0.5个百分点的降准,可以视作“双倍降准”,力度双倍,效果、影响当然也是双倍。
2、2024年开年就宣布降准,并且还是扎扎实实的“预告”,这样的操作前所未有,可见决心!
句句没提房地产,但句句离不开房地产。
什么是降准?
央行降准是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通俗的说,就是 减少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钱,从而增加银行的钱,可以多贷款给企业。
打个比方:比如银行有100块钱,原来的准备金率是10%,要向央行上交10元作为存款准备金,剩下的90块钱可以拿去放贷;现在要降低到9%的准备金率,那么,就只需要向央行上交9元作为存款准备金,剩下的91块钱可以拿去放贷。
所以这波降准之后,对银行来说,不仅可放贷的额度更大,同时各家银行的利润也会上升。
所以,今天银行板块上涨了1.75%,其中紫金银行、瑞丰银行、西安银行、中国银行等个股上涨了超过3%;多元金融板块上涨了7.7%,位居两市板块涨幅靠前。
对楼市而言,是大利好。
消息一出,今天房地产板块应声上涨。
降准本身对于楼市就有明显的利好拉动:
改善房地产信贷环境 :降准能够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这有助于改善房地产市场的信贷环境。房贷利率下降和放款速度加快,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降低了企业债务风险。
增强房贷投放力度 :银行在央行实施降准后,会增强房贷投放力度,尤其是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的活跃度。按揭贷款这方面已经比往常快许多了,现在买房下款都贼快。
降低购房成本 :降准可能会导致房贷利率下降。LPR在2024年应该还是会继续降,毋庸置疑。
其实这些影响在之前已经老生常谈了,说白了,一句话: 楼市本就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型产业,只要有钱流动,就能活过来。
现在做的也是在给市场不断输血,注入资金,让楼市能够恢复元气。
不单单是这次降准,在2024年,政策还有很大的确定性。因为之前已经开会暗示要“更有力促进”,同时刚发布的2023年全年数据的确……很难评。
1、前天开的会,今天兑现了
1月22日,召开的会议再次提出“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要“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什么是“更”?当然是力度再大点,幅度再大点,支持的资金再多点。这次降准,也算是应了会议上的提议。
2、国家统计局刚发布的2023年房地产数据,很值得深思。
在过去的2023年,统计局显示的 房地产各种指标各种数据全在跌。这个里面唯一增长的数据其实就1个:库存。
不仅是宏观上,就南京来说,2023年的新房房价已经连跌8个月了。该说不说,南京毕竟是强二线城市,房价这样确实值得重视。很多读者也非常明显地感受到2023年买房的强大“善意”:捏着预算,一开始只敢看江北,后来年中考虑看看江南,年末感觉也能看看河西了……以前是全款变首付,首付变车位,今年呢,全倒过来了。
撇开一切不谈,房价本身的涨跌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信心,有了信心啥都好说。
现在大家观望情绪浓厚,根本上是持续下探带来的信心缺失: 明年买是不是更便宜?现在买是不是站岗了?
所以,现在楼市的持续下探,不仅短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长远来看,影响信心。
数据越是惨烈,政策的确定性就越强。而能够解决通S的只有通Z。
2024年,LPR还要接着降,不仅是买房人的买方成本要降,开发商的融资成本也要跟着降。整体的货币环境还是会持续宽松。
快过年了,总要开开心心地过下一个年头,悲观并没有什么用。毕竟越是黑暗,越是接近黎明。
以上就是楼市传来大消息房价真的要降了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