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国债是什么意思?

5月22日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抗疫特别国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也是时隔13年再次重启特别国债。前两次特别国债发行时间分别为19......

增发国债是什么意思

0月24日,国务院宣布增发国债并调整2023年中央预算方案。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今年全国财政赤字将因此由3.88万亿增加到4.88万......接下来具体说说

郭磊:增发国债的三重意义

郭磊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增发国债是什么意思?

报告摘要

靠前,增发国债资金主要用于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将对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支撑。财政资金路径短、见效快,可以部分弥补当前地产投资低位所带来的资本形成缺口,稳定总需求。

第二,四季度调整预算较为罕见,显然是为明年财政可以更加前置发力,显示出对2024年经济增长的重视。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曾从多个角度探讨过明年有较大概率将GDP目标定为“5%左右”(对应两年复合增速较今年进一步修复);从财政这一信号见微知著,“5%左右”的概率进一步加大。

第三,增发2023年国债体现出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思路。在非疫情年份赤字率提升至3%以上,这一信号将影响深远。从疫后全球经验看,财政适度扩张有助于对冲经济的资产负债表收缩风险。我国价格中枢稳定,较海外经济体来说,更具备财政进一步积极的条件。此次财政条件的打开将修正对政策空间的理解,有助于中期经济增长预期的稳定。

第四,对于权益资产来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冲、国内资金面略偏紧、全球地缘*治风险加大等三大因素构成近期扰动,实际上经济基本面已在触底后持续好转过程中。此次增发2023年国债及其隐含的政策信号将进一步巩固明年和中期的增长逻辑,有利于盈利预期和风险偏好回升。对债券的影响一是短期供给冲击;二是名义增长预期;三是流动性,而对流动性的影响需要具体看增发国债的发行方式。

正文

新华社报道,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务*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宏观角度来说,增发2023年国债具有三重意义:

靠前,增发国债资金主要用于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将对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支撑。财政资金路径短、见效快,可以部分弥补当前地产投资低位所带来的资本形成缺口,稳定总需求。

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二,四季度调整预算较为罕见,显然是为明年财政可以更加前置发力,显示出对2024年经济增长的重视。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曾从多个角度探讨过明年有较大概率将GDP目标定为“5%左右”(对应两年复合增速较今年进一步修复);从财政这一信号见微知著,“5%左右”的概率进一步加大。

在报告《宏观面“剪刀差”》中,我们指出:2024年经济目标设为多少将是下一阶段宏观面的关键变量。我们倾向于政策有较大概率将GDP增速目标继续定在“5%左右”。我们的测算显示,这一目标理论上能够实现。从政策必要性来看,5%的目标亦有助于稳定内外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经济日报的文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指出,“国内多家机构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长率在5%-6%左右”、”2020年-202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5%,明显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在报告《三季度GDP增速为何超预期》中,我们进一步指出:如果四季度两年复合增速继续延续三季度的4.4%,则全年实际GDP两年复合增速4.2%,全年GDP同比为5.5%左右。如果全年GDP同比可以实现5.5%左右,那么2024年将GDP目标定为4.5%的可能性就进一步下降。

第三,增发2023年国债体现出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思路。在非疫情年份赤字率提升至3%以上,这一信号将影响深远。从疫后全球经验看,财政适度扩张有助于对冲经济的资产负债表收缩风险。我国价格中枢稳定,较海外经济体来说,更具备财政进一步积极的条件。此次财政条件的打开将修正对政策空间的理解,有助于中期经济增长预期的稳定。

从2010年以来的政府目标赤字率来看,只有疫情期间的2020-2021年在3%以上,2010、2016、2017年为3%,其余年份均在3%以下。此次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之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这是一个较为显著的突破。

对于权益资产来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冲、国内资金面略偏紧、全球地缘*治风险加大等三大因素构成近期扰动,实际上经济基本面已在触底后持续好转过程中。此次增发2023年国债及其隐含的政策信号将进一步巩固明年和中期的增长逻辑,有利于盈利预期和风险偏好回升。对债券的影响一是短期供给冲击;二是名义增长预期;三是流动性,而对流动性的影响需要具体看增发国债的发行方式。

国家要发行一万亿特别国债,国债是什么?为什么发行,可以买吗?

5月22日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抗疫特别国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也是时隔13年再次重启特别国债。前两次特别国债发行时间分别为1998年以及2007年。1998年,国家发行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而2007年,国家发行的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则主要是用于购买外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

对于此次对于抗疫特别国债的资金用途,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与财政赤字内增加的1万亿元结合,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简而言之,就是要保证2020年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

增发国债是什么意思?

国债是什么?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按照经济学上的定义,它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券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简单的点来说,国债就是国家的债务,也就是国家向居民或者企业借款,以国家的信用为背书担保。

为什么要发行?

为什么要发行国债,说到这点,我们要先了解一个名词: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简单的来说就是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其具体包括几个部分: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各类央企、国企的收入)、收费收入(各类非税收入,如行政罚没)以及其他收入(如捐款收入)等。

财政支出指的是是政府为履行其自身的职能所支出的货币资金,其具体也包括几个部分:薪酬支出(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退休工资)、国防支出(比如军费)、基本建设支出(比如各类大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债务支出(各类贷款利息支出)等等。

如果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那么财政出现盈余没有问题,但现实中往往是财政收入低于财政支出,特别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类投建项目众多,财政资金需求众多,因此就会出现财政赤字(支付比收入多的部分)。如下图所示系我国最近几年来的财政赤字资金(2018年的财政赤字与2017年一致为2.38万亿元,2019年财政赤字2.76万亿)。

增发国债是什么意思?

财政赤字也就是说收入不够花销,怎么办?常见的解决方式就是开源节流,节流不用多说,就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精打细算;至于说开源,当然是增加各类的收入,但这个增加是缓慢的,比如税收收入,要全国的经济上去,经济增长,才会带动税额增加,远水解不了近渴。 短时间内的解决方式有两个:一是加印钞票;二是发行国债 。理论上来说加印钞票是最便捷的方式,但是如果国家无限量的加印钞票,那么会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财富缩减,一旦发行过量,甚至可能产生如同津巴布韦币的后果,没人愿意相信货币,使用货币,而是转而支持以物易物,所以说加印钞票是饮鸠止渴。

举个例子 :在一个固定的时段内,一国的市场上流动的商品总价值是相对固定的,比如M国当前市面上商品价值总计工共10万亿元,M国政府此时发行10万亿的货币,那么商品与货币是等值的,此时1元货币=1包方便面,张三拥有1000元货币可以购买1000包的方便面;如果M国政府发行20万亿的货币,此时市面上的货币是商品价值的2倍,市场上就会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变成了2元货币=1包泡面,而张三的资产无形之中被缩减了一半,他拥有的1000元货币变成仅可以购买500包的泡面;超发的越多,贬值的越高,比如超发的是100万亿货币,那就变成了10元货币=1包泡面,张三的资产缩减为十分之一。对于民众而言,持有货币就是在无形之中流失自己的财富,所以一旦超发货币严重,很多人会选择抛弃货币,而持有实物,市面上会变成以物易物的结局,没有人在信任货币。所以说适量超发货币可以,但是不可以大量的超发。

国债则不一样,在国家需要钱的时候,并不是增发货币,而是通过国债的形式,以债务的形式,将民众手中的资金转移到国家的手中,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上的货币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所以货币不会贬值,商品的价格也不会飙升。

增发国债是什么意思?

可以买吗?

答案是当然的,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背书的,所以说国债也是市面上最为安全的投资产品,比定期存款更高,更为关键的一点国债的利率一般会比同期四大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一筹(比如目前三年期的国债利率为4%,五年期的国债利率为4.27%),之所以略高于一点,主要是为了国债可以顺利发行,因为国债发行是在特定的时间以及特定的渠道发售,其投资的渠道便捷性相对不如定期存款,所以要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增发万亿特别国债释放了什么信号?对市场有何影响?一文看懂

增发国债是什么意思?

10月24日,*务*宣布增发国债并调整2023年中央预算方案。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今年全国财政赤字将因此由3.88万亿增加到4.88万亿,赤字率预计将由3%升至3.8%,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

一、政策取向:夯实动能,蓄力来年

7月末*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压力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国内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根据会议精神,8月中旬以来政策进入密集落地期,聚焦房地产、地方政府化债、资本市场、民营企业、税费优惠、人民币汇率、降准等诸多方面。

近期决策层“稳增长”的意愿进一步上升。三季度我国经济筑底回暖,但主要受到暑期消费脉冲驱动,复苏基础仍然有待巩固。9月2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总**强调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0月13日,李**总*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在聚焦高质量的同时,“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要求“更加注重有力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调控,进一步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不一般”的一万亿国债增发在四季度超预期落地。

由于今年经济增长大概率已“达标”,此次国债增发尽管于年内落地,但其作用的目标和效果将更多体现在明年。我国经济在前三季度累计增长5.2%的基础上,四季度只需同比增长4.4%,即可达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在去年四季度2.9%增速的基础上,这已“板上钉钉”。考虑到四季度通常是施工淡季,此次国债增发更多是为2024年经济工作开展打牢基础、做好准备。

二、政策特征:中央定向加力,突破赤字“红线”

回顾历史,我国曾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大背景下,共计有三次年内调增赤字的先例,分别是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分别增发国债(后称为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600亿和500亿,并分别将其中的500亿、300亿和500亿纳入中央预算,相应调整中央赤字。

相较以往,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既不同于一般债,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特别国债,体现出“非一般”的特征。

一方面,不同于此前发行的特别国债,此次增发国债全部纳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预算调整上也有着不同以往的鲜明特征。

一是预算调整规模大,突破3%的赤字率“红线”,体现出政策“稳增长”的决心。增发国债规模达到1万亿,全部列入中央赤字,预计将相当于2023年名义GDP的0.8%,赤字率达到3.8%,是1994年分税制改*以来*高的水平。而前三次计入赤字的增发规模分别占当年名义GDP的0.6%,0.3%和0.5%,调整后赤字率分别上升至1.1%,2.0%和2.8%。

二是预算调整时点晚。前三次调整的时点均为8月,而此次选择在四季度调整预算,而非留待来年,凸显出当前“稳增长”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三是增发国债当期发行,跨年使用,反映出跨期“稳增长”的政策意图。1万亿资金全部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给到地方,还本付息均由中央承担;考虑到目前已是10月下旬,财政部根据项目储备情况,安排5,000亿元今年使用,剩余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

另一方面,不同于一般国债,增发国债的用途被限定在特定的减灾防灾建设等八大方面。这可以减少资金挪用,提高政策效能。相较传统的“铁公机”基建项目,本次增发的国债针对城市建设发展的短板,如地下管网、排水防涝等,减少重复建设,达到“惠民生”“稳增长”的双重功效。

三、经济意义:稳定经济增长,代表政策方向

一方面,增发国债将有助于“提信心”“稳增长”,预计明年我国GDP增速目标中枢或继续锚定“5%”。中央“真金白银”的国债增发及时有力回应了市场关切,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延续基建高增长动能,并形成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持续向潜在水平回归。金融形势也有望改观,1万亿国债增发将带动今年社融存量增速上升约0.3pct,并提振明年融资需求。货币政策将与财政政策协同,或加大基础货币投放以平抑资金市场波动,四季度降准概率也相应上升。

另一方面,此次政策工具的“新意”或标志着政策思路转变和央地债务结构优化调整的开端。一是中央财政更多发力,缓解地方财政及债务困局。考虑到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及债务压力,未来政策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力。二是将债务统一纳入预算赤字规范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三是精准聚焦发力,提升财政政策效能。

四、对大类资产的影响

中央扩赤字加杠杆,体现了更加积极的政策信号。整体来看,有利于A股、相对不利于固收市场,但风险可控。

1.对权益类资产的影响

此次国债增发,对经济预期和企业盈利将有一定提振作用,其政策效应强于此前证监会的系列政策。近期A股持续萎靡,根本原因是内需不振。如果靠经济的自然修复,预计走出底部的时间会较长。快速走出底部需要强有力的扩内需政策,比如去年上证指数两次从2900点反弹到3400点都与防疫政策优化对内需的提振相关。本次政策也有利于内需提振,具体提振的程度还有待观察,总而言之有利于市场走出底部。此外,我们统计了2010年以来财政赤字对A股的影响,发现赤字扩张,未来一年A股80%以上的概率上涨,而赤字收缩则对应A股未来一年下跌。借鉴历史,结合当前政策底、估值底、盈利底的现实,我们认为此次需求侧政策的积极信号,至少有利于A股大盘在底部企稳,未来一年随着政策效应的累加,将促使大盘逐步走出底部并最终迎来上涨。

2.对固收类资产的影响

资金面方面,年内债券供给上升,资金面可能持续偏紧。即使考虑到财政部已对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作出调整、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节奏放缓,11-12月国债和地方债的净供给也仍然偏多,这会导致银行间资金偏紧。在此阶段,央行可能通过MLF或降准等方式补充流动性,缓解资金的紧张程度。总体而言,预计年内资金面可能会持续偏紧,但暂时无大幅上行的风险。受资金影响,短债利率走势会偏震荡上行,不过幅度不会特别大。

长债利率方面,市场对经济预期上调,可能导致长债利率震荡上行。增发1万亿国债使得市场上调年内经济预测,以及对明年政策预期更为乐观,带动长债利率走势偏震荡上行。目前10年期国债利率在2.72%附近,在此前判断的2.6%-2.8%震荡区间的中段,预计年内会阶段性上行到区间上沿,同时有短暂突破2.8%的可能,不过难以持续高出上限。

整体而言,对于后市,有三个基本的判断。一是在经济出现触底向上时,不再判断利率会有单边下行的走势;二是在经济还没有明显改善前,债市利率上行的幅度不会太剧烈;三是债市交易主线将跟随经济数据和政策预期波动,而数据和预期常或有反复,因此债市波动性会上升。

-END-

本期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所 资本市场研究所

以上就是增发国债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