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特卖为什么这么便宜
为什么好特卖会在资本市场和零售终端如此火爆是有其底层逻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精打细算经过三年特殊时期,老百姓开始变得精打细算了,人们希望以更低的、更经济的方式满足消费,品......接下来具体说说
题图源自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作者:王明雅 | 编辑:葛伟炜
“临期食品‘变天’。”
现在,走进任意一家好特卖或嗨特购,与记忆里“临期食品折扣店”的固有印象不同,在这里,“临期”已经少有,“食品”也并非货架上唯一主力。除却折扣,它与一间普通百货店几乎无异。
从临期食品爆发的2020年算起,行业已经进化三年,变化是必然的。或者说,这样的观察甚至算不上新鲜。三年不够悠久,但作为一个精准踩中时代红利和消费情绪的赛道,足够让玩家完成弱肉强食的洗牌,进入强者恒强时代。
按照法则,胜利者用来代表航向。
线下店里,头部梯队如好特卖、嗨特购,全国扩张,第二梯队如小象生活、折扣牛,在各自的地域里分食。这片阵地当然已显现败阵的势力——大量个体户被吞噬后,去年,红极一时的繁荣集市也颓然破产。
从规模上说,好特卖处于一骑绝尘的状态。目前,这家公司店铺数量已超500家,今年4月份开放加盟后,将以更快的速度在一、二线城市扩张。常拿来与之相提并论的嗨特购,门店是200家。
“从卖场的尾货占比来看,嗨特购和我们已经不属于直接竞争对手了。”在2023FBIF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中,好特卖联合创始人张宁在接受包括新零售商业评论在内的媒体采访中提到。
背后逻辑是, 藉由“临期食品”这一概念,折扣店们早已完成初步的市场教育,并转型进入各自的商业闭环轨道中。 细拆开来,它包括软、硬折扣之争、经营理念异同、选址策略打磨等纷繁因素——尽管普通消费者还很难察觉其中区别。
最后,结果怎样,唯有交给时间检验了。
先说具体现象。
以新零售商业评论常逛的好特卖北京龙德广场店为例,这家店随着购物中心整体的招商升级,去年,从原本的开放型临时位置搬入正规铺面。显然,单从影响力和人气值来评定,它也更强了。
夏季来临前不久,店里新增了冰柜售卖雪糕,据了解,在上海等地的好特卖部分门店,也上新了火锅丸子一类包装冻品。入口处,芭比娃娃、汽车模型等儿童玩具堆砌成小山,盲盒、积木掺杂其中,逢儿童节时,甚至还挂上了活动招牌揽生意。
食品、日化百货几乎已经以5∶5的比例填满整间店铺,挑挑拣拣后,甚至能选到几双不错的棉袜。宠粮也开始成为“重心”,在收银台斜侧显眼位置,它占据的货架越来越多。
这样的“排兵布阵”不会是某个店长的无意为之。
浅层地看,人们对临期店的期待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零食、饮料和其他所需品,但站在企业的角度看,这样的逻辑只是“结果”,而非“过程”。
“ 好特卖不是一个目的性、刚需性的消费渠道,它是情绪性的。 ”张宁定义。
可以这么理解:
一个常见的场景是,你在购物中心看完一场电影,或是吃完一顿饭后闲逛,顺便走进一家好特卖,面对超低折扣的产品,能够毫无负担地尝试新鲜的零食或口味,亦或是,想到家里快用完的牙膏、纸抽,便顺手补上一件。总之,快乐、猎奇与满足都是低成本的。
“好特卖的盲盒和宠粮都卖得很好,盲盒动销非常快。”张宁说。人们不止关注自己的情绪,也会关注宠物需要。
要做到“满足情绪消费”这个要求,需要更多丰富品类。一组数据是,一间常规的好特卖门店共有上千个SKU,但它背后这家公司的仓库规模是10万余SKU。通过企业内部搭建的数字化能力完成分析后,再将不同单品输送入各个门店。
庞大复杂的SKU考验企业经营能力。 对于好特卖而言,是用“品类结构稳定性”替代“SKU稳定性”。 比如,好特卖共计搭建了超20个分类,每个大分类下再设核心小类别,遵循该系统,品牌并不需要稳定,只需品类恒定。
资本市场及消费者常与好特卖一同提起的嗨特购,成立于2021年,尽管规模不及好特卖,但同是全国性扩张属性,以一二线城市为根据地,并入驻购物中心。
其创始人张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作为折扣店, 嗨特购为用户提供的是娱乐价值,而非刚需。 但与好特卖的最终形态——趋近于“一间解忧杂货铺”不同,嗨特购寄希望于通过美妆、大牌小样等品类打响知名度。
目前,嗨特购门店超半数的商品依赖进口,女性消费者青睐的大牌美妆品等设置于门店引流位置,这与其“18~35岁年轻女性为主”的消费者画像相符。
这是同一赛道里,一二线城市头部玩家的“分道扬镳”。
三年前,临期食品在国内骤然崛起。
行业爆火成因已经摊开在大众面前,先是受疫情影响,包括进出口贸易周期拉长,不少厂家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临期店顺势承接。而后,新消费浪潮汹涌来袭,螺蛳粉、自热饭、气泡水等,竞争残酷,没被消费者选择的商品,最终流落到临期店。
但临期店自始至终都没变的是,临期只是其中一个引流噱头,大部分店铺都是由不到三成的大牌临期、部分不知名小品牌和进口产品构成。
时至今日,原来这种几近“粗放”的模式终于分叉,散开寻找真正航向。
好特卖满足“情绪消费”需要,稳固基建是不断滚动的10万个SKU ,食品、日化、玩具、宠粮,甚至雪糕。看起来像是没有边界的生意,成因是, 一方面,拥有百人的买手团队提报信息,另一方面,寻找的是品牌“库存剩余”和“产能剩余”。
库存剩余好理解,通俗说,即品牌没有卖出去的尾货。产能剩余,又如何理解?
如今,好特卖店里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其与品牌的联名款产品,如三只松鼠、洽洽瓜子、嘻螺会螺蛳粉等,包装则直接印上了HotMaxx字样,其实就是其中一个具象体现。
张宁举例,如好特卖和乐事薯片的合作,即一种对“产能过剩”的消化。源于后者上游收购土豆原料后,常规渠道供应完全,仍然剩余小部分产能,就可以和好特卖做特别定制。
“这样一来,品牌给好特卖的价格是赚不到钱的,但品牌工厂的原材料也不会有剩余,好特卖同时只占其销售渠道的一小部分,并不会影响该品牌的大盘。”他补充。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作好特卖构筑自身品牌影响力的一环。
与之相对应的是, 嗨特购开始大比例提升自主品牌 ,零食、日化都做,典型代表是模仿网红卤味品牌王小卤打造的“强小鲁”。目前,嗨特购自有品牌占比20%~30%,毛利大约42%,比起引进产品,数字相当好看了。
好特卖其实也孵化过自有品牌“侠趣”,不过,张宁表示,好特卖重心不会放到此处。对于一家致力于遵从“不浪费”原则的企业,它是没必要的。
过去三年间, 商业地产凋敝,间接也给好特卖、嗨特购们提供了机遇。 比如,它们显然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入驻购物中心,甚至成为后者乐见的流量大户门店。嗨特购联合创始人赵蓬就说过:“品牌折扣店生逢其时,它帮助许多购物中心解决撤铺问题。”
张宁也坦陈,在发现好特卖的引流能力后,很多商场甚至已经可以考虑给到一层的位置。
对于在一二线城市发展的好特卖们来说,这个运气是重要的,毕竟,占据主要商圈位置,才能更近地触达都市年轻白领并提供“快乐价值”。
这其实带出另一个航向。 临期赛道里,按目标受众的维度区分,地域性品牌如小象生活,更偏好社区选址。 于是走了不同的路。
小象生活创始人粟海辉曾如是对比自身和好特卖们的区别:“它们更像零售店,我们更像超市,我们有鲜奶、低温烘焙、冻品。”当然,小象生活临期商品亦是少数,40%以上的商品还是尾货,这是赛道无法规避的特征。
公开数据显示,扎根江苏的小象生活目前拥有70余家门店,郑州的折扣牛与之相当,并已经计划出省,此外,还有成都的奥特乐等,都在稳步扩张。
总而言之,行业格局大致是“超强”与“强”并存。
好的,临期店,现在,我们正式摒弃这个顺口的称呼,叫它“折扣店”。
说起来,这个模式并不稀奇,国内该赛道的创业者们习惯对标美国的开市客 (Costco) 、德国的奥乐齐 (ALDI) 和日本的唐吉诃德讲故事。
开市客、奥乐齐都已经开到中国,前者更重要的标签是仓储型超市,后者被喻为“穷人的超市”,本质是东西便宜,而非折扣,至于奥乐齐,开到上海后,甚至与盒马站到了同一条赛道。
唐吉诃德确实更有参照性。这家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企业,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600家门店。最初,它的确提供品牌尾货和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后来,开始慢慢孵化自有品牌矩阵。
国内来说,成立于2016年的好食期算早期,无奈是电商特卖,影响力和名头一直没有打出来。
无论如何对标,国内的折扣赛道创业者们,都必须摸索出适宜自身和市场的路子,以及,同时保障在跑道中不掉队。
去年,曾经的网红临期折扣店繁荣集市仓皇倒闭,从宣布开放加盟到破产清算不到三个月,高峰时期门店规模突破60家,最终,部分门店直接被好特卖盘下。
繁荣集市不是唯一败退的玩家。单北京地区,还有折扣MAMA、本宫零食创研社等小型连锁折扣店无声消失,更不必提被卷走的个体小店。
折扣店里分出了软、硬折扣模式之争 ,大意来说,前者盯上的是尾货的“肥肉”,后者是规模低价集采后,核算毛利,做出比传统商超更低的定价。商业逻辑无错,但激烈的竞争使得尾货都不再“肥腻”而变成香饽饽。最终,只有财大气粗的玩家才能留在牌桌。
随着更具影响力的嗨特购、好特卖相继开放加盟,更近身肉搏的竞争会逐步显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嗨特购于近期开始推广“会员卡” ,同仓储型超市的会员逻辑相似,会员卡拥有更便宜的会员价。创始人张强在接受媒体《明亮公司》采访时提到,目前,其20%的销售来自于会员,会员销售占比总体上维持20%~30%。
站在企业角度,这看起来“美丽”的商业逻辑,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相通。小红书上,关于嗨特购“误导充值99元办会员”的吐槽层出不穷,本质是,作为一家原本主打低价的零售店,消费者如何从心理上接纳“交钱才能更低价”?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中提到,2016~2020年间,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7.8%,由此推算,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71亿元。
从互联网介入改造各行各业开始,及至新消费浪潮来袭,总是一年一风口,说起来,折扣店何其幸运,崛起时有时代红利,如今,又契中年轻人普遍的“理性消费”心态,三年后仍然具备扩张潜力。
即,尽管强者恒强,好在未来空间也有富裕。
* 本文配图均为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宝藏折扣店里好多“坑”。
作者 | 正敏 编辑 | 鹤翔出品 | 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近日,临期折扣零售店「好特卖」被曝出“售假被举报”事件。
据澎湃新闻消息,这起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涉案金额达1700余万元 ,查获假冒知名品牌洗发水、沐浴露、防晒霜 15万余瓶 。
图源:上海浦东警方、好特卖
好特卖对此回应称: “事件为公司联合品牌方、警方共同打假。”
针对是否存在采购环节有漏洞、对供货方的资质审查有欠缺,以及流向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该如何处置等消费者关切问题, 好特卖只字未提 ,反而以避重就轻的手法引导大众将其“被声讨方”的负面角色,转向为积极打假的良心企业, 以掩盖企业管理方面出现的重大风险 。
笔者梳理了这起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后发现, 从生产到售卖大致分为三步:
首先,犯罪嫌疑人唐某按照订单需求 采购 假冒品牌洗发水、沐浴露及防晒霜的空瓶、贴标、膏体等 原材料 ;随后,犯罪嫌疑人秦某某将原材料外包给工厂 制成成品 ,唐某收到制成品后再找人 伪造 品牌方的授权、资质等 证明 ;最后,犯罪嫌疑人张某负责这批成品的销售工作, 以低价正品、厂家直销等为诱饵将假冒产品分销给各大超市门店 。
警方查获的假货 图源:上海浦东警方
涉事的好特卖门店,正是这批假冒产品销往的渠道之一,主要有洗发水、沐浴露、防晒霜等洗护、日用产品,涉及的洗护品牌包括原资生堂旗下的可悠然、丝蓓绮、fino芬浓等。
事实上,假冒的洗护日用产品有着 较强的隐蔽性 ,消费者很难一眼辨认出真假,比起食用假冒的食品饮料类产品,洗护日用品的危害见效时间更长。抓住了这一产品特性,部分不法分子便干起了牟取非法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勾当。
以好特卖为代表的临期折扣店,以价格和性价比优势形成了较强的聚客能力。但消费者基于“便宜没好货”的心理,在低价面前,大多对商品的质量要求不高,因此这类渠道很容易被假冒伪劣产品利用。
图源:小红书
无独有偶,此前美妆集合店品牌「HAYDON黑洞」、「HARMAY话梅」也被曝出销售假冒的大牌化妆品小样。
一位好特卖的门店负责人表示,“关于正品保障方面,如果前来采购商品的顾客有相关需要,店员会在一个app上查到产品的溯源信息、合格标志,包括一些供应商盖章的相关文件,出示给顾客,一般顾客看到后就会打消疑虑。”
但在此次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能够通过特殊渠道制作假冒的资质证书,其所言的“溯源信息”可信度也就大大下降了。
此外, 查询信息的行为是由门店店员代为完成,消费者不能自己查验 。这也意味着,即便出现问题,消费者也很难靠前时间维权,毕竟核查及解释权均在企业方。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相较于“打假”动作的声明,好特卖更应该回应市场和消费者关切。
尽管好特卖表示,有问题的产品已经进行了下架、销毁处理,但已经有一部分产品流入了市场,无论是召回还是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好特卖都应该直面问题、承认问题,重视消费者感受并求得谅解,较好还能将处理结果进行公示,而不仅仅是辟谣。 毕竟,行动比话语更有说服力。
以售卖临期食品起家的好特卖,产品结构分为三类:一是知名大品牌的临期商品;二是大品牌下的冷僻商品;三是非临期的二三线品牌商品。
一方面,知名大牌的临期商品出货价普遍较低,能够以此引流;另一方面,冷僻不知名的白牌、杂牌商品没有过高的品牌溢价,能够以此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好特卖近来的经营状况似乎大不如前。
今年8月,有媒体记者走访了好特卖位于北京的线下门店,发现以往的低价大牌引流产品 (元气森林、依云矿泉水等) 正在从一些门店的货架上消失。而上海的部分门店,甚至开始用低价的小包装水果引流,但这类生鲜产品的数量也并不多,大约20个左右。
图源:界面新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在外部环境转好之后,各大品牌在过去三年里积压的存货、尾货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 好特卖的主要货源供给减少 ;并且为了增强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 各大品牌对库存的管理更趋精细化 ,尽量减少损失。
其二, 竞争加剧,赛道玩家增多 。除了如嗨特购这类连锁经营品牌外,近年来也涌现了一批厂家直销、非连锁经营折扣渠道,以及在电商平台上直播售卖临期折扣食品的专营店。
不仅如此,出于去库存的目的,一些连锁超市也开始“试水”折扣店。随着折扣店企业的自由连锁发展,进口临期商品的货源已经不是很充足。
图源:抖音
“当前折扣店以食品和杂货为切入点,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包括像大型零售商超也有进入到折扣店这一领域,大的零售企业本身在商品的供应链方面就具有自身优势,这对于现有的折扣店企业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和冲击。”资深连锁产业专家、和弘连锁咨询董事长文志宏表示。
在好特卖创始人张宁看来,尾货规模已经达到千亿,只要经济不停滞,创新就不会停滞,尾单生意就会一直存在。做临期尾货生意,在整个大生态里就像一个分解者,“生态的分解者总要存在”。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仰人鼻息的生意想要持续发展难度较大。 低价大牌临期产品是“好特卖们”的经营命门,门店的经营状况与市场上流通的尾货、存货数量息息相关,需要品牌有很强的供应链能力以及渠道关系。并且,随着入局者增加,僧多粥少,品牌经营状况将面临进一步考验。
图源:网络
武汉某好特卖负责人介绍, 门店每日从城市的总仓收货,根据供应商发货的内容,每日都要更新货品。 “这个频率是非常高的,每天供的货都不一样,因为有的品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没有了。”
由此可以看出,好特卖的供货商流动性较强、范围较广、货源供应并不稳定,或许这也是造成此次售假事件的原因之一。
说白了,好特卖成败皆于“临期供给”。
为了解决以上困境,好特卖试图探索新的模式,包括 承接品牌的“产能剩余”,调整临期比例以及发展自有品牌等。
例如乐事会用剩余的土豆来生产与好特卖联名的薯片、佳宝山楂条等,这些产品再以低价进入好特卖,对外宣称是好特卖与知名品牌的联名款。此外,好特卖还孵化了自有品牌“侠趣”,用以推广那些没有联名的产品。
不难发现,即便是大品牌的“产能剩余”,也多是一些食品边角料,在产品品质上比不过常规流通渠道中的商品,消费者本质上还是以低价买低质产品。曾经在年轻人当中风靡过一段时间的“边角料食品”,最终还是因各种品质、安全以及价格倒挂等问题渐渐熄火。
图源:网络
“进口好物,省钱就像呼吸一样。”这是好特卖的宣传标语,然而经历售假风波后,消费者再入店购买商品,或许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辨其真伪。显然,省钱已经无法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了,甚至有可能“吸入有毒有害气体”。
综合以上分析,好特卖在拿货能力变差的同时,并未探索出有效的转型方向,再加上“售假风波”的冲击,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
今年4月,好特卖高调开放加盟。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折扣店品牌,目前好特卖全国门店数量已超500家,预计下半年每个月新增门店50家左右,年内进入100个城市。
公开资料显示,好特卖的加盟门槛并不低。在加盟商的资格审核上,加盟者必须是经营过5家以上连锁店的“老手”,或者自身有丰富的商圈资源的从业者,以保证加盟后能在客流获取、盈亏期阶段更顺利。
然而,与好特卖高昂斗志搞加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冷淡的回应。
去年,折扣店品牌繁荣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在与供应商的一场合同纠纷诉讼中表示,因业务已停顿,没有现金流,准备申请破产。随后,其创始人范智峯于2022年年初就把所有的店铺打包转让给了好特卖,自己只专注供应链环节的生意。
2022年期间,整个临期食品行业的投融资数量减退至不及前年的一半,资本对临期食品折扣行业的喜爱明显大打折扣。好特卖也从2021年8月后再未获得过新融资。
图源:企查查
临期商品之所以被消费者青睐,是因为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较好品质的产品,但如果低价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不再具备吸引力。
在商品安全质量方面,好特卖频频翻车,包括且不限于食品中含有异物、变质,售卖虚假商品等。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结合本次售假事件,好特卖在产品质量把控上仍存在诸多漏洞。比产品质量更严重的是,好特卖在多处经营行为上存在违规行为。
企查查显示,好特卖主体公司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仅行政处罚一项就高达28条,此外还有3次被强制执行。
图源:企查查
其中,行政处罚的缘由包括售卖过期产品、缺少标签的产品、质量不达标不合规的产品等。产品乱象如此之多,不仅影响消费体验,也会消耗消费者的信任,最终砸了自己的生意,还破坏了市场环境。
图源:企查查
对于加盟商来说,公司在供应链环节把关不严、忽视产品质量安全等行为,他们是否知晓?好特卖又是否存在蒙骗加盟商的情形?
虽然加盟模式可以帮助好特卖实现快速扩张,但售假风波引发的声誉受损、经济受损、法律风险、商业道德风险等问题,必然会影响加盟商利益,也进一步促使 加盟商重新审视与品牌之间的合作关系 。
在市场环境再次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好特卖面临着入局竞争者变多、大牌临期商品货源正在减少等问题。究其根本,临期商品是一门仰人鼻息的生意。如果不能强化 供应链能力、稳定货源渠道 ,再加上本次“售假风波”的冲击,好特卖的生意模式将难以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 快消品中心《好特卖售假被查,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2. 红星资本局《好特卖被举报售假,回应称系主动报警》
为什么好特卖会在资本市场和零售终端如此火
爆是有其底层逻辑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精打细算
经过三年特殊时期,老百姓开始变得精打细算了,人们希望以更低的、更经济的方式满足消费,品牌折扣店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购物需求。
2.市场巨大
我国临期商品行业市场规模大:包括食品及非食品行业剩余库存,企业有尽快消化库存的强烈需求、临期商品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3.整合资源
品牌折扣头部企业竞争加速+资本注入,未来几年可以预见:围绕临期商品的上游企业生产端+供应链体系端+零售终端
将进行全面打通链路,消费者势必会看到更多的折扣店品牌脱颖而出、老百姓将有更多的购物选择。
好特卖的优势
A.店面选址定位在大型Shopping Mall或繁华地段,店面统一装修、风格统一,带给顾客简洁大气的形象
B.大品牌的进场抬高了店面整体商品层次:依云、法国巴黎水、科罗娜、乐事、梅见等大牌的引进。
让消费者感觉店面逼格大幅提升、性价比突出,真正买到了实惠,就是一个词:便宜。
C.好特卖对商品供应链的上下游多方整合,不断有大量新品牌、新单品进场。
始终给消费者保持一种商品的新鲜感,增强客户粘性、持续引流、吸引新顾客。
好特卖面临的挑战
A.目前好特卖主要是通过合伙、**形式全国快速拓店,希望通过抢先抓住临期商品消费场景,迅速积累流量。
建立品牌认知与供应链影响力,但加盟商的投入能否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销售及利润预期,形成良性循环需要后期验证。
B.好 特卖的未来经营,在于它能否借着临期商品市场的一个销售时机来做出场景与品牌心智。
进而支撑后续的持续升级,延伸非临期商品领域,建立稳定供应链能力,以更好支撑连锁化复制。
按照好特卖开店计划,2023年门店数要达到2000家,企业供应链端能否支撑快速拓店的物流及商品需求让我们拭目以待。
C.临期商品品控管理,临期食品,通常指的是仍在保质期内,但已经进入临界期的食品。
具体到不同品类临界期不同,通常原保质期为1年或者1年以上的品类。
例如罐头、糖果和饼干,临界期通常为“到期前45天”,原保质期时长16天-30天的食品,例如酸奶、点心等,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
大卖场保质期管控通常使用管理软件进行操作,从进销存三方面入手,提前提醒到期日期。
但即将过保单品最终还是需要人力进行检查下架,对于好特卖每家店1-3人配置、3000个sku、商品更新快的特质,品控难以得到保障,是目前门店的一大风险。
——End——
作者简介:杰哥,“杰哥零售”出品人,专注于零售商超、便利店、新零售业态作者,关注本土行业发展、分享最新行业动态,感谢关注!
以上就是好特卖为什么这么便宜?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