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是国企吗
接下来具体说说
相信不少人都应该听说过京东方这个名字,它如今已经是一家著名的物联网公司,在端口器件、智慧物联和智慧医工等领域都有相当不错的成绩。 除此之外,这家国企还多次登上过新闻联播,在我国的电子产业方面属于领军企业。
Tips: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与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但是近年来, 京东方却屡屡被投资者和股民质疑甚至斥责,认为这个企业是在“割韭菜” 。随着京东方后续的投资项目公布,各种相关的负面言论更是甚嚣尘上。而这一切,都还要从京东方的发展说起。
774厂的故事
北京电子管厂,又叫774厂 , 是我国建国初期“一五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在当时,电子管的地位和现在的集成电路相当,无论是对我国的工业发展还是国力提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北京电子管厂的投资金额超过了1亿元,占据了电子工业总投资的大约18.7%, 从这里就能看出国家对于电子管业、对于北京电子管厂的重视程度。
Tips:中国最早建成的现代化电子管厂—北京电子管厂,坐落在北京东郊酒仙桥,由于这个地区电子企业集中,素有“电子城”之称。
北京电子管厂于1956年创办,曾经辉煌一时,并且在当时的许多行业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随着半导体技术进入到我国,电子管行业迅速衰落下去 。1986年到1992年这六年间,北京电子管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甚至连给职工的粮食和肉蛋菜补贴都拿不出来。
最终,还是向政府求助才能发出这笔钱 。在这6年间,北京电子管厂其实做过了很多尝试。 液体饮料、节能灯、制冷设备都做过,甚至还试图转型成出租车公司,但最后都失败了,电子管厂的生存境遇有多困难可见一斑。 厂里的干部大多都已经上了年纪,已经不是适合学习的最佳时期了,因此培训和参观学习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Tips:节能灯,又称为省电灯泡、电子灯泡、紧凑型荧光灯及一体式荧光灯,是指将荧光灯与镇流器安定器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照明设备。
因此, 那些正值青年的人才就成了北京电子管厂希望的曙光 。 老厂长张红飚曾经有两个相当看重的年轻人,并且对他们进行了栽培 。1992年,北京电子管厂面临破产的危险,于是决定重新推选一个厂长,厂长的候选人自然就是这两个年轻人。其中 一个年轻人是技术出身,而且拥有生产背景 ,做厂长再适合不过,但北京电子管厂的经营状况实在令人心寒,因此 他拒绝得十分坚决 。
而剩下的那个年轻人就是后来京东方的掌舵人,王东升 。但是,王东升当时同样已经不对774厂抱有希望了,他当时接到了其他公司的任职邀约,已经准备离开了。尽管大家都一直在劝王东升,但他一直都没有改变想法的意思。 直到后来一位老同事在与他交谈的时候说,希望他能够接任厂长,是为了不要再让厂里的师傅们去菜市场里捡别人剩下的白菜帮子。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王东升,最终他决定留下来。
Tips:王东升中国企业及产业界自主创新的先锋人物,被业界称为“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曾获“中国信息产业领袖人物”等荣誉称号,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授予“大卫·萨诺夫产业成就奖”。
上任后, 王东升决定改变774厂的股制 。但当时所有的电子管厂都面临着破产倒闭的艰难境地,负债的电子管厂达到了98%,以至于银行都不愿意给电子管厂放贷。 王东升试图劝说银行把这些债务**成股份,银行自然不会轻易答应,告诉王东升债转股必须要找到下一个投资人才可以 。而在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人会愿意投资一家连续亏损、在未来也难以看到希望的电子管厂。
最终,王东升只能在厂里募集投资资金 ,并且自己先带头拿出了5000元。 当时的工人们质朴又纯粹,本着把工厂当成家的信念,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厂里一共2600多名员工,最后居然把这650万投资资金凑齐了。
Tips: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被封闭在玻璃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引线被焊在管基上。
最终,北京电子管厂成功改制,并且更名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京东方为何在股市骂声一片
1993年, 王东升受到国际管理学理论的影响,在京东方实行了“企业再造工程”,对整个企业都进行了全方面的改制。 除此之外, 京东方还和日本松下公司进行了彩色显像管生产方面的合作 ,这直接让京东方从原本亏损的状态中被解救了出来,成为了一个能够盈利的企业。在王东升对京东方进行的改造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京东方进入了市场。
Tips:显像管是一种电子射线管,是电视接收机、监视器重现图像的关键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发送端摄像机摄取转换的电信号在接收端以亮度变化的形式重现在荧光屏上。
1997年, 京东方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了B股,也就是境内上市外资股,成为了北京的靠前家B股上市公司 。通过这个方式,京东方募集到了3.5亿元资金。而到了2001年1月,京东方成功发行了A股。此后,京东方就像对此上瘾一样,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募资。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2年, 京东方进行了5次募资,总共募集的金额超过了250亿。
但是在这个时候,京东方依然存在亏损的情况。仅仅是2005年和2006年,京东方就亏损了共计33.6亿元。那时, 京东方在股市的名字前方已经被标上了“ST”,意为Special Treatment(特殊处理) 。ST股会在股民购买时作为提醒,告诉股民购买这支股票存在巨大的风险。在2007年时, 京东方要依靠政府的补贴才能够勉强实现盈利 ,但在那之后的2008年,京东方又亏损了超过10亿元。
Tips: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据统计,除了2007年之外,2005年到2010年这5年间,京东方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在2010年时, 京东方的亏损金额甚至超过了20亿元。京东方是一个老牌企业,在民众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所以很多初涉股市的新人都容易被京东方几块钱的股票价格欺骗,一旦买入,就这样被套牢了。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现象, 是因为京东方的股本实在太多了。京东方刚上市的时候只有5.5亿股,而到了现在,已经达到了接近350亿股 。
京东方在A股已经进行了8次募资,每次都是用增发股票降低股价的方式来吸引股市中的散户 ,如今,京东方中的A股散户已经是较多的了。在这8次募资里,京东方总共募集了742.3亿元,但是最终分给股东的只有36.11亿元。
Tips: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在这样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京东方依然在进行着融资 ,并且很少给股民分红,因此,股民中处处都是对京东方**声,给京东方安上了“无节操”、“铁公鸡”、“烧钱王”的帽子。 但这也没有让京东方停止疯狂的募资 ,2013年,京东方进行了一项非公开的融资计划,这次融资的金额不超过460亿元。 这个消息在当时的股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有人认为,尽管京东方是进行的非公开融资,看起来是从特定的投资者那里募资,但实际上这些股票发行之后,股本就会随之扩大,原有的股东利益自然会受损。除此之外, 京东方已经从股民手中拿走了258亿元,而且都是真金白银,不像股民手中拿到的只是股份, 竟然还狮子大开口,想再拿走460亿元。这样一个身负巨额亏损、还不断从股市圈钱的企业,根本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Tips:募资指的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为基金寻求有限合伙人资金承诺的过程。公司通常在募资之初设定一个目标,最终宣布以多少资金认购截止。这可能意味着不再接受额外资金。
京东方处于持续的巨额亏损状态,但仍然还在不断进行融资,这使很多人都将京东方视作一个贪婪的公司。那么,这么多的钱来到京东方手里,到底被用到哪里去了?
京东方在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
实际上,京东方会这么“烧钱”,和王东升给京东方确定的发展道路有很大关系 。在当时那个年代, 市场上销量领先的还是彩色显像管 ,CRT电视机也正处于火热发展的阶段。而王东升凭借自己的理论和经验判断, 显示器市场马上就会更新换代,现在的这些技术到时候都会被抛弃 。直到1998年,王东升终于确定了京东方的发展方向 ,那就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简称TFT-LCD 。
Tips:TFT-LCD面板可视为两片玻璃基板中间夹着一层液晶,上层的玻璃基板是彩色滤光片、而下层的玻璃则有晶体管镶嵌于上。
在这之后,王东升又需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 就是京东方是继续像以前一样和外企进行合作,还是靠自己走出一条路。 从之前与松下公司合作生产彩色显像管的经验来看,一直到合作结束,松下公司都没有让京东方接触到核心技术。 由此来看,必须要自己掌握了技术才能够真正占领市场。但是京东方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这要怎么办?
经过反复思考, 王东升决定向国外的企业购入生产流水线 ,再把相关的技术体系全面引入,最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从而构建起属于京东方的产业体系。1998年, 一家韩国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将子公司HYDIS出售,而这家子公司正好就是负责显示器业务的 。京东方毫不犹豫地出手,在2003年花费3.8亿美元将HYDIS收购,从此打开了进入液晶显示器行业的大门。
Tips: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借助于薄膜晶体管驱动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它主要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
然而, 液晶显示器行业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日本和韩国的企业能够在这个领域成功,背后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以及合作财团的帮助。 三星的液晶面板公司曾经有长达12年都处于亏损状态,作为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京东方实在是显得有些局促。
2004年,京东方原本准备在海外上市,从而募资12亿美元来满足发展的需求,但就在一切都将完成的时候, 外界媒体却引导了大众对于显示器行业的舆论风向,导致人们对这个行业产生误解,最终京东方只能将上市的计划暂缓下来。
Tips:首尔明洞是韩国代表性的集吃喝娱乐于一体的商业街区,聚集了乐天百货、新世界百货等多家韩国知名百货公司,还有各种风味的餐馆及游乐场所,可以说明洞是游客必到的首要景点。
在这之后, 京东方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状况,就算关闭了生产线、卖掉一部分股权也无法填补这个缺口。 王东升称,那是京东方最为艰难的时刻之一。这个时候,国家开发银行和北京市政府为京东方提供了帮助,让京东方又有了一线生机。2005年, 京东方不负众望地自主研发出了第5代面板,并且投入了量产,结束了国内企业的“无自主液晶屏时代”。
但在京东方自主研发的液晶屏发售之后, 其他液晶行业巨头就相互联合起来降价打压京东方,这让京东方又一次陷入了亏损的危机当中。 迫不得已,京东方只能向北京市政府申请非公开发行A股,让北京市政府成为京东方的控股股东。除此之外,京东方还将许多非核心的资产剥离之后出售,这样才勉强维持住了公司的运营。
Tips:液晶面板是决定液晶显示器亮度、对比度、色彩、可视角度的材料,液晶面板价格走势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价格,液晶面板质量、技术的好坏关系到液晶显示器整体性能的高低。
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逐渐认识到, 液晶显示器行业在以后的新兴产业当中必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拿出数十亿的投资金额帮助京东方发展 。除此之外,许多世界500强企业也加入到了投资的行列当中,自此,京东方开始走上正轨。2013年, 也就是京东方打算融资460亿被骂得体无完肤的那一年,无数人都对京东方、甚至整个面板行业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现在的行业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的需求,在这样的一个行业中斥巨资,京东方的目的显然并不纯粹。然而,王东升会这样决定,实际上是因为他一直在摸索面板行业的技术规律。2010年,他认为,如果价格一直保持不变,那么产品的性能每2年就必须提升到原来的2倍以上。 而技术的发展一定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这样才能够继续研发更高端的产品。
Tips: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 。
到了2013年之后, 京东方先前的厚积终于薄发,净利润达超过了23亿元。而此后的几年也一直处于盈利状态,2017年,京东方的净利润甚至创下了记录,达到了75.68亿元 。2018年,京东方生产制造的OLED显示屏质量已经超过了LG公司所使用的显示屏,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准。据称, 苹果公司已经将京东方的OLED显示屏列入了采购名单。
小结
京东方曾经在股民眼中是一个“割韭菜”的吞金公司,风评和口碑都惨不忍睹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正是京东方这几年的 不断努力,才使得我国有了靠前块自主研发制造的液晶显示屏,打开了国际市场 。
Tips: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是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现象,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网上对国资改制企业联想的问题讨论颇多,大部分人都对联想的发展道路和其领导层行为有很多不满,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联想在80、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的探索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成绩,其如今的问题与当时的改制经历有着直接关联,不应追究过深。
然而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有一部分国企尽管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却在生存下来后,没有沉浸于90年代的潮流中,而是重整旗鼓,再次走上 发展科技的工业企业路线 。笔者这段时间在学习政府经济产业政策的相关内容,期间看到京东方这家国有企业从濒临破产到制度改*步入合资产业,再到重新走上工业技术路线,发展液晶显示技术的过程。
联想到联想如今暴露的种种问题,两相比较,有感而发。因此写下这篇文章,简述京东方早期的战略转型。 读者可以将京东方的改制过程和联想进行对比,看看哪一种改制方向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发展。
本篇的信息主要来自北京大学路风教授的《光变——一个企业的工业史》,客观地叙述了京东方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问题、改*和成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
1)半导体产业转型失败
北京电子管厂从1957年开始生产半导体,但是在之后近30年里,都没有被上级部门定位重点。从1978年起,该厂不断向上级报告希望设置专门的 半导体生产厂房 。
这涉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因为80年代刚刚改*开放,中美处于蜜月期。国防部门认为既然中国企业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军方对产品的需求,大可以从国外购买先进产品。故而在当时,上到大型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下到502雷达和相阵控雷达的半导体管,军方基本都从国外订单。
这导致中国工业在改*开放后的20年,因为对外部资本品的高度依赖,而发生了工业技术,特别是高精尖技术研发能力的倒退,直到90年代初海湾战争时,中国才意识到自主的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但因国有工业已然凋敝,只能靠引进生产线解决。
北京电子管厂就是在半导体取代电子管成为军用元器件主要材料后, 因为军方订单的大幅减少,丧失了现金流和国家的重视,失去了自主技术转型的能力 。
2) 89年的经济衰退
1989为了避免挤兑、控制通货*胀,国家财政先令银行提高存款利率,造成严重财政赤字,再把贷款利率快速拉高,导致企业负债成本迅速扩大,投资能力衰退,从消费端到设备端再到上游原材料企业 都陷入三角债 。北京电子管厂同样市场疲软,陷入亏损。同时,由于通货*胀,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社会成本同样增加,退休人员越来越多,而员工住房、医疗费用提高。
随着滞涨和外资撤离封锁,中国经济陷入萧条 。根据当时的总会计师王东升在1992年3月召开的全厂职工**上做的报告,北京电子管厂在1991年底,企业总亏损达6458万元,债务达30626万元,全年销售额只占生存线的46%,劳动生产率为7382元/人,只占全国电子器件行业的40%。 这可归因为 生产技术设施日益陈旧、人员负担日益沉重、国家不管、债务滚动无力偿还。
1992年3月,王东升的财务报告大纲
2.改制——北京电子东方集团(1993-2001)
在19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开始的“代工化”浪潮中,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没有避开与大部分企业相同的趋势,但不同的是,在2001年后,它做出了研发液晶面板工业的决策,再次走上自主技术化的道路,京东方由此诞生。
1)1992年开始改制。
当1992年王东升被厂内老同事说服后接受北京电子管厂厂长职位后,和北京市谈判,获得一系列改*的批准:(1)股份制改造(2)从厂长起,全部取消国企/政府等级制度(3)厂长从官僚向职业经理人过度(4)出国审批便利,可以到国外学习(5)落实厂长责任制,副手企业自己选,厂长和书记归市管。
集团靠前个重大措施是 拆分 集团分厂为25个子公司每一个都取得法人地位,面向市场 自负盈亏、*核算、自主经营 。这导致一部分子公司无法适应而死亡,另一部分则带动集团快速改变产品布局,迅速撤销收益小的老产品,尽快上马各类见效快、面向终端市场的最终产品,并开始对接外资。 而这一改*的代价 就是从干部厂长到职工 数千人在90年代中后期被退休 ,送到人才交流中心,给下岗职工的待遇也不好,拖欠费用导致员工抗议示威。不过由于企业改*比97年开始的抓大放小早了些年,所以大部分下岗职工最后找到了就业岗位,躲过了之后的4000余万大下岗。
第二个措施是实行股份制改造。只要 把银行的债转股 ,企业之后的收入就不需要全部还债,自然有了活路。而为了让银行答应,企业必须寻找新的资金。然而王东升试图募集社会资本却毫无所获,最后决定动员全厂员工凑钱入股。在领导层多次向员工动员,和领导干部带头出资的情况下,共有1/5职工约 2600多人集资670万元 (职工股),加上银行的债转股,成立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公司。 这一举措开创了债转股的先河,直到1998年后国有企业改*才开始广泛实施。
第三个措施是解决社会成本负担,也就是裁员和不再承担职工福利。王东升首先压缩机关职工数量,尤其是老干部的数量,要求上级组织部门把自己的人事关系放到人才交流中心,并鼓励其他干部也这么做。聘请新的员工的方式则是高工资和市场合同制,但保留对留下来的老职工的福利、住房政策。这种做法使得市场合同制的新员工占比稳定上升,直到97年B股上市时,东方电子集团才做了明确的制度划分。
2)产业发展方向探索
1992年后的东方电子集团财政窘迫已无力投资工业项目,尝试引进外资,做轻工业。1993年,从台*引进了节能灯生产线,然后这条二手线良品率太低,且节能灯当时的价格高、市场需求有限,导致生产线在1995年就亏损,98年被关闭。
电子管产业,东方电子继承了北京电子管厂的单位中主导大型电子管的工厂,因为仍然有一定军用需求,该厂得以继续盈利。随后该厂开发新产品,引进人才,合资成立了真空电器公司,成为持续盈利,到2000年后才开始逐渐收缩,至今任在生产一些高技术产品
由于中国90年代积极引进 彩电产业链 ,力图本土化该产业。东方电子旗下的部分工厂得到机会,通过与日本企业合资的方式,引进了一些和显像管配套的零部件生产线,成为日本彩电企业的供货商,由于企业在电子零件机加工和成型技术上已有成熟经验,得以在投入不大的情况下顺利盈利。
然而, 为了寻求合资 ,企业必须在管理制度和文化制度上进行改造,使其能够符合外资的要求。这意味着公司有着 接受日本工业企业指导的需要 。其中一些改变如,工人排队干活、取消定额和计件制,每天上下午休息10分钟,将工人的一切时间精力用于生产。然而,与某些企业不同,东方电子集团的领导层尽管强调要向外资企业学习,却也将这段求合资的经历视为“屈辱的历史”。王东升曾回忆过被日本人说教的经历,对方大肆批评中国人“懒、散、脏”,“不爱洗澡”的综合素质,乃至说大陆之所以没有台*厉害,就是因为台*被日本管了50年。此事后他再没有与那家日企谈合资的事情。
这种屈辱主要源于 企业自身不掌握技术能力 。根据在1997-2001年作为北京.松下合资公司的副总经理的梁新清在2009年接受的访谈,合资公司“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非常困难:首先,合资公司的产品技术问题中方无法参与,必须松下的专家来解决;其次,日方在合同中明确写出 技术问题完全由松下负责,包括新技术的研发权力和责任,合资公司如果要开发技术必须向松下请示 ;因此合资很难有完整的学习技术的机会,绝大部分合资企业都是这样。事实上,当时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本土化产业链为中心,在技术发展上地方政府则相对放松,这导致我国技术自主发展能力的倒退, 为如今大量产业困局于中低端埋下伏笔 。
《光变》P62;梁新清的访谈内容
1997年东方电子B股上市成功,98年企业提出两个转变方针:从主要以投资等手段推动企业成长转变为依靠合资和主营产业相结合推动企业成长;由传统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转变为 新型元器件、整机和系统并举的电子信息高科技企业 。即走上了发展经营产业和回归高技术工业的道路。这一转变的风险并不小,因为北京电子当时还是分散化经营、四处拉投资维持运转的状态,并没有确定产业发展道路,各种技术人才也随着技术降级而流失。因为当时地方政府追求高速增长,最热衷支持产值增加快的产业项目(房地产在90年代末就有一股热潮)。但中高端工业以技术发展优先,又有国外企业打压,是最难赚钱、最易失败的方向。
确定方向后,京东方 所有业务都开始围绕显示技术产业布局 。1997年与台*潘氏集团的冠捷科技合作成立东方冠捷(持股52%),生产显示器,1999年投产,后来把台式电脑的CRT显示器做到了世界靠前。1998那边11月收购浙江真空电子60%股权,进入VFD(小尺寸显示技术)领域。1999年收购并控股深圳信桥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进入LED智能现实系统。2000年公司在A股发售股票融资9.7亿元,2001年6月18日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改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在2001年,京东方决定进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工业,从此踏上了它的技术发展之路。
这个决定是有原因的。首先,液晶显示技术在90年代后期已经大有取代彩电显示管的势头, 历经20年完成本土化的彩电工业眼看就要化为乌有,中国对彩电产业的技术转型的需求非常迫切 ,遗憾的是中国当时的引进技术策略缺乏创新能力,只能继续寻求合资。其次,京东方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在1981年开发了中国的液晶显示技术,并拥有一定的半导体技术积累。更难得的是,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 导致了对外出口产业的大幅萎缩,生产TFT-LCD的日韩企业 因为财务困难有了生产线转移的需求 ,在与日本企业多次谈判无果后(日本企业对中国人学习技术的防范意识非常强),直到2003年韩国现代集团出售液晶业务,京东方才以3.8亿美元,收购了三条生产线,进入了该产业。
这一决定同样具有历史意义。正如上文所说,从北京电子管厂80年代中后期开始, 京东方的产品从大型复杂系统的核心元器件(导弹、卫星、广播发射机的电子管),一路降级为彩电的配套件 。这是中国改开后20年技术 去自主化,技术研发能力倒退 的大趋势缩影,是中国决定以吸引外资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并依赖外部需求增长经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不仅影响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进程,而且 几乎完全丧失了自50年代培育起来的核心元器件工业 (后者至今无法挽回)。京东方的战略转型,使其为我国在液晶显示和半导体产业中的 某些环节取得了优势地位 ,减少了其下游的手机、电视、平板等消费品产业的成本。
以上就是京东方是国企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