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通衢指的哪里
九省通衢·武汉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会,中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昌......接下来具体说说
何谓“通衢”? 宋代思想家叶适在《修路疏》曰:“出门无碍,方是通衢”, 其释义就是指交通便利的地方。中国古代以“九”为多、为大、为尊,所以自古以来就用“九省通衢”来形容交通最发达的地方,后来成了成语,甚至还成了武汉的特指,其实国内“九省通衢”的城市不仅有武汉,里面有你家乡吗?
一、山东滕州
滕州为山东枣庄市代管的县级市, 位于山东省南部、微山湖畔。 滕州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秦时就 置滕县, 是历史上著名的墨子、鲁班、孟尝君、毛遂等名人的故里 。
滕州历史上陆路和水运交通便捷,曾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历史上秦始皇 东巡、 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北上,都要从滕县通过。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津浦路的开通,滕县重要的的交通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如今的滕州仍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京台、滕费、济微等多条高速、京沪高铁、济枣城际高铁等多条高铁贯穿全境,还有滕州滨湖通用机场,以及京杭大运河微山湖段的重要港口滕州港,形成了完整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 , 是江浙沪北上华北、东北的咽喉要道。
有历史记载,滕县被称为“九州通衢”的是明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95年,作为南北官道的京杭大运河被重新疏浚通航,滕县为此曾留下纪念碑文:“滕县系九省通衢,而地势洼下,道路偏陷”,是有据可查记载“九州通衢”最早的一个,时间也要早于武汉。
滕州是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 滕州名胜古迹众多,自古就有 龙岭晴云 、 谷翠双峰 、 微湖夜月 等滕州八景 。
滕国故城, 当时滕国的*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文公古台、滕文公楼、古城墙、吕祖阁等景观,是枣庄市享有盛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微山湖湿地红荷景区 ,湖域面积达6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荷花观赏地,素有“中国荷都”之称。
二、河北正定
正定县,古称常山、真定,隶属河北石家庄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是一座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三国时期就是河北中部的*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是三国大将赵子龙的故乡,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
正定是古代华北重镇,这里物产丰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水陆交通线贯穿而过,是华北地区沟通太行山两侧和南北大道的重镇,清代嘉庆年间就有了“九省通衢”的美誉,在正定古城南门月城门上仍嵌有“九省通衢”的匾额。
正定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 现存隋唐以来的历史建筑有38处,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0处, 最出名的要数九楼、四塔、八大寺 。
正定古城墙, 始建于北周,属府级规制,初为石砌,唐代为土城,明朝扩建后为砖城,周长达24华里,城墙高10米,现存长度8000米, 是明代万历年间所建,后有修缮, 是中 国现存较少的明代城墙遗存之一。
隆兴寺, 始建于隋开皇六年,是中国著名的十大名寺之一,寺内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堪称世界之最。
开元寺, 始建于公元540年,这里的钟楼是中国现存的唯一唐代钟楼。这尊中国最大的赑屃(龙九子的长子)建于五代十国时期,鼻孔象猪,昂着脑袋,形象笨拙而可爱 。
正定天宁寺 凌霄塔 、临济寺的 澄灵塔 、广惠寺的 多宝塔 等造型奇特,建筑精美,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
临济寺澄灵塔
天宁寺凌霄塔
广惠寺多宝塔
三、江苏淮安
这是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城市,历史上就是南方和北方交通的水陆枢纽之一, 与运河相伴相生 ,黄河故道、里运河、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都从这里穿过,被称为 中国的“运河之都” 。
明清两朝的时候,淮安 曾是著名的 漕运指挥、漕粮转运、食盐集散 中心 ,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别称。 交通枢纽的地位当之无愧。
当年“九省通衢”的淮安,如今已经进入“南北贯通”的高铁时代, 目前已经开通了徐宿淮盐、连淮扬镇2条高铁,宁淮高铁也已经开工建设,3条高铁在淮安设了4座高铁站,再加上如京沪、宁淮、宁连等高速公路,淮安已成为江苏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淮安有2200多年的历史,作为南船北马的交汇之地,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既可领略自然风光,又可观赏名胜古迹,还能品尝这里 声名远扬的 淮扬菜。
淮安府署, 始建于南宋,古朴庄重的府衙大堂、二堂等建筑仍保存完好,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
河下古镇 ,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古镇,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有“进士之乡”之称,是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的诞生地。
四、河南郑州
郑州位居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省会,这里是天地之中,无论是“南方人想去北方“,还是”北方人想南下”,这里都是必经之地,因此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郑州,古称商都,虽然也是有数千年建城史的古都,但大多数的时间里一直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城,直到清末,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人流、物流、商贸流的汇集,让郑州仅用短短的几十年就成为陆路交通中心。
郑州虽然没有水路,但从区位优势和铁路航空实力看,郑州在中部城市群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数据显示,郑州目前有6个火车站、2条铁路干线、6条高铁线、22条轨道交通,已经建成“米字型”高铁枢纽。有2座航站楼,2条跑道,162条航线,航空客运和货运量已多年位居中部靠前,外加11条高速公路,郑州已经是全国的公、铁、航、信兼具的交通枢纽。
郑州 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轩辕黄帝的故里 ,黄河之滨城市, 旅游资源也富有特色。
中岳嵩山, 位于登封市,这里的少林寺、中岳庙是其中的核心景点。少林寺被公认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它与白马寺、相国寺、风穴寺一道,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寺”。
嵩阳书院 , 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 创,建于公元484年,司马光、范仲淹等曾在这里讲学授课。
黄帝故里 ,始建于汉代,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建都之地。
五、湖北武汉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从地理上看, 武汉地处 中国的正中间位置,这里 地处 长江水道 与 京广铁路 的十字交汇点, 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西上可到巴蜀,东下可抵吴越,向北可溯汉水而至豫陕,在明代就成为南北交通要冲、 商业重镇 ,到了 清朝初年,武汉开始被称为“九省通衢”。
如今的武汉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便利的交通,也极大促进了武汉的 经济发展,目前是华中经济最强城市,在众多“九省通衢”中,武汉是最名副其实的一个。
武汉不仅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且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有大江、大城和众多的湖泊山峦,人文古迹众多。
黄鹤楼, 武汉地标建筑 , 始建于三国时代,今天看到的黄鹤楼系1985年重建,因唐代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而名扬天下,被称为“天下江山靠前楼”之称。
户部巷, 一个 汇集了众多武汉美食的小吃街,是来武汉的必游之地。
长江灯光秀, 夜幕降临后的长江两岸,一个美轮美奂的江城尽收眼底,令人震撼。
东湖, 波光粼粼,美景如画,虽然名气没有西湖大,面积却是前者的五倍,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
武大樱花, 武汉大学濒临东湖,校园内绿树成荫,是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尤其是这里的樱花名声远扬。
湖北省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24万余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曾侯乙尊盘等重要国宝级文物,是不可错过的博物馆之一。
|九省通衢标重镇,八方商旅聚行群|——陈振家七言律诗《武汉长江大桥》
九省通衢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地在交通上的重要。搜索引擎中,几乎所有图片都指向了湖北和它的省会。九省通衢,是武汉的代名词之一。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九省”不是九个省,“九省通衢”也并非特指武汉。
|百度搜索“九省通衢”页面截图|
通衢,也叫通渠。通,沟通、交通;衢,道路、渠道。所谓九省通衢,从字面上讲,用以形容四通八达之地。九省,并不是说某地可以通往九个省份,而是对交通上极其便利之地的形象描述。
不少人容易将“通衢”与“要塞”混淆。通衢,要求周边没有行走障碍。如宋人叶适 在《修路疏》中所言:“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而西安、洛阳、南阳、太原、成都这些地方,位于盆地,堪称要塞,但无法成为通衢。通衢,通常位于坦荡的平原。
NASA发布的武汉夜景图
与“九省通衢”相似,人们还发明了八达之衢、七省要道等意思相近的词语。七、八、九,都是泛指多。有人曾煞有介事地找出了武汉及周边的九个省份,来证明“九省”为确切数字,其实大可不必。
武汉(最早是汉口)被称为“九省通衢”的确有历史根据。不过,历史记载中,“九省通衢”最早的指代对象不是武汉,而且被冠以“九省通衢”的地方,也不只这一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除了武汉,历史上还有哪些“九省通衢”?
今天的地图上,这并不是一个耀眼的名字。位于山东省南部、微山湖畔的原滕县,今滕州,是枣庄地级市代管的县级市。
滕州长期在全国百强县(市、区)排名中上榜。不过,它在历史上的光辉比今天还要重要。明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95年,滕县当地为了纪念南北官道修通而留下有碑文:
滕县系 九省通衢 ,而地势洼下,道路偏陷。
明人李流芳路经过官道时写下《滕县道中》诗:“山欲开云柳乍风,杜梨花白小桃红。三年三月官桥路,策蹇经过似梦中。”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北上,都要从滕县通过。
目前可查的记载中,滕县被称为“九州通衢”是最早的一个
这里的河南,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区域)。清顺治、康熙年间问世,由当时的官员、学者郑端撰写的《政学录》中有记载:
顺治十八年二月台臣刘源濬疏称河南为 九省通衢 ,自滋州而下由开归一路达于江浙闽粤诸省,由怀庆一路达于秦晋蜀诸省,自许州而南一由南阳之叶裕等州县、一由汝宁之西遂等州县以达楚粤滇黔诸省。”
什么意思呢?郑端在这里说,清顺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的二月,时任河南巡抚的刘源濬在奏疏中说,河南是四通八达的“九省通衢”。
可见,九省通衢既可以用来说某座城,也曾经用于形容某个区域。“省”作为行政区始于元代,今天的省域版图奠定于明代,所以“九省通衢”之说不会早于明代之前。很多地方常说“自古就是九省通衢”,“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并不靠谱。
相关记载依然来自《政学录》:
康熙三年十二月山东巡抚周有德疏称山左为 九省通衢 、水陆交冲。
清康熙三十二年,即公元1693年十二月,时任山东巡抚的周有德说,山东之地为水陆交通枢纽,堪称九省通衢。
山左,在古代曾是山东的别称。以帝都北京的视角,纵贯南北的太行山,山东在山的左侧。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在《通议大夫靳公传》曾说:“先世为山左之历城人。”意思是,靳公的先祖是山东济南人。
武汉地区被正式记载称为“九省通衢”,也是在清初。
刘献廷是生于顺治年间的著名地理学家,它在代表《广阳杂记》中对武汉的地理区位进行了这样的论述:“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而汉口不特为楚国之咽喉,亦为 九省通衢 。九省之货皆于此转输,虽欲不雄天下,而不可得也。”
意思是,天下有四处人流商品集散之地,北边是都城,南边是佛山,东边是苏州,西边就是汉口了。汉口不仅是楚地咽喉要道,而且是全国范围的交通枢纽,各地的货物常常需要在这里中转运输,即便不是天下靠前,但也难以找到第二处这样的地方。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至今,只是格局稍有变化,清代“四聚”今天应该有五聚,分别为北京津、东长三角、南珠三角、西成渝地区,沟通它们的中枢就是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合并而成的武汉。
|武汉城郊遥感鸟瞰图|
湖北和武汉的地位,在晚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确立。如成书于民国初年的《清史稿》提到,湖南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的奏疏中书说道:“湖北为长江上游要害,武汉尤 九省通衢 ,自来东南有事必争之地。”
他上疏的数年前,旷日持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结束,武昌和湖北长江沿线是双方反复争夺的要地,胡林翼这番话也是基于现实做出的评判。
除了军事,武汉地区的经济、交通地位也十分重要。众多“九省通衢”中,近代以来,武汉成为最名副其实的一个。武汉前身之一的汉口,在明代就开始奠定商业地位,并成为南北交通要冲。
|明仇英款《江汉揽胜图》,又名《武汉三镇图》,武汉博物馆藏|
清康熙年间,一位籍贯韩城的基层官员陈朝君留下了记录自己从政期间的笔记《莅蒙平政录》。蒙,指的是蒙阴县。文中出现的蒙、蒙邑、蒙阴指的都是这一个地方。注意,古今历史上还有其他地方叫蒙邑、蒙县、蒙城,而这里仅指山东蒙阴。
在笔记中,陈朝君多次提到九省通衢、九省之冲。
蒙阴当南北 九省之冲 。粮不满万。丁近六千。每日之间。东南饷鞘。络绎如云。西北车辆。轮蹄若雨。
卑职查得蒙以蕞尔之区。地当 九省之冲 。粮不满万。丁几六千。其饷鞘车辆。络绎如云。
蒙以撮尔之区。当 九省之冲 。丁仅六千。一切饷鞘车辆。络绎如云。
查得蒙邑。地当 九省通衢 。每日逓觧逃人。不啻如云如雨。
官员向上司或中央汇报时,常常在开头介绍本地地理区位。九省通衢和九省之冲为同义词。综合上下文,在这位地方官的笔下,蒙阴之地,地域狭小但位置重要,南来北往人流如织,车马络绎不绝。
金元时期以来,华北太行山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真定府,即正定,主要管辖今石家庄地区,是古代华北地区沟通太行山两侧和南北大道的重镇。正定所在的腹地,物产丰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交通便捷。
清代嘉庆年间,此地有了“九省通衢”的美誉:
“正定系 九省通衢 。即因差务较繁。不能不借资民车协济。”
(出自《清实录·嘉庆朝实录》)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淮河的干流,流淌广袤的华北平原南部,造就了许多与“淮”有关的地名,淮安就是其中一例。
这里被淮河穿过,注定要成为南方和北方交通的水陆枢纽之一。跟前几处记载不同,淮安“九省通衢”的名号出自一首诗,诗的作者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文人范冕。
范氏在其诗作《吟清江》中吟道:
斗姥宫前都府巷,奎星阁下状元沟。
无边风景芦花荡,九省通衢石码头。
清江,说的是今淮安主城区。石码头即今淮安市清江浦区的古漕运码头,清代曾是著名的漕运中心,也是今淮安市主城区的枢纽所在。直到今日,这里依然是这座城市淮的交通枢纽:东接淮安区,西、北靠淮阴区,南连洪泽区。
清江浦区所在,有黄河故道、里运河、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穿过,加上后来出现的公路、铁路,如京沪、宁淮、宁连等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等,今日淮安已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由于这个“九省通衢”是本地人所封,虽然清代担当过漕运枢纽,但影响力和重要性不如其他几处。
中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表达安定、和平寓意的地名,如长安、永定、顺义、定远等等。
安徽定远,地名最早来自南北朝时期。这里所在的江淮地区,在当时是南北政权激烈争夺的区域,归属和建置变动频繁。定远地区当时的东城县先属南朝宋,后入北朝魏。南朝齐在这里设马丘郡。南朝梁武帝时定郡名为“定远”,寓意安定边界、收复远方失地。
宋代《太平寰宇记》载:“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土人蔡丰据东城,自魏归,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到了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将军曹世宗收复淮南失地,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郡,置定远县。
当地官网的介绍中,定远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美誉。笔者并没有找到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不过,这种说法应该是有根据的。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在其所著的《太平天国史》中曾经提到:
定远在当时被称为“九省通衢”的要地,太平天国克复定远,在北战场具有重大的意义。
除了安徽,“定远”这个具有美好寓意的名字历史上还曾出现在四川、云南、陕西,北洋舰队曾有一艘叫“定远舰”的旗舰,它的残骸于2019年从山东半岛以东海域打捞出来。
|1895年手绘定远舰图|
“九省通衢”定远,为出将入相之地。汉末三国时期,定远人鲁肃作为孙、刘一方的主要指挥官之一,在武汉不远处的赤壁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明初,定远人李善长、蓝玉、胡惟庸、沐英、王弼等或运筹帷幄,或决胜千里,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明后期,祖籍定远的戚继光东南海疆扫荡倭寇,成为我们的民族英雄。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会,中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中国靠前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壮美景观。武汉是中国高速铁路的中心,乘坐高铁至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香港等城市均在五小时左右。武汉是中国中部航空枢纽,拥有40条境外直达航线,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四大洲的城市。
武汉长江大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北大门。距首都北京320公里。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德州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九达天衢坊(图片来源:德州市人民政府网)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有人说是泛指武汉通向外界的交通非常便利,并非实指九个省;也有人说实指通过水陆交通,武汉可与四川、陕西、河南、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以及湖北九省相通。不论泛指、实指,都是说武汉处于我们国家腹地的交通枢纽地位 。
“九省通衢”,造就了武汉数百年城市辉煌。新的历史起点,大武汉复兴需谋求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城市竞争。武汉为打造空、江、海、铁、公多式联运的外向型国际物流“大闭环”,打出系列“组合拳”——外连世界,内惠民生,立体交通大格局形成,不仅方便武汉市民出行、货物流通,更使 “九省通衢”升格为“九州通衢” 。
武汉地图
历史上,德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是南北文化交流、交通之要地。一直到19世纪中叶,德州是南方九省(冀、鲁、豫、苏、皖、浙、湘、鄂、赣)通往北京的重要漕运通道。
如今德州是京沪铁路、石德铁路、京沪高铁、石济客运专线和德龙烟铁路等五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已成为 山东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被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山东省五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和六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
以上就是九州通衢指的哪里?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