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科技是做什么的?

过去两年,围绕碳中和炒作的热点板块牛股频现,无论是几百年不涨的电力、煤炭还是炒作碳汇的林业,究其背后的逻辑,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减少碳排放,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包括各种环保概念、风电、......

中核科技是做什么的

接下来具体说说

中核科技:核岛阀门核心标的乘风而起,提质增效海外破局双管齐下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证券,陈鼎如、冯胜、王可)

1 核岛阀门核心供应商,71 年历史铸就辉煌

1.1 发展历程:中国阀门行业和中核集团首家上市公司

国内阀门领军企业:公司是一家集工业阀门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制造企业,拥有一系列质量体系证书、产品认证证书以及检测资质证书。现已形成“核工程、石油石化、公用工程”三大主流目标市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居中国阀门行业前列。所使用的“H”、“SUFA”阀门产品商标荣获“2006 世界市场中国(阀门)十大年度品牌”称号,在国内阀门行业中拥有良好声誉,品牌影响力强。

71 年历史铸就辉煌:1952 年,公司前身苏州阀门厂成立;1960年,成为部属军工企业,为“两弹一艇”研制做出重要贡献;改*开放后,公司贯彻“军转民”方针;1982 年起,先后获得美国石油协会API 规范证书、ISO9001、“CE”等证书,并进入国际市场;199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承袭了原苏阀厂的主营业务;随后公司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承接三代核电 AP1000 关键阀门国产化等关键项目,推动公司核工程、石油石化、电力、水务等市场阀门业务向高端领域迈进。

核电核化工核心阀门品类齐全:二代、三代核电机组具有关键阀门成套供货能力:“华龙一号”核一级稳压器快速卸压阀居国际领先水平,核二级主蒸汽隔离阀、CAP1400 系列关键阀门、安全壳延伸功能地坑阀等产品居国际先进水平,DN800 主蒸汽隔离阀获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认定。四代核电机组关键阀门供货能力:高温气冷堆氦气介质隔离阀样机于今年 9 月 26 日通过鉴定,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核燃料真空阀及浓缩铀生产具备成套供货能力:四大类国产化关键阀门总体性能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水平。

石油化工关键阀门可成套供货:具备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阀门成套供货能力,加氢装置高压阀门、乙烯装置高温高压阀门等关键阀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成套供货能力,部分样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增强核心研发能力,推动产品高端化。公司不断推进关键阀门国产化的自主创新步伐,推动公司核工程、石油石化、电力、水务等市场阀门业务向高端领域迈进。公司现拥有一批先进的生产制造设备和各类完善的检测设施,已发展成为国内阀门行业中品类完备、规格齐全、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化工业阀门生产基地,拥有一系列质量体系证书、产品认证证书以及检测资质证书,包括:国内阀门行业中较早取得美国石油协会颁发的“API”证书,较早取得由国际著名认证机构DNV颁发的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证书,靠前家获得进入欧共体市场的第001号“CE”证书,率先获得国家质监局颁发的“压力管道阀门安全注册”和“进出口商品免验”证书;是江苏省首家通过的质量信用等级现场审定高标准等级(AAA)企业,荣获了“江苏省质量奖”及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先后通过了美国 SBS、法国 BV、挪威DNV 和中国CCS船级社阀门制造的资格认证;并拥有国家核安全局授予核承压设备设计制造资格许可证。公司自主技术研发的核级阀门产品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四个部委联合签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先后被国家发改委指定为第三代核电关键阀门技术支持单位,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特种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居于中国阀门行业前列。近年来,公司荣获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项目奖、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一等奖、中核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 50 余项。

1.2 财务状况:需求放量叠加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增速较快。公司2020 年营收端受疫情影响较大,同比下降-7.8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93%,2021、2022年业绩逐渐恢复。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00 亿,同比减少3.69%,2023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 11.17 亿元,同比增加36.39%,归母净利润为 1.30 亿元,同比增加 208.78%,增速较快。

合理管控费用,增加研发投入。公司 2022 年三费费用率为13.50%,2023前三季度三费费用率为 13.88%,整体保持平稳,费用管控合理;公司研发费用和研发费用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投入持续增加。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2023H1,公司石油石化产品营收占比有所下降,同时核电核化工产品和其他阀门营收占比小幅上升。公司石油石化产品、核电核化工产品、其他阀门、锻件毛胚和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13.27%、37.92%、15.88%、12.05%、58.07%。核电产品毛利率较高,随着公司核电占比及毛利率的双重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合同负债平稳,存货呈现小幅增长。2023Q3 公司合同负债为0.83亿元,基本维持稳定。2019 年-2022 年,公司存货保持稳步增长,其中2022年较 2021 年原材料占比上升 9.15%,在产品占比下降14.16%,库存商品占比上升 33.23%,委托加工物资占比下降27.85%,原材料的增加是为满足后续订单的生产需求备料。

1.3 主营业务:核岛阀门核心供应商,闸截止阀门品类齐全

公司阀门闸截止阀门品类齐全。公司主要产品种类包括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球阀、蝶阀、调节阀、隔膜阀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工程、石油石化、公用工程、火电等市场领域。

坚持科研创新,多类特种阀门保持领先。按期推进“卡脖子”难题、重大项目,稳步开展重点项目研发工作;结题部分高质量“揭榜挂帅”课题,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申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1 项;成功获批苏州市工业设计中心。目前,公司的“华龙一号”核一级稳压器快速卸压阀居国际领先水平,核二级主蒸汽隔离阀、CAP1400 系列关键阀门、安全壳延伸功能地坑阀等产品居国际先进水平,DN800 主蒸汽隔离阀获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认定,高温气冷堆氦气介质隔离阀样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原苏阀厂研制开发的30万吨乙烯裂解炉用 32 英寸清焦平板闸阀、蒙乃尔合金阀门、12英寸三通夹套底阀、250Z960Y-P54140V 型火电阀门、加氢装置用阀门、宠形调节阀等特种阀门,填补*内空白。

1.4 股权结构:管理层结构稳定,实施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利益

管理层结构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务*国资委)。中核集团通过中核苏州阀门有限公司持股 17.87%和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持股股9.30%,为公司控股股东。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活力。2021 年,公司向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等授予总计 348 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授予日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908%。

1.5 优化结构:瘦身健体成效显著,聚焦主业轻装上阵

持续剥离亏损资产,提升资本效益。2021 年3 月2 日*务*国资委公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及,要加快亏损企业治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优化资产和业务质量,提升资本效益。公司近年来持续处置亏损资产,提高公司盈利能力:2021 年公司在北交所挂牌处置湖州宏雁,获得交易金额300.15万元,2020 年该公司亏损-1109.77 万元。根据wind 的股权数据,公司已经于2023Q3 剥离丹阳江盛流体、浙江英洛华两个联营企业,以上两公司2020A-2022A 分别亏损 243.74 万元、538.91 万元、2932.51万元以及3256.75 万元、9203.45 万元、5463.40 万元,在2023H1,丹阳江盛流体亏损 202.65 万元。通过处置亏损资产,公司能够更加聚焦主业,轻装上阵,整体提升盈利能力。

2 核电发展春风已至,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2.1 能源转型需求迫切,核电地位日益凸显

核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少、成本低、利用小时数高。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日前报告,核电是全生命周期度电碳排放量(二氧化碳当量与发电量比值)最低的发电方式,核电度电碳排放不足火电碳排放的百分之一。根据 IEA2020 年发布的《发电成本测算》,核电全生命周期低于其它所有发电方式。根据人民网《第三代核电技术——更高效 更清洁 更安全(开卷知新)》,每台“华龙一号”机组每年清洁发电近 100 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12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816 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 7000 万棵。作为低碳能源,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基荷电力稳定、单机容量大、占地规模小、长期运行成本低、核燃料易于储备、可有效提高能源自给率等优势。在各种新能源形式中,核电的年利用小时数在过去十年内都在7000 小时以上,是唯一能够超过火电的能源形式,因此核电作为可以作为基荷能源的有效补充。

核电站建设增长空间大。据中国核工业官方澎湃号,核电运行稳定,换料周期长,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也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少的电源,在清洁替代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转型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来看,科学安全有序地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核能。从脱碳需求及电力装机电量平衡预测来看,2060 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比需达到 20%以上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而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2022 年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仍有较大差距。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十四五”期间及中长期,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截至 2023.12.9,我国(大陆地区)核电装机容量55.64GW,位于全球第三位。而根据《中国核能现代化发展战略》预测,2035 年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 120-150GW,2060 年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 400GW,核电站建设增长空间大。

2.2 核电开启批量化建设,待核准 14 台机组

国家政策支持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据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 2020》,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核电站装机达到 3000 万千瓦,到2035 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 2 亿千瓦;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 至8台机组稳步推进。

福岛事故警示核安全,“华龙一号”精雕细琢。2011 年3月1发生的福岛事件是自 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福岛事故的出现其实是“天灾+人祸”的共同作用:首先发生事故的反应堆是美国通用电气(GE)于 20 世纪60 年代设计并建造的“马克1型反应堆”,虽于进行针对性的改造,但GE 未考虑极端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风险,而日本福岛靠前核电站恰好经历的是东部海域9.0级大**的极端灾害;另一方面,在处理福岛核电事故的过程中,操作员一直在采取比较保守的冷却方式,抱有侥幸心理,同时日本政府在处理福岛核事故时存在信息不畅的现象,影响了核事故的处理进程。“天灾+人祸”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该事故的发生。2011 年以来,结合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中国核电企业对在运、在建核电站持续开展了安全改进,以提高安全水平。2011 年到 2014 年,放缓了在建的批复速度,做了大量的工作。2015 年,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机组分别在福建福清和广西防城港双线开建。

“华龙一号”开始批量化建设,相关产业链订单有望加速。“华龙一号”采用的“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安全和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2020 年9 月,国家核准了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标志在我国已经开始批量化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核电相关产业链公司订单有望加速。

华能集团取得第四张“牌照”,运营商有意进入核电市场。华能集团2004年通过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及昌江厂址的一期工程(1、2号机组)等积累项目,在持续投入 16 年之后,获得了实质性突破:2021年3 月 31 日,国家核安全局为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二期项目3、4号机组颁发《核设施建造许可证》,标志着华能集团控股建设的推荐压水堆核电项目机组具备了正式建造的条件,这也意味着华能集团正式获得了核电运营资质,成为中国第四家具备核电运营资质的发电企业,打破由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国家电投集团三家企业长期把持的核电业主资质格局。

我国在运机组 55 台,在建机组 27 台,在建机组数量全世界靠前。从45 年前跟着别国摸索设计 30 万千瓦级的秦山核电站,到自主设计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走向批量化建设;从大亚湾核电站的钢筋水泥都需进口,到“华龙一号”基本实现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并作为“国家名片”成功走出国门。改*开放以来,我国核电技术更迭升级,取得了惊人发展。截至 2023 年 12 月 15 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共55台,装机容量56.94GW,在建机组 27 台,装机容量29.66GW,在建机组数量世界靠前。

截止 2023 年 12 月 15 日,核准待开工核电机组8 台。据中广核电力公告,2022 年 4 月 20 日,陆丰三期核电项目获得*务*核准;2022年9月 13 日,召开*务*常务会议,对已列入规划、条件成熟的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予以核准;2023 年7 月31日,*务*常务会议召开,决定核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截止 2023 年 12 月 15 日,共计 8 台机组都在核准待开工状态中。

截止 2023 年 12 月 15 日,选址通过待核准机组有14 台。在核电厂的审批过程中,主要包括厂址选择、省发改委同意(俗称“小路条”)、国家发改委同意(俗称“路条”)、国常会同意(核准)等阶段:

厂址选择:投资方在项目选址阶段与地方政府沟通和协调,共同开展厂址选择工作,并委托具备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厂址查勘报告。

“小路条”:在厂址查勘报告通过电力咨询公司的预审查后,由业主组织开展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并获得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同意开展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的意见,并报国家发改委。

“路条”:根据核电厂初可研报告的审查意见和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意见,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同意核电项目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业主组织在此基础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准:省发改委将通过审批的项目申请报告(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组织对核电厂项目申请报告进行审评,根据审评意见提交*务*常务会议讨论,经会议讨论通过后,下发关于同意核电厂项目核准的文件。

国家发改委对每两台机组进行核准:目前新建核电项目多为一次规划,多机组连续建设,国家发改委对每两台机组进行核准,对于多机组核电厂,需要编制多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办理项目核准手续。

截止 2023 年 12 月 15 日,受理选址环评机组共3 个厂址、6台机组,包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小型化核电。目前仍有6 个核电机组在选址环评过程中,不仅包括四代核电技术之一的高温气冷堆,还包括核能综合应用的一体化小型堆。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 远景目标纲要》,我国要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推动模块式小型堆、60 万千瓦级商用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型示范,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显示我国在核能的路径选择上相当灵活。

2.3 核岛阀门十倍增长空间,横向扩展产品品类

国内核电年均千亿市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按照中国核电2022年四季度投资者沟通情况通报,“华龙一号”造价为每千瓦1.6万元,单台“华龙一号”造价为 186 亿。中国核电自主化进程持续加速,国产化率持续提升,至福清三期已高达88%,国内产业链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核电自主化进程。

假设 1:我国现在具备了年供8~10 台(套)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主设备成套供货能力,未来每年开工10 台核电机组;

假设 2:由于核电站从开工(浇灌靠前罐混凝土,又称FCD)到安装完毕大约需 48 个月,因此单机组投资额确认按开工第1年 10%、第二年 20%、第三年30%、第四年40%;

假设 3:由于国家发改委对每两台机组进行核准,同一场址两个机组开工时间差约9-12个月,因此新开工机组数按前两年核准平均;经测算,国内核电站年均投资额 1860 亿元,从2020 年开始至2028年核电投资额 CAGR 约 22%。2021 年到2023 年是核电行业投资额增速*高的年份。

核岛阀门约占核电站投资的 3.48%。通常核电站投资中设备、基建和其他投资的比例分别为 50%、40%及 10%,单台机组设备达百亿元,是核电项目最重要的资本开支项。核电站内的设备主要分为三类: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系统,其投资比例分别为58%、22%及20%。核岛设备由于工艺最复杂,因此设备投入*高。核岛设备中,压力容器占比为 23%,主管道及热交换器占比为20%,蒸汽发生器占比为17%,核岛阀门占核岛设备投资中的比例大概为12%。因此,核岛阀门约占核电站投资的 3.48%。

公司产品为短周期设备,近期核电业绩提升。按照生产时间是否大于一年,核电设备可划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设备。前者包括核岛和常规岛(除阀门)的主要设备,后者包括阀门、锆管、暖通系统、仪控系统等。一般情况下,核电站得到能源局允许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后就可以启动长周期设备的招标工作;在安全壳穹顶吊装(FCD 后24 个月)前后,实现长周期设备的集中供货;短周期设备招标相对滞后,一般与开工进度同步。

核电阀门市场空间测算:核电阀门需求主要由新增和维修替换构成,预计“十四五”期间阀门市场空间每年在60 亿元以上。

假设 1:单机组核岛阀门价值量 6.47 亿元。核岛阀门约占核电站投资的 3.48%,以单台“华龙一号”机组投资额186 亿元计算,单机组核岛阀门价值量 6.47 亿元;

假设 2:按照新开工第二年 40%、第三年60%两年交付确认。据公司公告,订单下达后 1.5-2 年交付,分批交付分批确认收入;

假设 3:单台百万机组维修费 0.34 亿元。依据江苏神通招股说明书,阀门是核电站需要维护的主要设备,核电站花在阀门上的维修费一般占核电站维修总额的 50%以上,单个百万千瓦机组年阀门维修费用为 0.34 亿元。

经测算,核岛阀门 2030 年均投资额有望超过100 亿元。至2030年,新增核岛阀门年均价值量 64.70 亿元,维修价值量为37.13亿元。

核电阀门是民用核安全设备,竞争格局清晰。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单位应当依照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核级核电阀门属于民用核安全设备,从事核级核电阀门的设计制造应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民用核安全设备持证单位信息(2023.6.30),国内已取得核级核电阀门设计、制造许可证的企业有 26 家,其中取得核 1 级设计、制造许可证的企业10家,公司在切断类阀门的市占率较高,格局较为清晰。

公司目前在手已签订的核相关订单超 20 亿。公司在国内所有在建的核电机组公司都有供货合同,交付周期自合同签订后1.5-2年。在手订单包括海南昌江 3/4 机组、昌江小堆、田湾7/8、徐大堡3/4、太平岭1/2、三澳 1/2、国核石岛湾、三门 3/4、海阳3/4 等在建核电项目;国核廉江项目、徐大堡 1/2、陆丰 1/2、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准建项目。

“华龙一号”公司单机组核岛阀门价值量2.69 亿元,至2030年公司国内核电阀门价值量约 40 亿元,十倍增长空间。公司在核电机组切断类阀门市占率 50%以上,依据纽威股份招股说明书,切断类阀门包括括闸阀、截止阀、隔膜阀、旋塞阀、球阀、蝶阀等,该类阀门在核岛阀门中占比为 83%。公司单台机组核岛阀门价值量约2.69 亿元。至2030年,公司新增核岛阀门价值量约 26.85 亿元,维修阀门价值量约15.41亿元。而公司 2022 年核电核化工产品收入近4.31 亿元,还有约十倍的增长空间。

气液联动执行机构突破,单机组价值量仍有望提升。公司在气液联动执行机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在漳州核电、国核示范快堆等项目上已实现供货,目前在手订单几千万。

产能逐步扩充,应对产能瓶颈。公司目前已按实施产能扩充方案:将浒关厂区 100 亩整体产能预留给核及核相关产品,在浒关另租赁厂房用于非核民用产品产能提升,对阳澄湖厂区的锻造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及更新等。

2.4 三倍核能宣言刺激核电出口,核电设备曾经走出国门

三倍核能宣言有望打开核电出口市场。根据中国核电网,美国等二十二国发布《三倍核能宣言》,核心内容包括共同努力推进到2050年将全球核能容量增加两倍,达到目前容量三倍的目标,并邀请国际金融机构鼓励将核能纳入能源贷款政策。目前,已经有22 个国家加入了这一宣言,分别是美国、保加利亚、加拿大、捷克、芬兰、法国、加纳、匈牙利、日本、韩国、摩尔多瓦、蒙古、摩洛哥、荷兰、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乌克兰、阿联酋和英国。

中国核电出口巴基斯坦已有经验,有望充分受益。“华龙一号”海外示范工程——卡拉奇核电 2 号、3 号(K-2、K-3)机组,采用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堆型,每台机组 6 万余台套设备,直接带动装备出口超过120 亿元,项目全寿期可持续带动我国核燃料、核电站建设、运维、退役全产业链“走出去”,直接创造经济收入将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一*一*”相关地区的核电机组将会达到近 100 台。有预测表明:如果能抓住“一*一*”地区 20%的核电市场机遇,将能产生3 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值。

上海电气向南非出口蒸汽发生器,核电设备曾经走出国门。上海电气曾于 2015 年 3 月 23 日晚间公告,AREVA NP SAS 通过来料加工的方式,向上海电气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分包六台蒸汽发生器的制造。根据双方约定,蒸汽发生器将用于更换项目,安装于南非Koeberg 核电站。该项目是上海电气在核岛主设备制造领域迈向国际市场的靠前步,靠前次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直接卖给国际用户,完全按照法国标准、南非核安全局标准。

2.5 深度参与后处理项目,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核电站建设加速有望带来乏燃料后处理方向的投资额提升。据景业智能招股说明书,到 2030 年,我国每年将产生乏燃料近2637吨,累积产生乏燃料约 28285 吨,而目前我国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50吨/年,在建处理能力也仅为 200 吨/年,到 2035 年需要建设3-4 个乏燃料大厂。同为闭式循环的国家的法国 2022 年装机容量61.37GW,其阿格处理厂具有1700 吨/年的乏燃料处理能力,同时,据《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1>》,秦山大亚湾已经进行干式贮存,因此,我国核乏燃料后处理建设迫在眉睫,未来有望带动乏燃料后处理的投资额提升。我国乏燃料处理能力将处于长期不足阶段,相关市场前景广阔。根据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年乏燃料产生量约为 1622 吨,累计量达17091 吨;2030年乏燃料产生量将达到 2748 吨,累计量将达到 27140 吨。2035 年前我国需要新建3-4 个 800t/年处理能力的乏燃料处理厂方能达到平衡。

我国乏燃料处理能力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法国拥有1700t/a的乏燃料后处理能力,而我国乏燃料处理能力较弱,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至 25 年运行装机容量70GW,届时中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法国,后处理需求迫切。

我国乏燃料处理能力长期不足,后处理设备投资额年均百亿。根据测算,预计 2025 年我国年乏燃料产生量约为1622 吨,累计量达15093吨;2030 年乏燃料产生量将达到 2748 吨,累计量将达到25142吨。2035年前我国需要新建3-4个800t/年处理能力的乏燃料处理厂方能达到平衡。

假设 1:每百万千瓦机组每年产生乏燃料21 吨;

假设 2:2020 年累积乏燃料量为8718 吨(数据来自景业智能招股说明书);

假设 3:每年新乏燃料产出量(吨)=21*运行装机容量(MW)/1000+21*新增商运机组数;

根据《The Cost of Reprocessing in China》,一座乏燃料后处理厂的设备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约为 39.84%,则至2035 年前,我国后处理设备市场每年约 56 至 158 亿。

我国坚持闭式循环,希望解决燃料可持续问题。通常来讲,压水堆核电站铀资源的利用率仅为 0.6%左右,如果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用“榨”出来的铀在压水中再循环一次,可节省天然铀25%;若如此多次循环,则铀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达到 1%;若将后处理得到的钚与铀富集后剩下的贫铀制成快堆燃料,铀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达到60%到70%。同时,经过后处理的乏燃料长期放射性毒性降低。以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为例,每年产生的乏燃料为 25 吨至 30 吨,乏燃料中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毒性大、半衰期长,要在地质处置过程中衰变到天然铀矿水平需10万年以上,但经过后处理等环节后,其放射性摄入毒性降到天然铀辐射水平的时间可减至千年以下。

我国铀矿石产能与高速发展的核电事业不匹配,仅靠一次资源无法解决供需缺口。据《铀红皮书 2020》,截至2021 年1 月1 日,中国已探明原地铀资源总量为 339,500tU,其中包括154,470tU合理保证资源量(RAR)和 185,030tU 推断资源量(假设自二零一八年底以来未发现新资源量)。与 2020 年相比,由于 2019 年和2020 年的采矿枯竭,RAR资源减少 4500tU。在所有已查明的资源中,约58%适合进行地浸开采,55%属于成本低于 80 美元/千克单位的类别。在这个成本类别中,91%的资源适合地浸开采,其余的用于常规地下开采。但产能与我国核电事业的高速发展不匹配。

假设 1:根据《铀红皮书 2020》,中国国有铀矿产能1600吨/年(实际生产及可探明储量 130 美元/kgU 开采成本以下)。如果铀矿按85% 产 能 生 产 , 2025/2030/2035/2040 年对应产能为1800/2000/2000/1500 吨 ; 按照100%产能产,2025/2030/2035/2040 年对应产能为2000/2400/3000/3500吨.

假设 2:核电发展悲观按每年开工6 台机组,乐观按每年核准10台机组。

得到以下情景: 1)情景 1:核电站发展缓慢,铀矿 130 美元以下85%产能生产;2)情景 2:核电站发展迅速,铀矿 130 美元以下85%产能生产;3)情景 3:核电站发展缓慢,铀矿 130 美元以下100%产能生产;4)情景 4:核电站发展迅速,铀矿 130 美元以下100%产能生产;

以上四种情境下,中国铀矿石产能与核电站发展的供需缺口都比较巨大。生产设施的实际产能很少能超过额定产能的85%,亦即情景3、4出现概率较低,以情景 2 为例,至 2040 年,中国130 美元/kgU开采成本以下铀矿石供给能力为 1500tU/年,而我国的核电产业需求是39491tU/年,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法国成熟使用混合氧化物 (MOX)燃料。法国自1987年开始在压水堆中使用后处理回收钚制成的 MOX 燃料,截止2014 年累计使用4500组 MOX 燃料组件。在运的58台压水堆核电机组中,目前有24台900MW的机组具有装载 MOX 燃料的许可,22 台使用MOX燃料混合堆型,每次换料 40 组燃料组件,其中 12 组为MOX 组件,占比30%,MOX燃料平均钚含量为 8.65%与 UO2燃料在发电方面的价值完全对等。

后处理方案比“一次通过”更加经济。根据经合组织核能署研究,购买铀所需费用约占压水堆燃料循环总成本的30%~50%,占总发电成本的5%~20%。显然,与化石燃料相比,核能发电成本对燃料价格波动的敏感度要低得多。根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核技术支持中心2023年的研究成果,“一次通过”的单机组燃料循环成本每年为8786.77万美元,当 MOX 燃料组件制造成本较低时(与UO2燃料组件制造价格的比值为4),后处理方案明显比“一次通过”方案经济,单机组后处理燃料循环成本 8105.5 万美元,便宜约 7.8%;当MOX 燃料组件制造成本较高时(与 UO2燃料组件制造价格的比值为6),后处理方案的经济性与“一次通过”方案相当,为 8646.9 万美元,便宜约1.6%。因此,在不影响核电站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后处理能够大大缓解铀一次资源不足的现状。

公司深度参与后处理工程。公司在后处理的关键阀门供货中承担了重要任务,取得了穿地阀等重要核心阀门订单,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2.6 高温气冷堆有望突破,打开公司业绩增长第三极

四代核电愈行愈近,在可持续性、经济性、安全与可靠性、废物最小化、防扩散和实体保护等领域有较大优势。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发起了有关未来核能系统的联合研究。中、法、韩、日、俄、美、欧盟之间由此展开了积极合作。GIF 提出了六大领域的技术目标和相关评估指标:可持续性、经济性、安全与可靠性、废物最小化、防扩散和实体保护。六类最有前景的核系统被选中,其中两类为气体(氦)冷却反应堆,另两类是液态金属(钠、铅合金)冷却堆,还有一类超临界水冷堆,最后一类是熔盐冷却堆。

使用 MOX 燃料的先进钠冷快堆在本世纪投入商用的可能性最大。我国已建成钠冷快中子实验堆(CEFR),正在建设2 个600MWe(CFR600)钠冷快中子示范核电站,CFR600 将设计为采用MOX燃料的池式快堆。开发快堆的主要目的是增殖核燃料,使238U 裂变或将其高效地嬗变成239Pu,缓解天然铀资源可能的短缺。钠冷快堆燃料具有更高的燃耗,使其在堆中停留的时间达到热堆中的两倍,也降低了乏燃料中次锕系核素的含量;钠冷快堆还可设计用来嬗变长寿命核素,以及镅等超钚元素。

高温气冷堆能够进行核能制氢。超高温气冷堆可在700℃到950℃的堆芯出口温度范围内供应核热和电力。新技术路线进一步提升反应堆出口氦气温度达 1000℃,采用氦气透平循环,提高热效率;同时使核能生产延伸到为工业提供高温工艺热,包括利用核能的高温制氢,以提高制氢的效率。核能制氢就是将核反应堆与采用先进制氢工艺的制氢厂耦合,进行氢的大规模生产。清华大学于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研发高温气冷堆,HTR-10 高温气冷堆实验堆于 20 世纪90 年代建成。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 200MW HTR-PM 示范核电站已投入商运。

中国高温气冷堆或在规划三个厂址。根据佳电股份12 月1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氦风机是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的高温气冷堆核心设备,氦气压缩机系统是公司向系统集成商转型的又一成功案例,将进一步保证高温气冷堆关键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可以预见我国或已规划 CX 项目、江苏绿能、XX 绿能三个厂址。

与压水堆发电-常规电解制氢相比,高温气冷堆经热化学循环或高温电解制氢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美国能源部在核氢创新计划下进行了核能制氢经济性评估,得到的氢气成本在 2.94~4.40 美元/kg。IAEA开发了氢经济评估程序,参与国对核能制氢成本进行了情景分析,在不同场景下得到的氢气成本在 2.45~4.34 美元/kg。

公司参与高温气冷堆项目,供应核心阀门。2023 年10 月27日公司发布了关联交易公告,获得中核能源 0.68 亿元CX 项目阀门的订单,中标的阀门主要是氦气截止阀、止回阀,是该项目的核心部分。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高温气冷堆推广。

甘肃武威 2MW 钍基熔盐堆获得运行许可。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以LiBeNaZr 等的氟化盐与溶解的 U、Pu、Th 等的氟化物熔融混合后作燃料,在 600-700℃的高温低压下运行,其中LiF﹑NaF﹑BeF2和ZrF4为载体盐,UF4和 PuF3为裂变材料,ThF4 和UF4 为增殖燃料,吸收中子后产生新的裂变材料 U 和 Pu。我国具有丰富的钍资源,钍基熔盐堆亦被视为增殖核燃料的一条途径。中科院上海应物所正在研究设计2MW的试验反应堆和 20MWe 模块化钍基熔盐堆研究堆及科学设施。钍基熔盐堆技术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而且要建立一套以铀钍循环为基础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

3 高端产品畅游红海,出口产品进行破局

3.1 工业阀门的上下游、分类

工业阀门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铸件、锻件及阀门设计:阀门产品制造的最重要的原材料是钢材料与铜材料,其成本占阀门制造企业主营成本的 70%左右;中游按照不同阀门结构分为闸阀、压力阀、蝶阀、球阀、旋启阀。下游应用行业较多:其中占比较大应用较多的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水处理等行业。阀门在机械产品中比重较高,是石油、化工、电站、长输管线、造船、核工业、宇航以及海洋采油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流体控制设备。从下游应用分布来看,油气、能源、炼化、化工等是工业阀门的主要下游,占比分别达到17%、14%、13%及 11%,四个主要下游合计占比近 55%。

3.2 工业阀门是红海市场,竞争焦点在中高端阀门

工业阀门系红海市场,集中度较低。工业阀门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数量较多,集中度较低。国内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企业相比体量较小,市场格局分散,行业集中度CR3低于5%。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阀门行业起步较早,产品技术和经验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具有一定的领先性。

公司起步较早,扎根中高端市场。国内阀门行业呈现出低端阀门产能过剩、中端阀门市场竞争充分、高端及特殊阀门市场国外企业垄断的格局。低端市场目前同质化严重,行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行业龙头企业在高端阀门产品如核电站用关键阀门、石油化工高端阀门、海工装备阀门等领域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未来竞争焦点也将逐渐集中在中高端阀门市场。公司由于发展较早,生产工艺和技术比较成熟,国际客户资源丰富,在中高端阀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3.3 公司通过下游夯实基本盘,海外出口打开新空间

下游呈现复苏态势,公司有望夯实基本盘。全国石化行业每年采购阀门量可达到 22 亿元,常用阀门可以立足国内,高温、高压、低温、耐腐蚀、固体阀门等可能还要从国外进口。2022 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69319.6 亿元,石油化工行业国内市场规模为191761.2 亿元,同比增长 16.34%。11 月份,化工行业综合景气指数终值为 103.20 点,较 10 月份上涨 0.6 点,系今年*高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显示,预测2024 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达到日均 1.04 亿桶,比今年增加日均225 万桶,年增长率约2.2%。开工率稳中向好,持续呈现复苏态势。根据央视财经挖掘机指数,2023年 11 月,从全国来看,共有 11 个省份开工率超过70%。

出口产品订单持续向好。在出口业务方面,公司在俄罗斯和阿联酋、包括沙特等国的订单呈持续向好的态势。2023 年4 月,第22届俄罗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及技术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2023年10月,第 39 届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公司跟随上级单位中核浦原亮相展会。

4 万亿国债弥补抗灾短板,公用工程有望受益

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六,用水总量近三年逐渐提升。我国水资源总储量约 2.80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2020 年后中国用水总量逐渐提升。截至 2021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98.5立方米,近五年人均水资源量变化幅度较小。

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前景广阔。我国近年来生活污水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所下降,整体而言市政和工业污水的排放总量保持在较高水平。2017-2021 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由901.5亿元增长到 1126.0 亿元,同比 2020 年上涨10%。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将达 1357.5 亿元,其年复合增长率为7.06%。

国家高度重视水网建设,再生水利用量稳步提升。《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为积极寻求多种途径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再生水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截止2021 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量达到 176.1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64%。

万亿国债弥补抗灾短板,公用工程有望受益。2023 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务*关于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本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主要用于8 个方向:京津冀灾后恢复重建、防洪治理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国家引调水、抽水蓄能等重点工程,有望充分受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碳中和新势力暗流涌动,核电中核科技妖态初显

过去两年,围绕碳中和炒作的热点板块牛股频现,无论是几百年不涨的电力、煤炭还是炒作碳汇的林业,究其背后的逻辑,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减少碳排放,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包括各种环保概念、风电、水电等。

一直以来,碳中和都把一种电力排除在外,即核电。

然而,最近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 欧盟计划将核电和天然气纳入绿色能源。

先科普几个信息。核能目前约占世界电力生产的10%。在一些国家,这一比例甚至更大,比如漂亮国和英国大约20%的电力来自核能,法国的核电比例更是高达70%。

西方国家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速度更快,利润更高,但有时是不完整的。

比如太阳不发光,风不吹的时候,核电依然在产生。

但凡用过太阳能热水器的都知道,这货只能夏天用,冬天洗个热水澡都难。风电就更不用说了,靠天吃饭,没风的时候只能干瞪眼,收集极不稳定。

哥伦比亚大学气候科学家詹姆斯汉森认为世界需要额外的24/7可靠能源,用以补充可再生能源的缺口。

接着让我们看看列强们的态度。

英国支持在英格兰西南部建设该国二十多年来的靠前座核电站。美国总统乔·拜登的基础设施计划包括60亿美元的赠款,用于维持旧核工厂的运转。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宣布,法国将在近20年来首次开始建设新工厂。欧盟气候事务负责人宣称核能和天然气都有资格获得绿色融资。

显而易见,发达国家已经在加快布局核能产业。

当然也有人反对,比如德国投了反对票。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国便逐步关闭核工业相关产业,所有仍在德国运行的六座反应堆基本在2022年底前关闭。

这导致了拥核人士开始聚集在柏林抗议。

抗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核能是相当可靠的低碳能源。由于人们对福岛、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的恐慌,投资人几乎不为新核电项目提供资金。你不能因为出了一次事故就完全否定核能的价值对吧。

多数发达国家认为核能零排放对于减少排放很重要。

尽管一些人提出了质疑,认为虽然核电在产生时产生零排放,但制造核电所需的铀需要开采,而这个过程会排放温室气体。

事实上,比较整个生产周期时,核能的排放量与风能大致相同,甚至低于太阳能。

联合国气候科学部门表明,世界应该在未来十年内将排放量减少近一半,以便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这是避免气候影响恶化的重要上限。

全球也必须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实现净零排放。这意味着必须尽可能减少排放,并捕获或抵消其余的排放。

根据气候行动追踪组织(Climate Action Tracker)的数据,目前全球的承诺,只能让世界达到四分之一碳排放。

基于此, 国际能源署表示,在2020年至2050年期间,为了实现净零排放,核能发电量应增加一倍以上。

回看中国,当前有18座反应堆正在建设中。 2022年元旦晚上,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成为全球第三台、国内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机组。不过这个消息似乎没有引起国内市场的注意。

另一边全球资本也在布局核电。

比尔·盖茨担任主席的初创公司TerraPower,计划在怀俄明州的一个前煤炭枢纽建立下一代核电项目,利用熔盐从反应堆传递热量并用它来发电。

英国工程公司劳斯莱斯(Rolls-Royce)正在推动建造更小的核反应堆,以降低前期成本较低,吸引更多投资者。

核能初创公司在2021年前九个月在全球范围内筹集了6.76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这比过去五年筹集的总金额还要多。

总部位于美国的聚变初创公司Helion上个月宣布,它已经在Y Combinator前总裁Sam Altman领导的一轮融资中筹集了5亿美元。

而反观A股市场,相较于火电、风电甚至绿色电力为代表的其他电力已经大幅回撤,核电板块却偷偷摸摸爬起来了。

大家可以看看各个时期国家规划对核电的战略。

图片来自核电网。

不难发现,我国对核电发展的立场发生了本质转变,从最初的保守、谨慎,逐步转向开放、积极,并在不断加速发展。

梳理一下核电正统军,无非是国家电投、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和国家能源集团这几个老电力。另一边是军工背景的中核系,而他们所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都有个共性,基本都是大盘权重国家队。

所以,丑闻不断、大幅亏损的低估价小盘股台海核电 $台海核电(SZ002366)$ 翻倍,前几个月还说它要退市呢。

周线上,低市值低市盈的小盘股中核科技已经有了50%的涨幅,2022年1月6日,核电板块整体稳步上升,中核科技率先领涨,颇有造妖趋势。2022年1月7日上午再次冲板。

中核科技来头不小,属中核集团的嫡系,中核系第四代传人,主做核工业阀。其由二股东中核浦原管理,中核浦原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最近进进出出西装革履的人不少,你说这些人要了解啥呢?无非是来调研上市公司中核科技 $中核科技(SZ000777)$ 。身为中核系,盘子却出人意外得极小,今日冲高跳水,可以视为短期见顶洗盘。我们不妨大胆设想, 随着世界对越来越多的机械(包括汽车和其他车辆)进行电气化,对核电电力的需求也将大幅飙升,核电板块也将出现大妖。

另一边,同样位于上海的中国核建 $中国核建(SH601611)$ 也是不错的标的,250亿市值,有翻倍预期,但是说来说去绕不开中核集团,全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建是中核集团的二级单位。其他几个比如中国广核,基本都是1000亿市值的大屁股,跑去拉他们太累了。

这样看来60亿左右的中核科技作为碳中和未来的新势力,大有可能成妖,保守预测其达到约150亿市值,目标价:37.5元,如果游资机构轮番上阵,那么翻个三倍也是可以捏鼻子做梦的。

以上就是中核科技是做什么的?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