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鲁河为什么叫贾鲁河?

这几天,由于郑州暴雨,贾鲁河登上了热搜,今天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贾鲁河名称的历史由来。贾鲁河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支流沙颍河的支流,主要流经郑州、开封、周口等地区。贾鲁河最著名的支......

贾鲁河为什么叫贾鲁河

贾鲁河渊源于战国时之鸿沟,古称汴水、汴河、通济渠等,后元朝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贾鲁在治理黄河时,顺势将两岸众多河流进行疏浚,郑州的河图就成了今天的模样,百姓感念其功德,遂名之贾鲁河......接下来具体说说

贾鲁河的前世今生

贾鲁河的前世今生

在河南境内,有一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河流,它就是贾鲁河。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霸天下,后楚与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以东者为楚”。据考证,这道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沟就是贾鲁河。那么,贾鲁河之名从何而来?这要从元朝时期一个治黄故事说起。

楚河汉界

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黄河决口改道。河水在山东曹县向北冲决白茅堤,平地水深二丈有余。之后,又向北冲决金堤,沿岸州县皆遭水患。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地区成为千里泽国。为保证运河通航,保护山东、河北沿海地区的盐场不被黄河冲毁,缓和黄泛区民众的反抗,元政府不得不大规模治理黄河。

元朝时的贾鲁河原貌

至正八年(1348年)二月,元政府在菏泽郓城立行都水监,任命贾鲁为都水使者,次年五月,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专治河患。丞相脱脱召大臣研讨“治河方略”,贾鲁力排众议,主张“河必当治”“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

此间,贾鲁“考察地形,备其要害”。循行河道,往返数千里,掌握了河患的要害所在,他将观察所见绘成图,并提出了两种治河方案:一是修筑北堤,以制横溃;二是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以复故道。丞相脱脱最后决定采用后一方案。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元顺帝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充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征发民工15万,军士2万,兴役治河。

贾鲁治理黄河,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方略,疏浚中,凡生地新开,凿之以通,故道高低,取之以平,河身广狭,导之以直,淤塞之道,浚之以深,泽水之地,开渠以排洪。塞堵中,凡薄垒之堤,增之以固;决河之口,筑堤坝以塞其流。

贾鲁治河

贾鲁在三百余里的治黄工地上亲自指挥,督人巡察,宜疏则疏,宜塞则塞,需防则防,需泄则泄,使河槽高不壅、低不潴(聚水)、淤不塞、狂不溢,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堵截山东曹县黄陵岗大堤决口时,因决口势大,又遇秋汛,河口刷岸北行,回旋急,难以堵截,贾鲁用27艘大船做成一艘“方舟”,方舟装石,依次下沉,层层筑起“石船大堤”,大堤合龙时,水势猛急,若自天降,怒吼咆哮,犹撼船堤,一时间,“观者股栗,众议腾沸”,以为难合,贾鲁神色不动,对施工人员“日加奖谕,辞旨恳切,众皆感激赴工”。

经过惊心动魄的大搏斗,贾鲁终于完成了黄陵岗浩大截流工程。治河工程从四月二十二日兴工,七月就凿成河道280多里,八月将河水决流引入新挖河道,九月通行舟楫,十一月筑成诸堤,全线完工。黄河复归故道,汴河南入淮水,河患从此消除,漕运得以复兴,汴河沿岸又重新恢复了昔日的喧闹。

贾鲁回朝,向顺帝献上《河平图》。顺帝授予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并命翰林学士欧阳玄撰《河平碑》,以治河劳积。碑文说:“鲁能竭其心思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卒,不畏讥评。”清代水利专家靳辅对贾鲁所创的用石船大堤堵塞决河的方法,非常赞赏:“贾鲁巧慧绝伦,奏历神速,前古所未有。”

如今的贾鲁河

如今,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汴渠改名为贾鲁河,把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定名为贾鲁河村,现位于郑州市惠济区。贾鲁河作为郑州市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第二水源,仍然在造福着中原大地。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李莉

文案丨燕乃一

责编丨周念晨

美术设计丨杨桦 赵墨

校对丨王瑜(见习)

参考资料丨《贾鲁》《讲述我的惠济故事》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影视制播中心)出品

贾鲁河名称的由来

这几天,由于郑州暴雨,贾鲁河登上了热搜,今天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贾鲁河名称的历史由来。

贾鲁河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支流沙颍河的支流,主要流经郑州、开封、周口等地区。贾鲁河最著名的支流是金水河(郑州金水区)。

贾鲁河流经区域

贾鲁河原本属于济水流域(济水和江水、河水、淮水故称四渎,即江河淮济),可惜后来济水消失,贾鲁河就成了淮河支流的支流了。

《三字经》中的四渎

贾鲁河原是济水的支流

贾鲁河在战国时期被称为鸿沟,是中国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修建于战国魏惠王时期。最早出名是在楚汉之争时期,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相约以鸿沟为界, 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即著名的楚河汉界,也即现在我们看到象棋盘上的分界线了。

楚河汉界(即鸿沟贾鲁河)

元朝时期,黄河决口,工部尚书贾鲁主持疏浚黄河,引黄河水东南流,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称此河为贾鲁河。(现在的黄河水是向北流的,贾鲁河没有和黄河连接)

现在的贾鲁河是 1938年黄河决园口后,经疏浚而成的新道。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贾鲁河的历史变迁

贾鲁河渊源于战国时之鸿沟,古称汴水、汴河、通济渠等,后元朝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贾鲁在治理黄河时,顺势将两岸众多河流进行疏浚,郑州的河图就成了今天的模样,百姓感念其功德,遂名之贾鲁河。

其干流源出密县(今新密市)白砦乡(现为镇)杨树岗与良水寨两村脚下,两村隔峪相望,峪底有一泉眼,泉水喷涌而出,水质甘洌,溉田养物,人杰地灵,造福百姓,被当地人尊之曰“圣水”,该峪也就称之为“圣水峪”了。圣水峪泉水向下流淌,途经著名的三李温泉、冰泉及胡家池、申家池汇入,蜿蜒而下,贯郑州,经中牟,过开封,达于沙颍河入淮。

直至上世纪60年代,圣水峪仍是泉水翻涌,水势浩大,两岸百姓在河道上架设的两盘石磨,在水流带动下,磨盘尚能飞速转动。利用石磨加工米面、秸秆饲料,带动弹花机加工棉花被套等。泉水使两岸山坡披上了绿装,给两岸的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的童年时光,给周围百姓带来的是满满的福气。

曾几何时,贾鲁河涝时洪水暴虐,旱时无水灌田,沿途百姓深得其福也深受其害。面对这种局面,为锁住蛟龙,战胜旱魔,减轻灾害,让贾鲁河永久造福人民,1959年11月,郑州郊区人民开始修建尖岗水库。中途因故辍工十余载,后于1969年11月复工续建。来自郑州郊区的数千名民工,坚忍不拔,日夜奋战,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终成伟业。不但解除了沿岸百姓的洪水威胁,而且解决了天旱的用水难题。又从北边引来了黄河水,成了郑州市区居民生活用水的备用水源。但只见当年尖岗水库,大坝巍巍,高塔峨峨,水清岸绿,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春夏秋冬无穷水,东西南北有晴天”,尖岗水库诚为省会郑州璀璨之明珠。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地质、环境、气候的变化,郑州也和全国北方大部分城市一样,出现了严重的旱涝不均的天气现象;再加上河道上游过度开采矿藏,破坏了含水层;山区群众为解决吃水问题,打的井越来越深,造成地下水严重下降。圣水峪的泉水不再涌出,尖岗水库基本上无水可拦,入不敷出,备用水源地位也岌岌可危。下游河道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天然径流,贾鲁河完全变成了郑州的“龙须沟”。

人民盼望山清水秀,盼望绿水青山。为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中*英明决策从丹江口引水北上。2014年12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清澈甘甜的丹江水通过人造河道、涵洞与渡槽一路北上流经郑州。长途跋涉的丹江水经过南水北调主干渠22号口门提水注入尖岗水库,很快水库恢复了往日容光,又成了郑州市民的“大水缸”,同时通过饮水工程,把水送到了长期缺水的新密市的千家万户。由此,尖岗水库便成了今天贾鲁河的“新源头”。

贾鲁河的水源单靠南水北调显然是不现实的,郑州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南水北调通水后,借机把之前从黄河饮用水的指标调整为生态水指标,建设邙山提灌站复线引水工程、牛口峪引水工程,将黄河水引入贾鲁河,基本上解决了贾鲁河断流问题,为恢复贾鲁河生态奠定了水源条件。

水源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河道因年久失修,生态环境恶化,河道萎缩,生态破碎,文化缺失,防洪标准低,环境脏乱差,郑州人民要求治河的呼声很高。2016年,郑州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下决心对贾鲁河进行综合治理。投入资金164亿元人民币,从尖岗水库大坝下游至中牟县大王庄弯道治理段,根据不同的河段特征,梳理出“源、界、汇、兴、泽、盛”的六个主题分区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河道疏挖、护岸衬砌、生态绿化、截污治污等措施,目前已经大见成效。

在建设管理人员、科研技术人员、工匠大众的群策群力、辛勤劳作下,建成的贾鲁河市区段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首先实现了水安全。通过生态建设手法,让大自然的力量参与做功,为水质净化、过滤雨水污染起到很好作用,实现了河道的城市自然景观功能,恢复水生态,建设生态廊道,为鸟类、鱼类及其他生物提供生存及发展的廊道空间。提升水景观,为市民及游客提供宽阔的休闲空间及亲水空间,打造会呼吸的生态城市水综合体,为解决民众的出行、生活、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现了***总**提出的“幸福河”要求。

以上就是贾鲁河为什么叫贾鲁河?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