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谈格力钛金融危机是真的吗?

只要董小姐在,格力永远不缺话题。近日,董明珠亲自设计的格力玫瑰空调,引发网友争议,被吐槽“丑到离谱,贵出天际”,售价达到惊人的3万元。对此,格力回应称,格力空调不仅是格力送给所有用......

董明珠谈格力钛金融危机是真的吗

0日格力市值蒸发130亿,单日跌幅达7.09%,几乎吃掉了全年涨幅。有着格力5400万股的董明珠也相应损失了1.2亿元。背后的原因就是格力发出通告,将要花费10亿元以格力总公司的名......接下来具体说说

董明珠:我不为虚假的东西而困扰

董明珠谈格力钛金融危机是真的吗?

“不要把问题变成苦恼”

|《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宵

编辑 |米娜

头图摄影 |邓攀

董明珠想的总是不太一样。

比如,在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助推下,很多企业看到的是未来的增长机会,她却更关注单纯补贴的弊端和回收市场的乱象,“一次性补贴不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体系,形成一个常态,”她因此建议,“企业应该自主承担以旧换新的责任,取消过多的政府补贴。”

再比如,她直面任何争议:不否认当初投资银隆(现更名为“格力钛”)是掉入了一个深坑,不担心格力渠道改*中的噪音引发的市场传言,也不避谈“员工跳槽和企业挖人”的话题——尽管她之前的说法已经让外界议论纷纷,用她的话说,“我不会为虚假的东西而困扰,企业怎么样,自己最清楚,我就是用事实说话。”

事实上,在纷纷扰扰的2023年,格力电器收获了公司成立以来较好的一份成绩单:营业收入达到2050亿元~2100亿元,净利润为270亿元~293亿元,纳税约176亿元——各项指标都达到历史新高,近五年每年公司平均分红超过140.73亿元。这也让她有了更足的底气,公开宣布了格力电器未来五年再翻一番的目标。

这是摆在格力面前的新机会,也是需要全力攻坚的新挑战。

但问题还有很多:未来增长从哪里来?渠道改*怎样推进?新能源产业的破局机会何在?新时代的用人问题何解?就这些问题,董明珠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专访。

董明珠谈格力钛金融危机是真的吗?

摄影:经济日报记者张倩

以下为专访的对话内容(有删减):

谈质疑:“网上有铺天盖地的消息,我也不在乎”

《中国企业家》: 外界很关注格力这两年的渠道改*,现在的进展怎么样?

董明珠: 实际上,渠道改*我们不是今天才做,从1995年我当经营部长开始,就一直在改*,只是别人看不到而已;而且当时工具没有这么强大,比如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等。

关于渠道改*,我们不仅要考虑格力自身的利益,还要顾及整个团队的利益, 包括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目前,我们已经在各个城市广泛推动了“云签网批”的渠道改*,不久就会有很显著的成果出来。今年1月份,河北这边的经销商就订了5亿多元的货,说明经销商对企业很有信心,因为格力这个品牌包含了很多的内容:首先是诚信;第二是品质;第三技术先进;第四管理模式,这些都是他们所认可的。

《中国企业家》: 改*也必然伴随着争议,比如之前网上也出现过格力经销商不满、或者倒戈的信息,会担心这样的消息影响投资者对格力的判断吗?

董明珠: 我从来都讲,我没有精力去跟投资者天天沟通,如果他们感兴趣,真正到格力来看一看,不就很清楚了吗? 我就用结果、用事实说话。 如果天天心思放在股市上,精力就分散掉了, 实体企业的发展不是靠股市支撑的,一定是靠自己的实力来支撑的。

前一段时间,网上有铺天盖地的消息,大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也不在乎,因为我了解自己;那些说格力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来过格力,或是以前曾经在格力,早就离开的,有人是带着怨恨来说格力——因为利益没有了,有的就是道听途说,还有的因为所谓的流量——这个我就不太理解。

《中国企业家》: 这些会让你感到困扰吗?

董明珠: 我不会为虚假的东西(困扰)。因为我觉得,我肩上确实有这份责任和义务, 首先是几万员工跟着你,不能发不出工资,让他们下岗;第二个对投资者要负责任;第三个最重要是企业离不开国家,所以企业对国家也要有贡献,贡献就是税收,所以我对格力财务一直强调的就是,绝对不允许有任何投机心理,纳税是底线,遵纪守法也是底线。

谈格力钛:“我当时为什么舍得举债去投”

《中国企业家》: 去年年底,格力电器收购了格力钛24.54%的股份,并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择机购入,格力在新能源这块的发展构想是怎样的?

董明珠: 格力钛的技术有很多亮点,使用寿命长,耐低温等,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电池的安全性——不起火、不爆炸,生命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这个做底线,再好的技术我也不会投。

现在我们出口到国外的大巴口碑已经建立起来了,比如欧洲市场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安全性,除了大巴车,格力钛这边还有各种工程车、物流车、冷链车等专用车;而且,现在储能时代也来了,户储电池摆在家里,更需要安全性。

另外,我们现在已经开发了自己独有的技术,比如光储空系统,从光伏能源直接**到空调里面,都不需要增加逆变器,现在格力工厂全部用的是这个技术,每个工厂每年电费都能省下来几千万元,加起来每年就多创造了几亿元的利润。不光我们自己,现在全球这样的项目已经超出一万个了。

但这可是我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研究出来的,所以你不可能今天讲一个,明天就能搞出来, 是要不断扎扎实实地、一代一代地去升级, 最终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开拓出一个新的市场。

《中国企业家》: 比如新能源物流车,有分析就指出会是一个万亿市场,以格力钛目前20多亿元的营收来说,增长空间还很大。

董明珠: 会很大,但我不像大家所讲的——万亿市场等着你。我唯一能说的,就是未来的市场在于你的技术升级。

我原来也讲过, 行业没有倒闭的,只有倒闭的企业, 行业里淘汰的都是那些技术落后的。过去我们讲服装行业不好做,但现在服装行业活的好的也很多,都是技术推动的。

《中国企业家》: 从当年你个人举债投资,到如今格力电器增购股份,很多人都不太看好格力钛这个投资项目,你怎么看这个投资决策?

董明珠: 当时大家都说,哎呀,董明珠吃亏了,我当时为什么舍得举债去投,就是我觉得这是未来的发展路径,但确实进去以后才发现坑太大了——几十亿的大坑,但话说回来,与那些以百倍市盈率去买入股票、最后企业都破产了的情况相比,我这点亏也不算什么。而且,针对这个大窟窿,我们从头慢慢梳理,到现在格力钛的内部管理已经非常完善了,我相信今年已经可以扭亏为盈了。

所以 选择投资项目,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成功,但是从路径来讲,只要坚守正确的道路就一定能成功。 而且过去的十几年,格力电器从股市上只募了50亿元,到目前为止累计分红已经超了1000亿元,实际上已经给投资者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了;我给股民的承诺就是, 即使投资失败了,但是不影响企业的生存,不减少企业的利润; 在家电行业里,格力的利润率是百分之十几,已经远超同行了,这个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董明珠谈格力钛金融危机是真的吗?

摄影:梁宵

谈发展:“只想着能赚多少钱,肯定走不长远”

《中国企业家》: 不久前,你提出格力未来五年要“翻一番”,增长空间在哪里?

董明珠: 我一直觉得, 企业的成长点就应该来自于技术创新。

不是说有一个新赛道,马上就发达了,然后国家出台一个新政策,机会就来了——始终是在找机会,找赛道;我就精耕细作,脚踏实地,这才是我们的本分, 哪怕今天走得慢一点,但是很稳健。

《中国企业家》: 前一段时间,中央文件指出“鼓励引导新一**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将给家电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你对此怎么看?

董明珠: 说实话,有政策补贴,格力也是最大受益者——跟其他家电企业一样,但我认为,不能仅从这个角度去想。

靠前,我认为企业应该自主承担“以旧换新”的责任,哪个企业卖的,哪个企业就应该跟踪*务;第二,取消过多的政府补贴,如果只是简单用补贴来推动以旧换新、设备改造,其实是被动型的——因为政府给钱了,企业就搞了,那政府不给钱呢?过去我们也有过家电节能补贴,国家拿了数万亿,有的企业当年赚了几个亿。到第二年国家没政策了,企业就没了,结果买到它产品的消费者成为真正的受害者,而且劣质产品充斥了市场。

所以我觉得新一轮的“以旧换新”必须要更加规范化, 一次性补贴不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常态, 每家企业、每个消费者都知道自己的责任,这个很重要。

比如现在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家电使用周期,现在不是讲大数据吗?那么空调、冰箱用多少年是合理的,也应该有一个限定,那么企业就能明确在使用的年限内,跟踪负责所有的事情,包括回收。同时,“以旧换新”不是拿回来重新包装一下就行的,必须将旧家电销毁,提炼,再生产,这都需要操作标准和流程规范,国家应该快速建立一套体系。

我认为这些都是需要理顺的事情, 以旧换新不应该成为某个时点的政策,而要成为一种习惯思维,形成一个长期路径,这才是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中国企业家》: 这也将创造一个更加成熟的产业。

董明珠: 我还不太同意你这句话——说培养一个产业出来。其实我们现在所有做的事,还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到我们制造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通过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一个品质生活的改变,这样才有意义。

如果我们心里只想着这件事能给自己赚多少钱,我认为肯定走不长远, 家电行业死掉的企业很多,到现在还有爆雷的——以前都看起来很有实力的公司,归根结底来看,一个是因为管理水平;更深层次的、更本质的原因,我觉得是诚信问题,这个才是更重要的。

谈用人:“不只年轻人,都应该要坚持诚信”

《中国企业家》: 今年你提出格力要招收6000名大学毕业生,算是招收数量较多的一年吗?

董明珠: 原来我们也招过这么多,去年我们就招收了超过5000名大学生,现在既然国家讲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我们企业理所当然应该敢于站起来,去挑这个担子,也是一个社会责任,所以今年我们也在原来计划的5000人的基础上,增加了1000人。

《中国企业家》: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下,传统制造企业的用人标准会有变化吗?

董明珠: 人才标准我觉得没有什么变化, 因为大学毕业生进入到企业,都会有一个成长过程。

不过,人才市场的管理需要一个制度。 我们现在经常讲引进人才,说的好听点叫引进,不好听就是挖人,今年也有代表提出,企业最痛苦的就是大企业也挖,小企业也挖,挖得企业苦不堪言。我们现在讲新质生产力,国家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认为对人才市场也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流动机制,尤其是那些掌握着企业核心技术和资源的高科技人才; 我们鼓励自由流动,但也一定要避免恶性竞争,否则损害的不仅仅是企业,也可能是产业。

《中国企业家》: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最在乎年轻人身上的什么品质?

董明珠: 我觉得不只年轻人,所有人都应该要坚守诚信。

董明珠收购格力钛引被市场质疑,“电器女王”口碑不断崩塌?

董明珠谈格力钛金融危机是真的吗?

只要董小姐在,格力永远不缺话题。

近日,董明珠亲自设计的格力玫瑰空调,引发网友争议,被吐槽“丑到离谱,贵出天际”,售价达到惊人的3万元。对此,格力回应称,格力空调不仅是格力送给所有用户的艺术品,同时也展示了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美好愿景。

但让消费者花3万元买一台格力的玫瑰空调,和让投资者支持董小姐花10亿元收购一家亏损公司的股票比起来,已经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2023年12月19日晚,格力电器发布公告,拟以10.15亿元的交易对价收购格力钛24.54%的股份。表面上看,格力电器一年的净利润接近300亿元,掏出10亿元绰绰有余。不过,次日开盘,格力电器股价出现暴跌,市值蒸发超百亿元,投资者以此表示“抗议”。

原来,格力电器这次交易的对象格力钛,正是董明珠个人投资20多亿元的“银隆新能源”。只是,接近7年过去了,格力钛已经成了负债总额近250亿元的亏损企业,董明珠依旧让格力电器花10亿元去溢价收购这家企业不到25%的股份。

格力电器还在公告中表示,计划在未来十二个月内择机全资收购格力钛。董明珠带着格力电器及背后的股民下了一场豪赌,若成功,董明珠名利双收,若失败,格力电器为其“买单”。

1、格力钛,亏本生意还是生态支点

根据格力电器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已经在2023年12月19日与12名交易对象签署相关协议,拟以10.15亿元的交易对价,受让其合计持有的2.71亿股格力钛股份,占总股本的24.54%。其中,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持有的格力钛股份不参与本次交易。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与董明珠将合计持有格力钛72.47%股份。

截至2022年末,格力钛资产总额约250.24 亿元,负债总额约247.86亿元,净资产为2.38亿元。该公司近三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9%。从2016年的130亿估值,到今日40亿元的估值,格力钛的估值跌去了七成。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溢价率达到16倍的收购中,获益的12名老股东是谁?

董明珠谈格力钛金融危机是真的吗?

▲图:12名交易对象,图源格力公告

零态LT (ID:LingTai_LT) 注意到,转让方背后涉及京东、万达集团、中集集团等。具体来看,12名交易对象中,汽广行公司的实控人为京东香港国际有限公司。北京红航是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实控人为王健林。创智联诚的合伙人之一为深圳市中集投资有限公司,而中集投资是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

事情要说回2016年,董明珠曾主导作价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100%的股权,彼时,这场收购引起投资者的强烈反对,最终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但董明珠不死心,在当年12月以个人名义,拉上万达、京东、中集等公司共同向银隆新能源增资30亿元。

因此,在当年跟着董明珠投资的“盟友”们,如今也可以顺利脱身了。但是,在外界看来,董明珠似乎要带着格力“一条路走到黑”。

▲图:董明珠,源自格力官网

2021年8月,格力电器绕过中小股东,直接通过董事会拍板,以司法拍卖公开竞拍的方式,斥资18.28亿元拿下了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将银隆新能源成为控股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格力钛”。

在近日宣布将继续出资收购格力钛24.54%股份的同时,格力电器还预告了,公司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在未来12个月内,以不超过本次交易估值,择机开展公司协议受让格力钛合计不超过3.04亿股股份事宜。也就是说,格力电器计划将格力钛全部吃下。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董明珠持有格力钛的股份达17.46%,为格力钛的第二大股东。未来作为格力电器实控人的董明珠,是否会采取溢价收购的方式,让格力电器收购自身持有的格力钛的股份?

谜底待解,无论董明珠能否退出格力钛,其在格力电器本身获得的报酬已经足够丰厚。董明珠已连任董事长之位超10年,单从最近三年来说,董明珠近三年的薪酬合计达到3155万元。在分红收入部分,2019~2022年,董明珠最近三年获得的分红合计超过4亿元。

但格力电器此举在投资者看来,是把“垃圾资产”装进上市公司,而非把亏损资产剥离出上市公司。2023年12月20日开盘,格力电器遭遇主力大幅抛售,收盘大跌7.09%,公司总市值一日蒸发超132亿元。

为了安抚投资者情绪,格力电器于2023年12月21日凌晨又发布两则公告,公司股价止跌回升2.24%。一则是《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营业总收入2050亿元至2100亿元,同比增长7.8%至10.4%;预计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亿元至293亿元,同比增长10.2%至19.6%。

另一则是《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补充公告》,主要是再解释一遍格力电器增持格力钛的股份,有助于充分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更积极、主动应对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等。

董明珠曾表示过,希望大家给格力钛一点时间。“格力钛是大坑,需要允许填坑,会尽快填平。”只是,格力钛的坑,格力电器还要为董明珠填多久,董明珠可能没办法回答。

2、为何如此执着格力钛

执着收购格力钛,主要是为了格力电器的新能源汽车事业,而这只是格力多元化的其中一个切面。董明珠从2012年开始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自那以来,格力电器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已经走过11年。

格力电器从单一的空调产业,到进军手机、小家电、新能源、医疗健康甚至预制菜赛道。可以看到,格力电器转型涉足的行业并不少,但遗憾的是,大部分都没有形成规模。

在手机板块,2015年1月初,董明珠放言“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八年过去了,格力累计推出6款手机,从最初的格力手机1代、格力手机2代、格力色界手机、格力手机3代,到2020年更换品牌名为大松,又先后推出G5、G7两款5G手机。

目前,仍在格力商城上售卖的机型只剩下G5、G7两款手机。据界面报道,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格力手机官网已无法打开,其官方公众号“格力手机”在2020年4月16日以后已停止更新。

▲图:格力手机,图源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

再来看小家电领域,2013 年格力电器设立子公司珠海大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小家电产品归拢到“大松”品牌下。以小家电中的网红产品空气炸锅为例,天猫平台显示,大松的空气炸锅销量不过几百件,而美的品牌的空气炸锅销量达到10万件。

从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美的集团消费电器营收681.36亿元,营收占比达到34.59%。海尔智家在中国智慧家庭业务家电分类信息中显示,空调营收231.47亿元,冰箱/冷柜营收222.45亿元,洗衣机营收153.45亿元,水家电74.78亿元,厨电21.37亿元。

对比格力电器,其今年上半年生活电器营收21.77亿元,营收占比仅为2.19%。也就是说,格力电器依旧是以空调为主,其他家电品类占比较小,而另外两家竞争对手已经在冰洗和厨卫电器等领域实现了更大的突破。

新能源领域自不必说,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格力电器新能源造车之路阻力重重。从2023年上半年财报来看,格力电器的空调产品占据70.54%的收入,工业制品、绿色能源、生活电器以及智能装备分别占据5.53%、2.94%、2.19%以及0.25%的收入,均未成气候。

▲图:格力2012~2022年营收占比图,图源同花顺iFind

更严峻的是,格力电器的空调霸主地位已经被挑战。

虽然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都在年报中表示,空调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位列靠前。不过,单纯从收入数据来看,2023年H1美的暖通空调 (主要为家用空调、中央空调、供暖及通风系统等) 业务收入920亿元,格力空调 (家用空调、暖通空调等) 业务收入700亿元,美的比格力多了220亿元的收入。

摆在格力电器面前的是,空调主业的天花板已没有太多想象空间,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则是努力了11年仍未找到“康庄大道”。

3、白电巨头位置,格力能否保住

多元化转型碰壁背后,格力的问题一点点浮现出来——渠道变革、公司治理、高级人才匮乏,都是格力需要逐一解决的难题。

1994年以来,格力陆续创立返点模式、推动股权分置改*,建立了独具竞争力的渠道经营模式。彼时,空调市场急剧扩张,格力充分利用经销商的资金,刺激经销商淡季打款旺季提货,帮助自身平滑需求端季节波动,提升生产效率。

格力电器还通过与经销商绑定的方式,加强公司对于渠道的控制。格力电器跟国内各省的大经销商合伙出资成立区域销售公司,在该模式下,大经销商成为区域销售公司的股东,参与区域销售公司的分红。

不过,近年来线上渠道占整体家电市场零售规模的比重逐渐提高,且受电商促销等影响,空调淡旺季属性不断降低。另外,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房地产调控趋严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空调行业发展红利逐步退却。

在这一背景下,“格力模式”面临严重挑战。

为此,董明珠亲手对自己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渠道体系下手,带领格力电器自2019年开始销售体系改*。格力电器一边缩短销售层级,降低渠道加价率,转变利益分配方式,另一边开拓线上渠道,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020年,董明珠开启直播带货,全年直播13场,销售额476.2亿元,占当年营收的27.93%。据奥维数据,2022年格力线上份额占公司总营收比例提升至28.9%,而美的的线上份额已达到48%。

目前,格力渠道改*已进入深水区,并已触动大经销商利益。2022年,格力的河北总经销商宣布转做飞利浦空调就是一个例子,如何理顺盘枝错节的渠道利益是格力的新模式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企业的大部分问题来源于制度问题。

珠海市国资委在2019年年底放弃控股格力电器后,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经济法博士刘彪在“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会议上发言表示,“国资退出格力,一方面是因为董明珠为代表的管理层并不欢迎国资,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在充分竞争的宏观背景下,一些国企过去的体制机制,对企业发展形成了掣肘。”

尽管格力电器彻底进入了市场化运营的阶段,但是作为实控人的董明珠不仅在媒体节目中声称“我从不犯错”,还一意孤行拿下格力钛,公司内部很少有人能够直言进谏。

就从格力电器的人才后备军来看,似乎出现了接班人“断档”之嫌。

目前,在格力电器的高管团队中,主要有现任董事张伟、郭书战、张军督,董秘邓晓博,副总裁庄培、谭建明、舒立志、方祥建以及财务负责人廖建雄。

▲图:格力高管团队,图源格力2022年年报

其中,张军督、郭书战分别为浙江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为格力核心经销商的代表。

庄培、谭建明在格力电器有20~30年的任职经验,只是二人如今均已58岁,接近退休年龄。另一位副总裁舒立志曾任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副处长、处长,直到2019年12月才加入珠海格力电器。邓晓博则是在望靖东辞职后“空降”格力电器,2020年12月至今,任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在格力的资历尚浅。

财务负责人廖建雄现年49岁,已在格力供职30年,看上去是不错的“接班人选”,只是廖建雄仅有财务岗位经验,另一位年仅45岁的副总裁方祥建也在格力沉淀了近20年,一直分管格力电器的质量管理业务,也无其他岗位经验。

处在转型关键期的格力,或许更需要一个拥有营销、生产、研发、质量、财务等多岗位经验的接班人,才能接力权杖,推动格力稳健发展。

董明珠曾写过一本书,叫《行棋无悔》。现在来看,董明珠可以行棋无悔,但格力不能。接近70岁高龄的董明珠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输的东西,但成立于1991年的格力正值壮年期,面对的是一众企业的虎视眈眈。

为了坐稳白电三巨头的位置,格力也要开始“过冬”了,只是春天何时到?

作者| 孙越冰

编辑| 胡展嘉

运营| 陈佳慧

董明珠新收购损失百亿,致使格力陷入危机,腹背受敌遭质疑

20日格力市值蒸发130亿,单日跌幅达7.09%,几乎吃掉了全年涨幅。有着格力5400万股的董明珠也相应损失了1.2亿元。背后的原因就是格力发出通告,将要花费10亿元以格力总公司的名义收购格力钛24.5%的股份。格力成为该公司的绝对大股东,未来也将全盘接手格力钛新能源公司。

公告一经发出,市场就开始砸盘不干了。为何这个收购计划会对市场造成如此恐慌?其实格力钛新能源公司一直以来就是亏损的。格力钛新能源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之前叫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其实早在2016年,董明珠就计划以130亿全盘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董明珠的计划遭到了股东大会的会议否决。

但是以董明珠的脾气怎么能就此作罢?公司股东不同意以公司名义收购,那我就自己单干。董明珠凭借着自己的人脉拉来了王健林和刘强东等一众大佬,一起就完成了这笔投资,成为了珠海银隆的大股东。7年时间过去了,珠海银隆也就是格力钛的估值还剩下40亿,而2016年时的市值为130亿,下降了70%。2022年格力钛亏损了19亿元。

目前来看,格力钛这个公司每年都是亏损的。为何此次董明珠还要收购格力钛的股份?其实就是要给这些资本大佬一个交代。当初这么多大佬拔刀相助,跟着你董明珠三话没说就投了。如今7年过去了,别说赚钱了,每年都是亏损。按生意来说,失败了就破产清算,大家都得认亏。

但是董明珠好歹是上市公司老板,这个时候如果让这些大佬损失,以后可怎么在外面搞合作?加上这些大佬认为,董明珠当时拉着我们投资,如今不能直接破产清算,让我们亏了。你不是还有格力总公司吗?直接把格力钛的股份买去,我们要全身而退。因此也就出现了这次格力收购格力钛24.5%股份的事情。

董明珠有了上次在股东大会上的碰壁后,这次的她直接选择了不经过股东大会,因为董明珠之前就为格力钛的股东这次的收购属于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所以无需股东大会强行拿10亿出来收购格力钛。这一举动直接惹怒了格力电器的投资者们。你要拿着我们的利益去解救你的大佬朋友们。行,那我们就抛售。

大家都不是傻子,明知前路是个坑,你董明珠为了让你的朋友们有条退路,拉着我们要往里面跳。于是格力电器的投资者们开始了砸盘,格力市值蒸发了132亿。眼看着形势不妙,董明珠连夜发布了格力电器2023年度业绩报告,为的就是稳住投资者们的内心。

董明珠当年投资珠海银隆也是一个机缘巧合,在与银隆的董事长魏银仓认识后,魏银仓便向董明珠介绍了公司的项目。珠海银隆当时做的是碳酸锂电池,新能源在当时正是最火的时候,董明珠恰有发展新能源的想法,如今银隆正好有现成的技术。

更加凑巧的是银隆和格力都在珠海,加上银隆需要大笔投资,而自己又是珠海最大的企业,与股东商量无果的董明珠便带着王健林和刘强东一起冲了进去。从这也足以看出董明珠想多元化发展的决心,一边发展能源,一边发展芯片,加上自己的电器,董明珠商业帝国的想法十分宏伟。

但是现实非常的残酷,格力钛每年都在亏损,如今因为这个公司也让自己骑虎难下。董明珠也在股东大会上承认了格力钛公司的坑有点大,而自己的其他领域也是一塌糊涂。格力手机自从推出以来基本没有在市面上出现过,每年的销量只有1万台左右,且这其中的大多数都是被内部员工消化的。

雷军小米如今的模式就是格力董明珠一直以来想做的东西,曾经不如自己市值的小米如今也把自己甩开了。董明珠和雷军两人之间为此还有过一段恩怨,在2013年的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董明珠与雷军互相呛声打赌,看5年后也就是2018年谁的营业额高,结果董明珠格力赢了。

但是董明珠赢的并不开心,因为5年前格力的营业额是小米的3倍之多,而如今已经被小米追的只剩下200多亿了。小米和格力历年营收对比,小米随后在2019年完成了对格力的超越,在多元化发展方面更是碾压了格力。

董明珠最近因为言论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他建议立法对跳槽员工收取培训费的言论引发大众强烈不满。董明珠认为企业培养人才花费了财力、人力和时间,但是员工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精力,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结果到离开时还要收取费用,员工追求更高薪酬的行为不应该被针对。

以上就是董明珠谈格力钛金融危机是真的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