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市值蒸发超400亿什么意思
接下来具体说说
近日,大家非常关注食品安全,尤其是食品里的添加剂,出现了许多揭露食品添加剂的“科技与狠活”的短视频主。
海天味业因为国外卖无添加剂酱油,国内卖有添加剂酱油陷入“双标”风波,海天味业市值蒸发超400亿元。海天味业是酱油行业的龙头,被称为“酱油茅”。其实,海天味业国内也有卖无添加剂酱油,但因为回复傲慢,惹怒了消费者。
为什么股价减半?有几个原因:
1.新冠肺炎疫情。餐饮渠道原本是海天味业的一大优势。浙商证券数据显示,海天餐饮渠道占比超六成。但受疫情影响,很多城市已经禁止在餐馆就餐,导致大量餐饮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即使在没有疫情的城市,消费者外出就餐的频率也明显降低。
2.消费需求疲软。餐饮市场的不景气,削弱了对调味品的需求,增加了业绩的不稳定性。公司渠道调查时发现,广大经销商反映餐饮店出货量仅恢复疫情前的70%左右。
3.原材料价格上涨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农产品、包装材料等消费品上游价格持续上涨。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食品制造业务中,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18.17%,占该类别生产总成本的83.41%。此外,制造费用和直接人工项目也分别增长了13.21%和9.74%。
4.社区团购中的恶性竞争。中银证券指出,2021年初以来,C端受到社区团购的巨大冲击,社区团购平台以推荐的方式选择低价产品进行引流,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退化,而消费者对产品本身认知度较低,容易产生混淆。
5.酱油市场接近天花板。海天味业近期的疲软也与国内酱油市场日益饱和密不可分。2016年后,受供给侧改*、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消费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酱油产量逐渐下降。2021年产量仅为788.15万吨。与此同时,国内人均酱油需求从2015年的7.28公斤下降到2020年的4.86公斤。
要让“ 众口难调 ”成为“ 众口能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
它就是调味品行业的佼佼者 海天味业 官网上的宣传语。
不过,最近的海天可是面临了巨大的压力,销量下降,股票下跌,可谓是危机重重。
海天味业遭遇了两次舆论的攻势。
一是“ 双标 ”食品成分引起的争议。
一些细心的网友注意到,在 国内 购买的海天酱油含有各种食品添加剂(如苯甲酸钠等),而在 国外 出售的海天酱油的成分仅仅只有天然成分,如大豆和小麦。
这种“ 内外有别 ”的态度让很多食用海天的人愤愤不平。
二是“ 添加剂试验 ”的添油加醋。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位 UP主 现场使用一些常用的调味品,“ 调配 ”出一碗“ 高科技酱油 ”,网友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于是,很多人都把家里的酱油拿出来对比,发现里面似乎也有这种成分,就有点慌了,以为自己一直使用的是“ 科技与狠活 ”的酱油。
迫于两次舆论的压力,让“酱油一哥”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截止2023年10月30日,海天味业的股价为每股35.12元,总市值1900多亿,与2021年初的每股124.68元的峰值相比, 市值断崖式的缩水了超5000亿 。
海天味业的股价大跌,除了受“ 双标 ”及“ 科技 ”舆论的质疑之外,还存在“ 中年危机 ”,即市场的需求整体下滑。
那么,当下的海天能不能在重压之下摆脱困境呢?
2014年 ,海天味业刚上市的时候,市值只有500多亿,而到了2014年年初,市值已经接近7000亿,成为仅次于茅台酒类消费的调味品巨头,有着“ 酱油茅 ”之称。
海天味业是一家有着 三百多年历史 的老酱油企业,它诠释了这一神话。
1955年 ,在“ 三改 ”的历史大潮中,广东佛山的25个酱园进行了合并和重组,公私合营开始了。最早的海天古酱园被推举为龙头老大,所以重组后新成立的酱厂就叫 海天酱厂 。
在 计划经济 的时代,海天酱厂根据国家的生产计划生产和销售酱油,年复一年的按部就班,毫无传奇色彩。
直到改*开放,情况才有所变化。
1982年 ,海天酱油厂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副厂长,26岁的 庞康 。
那个时候,海天的员工或许没有想到,十几年后,庞康将带着他们和海天酱油厂红遍大江南北,从一个小小的酱油作坊,变成了如今市值千亿的调味品翘楚。
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老字号,遇到一位有着新世纪智慧和经营理念的人,将会碰撞出别样的花火。
1994年 ,海天酱油厂进行了股份分置改*。从那个时候,海天酱油厂更名为 佛山市海天调味品有限公司 ,38岁的庞康正式成为这个300多年历史老字号的 掌舵人 。
作为海天的拥有者,他无时无刻不在规划着海天未来的发展。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虽然当时的酱油市场还未达到饱和,但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多, 庞康 这位新上任的掌舵人,还是敢于有所行动。
新官上任三把火。
很快,在庞康的带领下,海天的产品更换了新的外包装,还启动了海外商标注册。除了品牌的形象和商标,海天在销售渠道铺设上也是 创行业之先河 。
“ 有人烟处,必有海天。 ”这是海天最早的宣传标语,象征着海天味业密集的销售大网。海天销售量的飙升,除了品牌推广的因素外,销售渠道的建设也是功不可没。
了解海天的人想必都很熟悉,海天味业在B端的销售优势在行业中久负盛名。除此之外,很多媒体也多次报道海天对一些厨艺学校的赞助,如新东方等,让未来的厨师从开始掌勺就慢慢熟悉的习惯海天的品味和用法。
当然,海天味业的产品还销往饭店、学校食堂、预制食品加工厂等场所。因此,市面上流传着一句话:“ 只要是人,就离不开海天酱油。 ”
在近40年间,掌舵人庞康,抓住了机遇,几经起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将一家百年老字号,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酱油的产量和销量连续 25 年长居全国 首位 。
海天,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形象代言人,竟在如日中天的势头上,遭遇了 滑铁卢 。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现代人们特别关注的民生问题,然而,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点燃了海天的这次危机。
海天公司被爆出涉嫌“ 双标 ”,国内外销售的酱油在“添加剂”方面区别对待;尽管有报道曾解释道:“ 海天在国外售价是国内的几倍之高 ”以此来瞒天过海,但似乎这个理由并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毕竟是“添加剂”,是关乎健康的问题。
虽然海天味业先后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和解释,但并有平息公众的怒火。
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最为敏感的话题。 如2012年酒鬼的“塑化剂超标”事件,更是在白酒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导致各大酒类企业的股票大幅下挫。
鉴于当年的“塑化剂”事件,不管海天味业是不是“双标”,“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标准,这次的股价下跌似乎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从数据上来看,结果也正如此。
截止11月初的收盘数据,海天味业的股份为37.15元/股,年累计跌幅率近44%,较2021年的*高点126.2元/股,已经 跌去七成 。
从2021年至2023年,短短的三年时间,市值断崖式的蒸发掉了5000亿。
从海天的年度财报上寻找不难发现,海天味业目前主要收入来源是来自 酱油、耗油和调味酱 ,三者的收入占比超过八成,被誉为海天味业的“ 三驾马车 ”。
但是,“ 三驾马车 ”的最近业绩在财报中有点不显眼。酱油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5%;调味酱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 5.7%;耗油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3%。
那为何业绩竟这般差?
海天目前的窘境,一面是 销售不佳 ,导致收入减少;一面是 成本上升 ,导致毛利率下降,利润率受到影响。
近几年来,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式 线上销售 的出现,对海天传统线下销售渠道冲击很大。
其实,如今网络线上产品的销售模式,对很对以实体线下为主要模式的企业冲击都很大,许多老牌线下销售的模式都被迫的走到了线上。
还有 原材料成本 的增加,像小麦,大豆等价格一直高居不下,海天酱油的成本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海天味业的 经销商数量 的下降也是引人注目的,海天公布的数据中,有416家经销商退减,这对于B端模式的海天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
海天味业的脚步似乎慢了下来,反观,同行的步伐却越来越快。
以 千禾味业 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达到了23亿之多,同比增长了50%,净利润也同比增长了106%。
再如,中炬科技旗下的“ 美味鲜 ”,前三季度营收37.9亿,同比增长了4.21%。
这下,海天的掌舵人庞康再也坐不住了,10月16日,海天发布公告,提出股份回购计划,这次回购的金额在7亿左右。
其实,这样的操作实际意义不大,更多的是象征性的表示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
不过,有很多股民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趣事。
海天由于“双标”和业绩下滑导致的股票下跌, 抄底者 的人数增加了;即便是在海天业绩为上市以来最差的那段时间,仍有三万多散户在抄底。
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海天味业不仅是行业龙头,更是创下了8年内股价暴涨12倍,在2021年达到顶峰,市值接近7000亿人民币的传奇。
纵观海天味业整体发展方向,海天目前面临的压力很大,如何挽救,如何逆转,还得看海天能不能迅速适应新型商业模式的的大环境。
小结
以上就是海天味业市值蒸发超400亿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