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进中度老龄化吗?

月19日,日本央行时隔17年以来靠前次宣布加息,不仅结束了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代而且预示着日本经济可能真的从“失落的三十年”里走出来了,最明显的例证便是日经指数最近一段时间频繁创造新......

我国将进中度老龄化吗

接下来具体说说

问政中国丨从养老到“享老” 如何绿色老龄化难题

养老,关系百姓福祉,也是每年两会必谈的关键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养老”。在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中,多项任务涉及养老相关工作,包括养老金融、养老照护、养老消费、适老化改造等领域。

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大国养老未来如何应对?东方卫视全国两会特别节目《问政中国》,邀请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湛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一起讨论。

我国将进中度老龄化吗?

直面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备受关注。**部长陆治原在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中介绍,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2.97亿,占人口比重为21.1%,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

我国将进中度老龄化吗?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湛指出,根据最新权威数据来看,当前我国人口进入中度老龄化的阶段,而且处于加速发展。预计2035年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4亿,2045年达到5亿。2035年,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比重为30%,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大概至2055年左右,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处于高位平台期,不会再有大幅、快速的增长。

在李玲看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深刻变革。到2050年,中国近一半人口为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个群体如何有尊严地、有质量地安度晚年,不仅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对政府治理、保障而言,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可能还没有准备好”。

发展“银发经济” 完善养老金制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报告还指出,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释放了在全国范围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信号。

我国将进中度老龄化吗?

在胡湛看来,将全国基础养老金从人均103元提高至123元,数字多少并非重点,“重要的是表现出一种姿态,就是要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养老待遇。” 对于社会上普遍担心的养老金维持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胡湛指出,按照我国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意味着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多,退休后养老金也就越多。但是当前为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实际上变相鼓励了最短缴保时间和最低缴保额度,“我想,这都是未来可能需要更新、完善的地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银发经济”,是指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今年1月,*务*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覆盖老年人衣食住行、养老照护、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

如何培育银发经济新动能、发展养老行业新业态,也成为两会焦点话题。对此,胡湛认为,银发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在供给侧,政府已出台土地、金融、税改相关政策,帮助搭建养老服务体系。而从需求侧来看,无论是老年人口规模、该群体的经济禀赋,还是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模式转换,都值得下功夫去大做文章。

我国将进中度老龄化吗?

在李玲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提出要促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对于挖掘“银发经济”潜力颇具启发意义,“我觉得,银发经济在这三个消费方面都大有发展空间”。以数字消费为例,在李玲看来,我们这一代进入老龄化的群体,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一起成长的一代,很自然就将相关理念、技术运用于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之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比如智能型的养老机器人,就会给银发经济带来新的蓝海”。

把脉养老需求 打通痛点、难点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当前还有诸多养老痛点、难点亟待打通,也是今年两会聚焦的热点话题。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选择集中在居家和社区两项,其中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全国人大代表宋兆普表示,希望能由政府主导,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服务。全国政协委员马建堂则建议,多渠道增加长期护理人员的供给,加大社区向失能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我国将进中度老龄化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建立长护险制度,外界十分关心何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项制度。李玲表示,当前已有49个城市试点长护险制度,如果进行全国范围推广,一定要解决资金筹集和护理人员方面的难题,“怎么探索出合适的投资模式,这是一个难点。比钱更重要的是,我们严重缺乏合格的专业护理人员,这些都要想办法去解决的”。

老龄化程度加深、房价持续下跌!中国经济会否“日本化”?

3月19日, 日本央行时隔17年以来靠前次宣布加息,不仅结束了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代而且预示着日本经济可能真的从“失落的三十年”里走出来了, 最明显的例证便是日经指数最近一段时间频繁创造新的历史高位。

日本当年为何会陷入经济停滞增长的泥潭?相关的分析文章很多,我就不重复了。有两个典型特征值得注意, 一是包括房价在内的资产价格下跌,二是生育率下滑导致进入老龄化, 我们现在仿佛也正在经历。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了2024年1-2月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20.5%和29.3%。 要知道今年的比较基数不高,2023年1-2月我国的商品房市场已进入下降通道,可即便如此销售面积与销售额还是下跌了20%以上,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成交量往往与价格同步变化, 2024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里新房价价格同比下跌的有55个、二手房则全部下跌。 房子是中国老百姓最主要的资产,价格下跌外加提前还贷人数的增加使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出现衰退。

另一方面, 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为2.9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1.1%, 首次超过20%的同时坐实了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与此同时,2023年新生人口继2022年跌破1000万后再次低于这个整数关口, 902万新生人口数离跌破900万大关仅有一步之遥。 少子化使得中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几乎不可避免地在未来成为一个深度老龄化国家。

房价持续下跌、老龄化愈发严重,难道东亚国家最终会殊途同归,中国经济将“日本化”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达到日本经济当年的程度。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并已经在世界上拥有不俗的地位,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首次突破2万美元、5年后的1992年首次站上3万美元,到了1995年达到4.42万美元的高峰,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经济出现衰退。2023年日本的人均GDP为3.4万美元,只有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即便出现了经济停滞但必须承认日本经济是在高位震荡。好比一个人收入迅速从5000元上涨至1万元,本想着再次涨到1.5万元但后继乏力,不仅没能上涨反而跌到了8000元的水平并长时间在8000元至1万元之间徘徊。

我们现在的经济状况可远远无法和当年的日本相提并论。

2023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28万美元, 比起之前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刚达到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远没有“停滞不前”的资本。好比收入从2000元涨到4000元,正在向6000元冲刺,若冲不上去则可能长期处于3000元至4000元之间。

同样是停滞不前,相对于日本的高位徘徊我们属于低位震荡,民众的收入、物质生活体感差了不少。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哪怕我们的经济发展路径与日本一致,中国经济也不可能出现“日本化”。 因为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较多“拉美化”或者出现一个专门用于描述特大经济体经历高速增长后突然发展失速的新词汇,这个名词将纳入未来所有的经济学教材之中。这显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为防止陷入不利局面,决策部门正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尽力让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通过取消限购、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托底楼市以免资产价格过快下降;又比如,鼓励生育应对老龄化,放开三胎、延长产假、发放生育补贴、给生育二胎以上的家庭提供各类优惠政策等。

此外,日本陷入“失落的三十年”后政府便开始实施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直接上场购买国债、开启无限印钞模式,经过多年的“大水漫灌”后日本经济终于不再通缩。

中国当下面对的环境显然达不到日本的情况,这不妨碍我们未雨绸缪提前在货币政策上发力。截至2024年2月中国广义货币余额(M2)已超过299万亿元,预计本月底达到300万亿元以上,充分的流动性可以确保远离通缩。

总而言之,中国要竭力扭转导致日本陷入“失落三十年”的关键要素, 否则我们的处境将比日本困难得多。

以上就是我国将进中度老龄化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