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公司是国企吗
接下来具体说说
中微公司成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上海市,是由半导体等离子刻蚀专家“尹志尧”带队创立,主要是做 “等离子刻蚀机” 和 “MOCVD设备”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由于尹志尧博士曾在国际半导体巨头因特尔、Lam Research、应用材料公司任职长达20年,是 国际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中微公司自创立以来便流言不断。各种诸如“中国最强牛人回国,让美国痛心疾首”之类的谣言盛行,给中微公司带来不小的舆论热度和国际官司,导致官方不得不出来辟谣。
当然, 无风不起浪,活在谣言中的神话,现实中也大多是传奇 。在国家半导体科技发展重大专项中,中微公司承担5项,成为被同行瞻仰的业界典范。
作为国际技术大牛带头创立的公司,中微公司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政府和业界关注, 上海创投 、 上海市属国企 、 各路民间资本 、 境外资本 、 地方政府产业基金 等纷纷下注中微公司,让中微公司成为一个含着金钥匙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集成电路上游设备国产替代的领头企业之一,中微公司也成为 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投资的靠前家企业 、和 科创板首批上市的企业 。基本上,半导体科技公司能获得的光环,中微公司都有。
当然, 这种牛叉的公司,最后大多都会落入国资手中(例如中芯国际) 。
中微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两大件: 刻蚀机和MOCVD设备 ,下面具体说一下这两大设备。
在芯片制造产业, 刻蚀机的重要性基本可以排上产业链第二 ,靠前当然还是无可替代的光刻机。刻蚀机的货值投入在整个半导体制造产业链,基本占到15%~19%的份额, 直接决定了光刻后的芯片能否按精度加工出来 。
当前, 国际主流的高端芯片是7nm制程 (例如高端手机芯片等),少数已经采用5nm制程,台积电已经开始研发2nm制程(主流仍是7nm制程)。当然,大多数对芯片体积、性能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设备,用的还是稍微落后一点的制程,比如华为的5G基站,14nm制程就够了。
在光刻机环节,世界基本都被ASML垄断,位于老二老三的尼康佳能,合计也只有15%的市场份额。毫无疑问, 我国的高端光刻机国产替代率目前仍是零 ,这也是目前我国企业造不出来的唯一一个半导体设备。
而 在刻蚀机环节,目前国产替代率基本能够达到10% ,主要参与企业只有 中微公司 和 北方华创 。上上期坑爷说过北方华创是个炒到天上的公司,此处更具体的说一下:北方华创属于半导体产业链(国内)产品覆盖最全,但技术都做不到顶尖的公司,可以理解为“多而不精”;中微公司则属于 专而精 的企业。同样是做刻蚀机,北方华创目前最先进的是14nm制程, 中微公司14nm、7nm刻蚀机在2017年就进入国际巨头公司量产 , 目前5nm刻蚀机也能提供部分解决方案,部分技术已达国际同类产品标准,并在全球最先进的7nm、5nm逻辑电路生产企业都有应用 。相比之下,北方华创的技术足足差了1.5代,相当于2~3年的技术差距。
还有个小插曲就是,由于中微等离子刻蚀机成功研发和量产,导致美国商务部取消等离子体刻蚀机对中国的出口控制,这都已经是2015年的事了。
在本土三家主流存储、Foundry大厂的中标份额中, 中微公司基本都能占到15%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个替代率已经相当不错。2020年,中微公司在长江存储的刻蚀机中标份额占15.4%,成为仅次于拉姆研究的第二大刻蚀机供应商, 技术基本得到了国内头部大厂的认可 。 在 3D NAND 芯片制造环节,中微电容性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可应用于 64 层的量产,技术也是世界先进水平 。
在2019年美国 VLSIresearch举办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中,中微公司连续第二年上榜,被评为全球晶圆制造设备供应商排名第三,中微公司的薄膜沉积设备(MOCVD)排名榜首。这个榜到底怎么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反正 技术和服务在国内应该算一流的 。
可以说, 中微公司基本能够代表国内半导体设备的*高水平 ,高端刻蚀设备在国际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CCP 市占率 1.4%)。虽然销量与三巨头还有较大差异,但 技术算是基本赶上了 ,剩下的就是加码量产和市场开拓。
中微公司的股价为何能炒到1200亿,各位应该心里有数了;相比之下,北方华创完全就是站在国产替代的风口,被盲目吹飞了。
下面再说说MOCVD设备,这玩意可是LED产业链上游最核心、最贵的设备,几乎占到LED外源设备一半的成本。
截止到2017年,我国存量MOCVD设备只有1781台,平均每年新增250台左右。中微公司自2016年开始对外销售MOCVD设备,2017和2018年分别销售54台、49台, 基本占到国内新增机台20%的增量 ,市场份额还是相当可观的。(当然,中微公司部分产品是对外出口的,只能如此初略了解一下中微的行业地位)
虽然具体数据没有披露,但中微公司的MOCVD设备已经在国内知名LED大厂投入使用, 市占率在本土公司排名靠前 。中微公司 MOCVD 设备的优势主要在于新型氮化镓基LED领域,这方面技术基本是 全球领先 ,是目前业内LED产能*高、单位能耗最低的MOCVD设备。2019年, 中微公司在全球氮化镓基LED的MOCVD 设备市占率高达41%,完全登上世界技术高地 。
看看中微公司的客户阵容,行业龙头基本都在其中,这个技术认可度就不必多说了。当然,中微公司走的也是全球化路线,在中国大陆、台*、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均设有分支机构,客户遍布中国大陆和台*、新加坡、韩国、日本、 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除了主流两大设备之外,中微公司也在不断 寻找投资机会 , 拓展产业边界 。按照中微目前的发展路径,估计未来中国高精度光刻机,很可能就会出自中微。
生产模式: 以销定产 模式,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少量库存式生产为辅。
销售模式: 直销为主,欧洲采用代理商模式 。
2019年,中微公司累计生产大型半导体专用设备233台,销售221台, 去化率94.84% ;年末库存110台,静态库存率52.13%。注意,中微的库存量包含未验收的商品,交付上线生产但是未达到试运营期限,统统都未确认收入。从这个角度来看, 中微公司基本没有什么库存 。
当前,刻蚀机和MOCVD两类设备年销售额16亿元,占到中微公司营业收入的81%,是中微公司最核心的收入来源。虽然没有分别披露两类设备产销量明细,但 平均752万/台的货值 ,远远吊打其他半导体上游设备。
此处揭示一个风险:受半导体行业市场份额高度聚集的影响, 中微公司的靠前大客户占比高达19.13% ,前五大客户累计销售额占比67.51%,导致 中微公司对头部大客户依赖性较大,受大客户经营风险的影响较大 。
中微公司核心业务的毛利率并不高,只有33.91%,在制造业中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中微公司当前市场份额较小,虽然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市场拓展和新客户开发过程中,性价比策略仍是最主要的销售策略。其次,受下游客户集聚影响,中微公司谈价也很难谈的高。综上,能保证30%以上的毛利,还能及时回款,也算是比较好的结果。
由于下游客户主要是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加工大厂,资信水平都比较好,中微近三年的账期显著缩短,比国企平均90天的账期要短了20天。当然,这种回款效率,跟逐年下滑的毛利率不无关系,权当利润空间换时间价值了。此外,中微的产品从出厂到确认收入,还要经过客户一段时间的试用和磨合。这段时间全都算在存货周转里,基本算是变向的拖账期。因此,在“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供应商动态协调+订单式生产模式”的组合拳下,中微的存货周转期依然超过350天,就是这个原因。总体来看, 中微的资金效率其实比较低 。
前面说了中微是含着金钥匙成长的企业,这话一点都不假。不管是各路股权投资基金、还是各类债权资金,不管社会融资环境是好是坏, 中微总能搞到钱 。2016年,中微的资产负债率竟然高达180%,这在非上市、非金融公司简直是难以想象。直到这两年各路基金持续加码,加上上市募集的14.5亿,中微的资产负债率才被稀释下来。
中微的盈利也是近两年才有的事,之前十多年一直靠各路资本接济。三年前实现MOCVD量产,加上刻蚀机出货量的持续增加,中微公司才得以盈利。像这种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公司, 短期的盈利都是次要指标,成长性才是更重要的估值因素 。( 技术不够先进的另说 )
中微公司近几年的 平均回款率都在100%以上 ,除了客户资信水平好之外,与各路国资背景也不无关系,毕竟在同样的客户结构中,民营半导体设备公司回款就比较艰难。至于超额回款部分,除了订单预收款之外,还有部分与经营活动相关的 政府补贴 。总体来看,中微公司基本是A股少数最不愁回款的公司之一。
这些年,中微每年都能从政府拿到个把亿经营补贴,加上近三年销量扩大,利润也跟着上涨,中微的经营现金流基本没什么问题。至于巨额的投资净现金流,除了个把亿的对外股权投资, 其他的全买了理财 ,只是货币的一种**形式,完全可以忽略。
在持续加注的私募基金和IPO募资后,中微的资金状况相当好,48亿的总资产中,一半都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还有11亿已经发货但还尚未确认收入的存货,这个基本也可以看成3~4个月后的现金。总体来看, 中微公司71%的资产都具备高度的流动性 ,怪不得会有大把资金去买理财。
资金来源方面,经过大额资金的稀释,实质性负债总额已经相当小了,少数几个亿的应付款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反正只要中微还经营,这个部分就长期滚动。
了解了中微公司的资产结构,流动性指标就没有看的必要了,总之就是一句话: 资产流动性超级好 。
作为 中国半导体设备技术最先进的企业 ,中微公司的竞争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刻蚀机、MOCVD技术;
【2】神话般的刻蚀机大牛和他的顶尖技术团队们;
【3】上海国资、财政部大基金、各路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的追捧;
【4】稳定的客户关系和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5】强悍的回款能力;
【6】中国半导体产业巨大的市场机会;
【7】其他。
简单来说,中微公司在技术、资金、客户和市场方面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当然,对于中微这样的半导体装备公司, 一切的根源就在于顶尖的技术团队和国际先进的技术 ,有了这个,其他所有的资金、客户、荣誉和地位都来了。
作为技术团队联合创立的高科技企业,中微公司的人才结构仍旧充满技术派特色:
纯研发人员占比高达38%,加上20%的基础技术人员,中微公司的 整个技术团队基本占到58%的比重 ,具有高度的 技术密集 型 特点。当然,这与技术派的创始团队偏好有关。作为国企,中微身上也有显著的 国企特色(组织臃肿) ,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团队身为高管,实际上仍偏向于做技术带头人,既占用了管理人员的名额,又导致管理职能被其他纯管理人员分担,所以管理团队总人数会相对大一点。
在学历结构上,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要扛起半导体设备一流技术的研发大旗,中微公司的学历结构绝对不会低。 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34% ,完全能够满足公司高端技术大牛的人才结构;本科及以上人才占比高达81%,在魔都的高科技企业中一点也不拖后腿。至于134人的专科人员,大多都是资历老、经验丰富的老骨干,如今的专科生想进中微,基本没有可能。
中微公司的报表其实并不严谨,前后有些数据是有矛盾的,坑爷核对了几遍,这里也只能凑合着看了。
通常,纯科研技术团队创始人都会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技术人员比重高,二是对销售团队莫名的重视,这两个特点在中微身上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微2个亿的销售费用,其中一半都发了工资,然而销售人员只有52人, 人均年薪200万 。(你没有看错)当然,中微的销售可是遍布世界各地,国外工作收入高也是众所周知的。
其次便是中微的高管团队,这个充满技术大牛的团队,除了人均200多万的年薪外,部分人还持有0.1%左右的股票,市值大概1个亿左右。至于普通的研究团队,人均薪酬也在60万的水平,哪怕没什么背景,在魔都也能活的比较滋润。
在各大高管的拉动下, 公司平均薪酬基本是上海市的三倍 。不仅如此,中微还是一个 全员持股的公司 ,当前中微的第五大股东,就是员工持股平台。在整个人才选拔、组织建设和业务管理体系, 中微都能看到几分华为的身影 ,就连创始人1%以下的持股比例,都跟华为极其相识。
当然,从中微管理层的角度,反正股利都是大股东的(国资和私募),索性还不如多给兄弟们发点工资聚拢人心,送个顺水人情。
中微公司属于 “本土靠前高科技吉祥物” ,综合评分如下:
【1】中微公司具有国内顶尖的等离子刻蚀技术、LED薄膜覆盖技术、和高端的研发团队,即便不会资本运作, 也会被资本抢着运作 ;
【2】中微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制造公司未来最有潜力的本土供应商,销售和回款情况都比较好,利润率也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3】中微公司资产主要以现金为主,流动性较好,无形资产估值相对保守,整体资产质量较好;
【4】公司成本控制一般,主要是人均福利较高,基本是 通过高薪换人才的策略 ,所以成本控制这一项并不重要;
【5】中微公司坐收各类资源和支持,除了国际贸易战、和大客户经营风险传导之外,基本没有其他风险,短期内技术被本土企业超越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中微公司不仅代表了本土半导体装备的*高技术水平,也代表了行业*高估值水平。 可以说,这几个月的科技股炒作,其他股票基本都是参照中微公司进行估值,导致科技股整体估值持续走高。
当然,中微被爆炒还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这也是坑爷很难估值的一只股票,因为A股基本没有可以对标的公司(除了晶圆制造环节的沪硅产业)。至于其他跟风炒作的,退潮之后,裸泳自现。
当前,中微公司主要有 “集成电路、区块链、上海自贸区” 三大概念。
未来,中微公司可能还会增加 “芯片、半导体、光刻机、华为、苹果、特斯拉、宁德时代、国产替代、富士康、大基金持股” 等概念。一方面,中微公司的下游客户很可能会覆盖到下游手机、电动车巨头;另一方面,中微公司在半导体设备的技术深耕和产品拓展, 很有可能成为国内靠前家造出高精度光刻机的公司 。
2020年,中微公司战略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一是 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深耕 ,争取做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通 过并购进行产品线拓展 ,实现泛半导体设备全覆盖的战略。总体而言,中微公司的战略仍是聚焦技术和产品线,虽然公司没有提营销,但在国内外市场拓展、高端人才引进、团队建设和内控方面,中微也在同步发力,基本是内外兼修的模式。
坑爷认为,中微公司是国内少有的 “技术顶尖、格局较大、做事低调、路径稳健” 的优质高科技公司。或许中微是被流言搞怕了,或许这个团队就是如此低调。不管如何, 这个公司大概率是中国未来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 。
作者为阿尔法工场特邀研究员
导语: 拥有明星光环和绝对核心技术的中微公司,必将成为科创板最受瞩目的企业之一。
将于6月20日闯关科创板*发申请的中微公司,是迄今为止在所有公开披露的科创板申请公司中,最值得关注的核心标的之一。
根据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指明了优先推荐的三类企业及六大重点领域。且科创板支持高研发、暂时处于亏损的公司上市。
图1:优先推荐下列三类企业范围
资料来源:上交所(点击可见大图)
对于中微公司来说,这一指引框架似乎就是为它量身定做一般。
从刻蚀设备打破国际领先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到成为全球MOCVD(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龙头,再到5nm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应用到全球最领先的晶圆制造厂,中微公司的崛起以及未来演进路径值得我们深入研判。
01 从“微”字说起
中微公司是一家实打实的高科技企业,涉及艰深的半导体专业领域。但“微”是公司业务的本质,这也是公司名字中微字的含义;包括A股上市公司的北方华创(SZ:002371),前身也叫做“北方微电子”。
半导体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其是绝对的微观加工,可以比喻为在纳米维度上造高楼大厦。
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到如今14nm、7nm器件,微观器件的基本单元面积缩小了一万亿倍,,而且在如此小的芯片(集成电路)面积上,完成最终制造需要成百上千个步骤工艺,其中等离子体刻蚀就需要几十到上百个步骤,难度可想而知。
正是这个原因,半导体产业素来有“一代设备、一代工艺和一代产品”行业特点,半导体设备占先进集成电路大规模生产线的投资的75%以上。
图2: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根本
资料来源:麦肯锡公司,同行业公司公告(点击可看大图)
公司所有的销售设备都是半导体设备,最主要的产品为刻蚀设备和MOCVD设备。该两项主业中,2018年,刻蚀设备占公司收入比重的40%,MOCVD占公司收入的60%。
图3:公司收入拆分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点击可看大图)
具体来说:
(1)MOCVD设备的应用下游为LED
中微公司的MOCVD设备2017年成功打破国外的垄断,实现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仅1558万元激增到2017年的5.3亿元,实现飞跃发展。
根据IHS Markit的统计,2018年中微公司的MOCVD占据全球氮化镓基LED用MOCVD新增市场的41%;尤其在2018年下半年,中微公司的MOCVD更是占据了全球新增氮化镓基LED MOCVD设备市场的60%以上成为绝对的龙头。
其MOCVD设备已被三安光电(SH:600703)、华灿光电(SZ:300323)、乾照光电(SZ:300102)、璨扬光电等多家一流LED外延片及芯片制造厂商大批量采购。
由于公司已成为这个领域的绝对龙头,影响公司最重要的变量就是下游LED的景气度和对LED芯片设备的需求量。
图4:氮化镓基LED MOCVD供应商各季度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IHS Markit(点击可看大图)
(2)刻蚀设备为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之一
半导体产业链条比较长,每一个环节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中微公司所处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中游位置,即为IC(集成电路)制造环节提供专用设备。
图5:半导体产业链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点击可看大图)
而IC或者说晶圆制造设备从类别上讲可以分为刻蚀、光刻、薄膜沉积、检测、涂胶显影等十多类,其合计投资总额通常占整个晶圆厂投资总额的75%左右,而其中刻蚀设备、光刻设备、薄膜沉积设备是集成电路前道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三类设备。
图6:晶圆制造三大核心设备
资料来源:Semi,华泰证券(点击可看大图)
其中光刻设备正是由荷兰大名鼎鼎的阿斯麦(ASML)垄断,最贵的光刻机单台可以卖出1.2亿美元的天价。而三大设备其余的两个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也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因此这个形成高度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
中微主要生产技术含量极高的电容性刻蚀设备,根据Gartner统计,公司的电容性刻蚀设备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在1.4%左右,这个市场空间要高于LED的MOCVD设备,并且国产替代空间更大。
图7:全球半导体刻蚀设备市场份额分布情况(2017年)
资料来源:The Information Network(点击可看大图)
02 豪华的明星创业团队
中微公司2004年创立,是由一大批在全球半导体设备产业长期耕耘,做出突出贡献的研发、工程技术、销售和营运专家创立和参与的科创企业。
创始人尹志尧博士是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大咖。1944年生的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1984年-2004年20年间,曾先后就职于英特尔、泛林半导体、应用材料三大半导体公司,并担任核心技术高管,其在应用材料专门负责离子体刻蚀设备产品。
2018年尹志尧博士与英特尔董事长、格罗方德CEO等一起被评为2018年国际半导体产业十大领军明星。
而当时一起创业全明星团队的还包括杜志游博士、朱新萍、倪图强、麦仕义博士、杨伟、李天笑等行业资深人士。
公司设立时为外商独资企业,后经过转让成为国有企业绝对控股的企业,原创始团队通过海外持股平台中微亚洲和个人持股方式持有公司部分股权。
公司现在靠前大股东为上海创投,持股比例为20.02%,第二大股东巽鑫投资的持股比例为19.39%;上海创投、巽鑫投资、巽鑫投资、浦东新兴四大国资总计持有公司上市前股份的45%。
而且公司的股东里,还有众多知名内外资的身影。足以见,这家公司是被寄予厚望的。
图8:上市前股权结构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当然,公司在创业的15年间,也不负众望,持续推出多款重要产品证明自身实力。并在2018年实现收入16.4亿元,并首度盈利(扣非后)1.0亿元。
图9:公司设立以来主要产品演变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点击可看大图)
03 未来演进路径上的主要看点
毫无疑问,带着明星光环和绝对核心技术的中微公司,势必会成为科创板最受瞩目的企业之一,从未来的视角来看,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留意:
【1】烧钱还要持续多久?
半导体设备属于绝对的高精尖领域,因此是十分烧钱的领域,上市之后,由于资本是追求回报,还需要多久不再烧钱而是释放利润显然成为头等重要的事。对中微公司来说,烧钱主要体现在:
(1) 明星团队的薪酬。
公司的高管薪酬支出较大(虽然并不能称之为贵)。公司较多核心高管每年的薪酬就超过200万元。
而且中微公司的基因就是对技术人员的倚重,这点可以从其固定资产占比中看出,和同为半导体前道设备的国产龙头北方华创对比,中微固定资产占比要低得多,是一个更轻资产的公司,这也正说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核心的技术人才等“软资产”。
图10: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
资料来源:Wind(点击可看大图)
(2) 高额的研发支出。
半导体设备是个极为烧钱的投入,特别是中国企业技术落后于海外巨头,处于赶超初期。
中微公司和北方华创近3年投入占研发比重达到惊人的30%以上,这一比例比海外对标公司高出一倍,但由于海外半导体公司的绝对投入体量巨大,这一比例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不会大幅下降。
图11:极高的研发投入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点击可看大图)
(3) 政府补助。
2016-2018年,公司拿到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1.16亿元元、1.17亿元元和1.70亿元。半导体产业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行业,自然获得极大的政府支持。而这个补助金额还不包括税收优惠、股权融资支持等等
【2】估值怎么给?
正是由于公司高研发的烧钱商业模式,按照PE(市盈率)估值显然不合理,会得到一个极其吓人的高PE倍数(比如北方华创的PE倍数长期在100倍以上)。而EV/EBITDA(企业价值/息税折旧前盈利)首先适合于阶段比较成熟的企业,再者中微公司是一个轻资产公司,折旧等并不多。
因此,可能现阶段PS(市销率)估值是比较合适的,但由于国内仅北方华创这一家上市公司可以对标,建议可以同时参考海外巨头的估值变化历史。A股创业板的北方华创PS估值中枢约在10倍左右。
图12:北方华创PS(市销率)区间
资料来源:Wind(点击可看大图)
关于估值,需要补充两点参考的锚:
(1)中微公司最近的一次增资发生在2018年7月,按照当时首次入股的国投投资、亮橙投资、茂流投资计算,中微公司的投后估值应该在12.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4亿元。
(2)公司此次IPO预计募集资金10亿元,占公司发行后总股份数量的10%,也就是意味着公司发行后估值100亿元。
图13:公司发概况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点击可看大图)
【3】行业怎么看?
由于市场需求带动全球半导体产能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 SEMI估计2017-2020年,全球预计新建62条晶圆加工线,其中中国大陆将新建26座,成为全球新建晶圆厂最积极的地区,整体投资金额预计占全球新建晶圆厂的42%,为全球之最。
(1) 周期性。
半导体从来都是一个周期成长性行业,2018年行业景气度由于消费电子的下行导致出现短期波动,因此下一个大的应用场景将是半导体拐点的催化剂。
未来5G、IoT、AI和大数据将极大可能拉动半导体的需求,而这部分大量的产能和需求都在中国,因此行业的长期成长趋势不比过分担忧。
图14: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额(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点击可看大图)
(2) 产业集群效应。
虽然有行业需求保障、家政策大力扶持,未来国产半导体设备企业必须要形成群体性崛起的趋势,抓住半导体产能向中国转移的这一大趋势,才能完成国产替代。
从目前的水平来看,国产设备公司已经在IC制造前中后道开始有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渗透,但从收入体量上来看,这必将是一个长久的战役。
图15: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优势产品分布图
资料来源:Semi,华泰证券(点击可看大图)
图16: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代表产品分布图
以上就是中微公司是国企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