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是什么意思
昨天有网友发帖说“从2018年福厦泉各市总客运量、总货运量分析,谁是福建交通枢纽?”很明显网友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枢纽,老夫当即提示性发问:江苏客运量货运量大于上海,江苏是枢纽吗?印尼......接下来具体说说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搞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在这个前提下,有助于我们搞清楚当下的自己在哪里,从而知道如何规划未来。
“历史真正的功用”,是帮助你通过过去看到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施展
今天,隆重为大家分享一本书——《枢纽:3000年的中国》,作者是青年历史学者施展。从酝酿到落生,这部作品花去作者八年时间,力图用更系统的方式,对“什么是中国”以及“中国未来走向哪里”给出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解释。在《枢纽》这本书中,施展打破了一般历史讲述的中原视角,展现了一个超大规模、多元一体的中国:对内,中国是个多元一体的体系;对外,中国是世界秩序的枢纽。
什么是中国?汉民族国家?民国时期为什么要五族**?元朝、清朝算不算正统?“一*一*”倡议为什么意义深远?……想必喜欢历史的同学都或多或少的思考过这些问题。 本书的核心问题意识就是,一方面要对这些问题给出回应,核心是“何谓中国”;一方面要努力找出诸种问题的内外联动关系,使得给出的回应可以形成一个统一连贯的体系。
书中有很多关键概念,比如超大规模性、天下体系、中原中心论、内卷化、*治整合、多元一体、内部性、外部性等等,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概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买来阅读,今天我主要为大家讲解超大规模性:
说起四大文明古国,我们都很自豪,我们中国式唯一一个文明延续了3000年以上的古文明。很多古时候统一、强大的大帝国,都曾经大一统过,但是分裂后普遍没有再统一、甚至覆灭了,比如古埃及帝国、古希腊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只有我们中国即便分裂了也能够再次统一起来,而且从宋代以后就基本没有出现过长期分裂的状况。三国时所谓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情况变成了分的时候远远少于合的时候。WHY?
我想你已经想到了,因为中国的超大规模性。纵观历史,整个世界就只有中国具有这么大面积的耕地,同时地理环境非常好,北有草原和大漠,西有沙漠、难有高原、东有大海,能够同时养活很多人,人口相对集中,所以收税成本就低,统治成本自然就低。当中央政府统一大部分地区后,能够依靠超大规模性的土地和人口,获得碾压性的财力与军力,地方势力都必须向中央政府低头,从而形成一个大一统帝国。简单说就是由于中国具有超大规模性,所以拥有足够庞大的财富可供汲取,就是池子大;还有一个就是人多,能够低成本的进行财政征收。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正是因为超大规模性,才有了古代中国的强大,秦汉、唐宋乃至元等等朝代,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清末的没落,也是因为超大规模性。
超大规模性虽然能让古代中国维持大一统,但却不能带来更多红利,因为它会让古代中国陷入一种困境——内卷化。意思是说,社会和经济会自我锁死在一种低技术水平线上,没有任何办法向前进步。所以 内卷化 就是近代中国在世界上落后的重要原因。
书中给的论据是:19世纪,中国人口史无前例地达到了四亿,纠正个误区:并不是因为有了美洲的土豆和玉米,是因为人口多了才引进这些物种的。这些大量过剩的人口本来就没钱赚,给他一点钱他就肯干活,所以任何以节省劳动力为目的的技术变迁是不可能出现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就是劳动力的边际成本低于工厂的)。这进一步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工业**没法内生性地在中国出现,而过剩人口问题又只有工业经济才能消化掉,中国就这样自我锁死了。之所以英国能够发生工业**,就是因为工人的用工成本比研发、使用机器的成本高得多,所以不工业**不行,但是中国由于内卷化却陷入了锁死状态,不能够自发革新。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资产阶级、工业**,只能依靠全球化带来契机,利用外部力量来刺激中国,从而走出内卷化困境。
由于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外部力量只能把中国的部分地区拉动起来,但是整体却只能依靠国内的精神自觉。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国家,像泰国、韩国,如果它们愿意加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话,靠外部世界的拉动就可以把整个国家全都拉入到现代经济世界里。但是中国规模太大了,大到没有任何人能够把中国整体性地拉动起来,只能拉动局部,比如上海、广州、天津这些口岸地区,所以这些口岸地区跟世界大都市纽约、伦敦、巴黎的联系,远远大于它跟200里地之外乡村的联系,国家在经济层面彻底被撕裂了。这种经济撕裂一定会引发社会撕裂,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如果中国的经济只能被局部性拉动的话,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除非先通过*治整合,使得这个国家有能力用*治性的办法,让国家整体性地加入到世界经济秩序中,才能够把超大规模的人口优势释放出来。
而这个*治整合,就是我们以前历史课本里学到的“只有**可以救中国”的体现。在**的带领下,利用共产主义这个普遍主义,代替果*当的民族主义(汉民族主义),使阶级*治代替了民族*治,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个“普世民族主义”。从而从领土、精神构想上完成了大一统,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超大规模性又开始发挥正反馈。在改*开放中重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实现了近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奇迹。
那还有其他超大规模性的国家吗?
答案是肯定的,有!比如美国算一个,俄国算半个。因为世界秩序就是在这几个若干个超大规模国家彼此博弈的过程中,逐渐达成的一个均衡状态。相信大家还记得当年毛**的“三个世界”理论。当年是美苏争霸,同时留存了“第三世界”这个过渡地带。冷战结束后,俄国基本继承了苏联的大陆帝国秩序、美国仍然是海洋秩序的维护者。而我们中国,则充当了“第三世界”的领袖,发挥了另一个重要的作用——世界的枢纽。 我国的世界环境决定了我国既具有大陆帝国特性(14个邻国),同时又具有海洋帝国气质(辽阔的海岸线及领海)。更重要的是,由于改*开放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把自己打造成为了世界的工厂,成为了整个世界的纽带。
怎么判断出来的这几个国家呢?现在的联合国体系,本质上就是二战后的一种新秩序,是用来约束其他国家的,如果能够存在不受真正约束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判断为超大规模性国家。想想美帝的世界警察,想打谁就打谁?战斗民族的霸气,也没人敢怎么样?而我国,就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大霸权国敌视的情况下,依然游刃有余。尤其是超大规模的人口与市场,军力不表,所以也算一个。也就是说,美国、中国、俄国,在现有的世界秩序下,是没有人能够真正约束住它的。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体会就是,理解中国历史,不能站在汉族的角度理解,也不能站在蒙古族或者其他民族的角度理解,因为中国的历史,是大部分人族的历史,只有汉满蒙回藏结合其他所有少数民族的历史,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中国,理解为什么中华民族是一家。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表述,个人认为这是每个*产*员都该读的书,以前的学习说**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但是论据让我们普通人难以理解(亦或者是知识量不够,理解不了),但是《枢纽》通过历史正统性、中国要发展必要完成*治整合才有可能,给出了我党领导中国的合法性、合理性、必然性。
修建在同一河段或地点,共同完成以防治水灾、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目标的不同类型水工建筑物的综合体。水利枢纽工程通常是水利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由挡水建筑物(壅水)、泄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以及必要的水电站厂房、通航、过鱼、过木等专门性的水工建筑物组成。
水利枢纽按承担任务的不同,可分为防洪枢纽、灌溉(或供水)枢纽、水力发电枢纽和航运枢纽等。多数水利枢纽承担多项任务,称为综合性水利枢纽。影响水利枢纽功能的主要因素是选定合理的位置和最优的布置方案。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一般通过河流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确定。具体位置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使各个水工建筑物都能布置在安全可靠的地基上,并能满足建筑物的尺度和布置要求,以及施工的必需条件。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一般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确定。枢纽布置必须使各个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在位置上各得其所,在运用中相互协调,充分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个水工建筑物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水流条件良好,上下游的水流和冲淤变化不影响或少影响枢纽的正常运行,总之技术上要安全可靠;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力求建筑物布置紧凑,一个建筑物能发挥多种作用,减少工程量和工程占地,以减小投资;同时要充分考虑管理运行的要求和施工便利,工期短。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按系统工程的分析研究方法进行论证确定。
水利枢纽常按其规模、 效益和对经济、 社会影响的大小进行分等,并将枢纽中的建筑物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级。对级别高的建筑物,在抗洪能力、强度和稳定性、建筑材料、运行的可靠性等方面都要求高一些,反之就要求低一些,以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昨天有网友发帖说“从2018年福厦泉各市总客运量、总货运量分析,谁是福建交通枢纽?”很明显网友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枢纽,老夫当即提示性发问:江苏客运量货运量大于上海,江苏是枢纽吗?
印尼客运量货运量大于新加坡,印尼是枢纽吗?
网友又说是要按地级市算,老夫就又问:到底什么是枢纽?是按行政区算吗?是按地级市算吗?
在网友一阵不着边际的七言八语之后,老夫给予了解释:
交通枢纽是交通流大量交汇、高度集中的地方,而不是圈了一个大范围得出一个更大统计数字就是交通枢纽。上海是交通枢纽是因为交通流在上海大量交汇、高度集中,而江苏量大是因为是一个大范围的统计数。新加坡是交通枢纽是因为交通流在新加坡大量交汇、高度集中,而印尼量大是因为是一个大范围的统计数。中国的地级市大多是多个县市区的集合体,很多地级市量大是因为把大量分散的数字统计进来了,并不等于它就是枢纽。
然而,老夫实在想不到网友们水平是这么低,这么浅显的道理仍然无法理解。这里再啰嗦几句,说得再明白点。
首先,交通枢纽是在地理空间上交通流集中、交汇、中转、发散的地方。如果是在很大范围内的零散的从甲村到乙村、从丙村到丁村、……从A乡到B乡、从C乡到D乡、……从县1到县2、从县3到县4……之类的客运量、货运量,这些客运量、货运量也许数量不小,但却零零散散分布各处,那能说是枢纽吗?福州是一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厦门是一千多平方公里的范围,福州客运量货运量哪怕真比厦门多一点,那就能说明福州更具枢纽性吗?那不就像江苏上海、印尼新加坡的例子吗?
说到这,有些网友还是不明白,那到底什么是枢纽呀?有人提到了厦门北站、福州南站,我说没错,这就是一种枢纽。但是,有的井蛙痴病就又犯了,就说:那按你这么说,枢纽的统计范围就只有厦门北站、福州南站才能算了。我说不对,厦门北站福州南站是一种枢纽,但是枢纽却不仅仅厦门北站福州南站这一类,这一类只是高铁线交汇的地方,而交通枢纽还可以是各种海陆空交通交汇、公铁交汇、长短途交汇、近海远洋交汇、干支线交汇……,可以说,交通枢纽可以小到一个县一个乡里的一个交通站点,也可以大到一个都市区、城市群里的一个共同起着枢纽作用的交通系统,比如十三五交通规划提出“重点打造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都不是局限于一座城市之内。
说到这,有些网友可能明白了,有些网友却越来越不明白了,说那按市来统计也不行,不按市来统计也不行,那到底怎么统计才算呢?这么说吧,交通枢纽是在地理空间上交通流集中、交汇、中转、发散的地方,谁规定就是一个市?绝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所谓地级市客运量货运量就能得出谁是枢纽的结论的。交通枢纽,更重要的是看地理上能够协同发挥枢纽作用地理空间。
以上就是枢纽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