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安娜理财踩雷是真的吗?

富安娜的理财产品陷入逾期危机。图为富安娜龙华工厂。 (视觉中国/图)家纺龙头公司富安娜(002327.SZ)的一纸公告,揭开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背后的隐忧。据富安娜2022年8月......

富安娜理财踩雷是真的吗

接下来具体说说

家纺龙头富安娜理财踩雷,仅收回12%本金,1亿本金和收益危险

富安娜理财踩雷是真的吗?

这些年常听理财暴雷,但是牵扯到上市公司和头部券商的不多。8月23日,A股家纺龙头富安娜又添一个案例。

富安娜公告称,该公司在中信证券购买1.2亿元理财,到期后只收到产品本金1350万元,另外1.065亿元本金和投资收益均未兑付。

上亿元的理财,仅收回不到12%的本金,富安娜公告一出就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你看上的是几个点的收益,而人家看上了你的本金”“浓眉大眼的券商一哥也不行了?”

本次暴雷理财为中信证券富安FOF定制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富安1号),为固定收益类理财,本金1.2亿元,2022年3月19日到期。

据披露,此笔理财有1亿元投向北大资源杭州海港城,另有2000万元投向货币基金。

“北大资源杭州海港城”项目的债务人是浙江蓝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早已实质违约,在2019年和2020年审计报告均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主要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方北大方正集团正在进行重整。

鉴于上述情况,中信证券管理的“富安1号”不得不逾期。

富安娜指出,逾期后,该公司曾多次与中信证券沟通,要求先行兑付2000万元货币基金,但该券商仅在2022年4月14日兑付1350万元,且剩余650万元货币基金中信基金也未做出合理解释。

截至公告时,由于中信证券尚未出具最新估值表/净值说明,富安娜无法准确预计该笔投资可能带来的本金损失。

富安娜表示,由于是运用闲置资金购买的理财产品,不会影响公司日常经营和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另外,富安娜董秘称:“沟通时(中信)说抵押资产物比较足,而且涉及到北大资产重组事项,我们还是比较相信中信,希望尽快给我们兑付本金和收益。”

但理财暴雷对富安娜的股价产生了负面影响。8月23日收盘时,富安娜所在的纺织服装板块上涨0.76%,该公司下跌1.35%。

富安娜是家纺行业的龙头公司,至今市值60亿元。这些年经营也算稳健,2021年营业收入刚刚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1.79亿元,净利润也有5.46亿元。

据披露,2016年4月,中信证券被富安娜选中,负责管理6亿元闲置资金中的5000万元。2020年,富安娜闲置资金增加到12亿元,交给中信证券管理的金额增加至4.6亿元。中信证券成为管理该公司资金较多的金融机构。

到2021年,中信证券负责富安娜4笔闲置理财的管理,“富安一号”是最后到期的一笔。

富安娜理财踩雷是真的吗?

但是,故事拥有一个美好的开头,却没有完美的结尾。

一亿资金逾期,豪赌还是踩雷?富安娜与中信证券的“罗生门”

富安娜理财踩雷是真的吗?

富安娜的理财产品陷入逾期危机。图为富安娜龙华工厂。 (视觉中国/图)

家纺龙头公司富安娜(002327.SZ)的一纸公告,揭开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背后的隐忧。

据富安娜2022年8月23日公告,公司购买的中信证券理财产品逾期兑付,涉及金额约1.065亿元,产品名称为“中信证券富安FOF定制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简称“富安1号”),受托方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很正常,延期兑付也不算罕见。富安1号的特殊之处在于,该项目底层资产投向了杭州市“西溪海港城”商业地产项目(又称博雅城),而海港城自建设之初就“负面缠身”,多次被媒体爆出延期、烂尾、长期空置等问题。

作为方正集团名下地产板块的项目,伴随母公司破产重组,海港城被清算的结局难以避免,上市公司投资受损的可能性很大。

富安娜将此归咎于操盘方中信证券的失误,质疑将低风险的资金配置于高风险的非标类产品,券商是否履行了风控责任。

但富安1号属于单一资管计划,多位受访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这类专户产品本就是为投资者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资方大概率清楚资金的真正去向。

据财汇大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规模约为1181亿。2021年全年的数据为2800亿。但这仅仅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规模的“冰山一角”。A股上市公司中,真正主动向市场公开自己理财数据的只有不到百家。

上市公司究竟有多少资金投向了类似海港城的“问题项目”,A股市场又有多少个富安娜?

“三易其主”的海港城

位于杭州的西溪海港城可谓“命运多舛”。

2011年,一家名为浙江蓝顿实业有限公司(简称蓝顿实业)的中小地产商拍下了这块位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边的地块。这里被杭州市政府规划为“未来科技城”,一公里开外,就是阿里巴巴杭州总部的所在。

蓝顿实业原本计划将海港城建设成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公司高管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项目总建筑面积是23.8万平米,项目设计包括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等设施。

但开发商时运不佳。2011年起,央行在半年内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根紧缩”导致市场资金被抽调。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杭州市房地产市场监测报告》,当年杭州楼市销量和价格双双下降,房产开发企业的到位资金为3112.14亿元,增速较2013年回落26.8%。与此同时,各项应付款的增速达52.8%,房企们明显“收不抵支”,资金链相当紧张。

这一年杭州房地产市场进入寒冬,一大批中小开发商宣布退出市场,甚至破产清算。海港城则被爆出因开发商欠款2亿元导致项目停工的消息,延期交付已是板上钉钉。

但蓝顿实业找到了“白衣骑士”,蓝顿实业将海港城的实际运营公司——浙江蓝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蓝德置业)的大部分股权转让给了成都天亿启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天亿)。成都天亿是北大资源集团城市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北大资源)的子公司,北大资源则是方正系旗下的地产板块子公司。

2014年11月,海港城换了东家,还改了名字——博雅城。但是海港城再次延期交付,直到2017年,项目才正式开始招商。

项目招租、出售情况始终不及预期,更糟的是,北大方正旗下的房地产业务已然出现阴影。当时方正系的房企在全国各地“高价”拿地,高负债的经营模式使得房地产板块业务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以方正系地产板块的核心资产、港股上市公司北大资源(控股)有限公司(00618.HK)为例,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负债率超过90%,账上的有息借款为152.3亿元。其中,一年内偿还的短期债务高达101.4亿元,占比近七成,2至5年内偿还的中长期债务约50.9亿元。同期公司账上的现金等价物仅为54.78亿元,相当于资不抵债。

此时的方正系急需资金以解地产危机。2018年4月,富安娜通过中信证券投出了靠前笔理财资金。

直到2020年北大方正彻底进入破产重组阶段,富安娜投资的理财产品被逾期。

同一项目,连买五次

富安娜被称为国内家纺家居的龙头企业,中信证券同样处于券商行业的靠前梯队。

富安娜称,公司于2021年3月19日购买1.2亿元、期限12个月的富安1号,到期日为2022年3月19日,截至公告日,公司共计收到产品本金1350万元,剩余产品本金1.065亿元及投资收益到期未兑付,相当于九成资金的损失(逾期)。

而中信证券提供的富安1号产品2021年年报及询证函显示,“富安1号”底层资产为东方红货币B、北大资源杭州海港城。其中货币基金价值2000万元,剩余资金全投向了海港城。

货币基金几乎不存在亏损风险,因此,损失根源在于海港城。

富安娜在公告中写道,“北大资源杭州海港城项目债务人蓝德置业早已实质违约,且2019年和2020年审计报告均被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主要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方北大方正集团重整计划执行期限日前被**裁定延长至2022年12月28日。”

从富安娜的表述来看,上市公司对富安1号的资金投向并不了解,并将亏损风险归咎于中信证券将资金投向一个已有明显债务风险的项目。

但长期从事上市公司审计工作的王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信证券刻意隐瞒底层资产情况的概率很小。

首先,富安1号是一款定制型的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王涛解释,这类产品的一大特色就是仅有单一客户,相当于券商为某家上市公司特制的一款投资理财。因为是“特别定制”,资产的投向往往早已确定。

这是这类“专户”产品的主要功能,能将上市公司资金投向特定领域和项目(如私募债等非标准化产品),这和市场上通常见到的公开募集型理财产品有本质上的区别。

实际上,从2018年4月起,富安娜便开始购买富安1号。2018年4月、2018年5月、2019年4月及2020年3月,富安娜相继购买了四期“富安1号”,前三期均购买1亿元,第四期购买1.2亿元,累计购买金额4.2亿元,累计收益约3865万元。

“这类产品里,券商的角色更像是通道,而不是投资管理人。因此在考量投资风险的时候,会和投资方确认标的范围,否则必须承担很大的投资风险。”王涛说。

并且券商将定时发布产品年报及相关资产讯息,其中包括具体资产投向。富安娜也曾在公告中引述相关内容。

若富安娜未被告知具体的资金投向,中信证券就明显存在巨大的风控风险,它为何将一个股东方已经陷入破产程序的资产项目售卖给上市公司?

截至发稿,南方周末记者仍未打通富安娜董秘的电话。

该公司董秘龚芸此前曾回应媒体称,“中信证券也是北大(即北大方正集团)重组的财务顾问,北大重组也是央行(牵头的)靠前个校企重组,有一定的本金和足额的资产保障。我们还是相信中信证券作为头部券商,应该对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义务要负责任。”

但龚芸并未回答关键疑问:富安娜是否知晓富安1号的真实资产情况。

中信证券是否向上市公司告知了底层资产的情况?截至发稿,中信证券方面仍未回复南方周末记者。不过一位项目知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富安1号并非由集团总部FOF团队发起的资管项目,只是被披上了一层“壳”。

富安娜理财踩雷是真的吗?

(梁淑怡/图)

绕道“FOF”?

富安娜并未在公告中说明,先后5次购买的富安1号理财产品是否全部投向了海港城。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富安娜第四次购买“富安1号”时,出现了合同变更。

富安娜指出,当年3月20日,“(公司)听从管理人建议,鉴于证券期货相关管理规定有所变化,公司与中信证券及托管银行签署《中信证券富安1号定向资产管理合同之补充协议》,将合同变更为《中信证券富安FOF定制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下称‘FOF合同’)。”

该FOF合同约定的资产管理存续期限为3年,恰好与靠前次购买的时间段2018年4月吻合。

据担任某外资公募基金高管的陈平岩判断,中信证券能将数个投资时间不连贯的理财项目放在同一个FOF集合下,大概率5次购买的富安1号底层资产都是海港城。根据资管新规,若专户理财产品持有某一资产价值超过总资产的80%,需要同时配置其他类资产(如货币基金、大额存单等),一同“打包”进FOF类资管产品,形成多资产配置。

FOF是“fund of fund”的缩写,意为“投资于基金的基金”,中信证券将“富安1号”打包成FOF更像是“权宜之计”,因为上市公司若直接投资海港城这类非标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披露。

从富安娜的公司规章来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授权可购买的理财产品投向十分严格。仅包括两类,一是购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资信状况良好的机构发行销售的风险可控、灵活性较强、最长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理财产品和资产管理计划。

二是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券商收益凭证、固定收益类产品、国债逆回购、货币市场基金等。

从表面上看,富安1号明显属于靠前类。但若富安娜已然知晓,券商机构仅仅作为通道工具为上市公司的特定项目进行包装,则显然是利用FOF产品变相突破了上市公司的规章制度。

“大家说到理财,更多联想到的是低风险类的银行理财,富安1号这类非标产品明显不属于低风险产品,上市公司的投资是否应该更慎重呢?”陈平岩反问。

这类理财产品模糊了富安娜作为上市公司的责任界限。可以设想,如果富安娜将公司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非标产品如实公告,首先要面临的是股东大会和*董事那一关,二者有可能否决这类投资。

即便股东大会获批,对于海港城这样的高风险项目,中小股东也有权利被告知相关风险,给予中小股东“用脚投票”的机会。

上市公司频繁“踩雷”

除了富安娜,东方铁塔(002545.SZ)此前发布公告称,2020年4月,东方铁塔曾出资5000万元认购“中信证券信享106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最终投向了西部信托——渝信优债精选4号集合资金信托。

渝信4号融资客户(债务人)为浙江蓝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涉项目名称为杭州市余杭区西溪板块的海港城项目(商业项目),与富安娜相同。

近年来,像富安娜一般踩雷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并不少见,比如近日微光股份(002801.SZ)就公告称,其2021年6月30日认购的“中融-融沛27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5000万元、参考年化收益率7.2%,2022年7月30日到期后,该信托计划延长11个月,已延长至2023年6月底兑付。

英洛华(000795.SZ)、塔牌集团(002233.SZ)此前也发布公告,购买的信托计划产品出现延迟兑付。其中,广东塔牌集团旗下子公司广东塔牌混凝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中融-融筑42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展期长达两年。

海港城最终被作为不良资产处置,这是地产项目中最糟糕的结局。

“一般房地产的破产重组并不复杂,如果只涉及商品房,那只要做相应的估值、抵扣负债即可,甚至直接拿房子向债权人兑付也未尝不可。”君泽君律所(杭州)创始合伙人何立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何立志是国内首批代理房企破产烂尾诉讼的律师之一。

他分析,类似于海港城的项目存在一定的重组困境,首先该项目并非纯粹的商品房,而是集商务楼、住宅、商场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这在资产处置上难度明显高于纯粹的商品房。

难上加难的是,海港城并非项目自身破产,更多是源于其母公司方正集团的债务危机,相关的债务处理和安排会更复杂、更具风险。相应地,作为不良资产被处置的份额很难拿到高估值。

2022年5月底,成都天亿发生股权变更,北大资源正式退出,四川朗晖凌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

工商资料显示,朗晖凌亿成立于5月初,两大股东分别是四川朗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占51%股权),以及厦门鼎晖乾途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占49%)。

5月,鼎晖投资在其官方公众号的文章中称,鼎晖夹层投资与朗基资本管理通过合作平台成功摘牌北大方正资产包,总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该资产囊括了商办、商住、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类型资产,横跨多个新一线城市。

海港城的实际运营公司蓝德置业也处于上述不良资产包中。就在这次操作的三个月后,资金投向蓝德置业的富安1号遭遇了兑付危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涛、陈平岩为化名)

以上就是富安娜理财踩雷是真的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