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光电是做什么的?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海证券 杨阳)1、联创光电:科技领先型军民融合企业 1.1、光电骨干企业,布局激光与超导业务 联创光电是光电子行业骨干企业,在背光源、智能控制与电缆领域具备......

联创光电是做什么的

接下来具体说说

光电子企业,联创光电:聚焦新型主业战略明确,激光超导两翼齐飞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浙商证券 邱世梁 王华君 刘村阳)

1. 光电子领域领先企业,剥离亏损业务后业绩高速增长

1.1 二十余载深耕行业,成就光电子领域领先企业

公司深耕行业二十余年,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光电子领域骨干企业。联创光电成立于1999年,早期合并了江西地区老牌军工厂746厂(现联创特微电子)和834厂(现北方联创通信)。

联创光电是做什么的?

公司于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光电子骨干企业,位于“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之列,产品广泛用于背光源显示、家电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子、国防军工等领域。

联创光电是做什么的?

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伍锐为公司实控人,间接持股14.9%。 截至2022年半年报,控股母公司江西省电子集团持有公司20.81%的股份;伍锐先生通过持有江西省电子集团71.6%的股份,间接实现对公司的实际控制,间接持股14.9%。公司采用母子公司矩阵式战略管控的经营管理架构,实现公司总部战略管控、子公司灵活经营的模式,目前持股50%以上子公司共24家,主要参股子公司共3家。

联创光电是做什么的?

公司传统业务板块子公司亏损拖累业绩,参股子公司贡献主要利润。 受新冠疫情和华为终端订单波动的影响,背光源产品总体订单量下降,2021年公司子公司联创致光亏损0.67亿元;通信电缆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传统的RF电缆与光缆市场需求低迷,2021年公司子公司联创电缆、联创电缆科技分别亏损0.06亿元、0.3亿元。公司参股子公司宏发电声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13.8亿元,北方联创通信实现归母净利1.41亿元,贡献主要利润。

联创光电是做什么的?

股权激励绑定优秀人才,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2020年11月2日,公司对董事等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共计18人一次性授予共120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告时公司总股本2.71%,授予价格为11.26元/股,同时解锁条件也处于较高水平。本次股权激励有利于充分发挥核心人才的积极性,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联创光电是做什么的?

1.2. 有序剥离亏损资产,未来聚焦三大板块发展

公司目前业务主要分为5大板块,分别为智能控制器业务、背光源及其应用业务、光电线缆业务、激光及微电子业务、超导业务。

其中,智能控制器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华联电子承担;背光源产品业务主要由子公司联志光电及联创致光承担;光电线缆业务主要由子公司联创电缆科技、联创电缆承担;激光及微电子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欣磊光电、中久光电承担。2019年公司参与投资设立江西超导,拓展超导业务。

截至2021年底,公司五大业务板块具体情况如下:

1)智能控制器业务(营收占比56%、毛利占比67%): 子公司华联电子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器、智能显示组件和红外器件及其它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电子马桶智能控制器、按摩椅智能控制器、绿色照明智能控制器和汽车继电器控制器等,广泛应用于家电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

2)背光源及其应用业务(营收占比32%、毛利占比13%): 产品包括背光显示模组、显示器和LED照明等,应用于手机、平板、工控、车载、电脑等背光源显示领域。

3)光电线缆业务(营收占比5%、毛利占比6%): 产品包括馈线、光缆、高温射频电缆、充电桩电缆、HLF系列同轴电缆等,应用于通讯产品及相关设备、计算机网络、军用等领域。

4)激光及微电子板块(营收占比3%、毛利占比9%): 公司半导体激光系列及微电子元器件系列产品包括光纤耦合输出泵浦源模块、光纤激光器、光刃系列装备、LED芯片等,广泛应用于国内军工单位配套的星、箭、弹、船、机等军用装备领域,LED芯片同时也应用于民品红外接收器、灯具等领域。

5)超导业务(暂未实现营收): 公司高温超导感应设备系列产品包括大容量高温超导强磁场低频感应加热设备、基于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高端电工装备等,应用于铝铜型材挤压、高端金属加热、晶硅生长炉、金属熔炼、半导体熔融等、航天军工材料、磁储能、可控核聚变、磁悬浮列车等场景。

从营收端来看,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平稳发展,激光及微电子业务快速增长。

2021年,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7%,占整体营收的56%;背光源及其应用业务因疫情影响叠加产品结构调整,2021年营收同比减少13%,营收占比达32%;光电线缆板块持续优化升级,2021年营收占比为5%;激光及微电子业务虽然目前规模较小,2021年营收占比仅为3%,但已实现从0-1的突破,2022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65%,未来有望持续从1-N的复制。

从利润端来看,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贡献主要毛利,激光及微电子业务毛利率提升明显。

公司智能控制器毛利率略有下降,2021年为17%,毛利占比达67%;背光源产品结构调整见效尚需时间,毛利率仅为5.6%,毛利占比(13%)远低于其营收占比(32%);公司光电线缆业务剥离光缆、铜丝加工等毛利率较低的业务后,2021年毛利率显著提升,达16%;激光及微电子业务受益于产品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以及新获高毛利率激光项目订单,近年毛利率快速提升,2021年达38%,未来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质量。

公司背光源产品与光电线缆板块亏损业务正有序剥离,未来拟聚焦智能控制器、激光及微电子业务、超导业务发展。2022年上半年,公司与非关联第三方达成协议并完成交易,剥离了发展空间有限的电力缆相关资产,交易总金额2200万元,实现收益56.04万元。

2022年6月14日,公司披露与非关联第三方中基恒光签署的《股权转让之意向协议》,拟剥离背光源板块,转让后联创致光将剥离出表。华联电子与中久光电近年盈利水平稳步提升,公司在智能控制器、激光及微电子业务领域业绩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1.3. 公司近五年营收、归母净利复合增速7%、8%

公司近五年营收与归母净利复合增速分别为7%、8%,2022H1业绩高速增长。2017-2021年,公司历经背光源产品与光电线缆板块业务调整,营收与归母净利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7%、8%。

在“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战略指导下,2022H1公司继续夯实和优化传统主业,未来重点发展的激光和超导产业取得标志性进展,实现营收22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8%。

公司盈利能力整体呈稳步提升态势,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公司在基本稳定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收入含金量,2021年毛利率达14%,净利率达7.9%。

从费用端来看,公司期间费用率自2019年以来呈上升趋势,2021年为15.8%(+3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2%(+0.1pcts);管理费用率为7.7%(+2.8pcts),主要系分摊限制性股权激励费用大幅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为1.1%(-0.8pcts),主要系公司降低融资金额所致;研发费用率近年稳定增长,2021年达4.7%(+0.9pcts)。

公司负债主要为长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近年经营现金流改善明显。

从资产负债端来看,公司资产负债率近年略有下降,目前保持在41%左右。公司负债主要来自长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截至2022H1,公司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分别为8.48亿元、6.50亿元、2.98亿元。

从现金流来看,近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呈现不断改善的趋势,2022H1达到4.52亿元,同比增长32%。

2. 传统业务:聚焦智能控制器,参股宏发电声投资收益稳定

2.1.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快速增长,未来3年复合增速12%

智能控制器是电子设备的“中枢控制”核心,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等领域。

智能控制器是电子产品、设备、装置及系统中为实现特定功能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控制单元;是在微处理控制器(MCU)芯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置入定制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并经过电子加工工艺,实现终端产品特定功能要求的电子控制组件。其中,不同类型MCU被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等不同领域。

智能控制器处于产业链中游,智能化、定制化需求日益提升。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IC 芯片、 PCB 板等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分散且众多,中游厂商对单一原材料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较低,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智能控制器行业下游涵盖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和电动工具等领域。

智能控制器作为核心配套部件,下游终端市场对其集成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要求日益提升。

智能控制器产品市场需求目前正处于持续增长阶段,我国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

根据Frost & Sullivan 数据,2016-2021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由1.29万亿美元增长至1.72万亿美元,CAGR约为5.9%;同期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从1.36万亿元增长至2.71万亿元,CAGR约为14.7%。

在政策红利释放、技术更新迭代及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与渗透的影响下,预计2024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8 万亿元,3年CAGR=12%。

汽车电子与家用电器是智能控制器最主要的下游应用,占比分别为24%、16%。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从下游应用来看,2020 年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5700亿元,占比24%,是靠前大应用领域;家用电器市场规模约为3800亿元,占比16%,是第二大应用领域;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装置市场规模约为3090亿元,占比13%;其余智能建筑及家居、健康及护理领域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11%、4%。

材料成本占智能控制器总成本的85%,其中IC芯片为核心零部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智能控制器总成本中,材料成本、制造费用与人工成本分别占比85%、8%、7%。进一步拆分材料成本,其中占比较高的是IC芯片、分立器件与PCB,对应比重分别为23%、15%和10%;此外,电容电阻成本占比8%,显示器件和连接器成本占比均为6%,继电器、变压器成本占比5%,其他机械件成本占比27%。

智能控制器行业由于产品定制化需求多且产品迭代快,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智能控制器下游应用众多,产品具备非标准化、定制化的特点,因此行业集中度较低,各家厂商均有专注的细分领域。我国智能控制器主要公司包括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华联电子等,其中拓邦股份整体营收处于领先地位,在电动工具领域优势明显;和而泰营收规模仅次于拓邦,下游主要应用于家电领域;朗科智能、和晶科技与华联电子(联创光电子公司)规模接近,下游细分应用各有所长。

2.2. 华联电子立足家电开拓汽车电子与工控,赋传统业务新动能

公司子公司华联电子立足家电领域,持续向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等方向扩展。

目前华联电子在家居智能控制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不断进行应用扩展。2020年,华联电子成功导入华为合格供应商,并与厦门钨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军工业电机市场。

2021年,华联电子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持续延伸,智能控制器营收达12.4亿元,同比增长30%。同年,华联电子光耦订单突破 2 亿元,高端高阶光耦进入头部客户的重要供应链体系,出货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多领域积累优质客户,华联电子海内外营收稳定增长。

目前,华联电子生产的智能控制器产品包括电子马桶智能控制器、按摩椅智能控制器、绿色照明智能控制器和汽车继电器控制器等,涵盖智能家居、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子等多个下游领域,逐渐积累了包括伊莱克斯、ArcelikA.S.、A.O.Smith、格力、美的、江森自控、林德叉车、宏发、开利等在内的数十家国内外家电、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工业控制服务的全球优质客户,有力地保障了公司海内外业绩的稳定增长。

新产线投产后产值提升 50%,赋予公司发展新动能。

目前公司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受场地制约,华联公司本部产能利用率超100%,其中规模最大的部件类产品产能利用率达130%,高端光耦产线新进设备也因场地不足而无法布置。

2019年12月,公司翔安工业基地开工,拟投入4.5亿元建设智能制造标杆生产线,通过整合投建实现承载3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较目前产值提升 50%。公司预期在2022年末完成搬迁投产,落实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产能及高端光耦生产能力的提升,为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2.3. 参股宏发电声,继电器龙头业绩增长稳健

宏发电声是我国继电器龙头企业,公司持有其 20%股权。

宏发电声产品包括继电器和电气产品。其中,电气产品包括低压电器、高低压成套设备等;继电器覆盖功率继电器、汽车继电器、信号继电器、工业继电器、电力继电器、新能源继电器等多品类的160多个系列、4万多种常用规格,年生产能力超30亿只。

公司产品获美国UL&CUL、德国VDE和TÜV、中国CQC等国内外安全认证,广泛用于家电、电力、新能源、汽车、轨交、工控、安防等领域。上市公司宏发股份持有宏发电声80%股权,其全部收入都来自宏发电声。

宏发电声近五年营收与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15%、12%,业绩增长稳健。

2017-2021年,宏发电声营收与净利润稳定增长,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15%、12%。2022H1宏发电声信号继电器在安防、新能源与医疗领域形成多重业务增长点,工业继电器业务 OEM 及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稳步提高,高压直流系列产品延续爆发增长,实现营收59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23%。

宏发电声位居全球电磁继电器市场份额靠前,有望充分受益行业增长。

根据公司年报,宏发股份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继电器生产企业,2021年全球市占率超17%,位列全球靠前;OMRON、 泰科电子分别排在第二位、 第三位。2021年,宏发电声在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评选的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中位列第6,在电子元件行业下属子行业继电器行业中位列第1。

根据智多星顾问数据,全球继电器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 年达到 590 亿元,五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8.5%,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2021年宏发股份发行可转债20亿元募资扩产,新一轮业绩增长可期。

随着近年来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宏发电声现有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其中高压直流继电器及部分汽车继电器产能利用率接近 90%,部分产品接近 100%;控制用继电器及连接器订单交货期最长超6 个月。

2021年宏发股份发行可转债募资20亿元,围绕汽车、工控、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新基建等领域扩充产能,募投项目建成达产后,将为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巩固公司在继电器领域的优势地位。

3. 激光业务:公司背靠中物院十所,从核心元件向整机装备延伸

3.1.泵浦源是激光器的核心元件,我国激光器市场复合增速有望达16%

激光是指原子受激辐射的光,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激光是继核能、电脑与半导体后的20世纪重大发明,其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时,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

由于其具有完全不同于普通光的指向性、单色性、相干性与高能量密度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通信、军事等领域,深刻影响了科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变革。

激光产业链以激光器为中枢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等,中游为激光器制造及辅助/数控系统等,下游为激光装备和应用产品。

1)产业链上游为激光器件材料: 包括激光光学镜片、泵浦源等光学元器件,激光晶体、非线性晶体、特种光纤等光学材料,以及钢材、塑料等其他基本材料。目前大部分已原材料实现国产。芯片、特种光纤等元器件在原材料成本构成中占比较高,对激光器的生产有较大影响。

2) 产业链中游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 包括固体/气体/光纤/半导体激光器,加工台、机械臂、机械手、机柜等机械系统,伺服电机、控制器、控制软件等数控系统,以及电源、散热系统、传感器、分析仪等。

3) 产业链下游为激光设备及应用场景: 民用激光设备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钻孔等多种设备,应用场景涉及工业制造、医疗卫生、通讯等多个方向。在军用领域,激光设备可用于摧毁、探测、对抗、无线传能、卫星发射、太空碎片清理和激光点火等多种用途。

材料加工与光刻是激光器最主要的下游应用,光纤激光器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根据《2021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材料加工与光刻、通信与光存储是激光器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2020年分别占比39.6%、24.5%;科研与军事领域应用紧随其后,占比13.8%。

从激光器种类来看,光纤激光器由于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等优势,已成为激光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2020年在工业激光器中的占比达到52.7%;固体激光器、CO2激光器、导体激光器占比分别为16.7%、15.6%、15%。

我国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程度逐年提升,中高功率替代空间较大。

从国产化率来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中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中,国产激光器渗透率近年来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

随着泵浦源等核心器件及材料的自给率不断提升,成本持续优化,预计国产激光器品牌认可度也将不断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广泛。

中国是全球靠前大激光器市场,5年行业复合增速有望达16%。

根据Laser Focus World数据,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靠前大激光器市场,2021年占比接近70%。2017-2021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从138亿美元增长至185亿美元,CAGR约为7.6%;同期我国激光器市场规模从70亿美元增长至127亿美元,CAGR约为16.2%,远高于全球增速。Laser Focus World 预测2022年我国激光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47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增速有望维持。

3.2. 背靠中物院十所布局激光全产业链,满负荷生产预示业绩高增长

背靠中物院十所设立中久激光,打开公司激光业务发展新格局。中物院十所长期致力于全固态激光器、激光控制系统和高端激光装备的研发,在高端激光领域担任国家队角色。

2019年,公司与中物院十所合资设立中久激光,中久激光产业项目以半导体激光器封装、光纤耦合模组、激光制造光源、激光显示光源、军民融合产业为发展方向,由中久光电开展光电产品与激光技术研发、中久激光负责科技成果**并形成批产。

公司掌握泵浦源核心技术,激光业务基本实现从0-1的突破。

2020年,公司完成140W军品级泵浦源产品的定型与量产,150W高亮度尾纤LD泵浦源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2021年,公司实现400W大功率泵浦源、1500W窄线宽光纤激光器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与交付。

2022年上半年公司激光系列产品实现营收1.1亿元,较上年同期0.67万元大幅跃升,公司激光业务基本实现从0-1的突破。

激光武器性能优异发展前景广阔,各国积极开展研发布局。

根据《高能激光武器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用防空导弹攻击单个目标时至少发射两枚导弹,以“毒刺”导弹约2万美元造价、“爱国者”导弹30-50万美元造价估算,作战费用相当高昂;而使用激光武器一次杀伤单个目标只需3000美元,作战效费比优势显著。

同时激光武器还兼有速度快、命中精度高、抗电磁干扰和附带杀伤小等特点,未来有望成为防空制天的重要组成,基于其广阔发展前景,各国近年纷纷开展相关研究并进行列装。

目前公司泵浦源及激光器产品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未来整机产品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目前公司激光业务3.5亿元产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主要产品为泵浦源及激光器,约 2亿元订单已完成产品交付,剩余订单也将在年内完成生产及交付。

2022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光刃-I/IA型低空反制装备研发项目顺利通过评审,未来公司激光业务也有望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实现从泵浦源核心器件到激光器集成,再到激光武器整机装备的全产业链覆盖。

4. 超导业务:超导加热规模化应用在即,受益节能低碳大趋势

4.1.高温超导前景广阔,用于感应加热高效节能优势明显

超导材料是指具有在一定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及排斥磁力线性质的材料。目前已发现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

其中,化学成分为单质元素与合金的超导材料,其临界温度一般都低于25K-30K,被称为低温超导材料,用于医疗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高能物理实验所使用的加速器及磁分离设备等;高温超导材料一般是指临界温度高于25K-30K的超导材料,通常可以在廉价的液氮制冷环境中使用,用于电力电缆、超导储能、超导变压器、强磁场磁体、磁悬浮和科研医疗等领域。

电磁感应加热是加热导体材料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金属热加工、热处理、焊接和熔化。

电磁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方法,使被加热材料内部产生电流从而达成加热,是继木材、液化气、天然气、柴油燃烧产生热能加热及载流电阻热效应直接加热方式的重大变革。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由感应线圈,交流电源和工件等构成。

根据加热对象不同,可以把线圈制作成不同的形状。线圈和电源相连,电源为线圈提供交变电流,流过线圈的交变电流产生一个通过工件的交变磁场,进而使工件产生涡流,实现加热目的。

超导感应加热方式具有损耗低、效率高、加热均匀等特点,在金属加工成型领域优势明显。

传统交流工频感应加热方式利用铜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以此在静止工件中产生感应涡流进行加热;磁场强度低、频率高,且铜线圈自身生热拉低能效。

超导极低频感应加热方式利用超导磁体产生强直流磁场,电动机驱动工件在静止的磁场中旋转,通过切割磁感线感应出涡流进行加热;磁场强度高、频率低,且由于超导磁体具备零电阻特性而实现高能效。超导感应加热明显的提质降耗优势,使其成为替代老一代工频感应炉的优选。

4.2.公司作为全球唯一兆瓦级超导加热装置供应商,率先掘金千亿市场

公司超导产品包括大口径传导式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和兆瓦级高温超导磁体感应加热装置。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由超导磁体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和实时测控系统组成,其中公司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因采取真空绝热方式而使低温容器结构更加简洁,且无需使用低温液体,使其具有便于使用和维护采用的优点。公司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有单工位、双工位、四工位和八工位等不同设计,适配不同的使用需求。

公司是全球唯一的兆瓦级超导加热装置供应商,竞争格局优越。

目前世界上仅有3家工业级超导感应加热装置供应商,分别在德国、韩国与中国。德国与韩国的装置都是面向直径300mm以下铝锭应用,在总功率、机械传动系统等方面所面临的难度与挑战与公司研制装置存在较大差距。

公司兆瓦级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可对直径450mm、长度1.5m的大型铝锭进行加热,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从而更好满足下游需求。

上半年公司供货中铝集团的高温超导设备成功完成验收,标志公司超导业务正式走向产业化。

公司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研发项目于2013年初启动,历经集成调试、技术鉴定、性能测试与科技成果评价,于2021年12 月将航空铝锻压用兆瓦级设备运往中铝东轻,仅用时3个月即成功完成安装、调试与验收,公司超导业务产业**能力得到充分验证。公司超导业务未来将持续进行从1-N的复制,有望打开公司发展新空间。

高温超导感应加热替代空间巨大,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有望达千亿市值。

1)从金属热加工领域来看,我国铝型材厂加热炉超过万台,若将现有40%大中型铝型材挤压机的加热炉改造为兆瓦级高温超导加热设备,则仅铝型材加工带来的市场需求就达2000台,对应市场空间约200亿元;

2)从金属熔炼领域来看,金属熔炼所产生的加热需求较金属热加工更高,整体市场容量可达金属热加工的3倍;

3)从半导体熔融领域来看,国内直拉单晶硅设备已达数十万台,其中8-12英寸的设备需求每年达数万台,按照半导体熔融市场每五年周期性更换50-60%计算,对应年均200-300 亿元的市场空间。

此外,磁选矿、污水处理、航空航天军工材料等领域也都需要大口径超导磁体设备,每个单体产品的市场规模都不逊于超导感应加热行业本身。随高温超导感应加热技术的不断成熟,下游千亿市场前景广阔。

4.3.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助力客户拓展,公司超导业务从1-N复制可期

公司借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速下游客户扩展。超导设备节能效益明显,一台1MW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替代2.5MW传统工频炉,一年运行可节省约600万度电,直接减少电费开支约300万元,优越能效表现下设备投资回收期仅需2-3年。

公司为拓展下游市场,除直接销售外,同时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客户初始仅需支付运费,后续将节省的电费与公司进行分成,解决了部分客户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公司对下游的开拓。

公司超导设备二期产线扩充已正式启动,产能提升将有力支撑公司业务发展。

目前公司超导感应加热设备产能在20台左右,今年6月公司超导设备二期生产车间正式启动,预计三个月内完成产线安装,年内产能有望达到50台。

后期公司计划在我国铝产业集中地区布局超导产业园,规划的满产产能为150台,最终实现整体年产能200台的目标,产能提升也将为公司超导业务未来从1-N的复制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超导设备通过节能评审,申请地方补贴后将进一步降低客户采购成本。

2022年8月,公司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器通过了由上海市能效中心组织的“上海市节能减排产品”专家评审,未来客户采购设备时,可以申请当地节能设备补贴或者技术改造补贴。

例如广东省各地市可给予设备投资额20%-30%不等的奖励、上海*高可补贴设备投资金额的30%,且部分省市县区的扶持政策可以叠加实施,实际补贴总额可能接近设备投资额的40%,大幅降低了客户成本支出,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高温超导加热设备的商用化进程。

5.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5.1.业务拆分与盈利预测

我们综合行业及公司过去几年经营情况,做出以下关键假设:

1)智能控制器业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6-2021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14%。公司立足家电市场,积极开拓车载及工控等新领域,市占率稳中有增,过去三年营收复合增速达15%,未来将持续受益智能化浪潮,增速有望继续维持。

考虑到2022年受疫情散发及宏观环境影响,我们预计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2022-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为5%/15%/10%,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分别为16.5%/16.2%/16.0%。

2)背光源及应用产品: 近年受华为终端订单波动等影响,公司背光源业务出现亏损,拖累公司整体业绩。2022年上半年公司加大了产品推广力度,背光源业务有所恢复,共实现营收 6.02亿元,同比增长 12%。未来公司背光源业务将逐渐剥离,聚焦核心主业。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背光源及应用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10%/0%/0%,精细化管理下毛利率保持小幅提升,分别为8%/9%/10%。

3)光电线缆业务: 当前普通线缆产品供过于求,行业低价竞争激烈,公司光电线缆业务持续亏损。近年公司光电线缆板块持续优化升级,陆续剥离光缆、铜丝加工、电力缆等低质资产, 2022 年上半年共实现营收 4.02亿元,未来将持续压缩及剥离,聚焦核心主业。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光电线缆板块营收增速分别为200%/-20%/-20%,低质业务逐渐清退下毛利率保持小幅提升,分别为10%/11%/12%。

4)激光及微电子元件: 2019年公司与中物院十所共同设立中久光电,主要面向国防、科研等高端领域用户提供泵浦源、激光器、激光装备等产品。2021年中久光电实现营收0.3亿元,同比增长41%,2022年上半年营收大幅跃升至1.1亿元,公司激光业务基本完成从0-1的突破,目前公司激光产品3.5亿元产能已处于满负荷生产,未来有望持续发力。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激光板块营收增速分别为100%/20%/20%,规模效应下毛利率持续提升,分别为43%/45%/46%。

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5.0/47.0亿元,同比增长19%/6%/4%,毛利率分别为14.7%/15.6%/16.4%。

部分参股子公司不并表,利润计入投资收益:

1)宏发电声: 公司持有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权,宏发电声主营继电器、中低压电器、电容器及自动化设备等,2021年归母净利达13.8亿元,过去三年归母净利复合增速14%;2022H1宏发电声实现归母净利8.8亿元,同比增长23%。宏发电声作为我国继电器龙头,市场地位稳固,持续受益下游多领域扩展及市占率的提升,保守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6/20/24亿元,CAGR=20%,持续为公司带来稳定投资收益。

2)联创超导: 公司持有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40%的股权。上半年联创超导供货中铝集团的高温超导设备成功完成验收,标志公司超导业务正式走向产业化,未来将持续进行从1-N的复制。根据公司产能规划,假设2022-2024年公司超导设备出货量分别达到10/30/50台,单台设备均价在1000万元左右,净利率水平随产能释放在30%左右小幅提升,则联创超导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有望达到0.3/1/1.7亿元,持续为公司贡献投资收益。

5.2. 估值分析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为3.62/4.84/6.41亿元,同比增长56%/34%/33%,CAGR=40%,对应PE为35/26/20倍。采用相对估值法进行测算,我们选取国内智能控制器、激光设备、超导行业的和而泰、锐科激光、西部超导作为可比公司。

公司激光、超导业务均已实现从0-1的突破,未来有望持续进行1-N的复制,随公司传统低质业务有序清退,新兴业务快速扩展,公司业绩存在较大弹性。

参考同行业3家公司2022-2024年的平均PE估值34/25/18倍,以及公司过去三年PE估值中枢41倍,并且考虑到22年公司动态PEG仅为0.86,估值可被高业绩增速消化。

此外参考上市公司宏发股份截至9月16日收盘市值379亿元,唯一资产来自持有的宏发电声80%股权,公司参股宏发电声20%股权对应市值接近百亿,安全边际明显。

6. 风险提示

1)低质资产剥离进度不及预期。

2021年公司控股子公司联创致光亏损0.67亿元,联创电缆科技亏损0.27亿元,如果未来公司背光源、光电线缆业务剥离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良影响。

2)新业务扩展不及预期。

公司激光、超导业务均处于从0-1的扩展阶段,订单情况波动较大,如果未来下游激光产品订货节奏、超导产品推广不及预期,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良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光电行业骨干企业,联创光电:激光、超导双轮驱动,开展转型升级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 国海证券 杨阳

1、联创光电:科技领先型军民融合企业

1.1、光电骨干企业,布局激光与超导业务

联创光电是光电子行业骨干企业,在背光源、智能控制与电缆领域具备良好基础,积极布局激光和超导两大产业。

联创光电由江西省电子集团整合旗下部分优质军工资产于1999年 6 月设立,2001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拥有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四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一个激光产业研究院,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9年起公司进行业务转型,成立中久激光与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构建“以智能控制产业为支柱,重点突出激光和超导两大产业”的产业布局,积极布局和落地以激光反制武器、特种激光装备、自主激光芯片、高端激光器件为核心要点的激光产业链和以高温超导感应设备、航天军工材料、高温超导磁体为应用场景的超导节能产业。

江西省电子集团董事长伍锐是联创光电的实控人。

联创光电控股母公司为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据2022年中报披露,母公司持股比例达到 20.81%。集团董事长伍锐自2011年 5 月起至今任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通过直接持有江西省电子集团 46%股份与江西坤城 80%的股份,成为联创光电实际控制人,并于2022年 2 月担任公司总裁。

1.2、优化业务布局实施转型,打开业绩成长空间

联创光电传统产业业务转型升级,开拓激光、超导等新兴领域,有效打开业绩成长空间。

2017-2019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30.09/34.46/43.5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99/2.27/1.95 亿元;2019 年起公司逐步优化 LED 背光源和线缆等传统业务并加大研发投入开拓激光和超导等新兴业务,剥离盈利能力较差的资产、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最终资产与信用损失减值增加、当期营收增长、净利润下滑。

公司技术升级、业务转型等措施在2020年初显成效,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020年/2021年/2022H1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38.27/35.86/22.05亿元,归母净利润2.70/2.32/1.79亿元;2021年度因施行股权激励计划而支付股份 7585 万元,致使净利润同比下降 14.22%;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实现11.93%/17.62%的增长,总体来看近两年公司“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主题战略实现了较为明显的业绩改善。

智能控制业务是联创光电主要收入来源。

2022H1,公司各项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智能控制产品 47.48%、背光源及应用产品 27.81%、线缆业务 18.57%、半导体激光器与高温超导业务 6.14%,智能控制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

公司支柱型产业业务处于转型过渡阶段。

(1)2021年/2022H1公司智能控制器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同比增长 29.44%/2.69%;

(2)2021年公司背光源产品受新冠疫情影响及产品结构调整,产品收入同比下降 12.96%、毛利率从前期的 11.44% 降低至 5.64%,2022H1 由于公司加大了产品推广力度和精细化管理,背光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24.65%,但仍有净亏损 1720 万元;

(3)2021年公司线缆业务剥离了光缆、铜丝加工等盈利能力较低的业务,光电通信与智能装备线缆板块毛利率提升至 16.48%,且 2022H1 公司该板块业务持续优化升级,收入规模同比增加 25.15%;

(4)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公司新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较快,已由2021年的 3.57%提升至2022H1 的 6.14%。目前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是智能控制、背光源和线缆业务,逐步向智能控制、半导体激光器与高温超导业务过度。

半导体激光与高温超导系列产品未来有望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1)半导体激光系列是公司毛利率*高的产品,2022H1实现净利率 22%。2021年产品优化 升级、订单项目激增,在激光业务上确认的收入从2021H1的 0.67 万元增长至2022H1的1.05 亿元。全年来看,2022年激光业务年产能 3.5 亿元,目前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下半年激光业务有望贡献更多营收;

(2)2021年底至2022年 3 月公司的高温超导感应设备已向中铝集团完成订单交付及验收,验收结果显示公司设备实际节能效果超60%,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潜力大,高温超导系列业务商业化刚起步,已新增数台设备在生产,未来有望持续带动公司高速增长。

企业转型期内期间费用率出现上升,费用控制空间较大。

2021年管理费用增加 8700 万导致期间费用率出现明显上升,其中分摊上一年度限制性股权激励费用 7585 万元。由于企业正处于技术转型期,研发投入稳中有增,2021年研发费用达 1.7 亿元,同比增长15.65%,年内公司获得专利授权 50 项,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优化升级。

目前公司基本攻克半导体激光和高温超导领域的主要技术难关,随着产业优化与降本增效政策的推进,期间费用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2、传统业务调整优化,智能控制器拓展新领域

2.1、调整背光源与线缆业务,积极推动产业优化

背光源与线缆业务调整,公司已签订剥离背光源业务的意向性协议。

2021年公司在背光源与线缆业务模块下滑幅度较大,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2.96%和70.65%, 为实现资产结构优化,公司有序对低盈利业务进行出售。

2022年 6 月公司与中基恒光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之意向协议》,通过转让江西联创致光科技有限公司控股股权实现背光源板块业务剥离,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

线缆业务亟需转型升级:普通电缆竞争剧烈,特种电缆供给不足。

传统的电缆与光缆市场行业集中度低,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呈现供大于求状态,竞争激烈,盈利空间有限。

而在军用、民航、海底电缆、石油平台等领域特种电缆依然供不应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我国特种电缆的销售收入有望达 7000 亿元,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整体销售收入下降的趋势已经开始得到改善。

目前联创光电已经对光缆、铜丝加工等低毛利率业务进行剥离,聚焦特种电缆,布局军工、5G 通信、工业装备、轨道交通、外贸等五大领域。

特种线缆领域技术壁垒较高,联创光电成绩卓越。

相比于普通线缆,特种电缆技术含量高、使用条件严格、批量较小、附加值高,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行业市场参与者较少。

特种线缆的应用广泛涉猎船舶、工业装备、核电、海底、轨道交通、石油平台及新能源等领域,可在特殊场合使用。

联创光电前身为国营第 8490 厂,主要聚焦军用通讯业务,为我国靠前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长征二号 E 型火箭及北京人*大会堂、中南海等重要地标提供了大量优质电缆,2021 年成功研发 PTFE 高温导线、特种硅橡胶电缆、防爆电缆及低损耗稳相电缆。联创光电实现多家军工企业入围认证,行业影响力与品牌知名度较高,广受业内认可。

2.2、终端产品智能化促进需求增长,公司适时扩产智能控制器

智能控制器是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中枢”。智能控制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实现控制信息、反馈信息等功能,主要由控制器、执行器、过程对象、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检测器负责接收处理输出信号**为反馈信号,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一同输入控制器;控制器按照预先写好的智能控制程序,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控制信号,并传输到执行器;最终由执行器将执行信号输出到过程对象。

智能控制器上游采购成本稳定,下游应用广泛。

智能控制器的产业链上游主要由 IC 芯片、印制电路板(PCB)、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构成,厂商数量众多、采购成本稳定,其中芯片是智能控制器的核心部件,可直接影响产品性能,主要供应商有瑞萨、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海外龙头以及兆易创新、中 颖电子等国产厂商;中游智能控制器竞争格局分散,以专业智能控制生产企业和全球化电子制造服务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主要厂商包括拓邦股份、和而泰、贝仕达克、朗科智能、英唐智控、和晶科技等;智能控制器多用于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下游领域,应用范围广、产品形态多样。

终端产品智能化趋势驱动智能控制器需求增长,2025年中国市场有望达 4.4 万亿元。

下游终端产品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智能化演变,有望促进智能控制器技术迭代以及渗透率的提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2020年中国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规模从 1.17 万亿元增长至 2.37万亿元,复合增速为15.1%,高于 5.6% 的全球市场增速;预计智能控制器市场需求的增长趋势有望延续,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 4.99 万亿元,2021-2026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2.50%。

联创光电子公司华联电子是智能控制器行业龙头,与头部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联创光电旗下子公司华联电子主营智能控制器、智能显示组件和红外器件及其它电子元器件。

在夯实智能控制家电业务产品线的基础上,华联电子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控制等应用领域,聚焦高端市场,与客户深入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目前已积累了包括伊莱克斯、ArcelikA.S.、A.O.Smith、格力、美的、江森自控、林德叉车、宏发、开利等数十家国内外家电、新能源汽车制造、工业控制服务领域的客户,其中高端光耦产品已进入头部客户的重要供应链体系。

华联电子实施“一基两翼”战略,进军工业控制、新兴电子领域。华联电子实施“一基两翼”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一基”是在智能家电领域巩固头部优势,并重点突出大健康;“两翼”是大力拓展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新市场领域。“一基两翼”战略可助力公司提高智能控制板块业务盈利能力,顺应 5G 时代发展趋势。

新产品面世、开拓新能源汽车与工业控制领域应用,高端光耦合器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成为公司新兴拓展方向。

华联电子创新技术中心将客户需求与自研的前瞻性技术相结合,创新开发出 15mm 爬电距离高速光耦、线性光耦、1500v 光 MOS 固态继电器、智能驱动光耦等四项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工业变频器、国网电力、轨道交通、通讯电源、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栓等场景。其中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5G 通讯等领域。

据 QYResearch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光耦合器总产值为 15 亿美元,2020年为16.92亿美元,预测2027年有望达 24.9 亿美元,据 QYResearch 预测,2021-2027年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 10.29%。

2021年 11 月华联电子成立高端光耦项目小组,高端光耦合器领域有望成为公司的新兴拓展方向。

产能瓶颈限制业务发展,新基地投产后智能控制器产能有望由 20 亿元提升至超 30 亿元,增速达 50%。

联创光电智能控制器业务稳健增长,2017-2021年产销比平均达98.89%。市场需求较大,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受到产能瓶颈的限制,订单长期爆满,其中厦门火炬园厂区基本处于满产能状态。2021年公司智能控制器产量 5033 万只,同比增长 31.93%,与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的产量仍存在 b 差距。

公司正在扩建翔安智能控制产业园,预计年内可以投入使用。翔安新生产基地总建筑面积 13 万平方米、拥有 25 条生产线,2022年 10 月或将竣工投产,届时智能控制器产能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2.3、参股宏发电声,投资收益稳定

联创光电持有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20%股份。联创光电持有厦门宏发电声20%股权,上市公司宏发股份持有 80%股权,宏发电声贡献宏发股份全部收入。

宏发电声营收及净利稳步提升。2017-2021年,宏发电声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0.20/68.80/70.81/78.19/100.2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3.59%;实现净利润分别为9.74/9.79/9.83/11.33/14.7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0.83%;业绩成绩优异,盈利能力良好。

3、激光+高温超导业务推动公司转型,产研结合驱动公司发展

3.1、激光产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新型激光反制装备顺利研制

联创光电与“十所”合作研发光电产品与激光技术。

2019年 9 月,公司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达成协议。十所利用自身在国内半导体激光、全固态激光等研究领域领先优势,联创光电则预计 5 年内战略投入 10 亿元,发挥自身资本与市场优势,双方合作完成科研成果**。

双方联合成立中久光电产业有限公司和中久光电产业研究院,分别于2019年11月与2021年1 月投入运营。

3.1.1、新增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业务,应用领域广泛

联创光电主要半导体激光系列产品为高功率半导体泵浦源。泵浦源(即激励源)是光电**性质的器件,是激光形成的核心器件之一,通过泵浦过程,使得电流(电泵浦)或光波(光泵浦)光束在谐振腔内来回振荡,增益介质将光放大,最终输出激光。

半导体激光器是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的核心泵浦源。

按照增益介质不同,激光器的增益介质包括固态(含固体、半导体、光纤、混合)、气体、液体激光器等;按输出功率分类:可分为低功率(1000W以下)、中功率(1000-3000W)、高功率(3000W 以上)激光器。轻量化、高功率泵浦源未来将随着半导体芯片亮度和电光效率的提升,在小体积高功率光纤激光光源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激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球激光器市场销售规模由2016年的107.5 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84.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4%。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全球激光器市场销售规模有望达193.1亿美元。

国内激光产业市场增速明显。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109.1亿美元,占全球激光器市场的68.14%。国内激光器市场从2017年69.5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126.8亿美元,CAGR 达 16.2%。国内激光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望于2022年达147.4亿美元。

光纤激光器是过去十年激光产业最具**性的技术突破之一。

从脉冲光纤激光打标到2014年后的金属切割快速放量,光纤激光器的能力在工业加工领域大放异彩,2020年据激光制造网报道,光纤激光器已成为工业激光器中最主要的类型,在全球范围内工业激光器占比超55%。

中国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光纤激光器市场。 2020年据激光制造网与电子时代报道,中国市场销售额约为全球的60%,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中,国产化渗透率达55.56%。脉冲式光纤激光器装机已超过20万台,连续激光器装机近 3 万台,IPG,nLight,SPI 等外国主要厂商均把中国视为最重要市场,销售约占其公司业绩逾 4 成。

光纤激光器占整体激光器市场份额领先,市场集中度较高。 由于光纤激光器性能优异,适用性较强,近十年来其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在国内激光器市场占比为51%,相较于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具备明显的领先地位。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竞争格局中,IPG 以 42%的市场占比排名靠前,锐科激光市场占比24.3%,CR3 为78.1%。

高功率激光市场成为未来主流。 以激光切割为例,国内激光切割市场结构将向“两头小,中间大”转变。由于中小功率激光器价格下降,出于采购成本考虑,3KW、4KW 的设备市场蚕食 1KW 或者 1.5KW 市场较容易,而 12KW 以上市场要蚕食 3KW、4KW 以及 6KW 却并不容易推进。

2019年中久光电取得高亮度尾纤半导体激光泵浦源和 2KW 激光器驱动电源专利技术,九院十所自主研发的 150W 高亮度尾纤 LD 泵浦源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2021年,泵浦源 3000 多万订单由十所卖给国家,已实现 400 多万净利润。

2021H1-2022H1,公司激光业务收入实现从 0.67 万元到 1.05 亿元的跨数量级增长,且公司激光业务全年产能 3.5 亿元,目前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目前,公司已成为全国做泵浦源亮度*高的企业,已成功生产出 400 瓦的泵浦源,2022年公司泵浦源亮度有望达 600 瓦。

3.1.2、光刃系列激光反制装备首次亮相,助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子公司中久光电激光反制装备亮相珠海航天航空博览会。

中久光电产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和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2021年 9 月,中久光电携光刃系列激光反制装备参加珠海航天航空博览会,这是我国高能激光反制装备在安防应用领域的首次亮相。

各国加快激光武器研发部署,市场空间广阔。

为加速定向能武器的实战化进程,2021年 5 月,法国激光武器实现击落无人机测试,此外,德国、印度、澳大利亚也积极开展相应部署;2021年 6 月,以色列成功开展“塞斯纳”机载高能激光武器击落无人机试验;2021年 7 月,美陆军“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DEMSHORAD)成功进行一系列作战试验,激光武器试验频次递增。高能激光武器系统成为激光武器未来研发方向。

以美国为例,未来美军反无人机 激光武器系统的研发方向为:

(1)能快速毁伤、摧毁无人机的大功率激光武器系统,如正在研发的功率为 150kW 的激光武器系统 LWSD。

(2)利用激光摧毁无人机上的光学传感器致无人机失去作战能力的激光功率较低的激光武器系统,如美国海军的海上激光炫目拦截器(ODIN)系统。

中久光电高能激光反制装备以领先的技术优势填补行业空白。 中久光电激光武器产品光刃-I 型是高能激光产品在防务市场的首款应用,光刃-II 型属高能激光产品在国际安防领域的领先尝试。

5G 为首的新基建推动中国智慧建设,城市安防维稳需求上升。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安防行业应用和技术升级,我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 6016 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 7562 亿元,CAGR 达 1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2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 10134 亿元。近年伴随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安防成为少数较为景气的行业之一。

光刃-І 型激光装备研制项目成功通过专家组验收,未来市场大有可为。

光刃-І 型装备是中久光电针对城市安防维稳需求研发的新型激光装备。它可应用于警卫、反恐、安保等领域,配装在*治核心区、首长住地等周边,以及炼油厂等易燃易爆危险区和重大活动举办场所。光刃-I 型成功通过验收标志着联创光电激光装备产业链布局取得重要进展。

中久光电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推出光刃-ІA 型激光装备。光刃-ІA 型激光装备着眼于城市环境反无人机应用需求,增配大视场光电搜索系统,产品功能更强大,并且实现了不依赖雷达等前端引导便可自主搜索、识别、捕获与跟踪、拦截目标。

光刃-ІA 体积很小,可以装在坦克、汽车、轮船、飞机上,具备 2km 范围内对典型“低慢小”无人机目标识别捕获。

光刃相关产品预计2022年可面向市场,届时将形成中久光电靠前代完整激光装备产品群,市场空间广阔。

3.2、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器,高效节能助力碳中和

碳中和浪潮下,超导强磁极低频感应加热器成为电感应加热设备中“皇冠上的明珠”。随着电力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发展,感应加热发展十分迅速,工业电阻炉、火焰炉传统加热方式将逐步被节能、环保、安全并被誉为"绿色加热"方式的感应加热所替代。

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装置采用全新的感应加热原理,即让电机带动金属坯料在由直流超导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中旋转使坯料得以加热,在金属热加工、热处理领域具有颠覆性意义。

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具有节能环保、控温精准等优势。

超导炉的磁场是传统工频炉的 100 倍以上,使得超导炉可实现 5Hz 左右的极低频加热,将透热深度从 7mm 增加到 200mm,能够大幅降低能源损耗。

高效节能服务高耗能企业用户。

相比传统加热炉能效**效率提升一倍,传统的工频炉加热效率不到 50%,超导感应加热可大幅提升到 80%以上。一台 1MW 的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备可替代 2.5MW 的传统工频炉,一年运行可节省约 600 万度电,实现碳排放减半。

目前中国核心超导材料市场规模约为800亿元左右。

据市场信息研究网预测,目前超导市场潜在规模达2000亿元,其中核心的超导材料占比30%-40%,约800亿元左右,预计围绕超导概念会继续延伸至超导材料、超导限流器等领域。

公司参股切入高温超导板块。

子公司联创超导于2013年推进高温超导技术研发,经过近十年的长期投入成功研制世界首台 MW 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备验证样机,是全球金属热处理领域唯一可以对大口径工件(直径大于400mm)进行内外通体均匀加热的设备,加热能效可达85%,并展现超高的直接透热深度(200mm 以上)。此装置荣获2021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

联创超导设备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2021年4月,联创超导公司为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中心丁文江院士团队研究超导强磁场下材料热加工技术的专用设备开工生产。中铝集团子公司官宣:超导加热设备完全符合客户性能指标要求,超导感应炉试生产圆满成功。

联创超导公司继续完善公司超导产品系列。

2022年 6 月,联创超导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二期生产车间正式启动,年底公司超导产能可达 50 台,2023年有望开启量产交付,预计两年后产能可提高到 200 台。考虑到单台超导设备每年可为下游企业节省50%电费及联创光电2021年期间费用率约为15%等条件,我们保守预计当前高温超导设备净利率有望达到 30%,且有望于量产后达到 35%。

2022年 8 月,江西联创光电超导牵头申报的《超导直流感应透热装置》推荐性国家技术标准获批立项,奠定了公司作为金属加热领域变革技术引领者地位。高温超导材料市场份额较小,发展潜力较大,或为公司潜在发展机遇。

据 Conectus,2018 年低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为 58.81 亿欧元,市场份额高达95.6%;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为 2.7 亿欧元,市场份额仅为 4.4%,增长潜力较大。

中研网预计到2024年,全球功率超导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 553 亿美元。联创光电在高温超导领域具备技术基础,有潜力继续在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进行探索并扩张。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联创光电是科技领先的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实力深厚,正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构建“以智能控制产业为支柱,重点突出激光和超导两大产业”的产业布局。

一方面,公司积极开展传统业务优化升级,根据盈利能力强弱对原传统业务进行取舍,重点发展智能控制器业务,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大力拓展智能控制器在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新市场的应用,有望随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持续受益。

另一方面,联创光电积极布局激光与高温超导领域产品,有望迎来放量。

激光方面,公司与中物院十所产研结合实现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业务的快速成长,2021H1至2022H1实现了营收由 0.67 万元至 1.05 亿元的快速成长,且公司今年全年产能 3.5 亿元,目前已在满负荷运营,将为2022年度激光业务营业进一步高速增长提供更大空间,同时公司研发的激光武器光刃-I 型和光刃-IA 型已完成验收,正在等待列装,激光业务未来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率水平也有望同时增长。

高温超导方面,公司研发的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是金属热处理领域全球唯一兆瓦级高功率高透热深度高能耗**率且可作业于直径 400 毫米以上大口径工件的高效节能加热设备,具有较强的市场拓展空间,单台设备售价 1000 万元左右,产品净利率水平约为30%。

随着产能提升,产品净利率水平也将呈提升态势,为公司贡献更多利润。公司积极布局两方面产能,盈利空间有较大增长潜力。

根据公司对原核心业务结构的调整及对新业务的布局,并基于审慎原则,暂不考虑公司背光源板块相关资产剥离带来的影响,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0.15/44.41/51.4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11%/1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4.38/5.7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3%/23%/30%。根据 9 月 9 日收盘价,2022-2024年 PE 分别为39/31/24。

联创光电是国内领先的军民融合企业,在智能控制器业务方面优势地位突出。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半导体激光器与高温超导等业务,新业务市场空间大、毛利率较高,联创光电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有望迎来业绩增长。

我们选取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领域的长光华芯、智能控制器行业的拓邦股份和超导领域的西部超导与公司进行比较。根据 Wind 一致预期可比公司2022-2024年平均市盈率分别为56 倍、38倍、28倍。

5、风险提示

1)研发进展不及预期;2)产能扩张不及预期;3)下游拓展不及预期;4)疫情加重影响开工率;5)公司背光源板块相关资产剥离进度的不确定性;6)行业竞争加剧。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以上就是联创光电是做什么的?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