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维豆奶属于垃圾食品吗?

哈喽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业和资本真相的镰刀粉碎机柴妹,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吧~在开始今天的故事之前,柴妹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上次喝维维豆奶,是在什么时候?大多......

维维豆奶属于垃圾食品吗

​文 | 乔帮主维维股份被立案调查,维他奶被“沽空”,豆本豆被曝产品滞销也时有发生……经历了短暂的豆奶热后,老牌豆奶企业始终无法破解增长放缓的困局;新入场的企业则发力营销,寄希望于......接下来具体说说

维维被查,维他奶下滑,豆奶会不会成为“历史”

​文 | 乔帮主

维维股份被立案调查,维他奶被“沽空”,豆本豆被曝产品滞销也时有发生……

经历了短暂的豆奶热后,老牌豆奶企业始终无法绿色增长放缓的困局;新入场的企业则发力营销,寄希望于豆奶成为新的增长点。

残酷的是,维维豆奶“坠落”后,各品牌混战多年,豆奶饮品行业一直未出现领军者。并且,在植物蛋白饮料重新崛起的当下,国民饮料豆奶的市场份额却持续被压缩。

那么,留给豆奶企业的时间还剩多少?

维维豆奶属于垃圾食品吗?

01

陨落 昔日豆奶大王被查

如果不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不少人早已忘了昔日的“豆奶大王”。

早在两个月前,维维股份曾自爆,第二大股东维维集团违规占用上市公司维维股份资金合计9.44亿元。

这不是维维股份首次信披违规。2019年11月,维维股份就因股票交易未及时披露,受到上交所监管关注。

短时间内数次被曝光,说明成立28年、上市20年的“豆奶之王”,多年累积的问题开始“井喷”。

1992年,维维豆奶在江苏徐州豆奶粉厂下线,为了推广,花了10万元买断当年最火的电视剧《渴望》在徐州的特约播映权,“维维豆奶,欢乐开怀”一炮打响。

5年后,维维豆奶销售额达到13亿元,市场占有率70%,并且连续十多年独霸市场份额靠前的位置。

3年后,维维豆奶成功上市,登陆上交所,但谁也没想到,从此维维豆奶却在投资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牛奶、白酒、煤矿、金融、茶叶、房产,这些年,维维股份一直在玩跨界,但赚少赔多。

维维股份先后收购枝江酒业和贵州醇酒业,前者到2019年被补缴4年、2.07亿元税款,跌到“谷底”;后者连续五年亏损3.08亿元,最终卖给母公司了事。

2007年,房地产热,联合中粮成立房地产公司,随后选择退出;2011年收购煤化公司,次年该公司亏损200万元;2013年收购茶叶公司,次年茶类收入开始持续下降,到2019年茶类收入同比减少5.69%……

在投资的道路上,维维股份没有创造奇迹,成了接盘侠,接一次亏损一次,屡试不爽。

不光副业失手,主业也大幅下滑。2013年开始,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开始高速发展,维维股份忙着卖茶,无暇顾及。彼时,伊利、蒙牛等多家食品巨头开始入场,维维股份以不变应万变,坚信“维维豆奶始终能开怀”,不仅没有尽早研发受市场欢迎的即饮豆奶产品,而且逐年减少研发费用,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03.49万元、548.24万元、182.23万元。

盲目出击,策略不当带来的后果是:2015年-2019年,维维股份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5年。

《2019-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维维豆奶的市场占有率仅有0.51%。

如今,维维股份市值也从高点的250亿跌至目前的52.5亿,缩水近200亿。关于“投资”的故事,维维豆奶没讲好,而维维豆奶的味道也成了过时的味道,很难“开怀”了。

维维豆奶属于垃圾食品吗?

02

沽空 “港股小茅台”受阻

今年是维他奶品牌诞生80周年,也是维他奶最糟心的一年。

之前,维他奶经历了最美好的十年,股价由2009年3.5元飙升至2019年历史*高点46.83元,市值增长13倍,被誉为“港股小茅台”。

但今年1月,做空机构Valiant Varriors发布做空报告,维他奶涉嫌“财务欺诈”,虚报中国内地利润,持续做假账,编造增长神话等等诸多问题。

虽然,维他奶迅速做出回应,股价也应声上涨,但没有维持多久,股价持续暴跌,2月一度下探至23港元,市值不足250亿港元。

截至6月9日,维他奶股价维持在29.6港元,跟去年*高点市值相比,减少将近一半。

除了做空报告,维他奶维持增长的中国大陆业务也开始放缓,究其原因,除了柠檬茶份额下降外,其豆奶业务始终无法有突破。

在业内人士看来,维他奶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比较早,但与柠檬茶相比,渠道和销路一直未畅通,尤其在北方市场几乎毫无建树。

维他奶的市场策略相对保守,每次进入新市场,多是先从别处调货试探,市场有起色后才开始建厂,做渠道投入。

曾有机构做过统计,除华南市场外,其他地区维他奶系列产品覆盖率极低。

甚至有维他奶代理商直言不讳:“渠道把控不严导致市场价格体系混乱、市场培养费用低、内部高层变动等都逐步加剧了维他奶如今的困境。”大多数北方中小型超市有维他柠檬茶,但无维他奶。

3月,维他奶发布的盈利预警显示,公司2020财年利润整体下滑高达25%-35%。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因各地的市场计划及供应链运作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正常运营。过于依赖线下渠道,应对危机反应慢,疫情期间维他奶几乎毫无作为。

其实,早在2019财年,维他奶中国大陆的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就已经下降了13%。

为了改变颓势,维他奶推出了无糖豆奶、低糖豆奶等多种豆奶新品,但市场反应平平。

另外,维他奶似乎意识到了品牌营销的作用,投入巨资赞助综艺、策划网络营销事件,仅2020财年上半年,经营费18.55亿港元,增加8%。其中,市场推广、销售及分销费用12.98亿港元,增加7%。

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错过了进入北方市场机会,维他奶能否止住下滑趋势,现在看来还是个未知数。

维维豆奶属于垃圾食品吗?

03

混战 群龙无首前景难料

据预测,我国豆奶销售额在2020年将高达100亿元。但市场上并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各家企业一直在混战。

重点是,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细分为核桃、杏仁、椰汁、豆奶四大品类,其中核桃露有养元饮品,椰汁有椰树牌,杏仁有露露,三大细分品类均有龙头企业,格局相对稳定。而豆奶起步较早,如今面临的竞争也最为激烈。

在维维豆奶逐渐没落,外来的维他奶营业额逐年提高的基础上,各大饮料品牌纷纷布局豆奶业务。

最先入局的是蒙牛。2014年,蒙牛与美国WhiteWave公司合资引进美式植物蛋白饮料品牌Silk(植朴磨坊),拥有良好技术、丰富市场经验、蒙牛成熟团队,被外界称为完美之作。但历时5年,换了四任领导,三次配方,推出美式豆奶产品后,团队解散,合作告吹。

2017年,伊利推出“植选”豆乳产品,打造靠前个非乳品类,借助强大的渠道资源和品牌优势,加上广告“狂轰滥炸”,但并未见成效。两年后,植选升级推出无糖植物奶产品,天猫旗舰店月销量仅有2000+。

2017年4月,达利食品推出了即饮豆奶产品“豆本豆”,在演员孙俪广告代言下、一路飙升,上市两个月销售额即突破2亿元,当年便完成了10亿元销售目标。但2018年2月,豆本豆便爆发了库存问题,大部分产品积压在经销商手中,面临过期。

达利食品为了缓解产品老化的压力,持续发展豆奶业务,丰富产品线,推出多种口味的维甄豆奶,对标牛奶,“豆本豆到2025年达到100亿”。但自推出豆本豆品牌以来,达利食品历年财报里,始终未单独公布过豆本豆业绩。

另外,豆奶产品还成了一些企业进入植物奶市场的实验品。统一推出“诚实豆”即饮豆奶,九阳豆浆推出“美豆美味”PET瓶装款,一时间豆奶市场狼烟四起,巨头林立,但缺没有一家能独当一面。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豆奶产品还总被质量问题“拖累”。2017年-2019年,维他奶连续3年上黑榜,还都源于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海关总署的公开发布。黑猫投诉平台上,维维豆奶粉有虫子,豆本豆变质等投诉众多,严重影响了品牌美誉度。

豆奶,始终未有一个明细的定位,作为早餐,和牛奶相比,成本低但工艺流程复杂,市场售价和牛奶产品相差不大,消费者在选择奶制品时,不会把豆奶作为选项,市场教育远远不够,而如今豆本豆对标牛奶的想法,恐怕也很难“站住脚”。

另外,新的植物蛋白产品也在不断蚕食传统豆奶市场,燕麦奶成了各大品牌的新宠。星巴克联手瑞典燕麦奶Oatly,在全国门店提供燕麦奶基底选项;英国知名冷萃咖啡公司Minor Figures推出有机燕麦奶,登陆天猫旗舰店……

在如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颠覆性产品、没有新故事,无论是资本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买单,靠吃老本过日子,显然不能持久。

维维豆奶是怎么被人们遗忘的?

维维豆奶属于垃圾食品吗?

哈喽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业和资本真相的镰刀粉碎机柴妹,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吧~

在开始今天的故事之前,柴妹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上次喝维维豆奶,是在什么时候?

维维豆奶属于垃圾食品吗?

大多数人应该会在脑海里思索一番...

然后惊讶的发现,自己似乎很久没喝过了。

说不定还会有人疑惑:

维维豆奶是什么?

说来感慨。

这个曾经的中国豆奶大王,在我们的儿时记忆里分明占据着不小的分量。

那时候偶尔喝上一杯维维豆奶,在父母眼里都是对大脑的“升级改造”。

但这么多年过去,咱们没有变得更聪明,维维豆奶倒是被大众遗忘了。

作为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的代表企业,维维豆奶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很有探讨意义。

......因为它不是被时代抛弃,而是被自己作死的。

1

多年来一直有人说维维豆奶是伴随90后成长起来的品牌。

事实的确如此。

在1990年末、靠前届90后出生那年,中国靠前部市内大型连续剧《渴望》走向荧幕。

正是这部大陆靠前个公开放映的电视连续剧火爆大江南北,才吸引了徐州豆奶粉厂长崔桂亮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拿出10万元家底,买断《渴望》的特约播映权。

在那个娱乐尚显匮乏的年代,电视广告的**程度非常疯狂。

那两年“维维豆奶,快乐开怀”的广告词,简直可以和后来“送礼就送脑白金”的**程度媲美。

这个电视广告,给了崔桂亮超5000倍的回报。

1994年,维维豆奶销售额突破5亿,成为中国最大的豆奶粉生产商。

这是个什么概念?

你们可以想象自己小时候的物价,犹记得2000年之后,柴妹上学时一天的零花钱才2元,五毛钱就可以买一堆小零食。

就算是在物价飙涨的现在,很多企业也达不到维维豆奶当初的销售额。

由此可见维维豆奶那时候有多牛。

然而这还不是它最牛的时候。

在维维豆奶销售额突破5亿那年,崔桂亮带着一包豆奶粉,去了央视梅地亚会议中心竞标,并拿下中央电视台靠前个亿元标王。

是的,你们没看错。

中央电视台的靠前个亿元标王,根本就不是后来红极一时的秦池,而是维维豆奶。

因为这个央视广告,维维豆奶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市场份额一度高达70%。

2000年,维维豆奶顺利登陆A股,市值66亿元。

知道那时候维维豆奶多有钱吗?

它每年上缴的税款,都占据徐州市铜山区总体税收的一半,若维维豆奶不交税,铜山区政府甚至没办法维持正常开支。

那几年,人们提起维维豆奶都会说,这是中国最畅销的商品之一、连续十多年市场占有率靠前、销量靠前。

乃名副其实的中国豆奶大王。

可就是这样一个豆奶巨头,在之后的时间里却日渐式微。

2

关于维维,有这么一个笑话:

“你们谁还记得维维豆奶吗?”

“啥?维维不是卖酒的?”

“放屁,维维是卖茶的,我一直喝它家的茶叶!”

“卧槽?维维不是干房地产的吗?”

......

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时,维维豆奶的营收猛然下跌30%,把当时的管理者们吓了一跳。

所以维维高层一直认为只卖豆奶业务太单一,容易翻车。

于是维维刚上市,公司就大刀阔斧开始了自己的多元化之路。

维维首先瞄准的是牛奶。

毕竟豆奶和牛奶,听上去差不多,做起来应该很靠谱。

为了做牛奶业务,维维投资2亿成立乳业公司、建立养牛场和奶牛场。

但是问题来了,当时内蒙古的好奶源基本都在伊利和蒙牛旗下,所以维维的养牛场只能建在西北地区。

柴妹去年写过一篇关于国内牛奶的文章,没看过的可以戳蓝字直接跳转《中国真正的好牛奶,早就消失了》

在这里柴妹就简单说说。

我们的可食用牛奶分为常温奶和巴氏奶,常温奶保质期长但需要很高的运输成本;巴氏奶保质期短,大多只能卖给当地消费者。

而维维牛奶的大本营在西北地区,当时不仅物流不发达,且距离国内主要的牛奶消费群体很远(东部沿海)。

本身就费钱,等到伊利和蒙牛一发力,维维牛奶就差点把底裤都给亏没了,只能无奈宣布以后的重点还是放在豆奶领域。

可话虽如此,维维却还是蠢蠢欲动想干点别的。

2006年,维维宣布进军酒业。

当即投入1.16亿控股双沟酒业,三年后因为地方政府想发展双沟酒业,于是维维便以3.98亿的价格把股份卖了出去。

或许因为此事,维维信心爆棚。

转手就花5.9亿收购了枝江酒业,又出资3.6亿收购了贵州醇酒。

发现没?维维花起钱来那是一点儿也不心疼啊。

可维维一个卖豆奶的,压根儿就没有卖酒的经验,恰逢白酒行业正消费升级,人家都在卖酱香型高度白酒,只有维维坚持自我主打低度浓香型。

不仅如此,维维还用自己卖豆奶的渠道去卖白酒。

试想一下,豆奶的受众和白酒的受众能不一样吗?

结果尴了个大尬,明明挺好的两家酒业,愣是被维维玩儿得每年都要亏损不下5000万。

如果到这时维维能认清自己好好卖豆奶,倒也还好。

可它非得作。

连食品行业的牛奶和白酒都卖不好,还跑去挖煤、做药、玩金融...

维维想象的很美好。

曾有维维的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非常自信:“维维发展工业就三大主营业务:豆奶粉、酒还有煤。战略更大,那肯定效益会更好啊!”

可惜现实很骨感。

维维每次大手笔投入换来的除了亏损还是亏损。

好家伙,多大的家底也禁不住这么耗啊。

3

有句话说得好,领头羊身后总跟着一群狼。

维维在成为中国豆奶大王之后,其实身边一直群狼环伺。

1990年成为北京亚运会指定产品的南方黑芝麻糊、1998年诞生的黑牛食品、1992年创立的唯怡豆奶、1997年登陆A股的承德露露......

这些企业无时无刻不在试图抢夺维维口中的肉。

可维维没有在意这些,反而跑去折腾什么多元化。

结果步子迈得太大不仅扯到了蛋,还伤到了自己的根本。

2015年,维维豆奶粉销量81401吨,同比降1.06%,市场份额从70%降至33%。

虽然维维还能在市场里说上话,但市场格局早就变了。

2016年,维维终于意识到自己盲目扩张战略不可取,转而回归主业专注发展维维豆奶。

那些年里,维维相继推出液态豆奶、罐装豆奶...还请来了国民女神高圆圆担任品牌代言人。

但是很可惜,在维维放飞自我的十几年里,它身后的那群狼早已默默崛起,把本属于它的市场瓜分殆尽。

而维维也并没有真的专注豆奶,眼瞅着自己的主业一落千丈,又想出了“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战略,希望聚焦在大农业领域。

中国有句俗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出了这么多事之后,维维原本只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说多风光,至少也算老牌巨头。

可就在今年5月6日,维维股份自曝股东曾违规占用9.44亿元资金,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一事。

之后维维发布回复公告,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当时的财务总监宋晓梅身上。然后说自己已经更换了部分高管和董事。

但那又怎样?

维维经营了几十年的品牌声誉已经下跌。

植物蛋白饮料本身就是复制性极强的行业,因此对于维维这种容易被替代的产品来说,品牌声誉就是品牌营收的基础。

如今的维维,又有何能力在厮杀中夺回自己的地位?

结语

其实品牌想要做大做强,走多元化之路没有错。

维维当初走上这条路时,也得到了很多支持的声音。

可对于品牌而言,品牌多元化要立足行业生态链,一定要在专注本品牌的基础上再行配置资源。

也就是说维维要在专注豆奶的基础上再玩其他副业。

万万不可顾此失彼,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其实维维现在还有重新出发的可能,端看维维愿不愿意。

不管怎么说,维维豆奶也算曾经的国民品牌,你们希望它冲破桎梏,再次夺回中国豆奶大王的名号吗?

END

主笔 | 小陆

编辑 | 四少

维维被查,维他奶下滑,豆奶会不会成为历史

​文 | 乔帮主

维维股份被立案调查,维他奶被“沽空”,豆本豆被曝产品滞销也时有发生……

经历了短暂的豆奶热后,老牌豆奶企业始终无法绿色增长放缓的困局;新入场的企业则发力营销,寄希望于豆奶成为新的增长点。

残酷的是,维维豆奶“坠落”后,各品牌混战多年,豆奶饮品行业一直未出现领军者。并且,在植物蛋白饮料重新崛起的当下,国民饮料豆奶的市场份额却持续被压缩。

那么,留给豆奶企业的时间还剩多少?

01

陨落 昔日豆奶大王被查

如果不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不少人早已忘了昔日的“豆奶大王”。

早在两个月前,维维股份曾自爆,第二大股东维维集团违规占用上市公司维维股份资金合计9.44亿元。

这不是维维股份首次信披违规。2019年11月,维维股份就因股票交易未及时披露,受到上交所监管关注。

短时间内数次被曝光,说明成立28年、上市20年的“豆奶之王”,多年累积的问题开始“井喷”。

1992年,维维豆奶在江苏徐州豆奶粉厂下线,为了推广,花了10万元买断当年最火的电视剧《渴望》在徐州的特约播映权,“维维豆奶,欢乐开怀”一炮打响。

5年后,维维豆奶销售额达到13亿元,市场占有率70%,并且连续十多年独霸市场份额靠前的位置。

3年后,维维豆奶成功上市,登陆上交所,但谁也没想到,从此维维豆奶却在投资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牛奶、白酒、煤矿、金融、茶叶、房产,这些年,维维股份一直在玩跨界,但赚少赔多。

维维股份先后收购枝江酒业和贵州醇酒业,前者到2019年被补缴4年、2.07亿元税款,跌到“谷底”;后者连续五年亏损3.08亿元,最终卖给母公司了事。

2007年,房地产热,联合中粮成立房地产公司,随后选择退出;2011年收购煤化公司,次年该公司亏损200万元;2013年收购茶叶公司,次年茶类收入开始持续下降,到2019年茶类收入同比减少5.69%……

在投资的道路上,维维股份没有创造奇迹,成了接盘侠,接一次亏损一次,屡试不爽。

不光副业失手,主业也大幅下滑。2013年开始,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开始高速发展,维维股份忙着卖茶,无暇顾及。彼时,伊利、蒙牛等多家食品巨头开始入场,维维股份以不变应万变,坚信“维维豆奶始终能开怀”,不仅没有尽早研发受市场欢迎的即饮豆奶产品,而且逐年减少研发费用,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03.49万元、548.24万元、182.23万元。

盲目出击,策略不当带来的后果是:2015年-2019年,维维股份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5年。

《2019-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维维豆奶的市场占有率仅有0.51%。

如今,维维股份市值也从高点的250亿跌至目前的52.5亿,缩水近200亿。关于“投资”的故事,维维豆奶没讲好,而维维豆奶的味道也成了过时的味道,很难“开怀”了。

02

沽空 “港股小茅台”受阻

今年是维他奶品牌诞生80周年,也是维他奶最糟心的一年。

之前,维他奶经历了最美好的十年,股价由2009年3.5元飙升至2019年历史*高点46.83元,市值增长13倍,被誉为“港股小茅台”。

但今年1月,做空机构Valiant Varriors发布做空报告,维他奶涉嫌“财务欺诈”,虚报中国内地利润,持续做假账,编造增长神话等等诸多问题。

虽然,维他奶迅速做出回应,股价也应声上涨,但没有维持多久,股价持续暴跌,2月一度下探至23港元,市值不足250亿港元。

截至6月9日,维他奶股价维持在29.6港元,跟去年*高点市值相比,减少将近一半。

除了做空报告,维他奶维持增长的中国大陆业务也开始放缓,究其原因,除了柠檬茶份额下降外,其豆奶业务始终无法有突破。

在业内人士看来,维他奶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比较早,但与柠檬茶相比,渠道和销路一直未畅通,尤其在北方市场几乎毫无建树。

维他奶的市场策略相对保守,每次进入新市场,多是先从别处调货试探,市场有起色后才开始建厂,做渠道投入。

曾有机构做过统计,除华南市场外,其他地区维他奶系列产品覆盖率极低。

甚至有维他奶代理商直言不讳:“渠道把控不严导致市场价格体系混乱、市场培养费用低、内部高层变动等都逐步加剧了维他奶如今的困境。”大多数北方中小型超市有维他柠檬茶,但无维他奶。

3月,维他奶发布的盈利预警显示,公司2020财年利润整体下滑高达25%-35%。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因各地的市场计划及供应链运作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正常运营。过于依赖线下渠道,应对危机反应慢,疫情期间维他奶几乎毫无作为。

其实,早在2019财年,维他奶中国大陆的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就已经下降了13%。

为了改变颓势,维他奶推出了无糖豆奶、低糖豆奶等多种豆奶新品,但市场反应平平。

另外,维他奶似乎意识到了品牌营销的作用,投入巨资赞助综艺、策划网络营销事件,仅2020财年上半年,经营费18.55亿港元,增加8%。其中,市场推广、销售及分销费用12.98亿港元,增加7%。

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错过了进入北方市场机会,维他奶能否止住下滑趋势,现在看来还是个未知数。

03

混战 群龙无首前景难料

据预测,我国豆奶销售额在2020年将高达100亿元。但市场上并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各家企业一直在混战。

重点是,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细分为核桃、杏仁、椰汁、豆奶四大品类,其中核桃露有养元饮品,椰汁有椰树牌,杏仁有露露,三大细分品类均有龙头企业,格局相对稳定。而豆奶起步较早,如今面临的竞争也最为激烈。

在维维豆奶逐渐没落,外来的维他奶营业额逐年提高的基础上,各大饮料品牌纷纷布局豆奶业务。

最先入局的是蒙牛。2014年,蒙牛与美国WhiteWave公司合资引进美式植物蛋白饮料品牌Silk(植朴磨坊),拥有良好技术、丰富市场经验、蒙牛成熟团队,被外界称为完美之作。但历时5年,换了四任领导,三次配方,推出美式豆奶产品后,团队解散,合作告吹。

2017年,伊利推出“植选”豆乳产品,打造靠前个非乳品类,借助强大的渠道资源和品牌优势,加上广告“狂轰滥炸”,但并未见成效。两年后,植选升级推出无糖植物奶产品,天猫旗舰店月销量仅有2000+。

2017年4月,达利食品推出了即饮豆奶产品“豆本豆”,在演员孙俪广告代言下、一路飙升,上市两个月销售额即突破2亿元,当年便完成了10亿元销售目标。但2018年2月,豆本豆便爆发了库存问题,大部分产品积压在经销商手中,面临过期。

达利食品为了缓解产品老化的压力,持续发展豆奶业务,丰富产品线,推出多种口味的维甄豆奶,对标牛奶,“豆本豆到2025年达到100亿”。但自推出豆本豆品牌以来,达利食品历年财报里,始终未单独公布过豆本豆业绩。

另外,豆奶产品还成了一些企业进入植物奶市场的实验品。统一推出“诚实豆”即饮豆奶,九阳豆浆推出“美豆美味”PET瓶装款,一时间豆奶市场狼烟四起,巨头林立,但缺没有一家能独当一面。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豆奶产品还总被质量问题“拖累”。2017年-2019年,维他奶连续3年上黑榜,还都源于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海关总署的公开发布。黑猫投诉平台上,维维豆奶粉有虫子,豆本豆变质等投诉众多,严重影响了品牌美誉度。

豆奶,始终未有一个明细的定位,作为早餐,和牛奶相比,成本低但工艺流程复杂,市场售价和牛奶产品相差不大,消费者在选择奶制品时,不会把豆奶作为选项,市场教育远远不够,而如今豆本豆对标牛奶的想法,恐怕也很难“站住脚”。

另外,新的植物蛋白产品也在不断蚕食传统豆奶市场,燕麦奶成了各大品牌的新宠。星巴克联手瑞典燕麦奶Oatly,在全国门店提供燕麦奶基底选项;英国知名冷萃咖啡公司Minor Figures推出有机燕麦奶,登陆天猫旗舰店……

在如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颠覆性产品、没有新故事,无论是资本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买单,靠吃老本过日子,显然不能持久。

以上就是维维豆奶属于垃圾食品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