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信院士两个女儿,分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展现才华

4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为合肥工业大学师生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情景分析和实现路径》的学术报告。报告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背景,阐述了我国能源电力系统......

周孝信院士两个女儿

本文来源自科奖中心当地时间2月9日,美国国家工程院(NAE)公布2021年新当选院士、外籍院士名单,共增选106名新院士和23名外籍院士,此次增选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23......接下来具体说说分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展现才华

81岁中科院院士周孝信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21年2月9日,美国国家工程院(NAE)公布2021年新当选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此次共增选106名新院士和23名外籍院士。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成功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以表彰他对中国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的杰出贡献。

电能革新/命号了解,周孝信是中国权威的电力系统专家,从事电力系统分析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研究。

周孝信1940年4月7日生于山东蓬莱,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9-1980年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水电局研究所进修,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95年当选为IEEE Fellow。

周孝信长期在中国电科院工作,曾担任总工程师,现为名誉院长。周孝信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IEEE Fellow,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周孝信院士两个女儿,分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展现才华

国网网站对周孝信的描述如下:

周孝信,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电力系统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IEEE Fellow。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主持开发了我国靠前套“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大型软件,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30多年来,主持或参与我国多项大型超高压输电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在我国靠前条330kV交流输电线路工程、靠前条±5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等中提出并采用新的仿真计算分析模型、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主持超高压输电系统可控串补等重点项目研究,致力于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以适应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提高大型互联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基础研究”的研发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被IEEE PES授予Nari Hingorani FACTS技术突出贡献奖;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10余篇。

据百度百科介绍,1969年,周孝信插队到五·七干校,一呆就是三年半,犁田、插秧、制砖,什么农活都干。周孝信在插队的这三年多时间里,始终没有放弃电力系统分析软件。

1972年11月,周孝信回到科研岗位,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软件项目终于继续进行。

1979-1980年,周孝信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水电局研究所进修。

1981年,周孝信回中国对原来的程序进行修正和完善。

2011年08月10日,周孝信任*务*“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组长。

2013年4月12日,靠前期“中国电科院讲坛”特邀名誉院长周孝信院士作题为“关于中国电网未来发展的思考”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04月24日,周孝信领衔挂帅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周孝信的主要成就: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70年代开始研究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主持开发我国靠前套“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大型软件,在全国各地电力系统广泛应用。30多年来,参加或主持我国多项大型超高压输电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在我国靠前条33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靠前条±500kV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等电力系统工程中提出并采用新的分析模型、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90年代开始新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的研究,主持超高压输电系统可控串补等重点项目,致力于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以适应21世纪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

周孝信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了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的用户自定义建模方法,比中国以外已有方法更实用、方便,更受用户欢迎。

周孝信主持开发了中国靠前套“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大型软件,已在全国除西*、台*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应用并输出中国以外。

周孝信主持并参加了中国超高压输电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的潜供电流新算法并被采用。

周孝信负责组织并参加了中国靠前条±500千伏葛洲坝到上海直流输电工程研究和调试,提出了计入控制系统作用的分析模型和方法。

周孝信主持完成了“2000-2050年中国电网远景规划研究”,预测了未来30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趋势。

周孝信在中国首次进行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的研究,实现了该新型输电系统的仿真分析。

90年代周孝信开始新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研究。

周孝信主持超高压输电系统可控串补、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等重点研究项目,致力于研究电力电子技术、数字仿真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以适应21世纪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

周孝信院士两个女儿,分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展现才华

科研成果获奖

1981年,参加编著的《电力系统计算》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85年,因“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因“可控串补”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因“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机械电力技术奖。

2010年,周孝信院士的“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

人才培养

截至2018年,周孝信一共培养了29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根据全国图书联盟,培养的学生如下:邱健、王海宁、王志冰、施浩波、刘敏、刘思革、郑超、孙华东、岳程燕、赵建军、黄胜利、李芳、周篁等。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评:周孝信在他的一生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就的背后是他和他的团队不懈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中国电科院,奉献给中国的电力事业。周老师年近古稀,仍然可以在中国电科院看到他矫健的身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一名党员,他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鼓舞着我们。

周孝信院士两个女儿,分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展现才华

周孝信院士为合肥工业大学师生作学术报告

4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为合肥工业大学师生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情景分析和实现路径》的学术报告。

周孝信院士两个女儿,分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展现才华

报告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背景,阐述了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前景和技术路径,分析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源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排放、系统总体能源利用效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这五个关键指标在2020-2060年之间的变化趋势。报告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度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证。报告还对实现我国能源转型的六大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安全高效低成本长寿命新型储能技术和清洁高效低成本氢能生产储运**和应用技术。报告中,周孝信院士边讲解边和大家展开探讨,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师生和企业参会人员。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双碳”背景下的居民电价、特殊情况下的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调度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等与周孝信院士进行了交流互动。

重磅!徐扬生等四位院士当选2021年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周孝信院士两个女儿,分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展现才华

本文来源自科奖中心

当地时间2月9日,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 公布2021年新当选院士、外籍院士名单,共增选 106名新院士和23名外籍院士 ,此次增选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2355名,外籍院士达到298名。

被选为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师获得的*高专业荣誉之一。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旨在奖励那些“为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包括在适当情况下对工程文献作出重大贡献”以及“致力于新技术和新技术领域的开拓,在传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先驱人物,以及在工程学的开发/实施或工程教育方面提出的创新方法的杰出人物。“

此次新当选的院士将于2021年10月3日举行的NAE年会上正式入选。

2021年新当选的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有四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分别是:

1、徐扬生 院士

详细介绍:

1958年4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男,汉族,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1982年及1984年分别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从事空间机器人研究工作,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任副校长及自动化与电脑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自2013年开始担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

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在空间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及动力学研究,以及无重力地面试验设施的研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致力于推动中国航天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并参与了有关航天智能系统的研制。对服务机器人、动态稳定系统、人类行为学习建模、穿戴式人机界面、智能汽车、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开发。发表了六部专著、300多篇国际论文。获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以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2016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59425号小行星1999 GJ5 命名为“徐扬生星”。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付小兵 院士

详细介绍:

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四川省资阳市人。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马德里大学博士。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教授、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执委、亚洲创伤愈合联盟主席、*务*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候任理事长、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973“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长期从事创伤和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主编出版《中华创伤医学》、《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和英文版《Advanced Trauma and Surgery》等学术专著23部,参编30余部,在Lancet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以靠前完*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以第二完*人或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实”杰出青年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终身成就奖”、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终身成就奖”和“国际创伤修复研究终身成就奖”等多项荣誉。被评为全军优秀*产*员、全军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被中共*部作为重大典型在全国宣传。荣立一等功。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翟婉明 院士

详细介绍:

铁路工程动力学专家,长期从事铁路工程领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研究。1963年8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市。198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1987年、1992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翟婉明长期从事铁路工程领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研究。在经典的车辆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基础上,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建立了车辆-轨道统一模型,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主持研究建立了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提出了适合于大系统动力分析的快速数值积分方法,开发了高速列车过桥动态模拟与安全评估系统。以上理论方法被成功应用于解决中国铁路提速及高速铁路重点建设工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4、周孝信 院士

电力系统专家。1940年4月7日生于山东蓬莱。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上就是周孝信院士两个女儿,分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展现才华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