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沃尔沃的车企是哪家?揭秘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

0月29日,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在老家瑞典上市了,首日股价大涨23%。李书福表示,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沃尔沃转型新能源汽车。沃尔沃在吉利的管理下扭亏为盈、高调上市,多多少少有点出人意料......

收购沃尔沃的车企是哪家

叶抱一 | 文“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这是一句曾广泛流行于国内车市的名言,出自被誉为“汽车狂人”的李书福。作为吉利集团掌门人的李书福,早已通过近几年来多次的“买买买”,彰显......接下来具体说说揭秘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

吉利李书福蛇吞象,8年27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背后是一个局中局

当任职于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尼尔斯·博林,为他的公司发明出了三点式安全带开始,沃尔沃的安全性能就开始闻名于世界。

直至今日,沃尔沃依旧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安全标杆,然而在沃尔沃这个品牌的背后,却有着一段迷魂阵般的局中局,吉利的李书福凭借着前瞻性的战略思维,用他自己的行动在商业战场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谁又知道,当时看似不自量力的“蛇吞象”,是李书福背后设下的局中局,8年27亿美元收购沃尔沃的局面下,一切都是“蓄谋已久”。

收购沃尔沃的车企是哪家?揭秘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

一、李书福的蛇吞象

出生在北欧冰天雪地里的沃尔沃,和瑞典人的精神一样,追求着平稳和安定,这种刻在骨头里的品牌精神,曾经一度让他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占据了“优越”的位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更,追求四平八稳的沃尔沃还是遇到了瓶颈,连续的销量不佳,也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美国汽车大户们随即看上了这一块蛋糕,毕竟 沃尔沃这个品牌是曾经创造出了“最佳安全”的神话 ,在美国这样一个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来说,沃尔沃这个具有北欧血统的汽车品牌,一定会打开美国的汽车市场。

收购沃尔沃的车企是哪家?揭秘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

福特 就是这些美国汽车大户中的一个,福特是那么认为的,也是那么做的。在千禧年之际,福特很豪爽的斥资64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希望能用北欧的勇士打下一片不一样的北美市场, 但万万没想到,福特自从并购了沃尔沃之后,立即进入了噩梦模式。

福特苦苦经营了沃尔沃10年,从未能盈利,反倒是不断的亏损,2009年的亏损竟然高达6亿多美元。

事实上,沃尔沃并非福特手中的唯一“烂牌”,福特旗下的 路虎、捷豹 等豪华车品牌也不断的侵吞福特的财力,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福特终于看清了现状,出售沃尔沃成为了他们的“首要任务”。

收购沃尔沃的车企是哪家?揭秘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

在这个时刻,李书福站了出来,这个曾经陷入和丰田官司大战的吉利掌门人,对于国产汽车品牌的发展一直有着自己的梦想,在看到沃尔沃和福特的困境后,他感到自己的机会已经到来了。

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正式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在瑞典哥德堡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布斯签署了收购协议,时任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奥洛夫松出席了签署仪式。

李书福认为,吉利集团将会迎来腾飞,他乐观的向媒体表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 作为国际知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收购沃尔沃的车企是哪家?揭秘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

然而,外界并不看好李书福的收购行为。

一方面他们认为吉利的实力不足,吉利的销量和整体实力在全球汽车市场来看,并不是非常理想,突然收购一个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吉利是否有能力把持得住局面。同时外界还特别是质疑李书福是否有能力超越福特的经营模式,有能力扭转沃尔沃的亏损局面;

另一方面,外界对于李书福的收购动机并不理解,他们认为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只不过是“面子工程”,充其量也是在替福特买单,这种好面子的收购并不会给李书福的吉利集团带来任何好处。

综上,外界为李书福的收购行为形容成蛇吞象,暗讽吉利实力不足还想一口吃掉沃尔沃这头豪华品牌的大象。

然而,外界的质疑声并没有让李书福停下脚步,在他的规划中,还有更为广阔的布局。

收购沃尔沃的车企是哪家?揭秘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

二、隐藏的布局

收购沃尔沃只是李书福的靠前步,怎么用好沃尔沃这个牌子才是李书福的最终计划。不同于外界对吉利的猜疑,李书福对于沃尔沃早就有了细致的打算,摆在他面前的是“三板斧”, 他计划着用这个“三板斧”来实现吉利的蜕变。

首先是用沃尔沃汽车来带动吉利的技术转型。

在引入沃尔沃之前,吉利的品牌口碑一直不甚理想,早几年里,低端和廉价是吉利汽车的代言词,除此之外,汽车技术的瓶颈,一直是李书福的心头之恨。

早年间在采用丰田发动机时,就因为想着借助丰田发动机开展自主研发而遭受到了丰田公司的起诉,这一下就让李书福彻底的清醒过来。没有掌握在手里的技术王牌,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这也是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初心,沃尔沃的各项技术在整个欧洲和北美市场来说,都是相当拔尖的,特别是在安全驾驶领域,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

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和沃尔沃也逐步走向了技术合作的路线。

在收购后的十年间,沃尔沃持续不断的为吉利提供了技术灵感和技术支持,2021年2月24日,沃尔沃和吉利达成了最佳的合并方案,既在保持各自**公司架构的基础上,持续不断的拓展合作领域,在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面深化合作。

这一举措为吉利带来了重大利好,依靠沃尔沃成熟的生产线和技术线,可以将吉利汽车的技术性能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和高度。

不仅如此,吉利集团更是把沃尔沃汽车和中国汽车技术行业进行“连线搭桥”,2021年4月,沃尔沃汽车为滴滴的自动驾驶部门车队提供车辆,而这些配备备用转向和刹车系统的XC90跨界车将会为自动驾驶行业注入一支重要的技术支持力量。

其次,是带动吉利品牌。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集团的品牌声望瞬间得到了拉升,富有侵略性的收购计划,立即让吉利集团在国际汽车行业获得了高度的关注。

同时,也因为吉利的这一次豪购,国内市场也彻底转变了对吉利的看法,10年间,在沃尔沃的间接推动下,吉利这个品牌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优势,加上技术合作的不断深入,吉利集团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上,越来越得心应手。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联合开发的 1.5TD发动机 ,技术位居国际领先水平甚至要优于一些合资品牌的发动机技术。这可以视为吉利的一次战略转型,而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也因为这个领域的突出表现,吉利集团的战略转型技术体系创新工程,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品牌的提升,带来的是销量的提高。

从吉利汽车发布2021年12月销量来看,截至2021年12月,吉利汽车总销量为15.8765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17%。在这个良好势头的推动下,吉利汽车董事会将2022年的销售目标定为165万辆,较2021年所实现的总销量增长约24%。

其三,是对市场的开拓。

与其满足市场需求,不如创造市场需求,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大刀阔斧的对国内汽车市场进行了“改造尝试”。单凭一个企业,是无法对市场进行改造的,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创造市场需求来获得市场的主动权。

李书福在这一点上的思想非常大胆,就在国内众多汽车厂商还在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的时候, 沃尔沃已经开始了对纯电汽车的大力推崇,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推动纯电汽车进入市场。

沃尔沃甚至为此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沃尔沃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只销售纯电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淘汰所有内燃机汽车,2040年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所有纯电车型只在线上进行销售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沃尔沃此举和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说,沃尔沃不仅在创造市场的需求,也是在迎合国家的战略布局。

一旦到了2025年,沃尔沃的战略目标得以初步实现,必然会带动整个市场的风向标转变,众多车企也必然会陆续加入到这一场热潮中来。

三、启示

纵观李书福的收购之道,台面上是李书福为吉利集团收购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赚足了面子。而背后的布局,则是一个提升集团实力、提升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举措。

就像当年中国高铁的技术引进之路一样,沃尔沃的引进为中国汽车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原本落后于西方汽车行业的中国汽车行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

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是,沃尔沃的引进,实现了吉利集团和沃尔沃的双赢,沃尔沃被收购后,享受到了中国庞大的市场的红利,加上沃尔沃的安全性能,也受到了国人的欢迎,当年李书福喊出的两年扭转亏损的口号,很快就得到了实现。

这个曾经在福特旗下奄奄一息的汽车品牌,在中国获得了新生。

得力于李书福天才一般的营销手段,沃尔沃陆续在中国大陆市场获得了突破,销量也在节节攀升,新S60的推出,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利好,在转销北美市场的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沃尔沃汽车公司统计,2021年,沃尔沃公司汽车全球销量将近69.9万辆,和上一年度相比增长了5.6%。其中,在中国市场销售量约为17.2万辆,较上一年度增长了3%;在美国销售量约为12.2万辆,增长10.9%;在欧洲销量约29.3万辆,增长1.8%。

通过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沃尔沃汽车的销售量正在逐年增长,依托于中国的强大生产力,沃尔沃汽车得以在被收购的十年之后实现了大翻身,当年福特没有实现的梦想,如今在李书福的手中得到了实现。

最终,沃尔沃汽车在李书福这个中国企业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中迎来自己的新生。

参考文献:

中国吉利收购的沃尔沃上市了,印度塔塔收购的路虎又要卖身了

10月29日,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在老家瑞典上市了,首日股价大涨23%。李书福表示,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沃尔沃转型新能源汽车。

沃尔沃在吉利的管理下扭亏为盈、高调上市,多多少少有点出人意料。11年前,吉利斥资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时,舆论并不看好这桩合并案。

“这种海外并购不是最佳路径,沃尔沃品牌形象可能会低端化。”

“吉利连自己家车都造不好,还买沃尔沃?”

“沃尔沃一年亏损40亿,福特都没辙,吉利凭什么?”

诸如此类的评论比比皆是。

诚然,2010年吉利汽车质量很差,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吉利开久了,司机能练出一身的修车本领。虽然一年能卖出41万辆车,利润只有15亿,平均一辆车赚3600元。

如此低的利润放在车企根本不够看,有车友推算一辆奔驰C260的造车成本大约15万,售价31万,利润高达16万。3600元净利的吉利可以说“不赚钱”。

吉利老板李书福把收购沃尔沃比喻为“抱得美人归”,潜台词是吉利是个“丑男”,有点武大郎娶了潘金莲的意思。

可偏偏是这位“武大郎”,不但救活了连福特都没辙的沃尔沃,还把它做上市了,不禁令人大跌眼镜。

在收购沃尔沃之前的两年,2008年,印度塔塔集团提前下手,急吼吼从福特手中买了捷豹和路虎,正式进军高端车市场。

当时,塔塔集团的造车水平和吉利差不多,主打低端车,占据了印度70%的市场,财大气粗。印度人买塔塔汽车,不是因为喜欢,而是进口车太贵了,关税在50%-100%之间,只能选择塔塔。

结果11年后,捷豹和路虎越混越差,变成车友口中“七折豹八折虎”,高端品牌形象全无。塔塔集团无奈宣布寻求新的融资,出售49%的股份。

两桩收购案具有高度相似性:几乎同时发生,卖家都是福特。为何沃尔沃能起死回生?而路虎和捷豹黯然卖身?

中国制造与印度制造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各行各业全缺钱,消费指数大幅下降。奥**紧急启动救市计划,给金融机构注入大笔资金,实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

倒霉的福特没有拿到多少贷款,因为奥**救的是金融市场,福特作为制造业公司,不是优先救助对象,逼的福特为了解决流动性危机,不得不出售旗下豪华品牌:路虎和沃尔沃。

以当时的眼光看,路虎、捷豹和沃尔沃都是不折不扣地赔钱货。2009年,沃尔沃年亏损38.7亿人民币,销量仅33万辆——还不如41万辆的吉利。

路虎、捷豹的亏损查不到具体数据,但福特买来两个品牌时花了50亿美元,转手给塔塔时只有23亿美元,“拦腰砍”也要卖,可见福特已经彻底对路虎、捷豹失去了信心。

有记者问李书福,买了沃尔沃后打算如何扭亏为盈?李书福表示:“沃尔沃的亏损是采购、制造、研发成本过高造成的,如果沃尔沃能与中国制造结合,可以有效降低采购和制造的成本。”

收购了沃尔沃后,吉利引导沃尔沃分别在上海、西安、成都、大庆建、路桥造基地,开始深度与中国制造绑定。

有些国内消费者质疑,中国造的沃尔沃质量不如欧美。

沃尔沃总裁萨缪尔森驳斥了这种说法:“沃尔沃在中国设厂,绝对不是用来生产二流汽车的。只要遵循严格完备的生产体系,不管在哪儿,都能生产出统一品质的汽车。”

大庆工厂的总经理麦克表示:“在中国生产,人工和运营成本将到欧洲一半以下。”大庆出厂的汽车整车已被出口到了美国,质量会有问题?

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起到了良好效果,但李书福强调:“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吉利。”

派到成都工厂的瑞典员工菲约尔丁说:“吉利没有干涉我们的工作,反而在与成都政府打交道时提供了重要帮助。”双方的合作泾渭分明,各司其责。

路虎和捷豹就没这么好运了

路虎、捷豹与塔塔牵手后,迟迟产生不了化学反应,薄弱的印度制造无法给路虎、捷豹提供帮助。

2008年被收购时,塔塔集团主打的汽车是一款名为“NANO”的微型车:没有空调、没有转向助力、没有音响、没有保险杠、只有驾驶室一侧有后视镜......

最令人震惊的是NANO在组装时,为了节省成本,在车体部分地方用了“胶水”粘接,而不是焊接! 笔者原以为是网友的调侃,查了相关资料后,发现确实如此!

如此塔塔与路虎结合能有什么结果?路虎捷豹在印度建了三家工厂,负责生产经典车型。英国和斯洛伐克的工厂负责开发新车型。

2012年,路虎负责人表示,印度三厂80%的产品用于出口,毕竟印度国内市场吃不掉那么多高端车型。

在印度设厂毁了路虎的质量。近几年,路虎、捷豹频频爆出质量问题,导致市场反响越来越差,销量暴跌。

英国电视节目《Top gear》甚至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吐槽:“作为英国人,我依旧很爱它们,但现在的质量让我爱不起来。”

并一口气列举了六条常见的问题:“变速箱、电子系统、座椅、前驱、后驱、气囊,哪里都可能出问题。”

主持人詹姆斯·梅就感叹:“英国虎”彻底变成了“印度虎”。

国内车主之间流传着一个说法:修不好的路虎。2017年,因质量问题路虎在华召回10.6万辆汽车,第二年又召回10.7万辆。

为了拯救路虎、捷豹的质量,塔塔求助宝马。后者将提供全新的生存平台FAAR支撑新产品的生产并提供四缸和六缸的发动机。

路虎、捷豹作为豪华品牌,居然要向宝马求购发动机,技术退步可见一斑。

中国人不买路虎,销量暴跌

其实,塔塔收购路虎捷豹后,还是有过一段好时光的。塔塔虽然技术不行,玩营销的能力一流。收购完成后不久,路虎捷豹迫不及待地冲入了中国市场。

2009年,电视剧《蜗居》爆火,张嘉译有一段台词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吉普车,这是路虎。开车的男人,有血性的,都希望拥有一款路虎。”

给国人植入了路虎高端车的形象,当时路虎在华销量不足2万辆/年。

路虎“极光”引进中国后,达到了“一车难求”的地步。

2010年-2017年,捷豹路虎在华销量从2.6万辆冲到了14.6万辆,整整翻了4.5倍!靠着中国市场的一路高歌猛进,路虎捷豹扭亏为盈,毫不过分地说是中国市场救了路虎。

笔者有位开路虎的土豪朋友,四五十岁,跟我说:“我就喜欢路虎的霸气,宽敞,开起来有面子。”路虎迎合了国内暴发户炫富的心理,一个“虎”字形容的不但是车,同样是人。

巅峰过后便是溃败,连续两年出现大规模车辆召回事件后,国内消费者不再迷信国外品牌。

2018年,路虎捷豹亏损236亿人民币,2019年亏损37亿人民币,中国市场销量暴跌35.5%。为了止损,塔塔宣布全球裁员10%,节约了10亿英镑的费用。

同时,路虎捷豹开始了疯狂的降价促销活动,降价10万的车型比比皆是,“七折豹八折虎”的说法由此传开。中国市场倒是回暖了,但全球市场依旧在溃败。

质量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新的增量市场又找不到,总不能指望印度人买路虎吧?

于是有了塔塔欲出售路虎捷豹49%股份的消息。国内的长城和吉利表示出过兴趣,但最终不了了之。

不难看出,沃尔沃的成功与路虎的失败,离不开“制造能力”四个字。中国国产车虽然不先进,但不至于用胶水粘接车辆。

印度人以为买来几个国际大牌,就可在短期内完成跨越式发展,无疑是痴人说梦。

关键在练“内功”,把国内的底子打好,才能有效承接从国外转移过来的技术和产业。不然下场就和路虎捷豹一样,落地印度后,质量越搞越差,陷入恶性循环。

10年爱情长跑!吉利18亿收购沃尔沃,亏了还是赚了?

叶抱一 |

“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这是一句曾广泛流行于国内车市的名言,出自被誉为“汽车狂人”的李书福。

作为吉利集团掌门人的李书福,早已通过近几年来多次的“买买买”,彰显了其在吉利公司的汽车版图以及国际化布局上的宏大野心。

7月23日,浙江吉利集团又以4.35亿元拿下华菱星马公司控股权,但人们更关注的则是吉利与沃尔沃的十年爱情长跑。

近日,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合并谈判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风波。7月21日,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由于吉利汽车打算在a股上市,所以沃尔沃和吉利汽车的合并计划就被暂且搁置。

自从吉利集团10年前大手笔签下沃尔沃汽车之后,沃尔沃汽车便和吉利汽车成为了吉利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此次合并受到外界关注,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思考1+1能否产生大于2的效果。

十年前吉利需要沃尔沃

十年前,有媒体曾用“爆棚”一词,来形容有关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收购传闻。

从各大媒体“吉利洽购沃尔沃项目可能落户北京”、“吉利或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吉利竞购沃尔沃或砸 20 亿美元”、“我不差钱,我要买。”等一系列标题中可见一斑。

从表面数字来看,当时吉利整个市值只有30多亿元,沃尔沃最低价也得20亿美元 ,以至于被人讥为“蛇吞象”。

当世界上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在危机中挣扎时,中国最大私有汽车厂商吉利的雄心壮志却令人吃惊。汽车行业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危机还未结束,吉利却在同时开发6个现代工作平台。

即使对于丰田这样的全球汽车业巨头,六个平台也不是个小数字。

更何况吉利当时还宣称还将在未来18个月内推出六款新车,并力争在 2015 年前开发出 42 款新车型。当时的技术总监赵福全称,到2015年吉利年产能将达到200万辆。

有外媒形容,吉利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是中国亨利·福特式的人物,他不止一遍提到吉利集团将成为出口冠军,到2015年将出口130万辆汽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2005年吉利在香港上市之后,相继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以及 2006 年的底特律车展。李书福曾称要在2007年打入欧洲市场,2008年攻占北美市场,然而,就算那时,吉利还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吉利汽车盯上了沃尔沃。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本土企业,收购沃尔沃的动因主要是其战略和理念的转变。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在产业链中,在曲线左右两端的设计区域与营销区域具有较高的附加 值,而这些区域多被资金雄厚和技术先进的国际企业垄断;曲线中间的生产制造区域利润较低,吉利汽车当时正处于该区域。

由于资金与技术的限制,吉利汽车定位在低端市场,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安全环保节能车”,其经营理念在变。

从内因上讲,吉利汽车凭借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和政府的扶持发展迅速,其核心竞争力也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这是收购的关键。

从外因上来讲,沃尔沃是福特旗下品牌,但是金融危机以来,其销量大幅下降,这也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筹码。

2006年和2007年沃尔沃销售状况良好 ,2007年销量同比增加 7.1%,但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销量同比减少18.30%,2009年延续下降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吉利汽车想通过并购沃尔沃,由微笑曲线中间位置向两端发展,以实现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于是在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吉利集团以18亿元收购了沃尔沃 100%股权。

从此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就有两大汽车品牌,一个品牌是吉利原有汽车品牌,另一个品牌就是沃尔沃汽车。

十年后沃尔沃需要吉利

2010年之前,沃尔沃全球销量大幅下滑,从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2010年至2018年,沃尔沃全球销量由37.35万辆持续增至64.23万辆,在华销量由3.05万辆持续增至13.06万辆。

这与吉利集团“放虎归山”理念、“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合作策略息息相关。

但沃尔沃与核心竞品ABB(奥迪、奔驰、宝马)的销量差距却持续扩大:2010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落后ABB 60~90万辆,2018年扩大至120~160万辆,翻了一倍左右。

2010年沃尔沃在华销落后ABB 11~20万辆,2018年扩大至 50~55万辆,翻了三倍多。

吉利原本希望通过“中国红利”,缩小沃尔沃与ABB的销量差距,但实际上奥迪、奔驰、宝马等竞品大规模推进本土化战略,对年轻用户、低级别城市等“中国红利”的挖掘更充分,进一步拉开了与沃尔沃的在华销量差距,并制约了沃尔沃的全球表现。

2019年前三季度,在各大细分车市,沃尔沃与奥迪、奔驰、宝马的销量差距都非常显著:奥迪、奔驰、宝马的中型轿车销量为14.15万辆、 13.20万辆、10.06万辆,沃尔沃仅0.99万辆。

奥迪、奔驰、宝马的中大型轿车销量为8.21万辆、12.99万辆、13.15万辆,沃尔沃仅3.54万辆;奥迪、奔驰、宝马的中型SUV销量为9.78万辆、11.58万辆、9.60万辆,沃尔沃仅4.49万辆,沃尔沃全面落后核心竞品ABB。

2013年中国车市核心消费年龄段在25~29岁,2017年升至30~34岁,虽有上移,但过去十多年年轻化是中国车市的主要特征,高端、豪华车市也凸显年轻化特征。

中国顶级高端汽车用户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比德国低25岁。

从2013年开始,奥迪发布年轻化战略,加速国产奥迪A3、奥迪Q3等适合年轻用户的低级别车型,之后奔驰、宝马快速跟进年轻化战略,国产了奔驰GLA、宝马X1、宝马1系等低级别车型,并取得不错的销量。

2019年前三季度,奥迪、奔驰、宝马的紧凑型轿车销量为6.76万辆、5.18万辆、4.50万辆,沃尔沃仅有0.23万辆。

无论力度还是速度,沃尔沃的年轻化战略都远远滞后于核心竞品,低级别车型XC40于2019年5月才国产。

2010年虽然吉利收购了沃尔沃,但在中国车市具备走量潜质的S40、S80L都在长安沃尔沃国产,前者授权至2015年,后者授权至2018年。

可惜吉利和长安的谈判并未取得理想结果,导致长安沃尔沃沦为“烂尾楼”。

吉利失去了最宝贵的短期可利用资源;S40、S80L等具备走量潜质车型的市场营销、网点建设等陷入停滞,吉利对沃尔沃的全球豪华品牌塑造,在短期内难以落地;缺少S40,让沃尔沃错失年轻化机遇。

沃尔沃在华运营,短期内难以形成研发、采购、制造、营销、销售、售后等合力,导致2014年起大庆、成都工厂缺少走量新车,大大制约了中国市场对沃尔沃的全球销量贡献。

理论上,2010~2013年是吉利整合沃尔沃国产资源的关键阶段,如能顺利整合长安沃尔沃,再借助吉利优势,沃尔沃极有可能绝地反击,超越 奔驰、宝马,追赶奥迪,晋升高端品牌靠前阵营。

实际上2010~2013年沦为沃尔沃新国产的“空挡阶段”,奥迪、奔驰、宝马则纷纷加快国产进度,大幅甩开与沃尔沃的销量差距。

虽然沃尔沃一直强调自身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将核心竞品锁定奥迪、奔驰、宝马等,但在最关键的研发领域,投入严重不足,或大幅落后竞品。

2010~2015年沃尔沃前后投入110亿美元用于研发,但涵盖了新车型、新平台、新动力、新能源、自动驾驶等众多烧钱领域,僧多粥少,制约了后驱平台开发、传统动力升级换代、中国车研发等。

2007~2016年大众仅MQB平台的研发投入就过千亿美元,远多于沃尔沃的研发投入。

2016~2018年沃尔沃研发投入依旧大幅落后于奥迪、奔驰、宝马,2018年沃尔沃仅11.27亿欧元,后三者分别为42.07亿欧元、 91.07亿欧元、68.9亿欧元。

研发投入不足,也制约了沃尔沃在华研发、本土化等,埋下了与竞品销量差距扩大的隐患。

沃尔沃乘用车端长期为一个小量品牌,技术实力与其他主流外部汽车公司比起来仍然有差距,沃尔沃的销量的确是在增长,但吉利没有要把沃尔沃做成高端品牌的冲动。

瞄准科创板?

2019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高达9.3%,连续两年陷入下跌状态,进入2020年,受疫情冲击的影响,汽车市场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不少声音指出,“从行业格局看,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弱势品牌面临淘汰出局”。

根据乘联会最新报告,今年一季度我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41%,4月市场降幅将进一步缩窄,但预计跌幅也将达到8%。此前,乘联会已对全年车市走向作出预测调整,预计2020年为同比下滑8%。因此,车市持续下滑将导致行业加速受挫。

在行业寒冬之际,汽车抱团似乎是唯一的路。

根据最新消息,由于吉利汽车计划在A股科创板上市,暂缓推进吉利沃尔沃合并计划,待吉利汽车A股上市完成后,将再重启该计划。

目前吉利集团市值在200亿美金左右,而沃尔沃保守估值在160亿到200亿美金之间,两者的重组会诞生一个出货量堪比宝马,市值约400亿美金的大集团。

这个市值基本与福特公司相当,并可能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市值*高的中国汽车集团。

同时在科创板中,并没有汽车类上市公司,有的只是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公司,一类是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容百科技,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专业化研发与经营的跨国集团公司。

二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相关技术企业,三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检测仪器企业,吉利汽车如果会科创板必将是正宗的科创板汽车靠前股。

从全球化趋势来看,不少车企都通过公司合并加强市场竞争,比如雷诺-日产-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丰田控股斯巴鲁等。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汽车依然无法单方面应对集团化车企的竞争,或许吉利和沃尔沃合并重组仅是集团化的开始。

2017年7月,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吉利控股签订备忘录,沃尔沃入股领克汽车。入股后,吉利汽车持股50%,沃尔沃汽车持股30%,其余则由吉利控股持有。同年12月,吉利控股宣布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成为其靠前大持股股东,2018年6月完成交割。

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曾说:“中国汽车工业50%车企破产以后,剩下50%的竞争可能才是最激烈的。”

未来,沃尔沃要面对强大的对手,更要命的是电动化大趋势,更需要资金投入,十年前吉利需要沃尔沃,现在是沃尔沃需要吉利。

以上就是收购沃尔沃的车企是哪家?揭秘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