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企业并购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自主选择。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理个人效用最大化。在并购过程中,选择实力强、经验丰富的中介机......

企业并购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文/财务铁娘子在审计风险的定义上,一般将其认为是审计人员对实际上产生错报、误报的财务信息可能提供错误审计意见的风险,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审计风险也被认为是重大错报或漏报风险,即由于审......接下来具体说说

企业并购过程中审计风险与防范

一、企业并购风险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也提出了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要求。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模型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内控风险X检查风险

企业并购审计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则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中之一。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分析

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和评估并购风险,并且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并购过程为审计人员带来哪些审计风险,以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1、并购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行为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宏观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同时敢与经济发展周期、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密不可分;从微观上去考察,企业的经验是否丰富、组织文化是否成熟、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也对企业并购战略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在经济处于上升期开展并购活动,并选择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可以减少并购风险。

2、并购双方的优劣分析。

要确定合理的并购策略,主并购企业必须首先正确衡量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全面分析目标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认真评价并购双方经济资源的互补性、关联性以及互补、关联的程度,并要研究主并购企业的优势资源能否将目标企业具有盈利潜力的资源利用潜能充分发掘出来等。无论主并购企业拥有多少优势资源,也无论目标企业具有多大的盈利潜力,如果并购双方的资源缺乏互补性、关联性,就不可能通过并购产生协同效应。

一是对主并方的分析。分析内容与相应审计风险包括:①经济实力。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奖金实力、业务水平、市场上本企业主导产品占有率、盈利能力、公众形象和信用级别、市盈率等。②发展战略。主并方未来发展战略是确定并购对象、选择并购类型基础,若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战略方向吻合程度不高,甚至相反,则并购风险加大,相应的审计风险加大。

二是对目标企业的分析。分析内容与相应审计风险包括:①目标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国内竞争状况;②目标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实力强弱;③目标企业的利润水平与发展前景;④目标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以及政府对该企业或该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与所处行业与发展前景的态度;⑤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⑥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⑦目标企业产品市场状况。

三是企业并购的联合风险。①资源互补性。资源互补程度越强,双方并购后的效益增长就越明显,在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利润分配各方面都能够取长补短。资源互补性差的企业进行并购有较高的审计风险。②产品关联性。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经营上的紧密程度强,能够很快实现一体化。产品关联度低,则并购容易失败。③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到分司的高层对并购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④员工状况。员工的素质、结构直接影响并购后的成本与效益。⑤无形资产状况。无形资产的递延效应能够覆盖并购后的新企业。⑥未决诉讼。未决诉讼对并购是很大的威胁。⑦抵押担保。抵押担保常常形成潜在或有负债或未决诉讼。

三、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风险的防范

1、恰当的确定并购的换股比例。

为了节省现金,很多企业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合并。在企业采用换股合并的情况下,正确确定换股比例是决定企业合并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确定换股比例有多种方法:每股市场之比、每股收益之比、每股净资产之比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正确确定换股比例应合理选择目标企业,综合考虑合并双方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发展机会、未来成长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企业的实际价值。

2、恰当的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

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收益现值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由于企业并购的并不是目标企业的现有资产价值,而是目标企业资产的使用价值以及所能带来的收益能力,也就是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因此,并购方实际上是在选择与并购目标和动机相应的估价方法。当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进行长期经营,则适合使用收益现值法;当证券市场功能健全、上市公司的市价比较公允时,可以采用市盈率法;当企业并购的动机是为了将目标企业分拆出售,则适应使用清算价格法;如果企业作为单一资产的*组合,则可以使用重置成本法。审计人员在选择评估方法时期,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一般而言,贴现价格法把企业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反映到当前的决策时点,能够反映目标企业现有的资源的未来盈利潜力,理论上的合理性易于为并购双方所接受,但是预测未来收益的主观性太强,有时难以保证公平。贴现价格法需要估计由并购引起的期望的增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或奖金成本),即企业进行新投资,市场所要求的最低的可接受的报酬率,程序包括预测自由现金流量、估计贴现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及计算现金流量现值、估计购买价格,主观判断的因素很强。市盈率法操作简便,但需要以发达、成熟和有效的证券市场为前提,而且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比如应用市盈率法对目标企业估值时,需要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重置成本没有对企业进行全盘统一考虑,不适用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较大或品牌资源丰富的情况。

3、适当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

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购买合并通常用购买法,换股合并通常采用权益联营法。采用权益联营法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被并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按原账面价值人账,股东权益总额不变,被并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全部并入主并公司当年的合并利润表,而不论换股合并在年初还是年末完成。与购买法相比,权益联营法容易导致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有可能对公司的配股申请产生有利影响。另外,主并公司还可以将被并公司再度出售,只要售价高于账面价值,就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益。而购买法由于主并公司要按照评估后的公允价值而非账面价值纪录被并公司的资产与负债,评估价值又通常因通货膨胀等周素而高于账面价值,因此,购买法将产生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获得再出售收益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留心并购公司是否利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4、对企业并购过程进行监控,全面降低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审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并购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监控应随并购活动的进行而随时展开,并在并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工作结束之后进行分阶段的总结性审查。

随时审查的目的在于密切监控并购计划中每一项工作的进展,便于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跟进措施,以确保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分阶段审查的目的在于审查并购计划每一阶段的完成情况,各阶段目标的实现程度,并结合随时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调整下一阶段的计划,以便于对各种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企业并购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自主选择。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理个人效用最大化。在并购过程中,选择实力强、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参与并购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并购成本,减少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并购活动中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并购风险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也提出了运用基础审计方法的要求。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模型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内控风险X检查风险

企业并购审计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是所有审计人员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则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中之一。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分析

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和评估并购风险,并且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并购过程为审计人员带来哪些审计风险,以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1、并购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行为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宏观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经济发展周期、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密不可分;从微观上去考察,企业的经验是否丰富、组织文化是否成熟、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也会对企业并购战略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在经济处于上升期开展并购活动,并选择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可以减少并购风险。

2、并购双方的优劣分析。

要确定合理的并购策略,主要并购企业必须首先正确衡量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全面分析目标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认真评价并购双方经济资源的互补性、关联性以及互补、关联的程度,并要研究主并购企业的优势资源能否将目标企业具有盈利潜力的资源利用潜能充分发掘出来等。无论主并购企业拥有多少优势资源,也无论目标企业具有多大的盈利潜力,如果并购双方的资源缺乏互补性、关联性,就不可能通过并购产生协同效应。

一是对主并方的分析。分析内容与相应审计风险包括:①经济实力。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奖金实力、业务水平、市场上本企业主导产品占有率、盈利能力、公众形象和信用级别、市盈率等。②发展战略。主并方未来发展战略是确定并购对象、选择并购类型的基础,若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战略方向吻合程度不高,甚至相反,则并购风险加大,相应的审计风险加大。

二是对目标企业的分析。分析内容与相应审计风险包括:①目标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国内竞争状况;②目标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实力强弱;③目标企业的利润水平与发展前景;④目标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以及政府对该企业或该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与所处行业与发展前景的态度;⑤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⑥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⑦目标企业产品市场状况。

三是企业并购的联合风险。①资源互补性。资源互补程度越强,双方并购后的效益增长就越明显,在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利润分配各方面都能够取长补短。资源互补性差的企业进行并购有较高的审计风险。②产品关联性。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经营上的紧密程度强,能够很快实现一体化。产品关联度低,并购容易失败。③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高层对并购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④员工状况。员工的素质、结构直接影响并购后的成本与效益。⑤无形资产状况。无形资产的递延效应能够覆盖并购后的新企业。⑥未决诉讼。未决诉讼对并购是很大的威胁。⑦抵押担保。抵押担保常常形成潜在或有负债或未决诉讼。

三、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风险的防范

1、恰当地确定并购的换股比例。

为了节省现金,很多企业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合并。在企业采用换股合并的情况下,正确确定换股比例是决定企业合并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确定换股比例有多种方法:每股市场之比、每股收益之比、每股净资产之比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正确确定换股比例应合理选择目标企业,综合考虑合并双方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发展机会、未来成长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企业的实际价值。

2、恰当地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

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收益现值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由于企业并购的并不是目标企业的现有资产价值,而是目标企业资产的使用价值以及所能带来的收益能力,也就是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因此,并购方实际上是在选择与并购目标和动机相适应的估价方法。当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进行长期经营,则适合使用收益现值法;当证券市场功能健全、上市公司的市价比较公允时,可以采用市盈率法;当企业并购的动机是为了将目标企业分拆出售,则适应使用清算价格法;如果企业作为单一资产的*组合,则可以使用重置成本法。

审计人员在选择评估方法的时期,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一般而言,贴现价格法把企业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反映到当前的决策时点,能够反映目标企业现有的资源的未来盈利潜力,理论上的合理性易于为并购双方所接受,但是预测未来收益的主观性太强,有时难以保证公平。贴现价格法需要估计由并购引起的期望的增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或奖金成本),即企业进行新投资,市场所要求的最低的可接受的报酬率,程序包括预测自由现金流量、估计贴现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及计算现金流量现值、估计购买价格,主观判断的因素很强。市盈率法操作简便,但需要以发达、成熟和有效的证券市场为前提,而且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比如应用市盈率法对目标企业估值时,需要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重置成本没有对企业进行全盘统一考虑,不适用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较大或品牌资源丰富的情况。

3、适当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

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购买合并通常用购买法,换股合并通常采用权益联营法。采用权益联营法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被并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按原账面价值入账,股东权益总额不变,被并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全部并入主并公司当年的合并利润表,而不论换股合并在年初还是年末完成。与购买法相比,权益联营法容易导致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有可能对公司的配股申请产生有利影响。另外,主并公司还可以将被并公司再度出售,只要售价高于账面价值,就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益。而购买法由于主并公司要按照评估后的公允价值而非账面价值纪录被并公司的资产与负债,评估价值又通常因通货膨胀等周素而高于账面价值,因此,购买法将产生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获得再出售收益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留心并购公司是否利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4、对企业并购过程进行监控,全面降低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审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并购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监控应随并购活动的进行而随时展开,并在并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工作结束之后进行分阶段的总结性审查。

随时审查的目的在于密切监控并购计划中每一项工作的进展,便于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跟进措施,以确保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分阶段审查的目的在于审查并购计划每一阶段的完成情况,各阶段目标的实现程度,并结合随时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调整下一阶段的计划,以便于对各种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金叁财税集团董事长 王艳:企业并购审计风险及其影响

文/财务铁娘子

在审计风险的定义上,一般将其认为是审计人员对实际上产生错报、误报的财务信息可能提供错误审计意见的风险,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审计风险也被认为是重大错报或漏报风险,即由于审计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漏报等情况,从而导致其无法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审计意见,因而发表了和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的审计报告的风险。从定义可见,企业并购中存在审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靠前是被审计企业本身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第二是审计人员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所带来的检查风险。通常,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风险点主要有虚构收入或存款、隐瞒关联交易以及未决诉讼、违约担保等重大事项等,尤其是那些依靠重组寻求上市的公司,在并购时,企业为了尽快上市,容易选择财务造假的方式,美化财务报表,财务数据真实性无法保证,数据错报风险极高。而出借壳的上市企业,为了尽快卖壳,对重组企业的财务信息审查也不严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联合造假。若该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旦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未执行到位或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必然会影响审计检查结果,一旦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便失去了真实性和有效性,容易误导投资者、其他合作商,做出错误决策。

企业并购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风险评估程序执行不严

受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专业胜任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在风险评估程序执行阶段较为死板,没有根据被审计企业、并购活动等的特性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部分企业经营者股份占比较高,其治理结构为“一家独大”模式,舞弊概率也因而较高。

另外,风险评估程序执行力也不足,在实际执行中,审计人员未能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开展风险审计工作,对被审计企业的业务活动、经营行为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审计时没有考虑重组上市的目的等因素,对企业内控效果、合作交易真实性等缺乏评估,导致审计时难发现其中存在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问题,直接影响后续实质性程序的开展,容易导致审计失效。

(二)实质性程序执行不到位

目前常见的实质性程序执行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函证程序执行不规范。包括审计人员在未收到回函的情况下出具审计报告、所发函不符合事务所拟定的选样标准、函证缺乏控制等情况,对被审计企业的大额存单等的审计不够全面,其中存在的舞弊情况也无法及时发现。(2)收入书面检查程序执行不深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由于缺乏证据、意识等因素,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收入合同、签章和实际不符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入调研和审查。比如事务所并没有取得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交易的确认信息,也没有和销售合同有关的发票、收据等证据,但在审计时,没有对企业确认收入的真实性提出异议。(3)询问、观察程序执行力弱。观察和询问是审计人员进一步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判定财务信息的有利手段,然而实际来看,事务所在观察和询问环节的工作并不完善,询问资料可用性不强,比如采访记录中显示某一管理人员分别在不同的地区同时接受了采访,可见采访询问质量不高,而注册会计师在接受调查时,也容易忽视这一问题,导致询问工作价值难发挥,影响审计结果判定。

(三)并购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以上就是企业并购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