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在清退大潮后退出历史舞台,但这样仍未阻挡市面上公司平台流量变现的野心,各类常用APP再次杀出重围,借贷广告轮番轰炸消费者。曾经够不着的商品、服务在近几年都变得唾手可得。
今年的 WWDC 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推出了先买后付服务 Apple Pay Later,人们可以在下单时选择无息分期付款,收货后在六周内分四期支付完。
有网友对此吐槽,互联网的尽头还是贷款,苹果也不例外。
想想也是,但凡我们能叫出名字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做网贷。微信微粒贷,支付宝借呗,百度度小满,京东金条,滴滴,360,美团等等。
现实情况往往是,很多人在工资收入不高,或者是在校生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选择各种方式借钱。
由于银行贷款门槛较高,我国很多互联网公司就看中了这个机遇,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网贷业务。
为了吸引用户来借贷,各个平台还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拼命想把钱借给用户。比如在618活动期间,就有一些借贷平台临时提额度,让用户买东西不用愁付不了钱,可真是谢谢您了。
而苹果早已在借贷门外观望了好几年,要知道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在线支付服务Apple Pay,8年后美国已经有超过90%的零售商接受Apple Pay作为支付方式。
因为苹果CEO库克担心会影响公司的声誉,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碰到利润最高的金融服务之一——贷款。直到今年,苹果终于还是推出了这个小额贷款服务。
以往 Apple Pay 还只是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支付管道,现在有了 Apple Pay Later,意味着苹果开始自己处理评估、借贷和风控等关键金融业务,摇身一变,成了放贷人,这家科技公司,也越来越像一家银行了。
先买后付,花钱都是洒洒水啦
先买后付也是海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即人们可先下单、收货后再分期付费,一般分为 4 期,不收取任何利息、手续费,逾期费用也比较低,大多在10 美元以内。
其实从客户体验上来说跟境内的信用卡或虚拟信用卡(花呗/白条等)有点像,购物的时候选择信用卡或者虚拟信用卡付款,在拿到商品后的还款日前还款或者免息分期还款。
目前国内市场也同样,特别是天生自带场景的电商巨头们也纷纷开始行动,上线了自己的先买后付产品。
如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先用后付,另外还有乐信的买鸭等,预计未来几年在国内,BNPL也将全面覆盖各大消费场景。
出来混,借的迟早要还的
专门研究贷款的机构 Debthammer 曾在美国进行随机调查,发现近 32% 的人无法偿还先买后付服务的小额贷款,一部分人甚至要从水电、房租费用中扣除费用抵扣,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现如今人们的支付方式越来越灵活,金钱观念也越来越薄弱,进而迷失方向,月初花钱有多爽,月末还钱就有多痛苦,还不上的也大有人在。
于是信贷公司就站了出来,提出将先买后付的消费记录纳入个人信用报告,这一举动一出现,不少用户就慌了呀。毕竟如果真的纳入信用报告,可能就会影响到后面的房贷、车贷这些重要的大额贷款,属实是得不偿失。
苹果虽然表示 Apple Pay Later 不会纳入个人信用报告当中,但难保以后不会变,毕竟公司之外还有立法。
大雄还记得,去年花呗纳入央行征信系统时,在网上掀起了多大的风浪。
多数人认为,即使你按期还了,征信记录上也会出现一笔笔花呗的小额消费记录,这对银行审核信用和还款能力会产生一定影响。搞得人心惶惶,表示还完这期立马关闭花呗。
也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按期还完,并不会对自己信用评估产生什么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使用花呗、信用卡频不频繁,而是你的资产状况。
最近几年来,很多互联网公司说着大搞金融创新,其实都是模式上的创新,或者说是一种“伪”创新,说的好听叫“普惠金融”,说的难听就是“放高利贷”。这种创新,对社会是否存在正面效应就不得而知了。
对此大雄只能说凡事量力而行,便捷的消费支付服务固然好,收支有度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