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周末的一天,我与印刷厂的蒋女士一同来到甘肃农垦总公司党办,看望杨顺录主任,谈到《情漫戈壁》一书写作的进展情况时,杨主任建议应该将酒泉垦区各农场写入书中。他说,你原在军垦工作过的敦煌农场现属酒泉公司管辖,况且酒泉垦区是全省垦区中比较集中,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记者答应后,杨主任立刻拨通了酒泉农垦公司任远锋书记的电话,客气的吩咐任书记配合好记者采访酒泉垦区各农场的工作。
星期一早晨还未到上班时间,记者赶到任书记办公室。任书记不愧为是一位老农垦人,淳朴热情,开门见山。他与记者商量说,本应该派一名同志陪同你到各农场采访,不巧组织上刚找公司分管宣传的同志谈过话,让他去敦煌农场任副书记,我们不能再让他陪你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派车先送你去下河清农场采访,采访完后,下河清再送你去下个农场采访……自此,拉开了我酒泉垦区采访各农场的序幕。
轿车出了繁华的酒泉城,沿312国道向东驶去。晨风滋润,日照充足,使沿路两旁的小镇格外明媚娇娜。身兼办公室、保卫、法律、调解等多职的“驾驶员”告诉我,前面进入下河清农场的地界了。我极目远眺,远方是那终年积有皑皑白雪的祁连山,近处是那棋盘般整齐的街道,鳞次栉比的两层小别墅楼,绿色的田野,浓密的树荫,整齐的楼房……处处都呈现出下河清农场今日的兴盛之气。
下河清农场座落在312国道旁,在公司会客室里,办公室张主任给我介绍说,甘肃农垦下河清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处丝绸之路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酒泉市东42公里处,国道312线横穿而过,依傍兰新铁路,毗邻下河清机场,是登长城雄关、赏莫高艺术、观阳关落日的必经之地。
该公司创建于1956年,原为国营下河清农场,1997年改制为实业公司,隶属于甘肃农垦集团,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甘肃省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甘肃省“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中国质量信誉服务AAA级企业”、银行授信AAA企业。土地面积13.7万亩,其中耕地2.3万亩,总人口3000余人,职工1260名,高中级科技人才130人。公司下属农业、酒泉、麦芽、工副业等12个二级核算单位。总资产3.2亿元。公司坚持以“做强啤酒花产业,打造下河清品牌”为宗旨,加快龙头建设,壮大生产基地,提升标准化水平,用最小的土地面积打造最大的啤酒花产业,年产优质绿色啤酒花1200吨,占全国总量的11%,为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滴灌啤酒花种植基地。该公司与青岛、燕京、英博、华润、重庆等全国20多家啤酒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
近年来,该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得天独厚的啤酒花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大力弘扬特色企业文化,发挥职业化团队精神,创新发展,社会经济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感恩的心
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办公室我见到了该公司的掌门人——刘建禄。(见图)
他比我想像中年轻得多,大概刚进不惑之年,中等身体、十分魁梧。白皙的国字脸庞,两道又粗又黑的剑眉下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着严肃刚毅、聪明睿智的光芒。宽宽的前额,鼓鼓的鼻梁,潇洒英俊,仪表堂堂。言谈举止中透出一般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令人敬佩的军人气质。
在他宽大的老板桌后,几组文件柜里,透过明净的玻璃,我看到柜中摆满了各类书籍,玲琅满目。其中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钦定三希堂法贴,近代名人传记:曾国潘、胡雪岩等,看得出他是一个博学多闻、勤奋好学的学者型领导。
他告诉记者说,自己1962年7月20日出生于边湾农场,是喝农场的水、吃农场的粮食长大的,是名符其实的农垦第二代人。
其父刘生枝原是地方干部,1956年服从组织安排,支援农场建设来到边湾农场。先后任过农场副场长、兵团时期的参谋长等职,为了发展甘肃的农垦事业,无私的奉献了一辈子。
1979年初,他满腔热忱报考大学,渴望自己多学知识,报效祖国,遗憾的是他的考分与录取分数相差12分,而与高等学府失之交臂。落榜后,他没有气馁,他执著地报着一颗对农场感恩的心于当年5月加入农垦大军行列。他接过父辈传下来的铁铣,特别是继承了父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拼搏进取,勇于奉献的“农垦人”精神,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青春和生命,滋润和孕育着振兴农垦事业的常青之树。他种过大田,种过酒花。1982年4月,他有幸参加了场部举办的会计培训班。培训班结业后,他当过出纳,任过会计。1984年9月,他考取了甘肃省农垦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在财会班学习了三年,1987年6月,学习毕业后,他又回到养育他的农场。先后在一分厂和酒花分场担任主办会计,1991年调场部计财科,先后任副科长、科长。1997年担任场部财务总监。1999年担任农场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2000年至2003年担任农场副总经理兼麦芽厂厂长。2003年再次担任农场副总、财务总监。2004年担任农场总经理兼该场支柱产业——绿星酒花公司经理。2006年1月10日至今担任甘肃农垦下河清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之职。
听了刘建禄的成长史,正如他象记者十分诚恳表述的一样:我是生在农场、长在农场、喝着农场的水……成长起来的农场二代,没有农场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农场人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进步……所以我每迈出一步、进步一步,我都报着感恩的心,常怀爱农垦人之心,恪守爱农垦人之责,善谋富农垦人之策,多办利农垦人之事;为此,权为农场所用,情为农场所系,利为农场所谋。
他告诉记者说,1999年底麦芽厂的63名职工,在厂子长期亏损、全面停产的状况下,职工们四处奔走找地承包,自谋出路寻找饭碗。麦芽厂陷入困境。公司领导找到时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的他,让他去担任麦芽公司的总经理,希望他能救活企业,回报农垦人。
受命于危难之中,他二话没说,走马上任。他到任后,深入干部工人之中,了解厂情,掌握厂衰结症。很快他摸清了病因:原来设计加工万吨麦芽的设备,因管理混乱,设备问题,仅能加工4000吨大麦;生产的麦芽销出去后钱又不能及时收回来,职工的工资发不出来……造成麦芽厂供产销失调,生产经营失控。
他在上任后的第一个全体职工大会上表态说:“希望大伙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从改造设备入手,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就是再难,也要保证给职工按月足额的发工资。生活要保障,生产要突破。”掷地有声的承诺,如久旱的大地逢甘霖,激起了全厂职工旧貌换颜的奋斗勇气。两年半的9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与职工摸爬滚打战斗在设备改造第一线。设备的改造会开过多次,老设备的改造达60多处,某些关键部位的改造调试达100多次。技术攻关、原料收购需要资金,他用他在财会行业中筑就的诚信去银行贷款,到友邻单位筹借。腊月28日许多职工都忙碌着置办年货,他却带着几名职工顶着寒冬刺骨的寒风赶到200多公里的黄花农场,租卡车拉回800吨大麦。大年三十,原料入库,没有装卸工,他顾不上一路辛苦,立即与职工们一起将一袋袋、一车车大麦卸进库房。大年初二,他顾不上回家,按中国人传统节日的风俗给双亲老人拜年,而是与职工们一起精选大麦。历经40多天的连续苦战,这批大麦精选后作为啤酒大麦良种销往市场。而且卖了个好价钱。苍天不负有心人,麦芽厂在他任职的第一年就完成了扭亏,收支平衡。
2001年,设备调试正常后,芽床、沉淀池、回水槽、锅炉等经过技术革新,达到一流水平,麦芽生产上了新台阶,出芽就达78%,优质率达到了95%。他不失时机抢抓原料收购和加工、销售的同时,狠抓企业内部管理,他提出的口号是“朝管理要效益”。全厂职工“励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每个职工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麦、一块煤、很快厂容厂貌与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加班加点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在他的言传身教和帅先垂范下,全厂职工上下一心、齐打翻身仗。
2002年他外抓市场、内抓管理,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健康、跳跃式发展的快车道。生产加工能力由原来每月350吨上升到600吨,最高达800吨。经营利润达10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翻了一番。
2003年初,他被公司召回,另有重任。麦芽厂由于有他夯实的基础,连年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态势。2007年,麦芽厂生产麦芽5000吨,年产值达1700万元,利润86万元,职工年收入也是水涨船高达万元以上,递增30%。
小赢在治
2003年6月,经省农垦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考察,决定任刘建禄为下河清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管财务工作,同时兼任二级核算单位的绿星啤酒花公司经理。面对这样的安排,有人说他荣升了;有人说,明升暗降了;还有人说,他又要去挑一副重担子。挑得好,他会委以重任,挑不好,就此趴下去,难有出头之日。他认为,党员的天职是服从组织决定,套用朱镕基总理那句誓言,纵然前边万丈深渊也毫不退缩。当然,他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的李家茂提出了一个请求:到酒花公司可以,但对干部的任用必须他说了算。李家茂董事长表示同意。他深知,当时啤酒花公司存在的问题不少,但重中之重的是公司和下级领导班子中有人滥竽充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中,用人是检验领导者智商的标志之一,尤其酒花公司要革面一新,用好“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人才是事关全局的大事。
酒花种植是实业公司龙头产业,面积已由当初的几亩地发展到5000亩,160多名职工奋斗20多个春秋,年产鲜花近500万公斤,由于产大于销的恶性竞争,前几年酒花公司效益滑波,职工收入下降,职工承包种植酒花的热情比较低,每年都有二三百亩酒花地无人签合同,加上社会转型期的改革改制,职工思想不稳定,酒花品种亟待更新,棚架、渠道、灌溉等基础设施老化,新的载培模式培训滞后,都需要着手解决;烤花楼的扩建迫在眉睫……刘建禄上任后,一大堆矛盾都在他头脑中搅和着,使他夜不能寐,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集思广益,公司终于出台了一整套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惠民方案,一场攻坚战拉开了大幕。
首先是在干部选拔聘用上,公司领导班子力排干扰,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人放到关键岗位上。他还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亲自备课组织培训,按照市场的需求实施规模化开发、品牌化教育、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其二,在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他带领一班人深入田间现场办公,推行新技术栽培标准化模式和立体布网模式的探索,观察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用剧毒农药,为争取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三,实施惠民政策。公司规定强调指出,凡种植啤酒花超过12亩地的职工均享受最高结算价,最低保护价收购。打破过去人均六亩地的承包模式,增加职工承包面积,增大职工雇工管理,鼓励大幅承包,提高规模效益等一揽子政策出台后,职工踊跃承包,人均承包面积达10.3亩,承包超过12亩的职工达30多户。
为解决烘烤酒花的难题,他四方筹资达50万元。他还亲自带领相关技术人员东起兰州,西到敦煌,寻找物美价廉的锅炉。修建烤花炉,他累掉了几斤肉,跑烂了几双鞋,终于在张掖市找到了一台旧锅炉,经专家鉴定,稍加维修,可以使用5至8年,比新购锅炉节约50%的资金。精打细算的他高兴得合不扰嘴,他忘记了疲劳,带上焦学红、焦艳一行雇上大卡车来拉旧锅炉。可是,厂门小、汽车大,租来的吊车经过长达三个小时吊装才将锅炉装上了大卡车。运输途中又因桥洞太低,锅炉超高15厘米,司机急得团团转要求卸货走人,他当机立断,兵分两路,一路去探便道,一路去安抚司机。便道终于找到,但是行车快到高速路的附近,又碰上高压线挡车。深夜里,他们敲开小卖部的门,买回竹皮和细铁丝,将竹板弯成弓字绑在锅炉上,让司机慢慢通过。他冒着生死之险在车上指挥前进,竹板上的细铁丝接触高压线飞溅出了一串串火花。他身上冒了一阵冷汗,但是他想汽车轮子是绝缘的,终于平安闯过这一关。等到货车上了高速路,已经是第二天早上的六七点钟了。他和同伴们在一家小店吃了碗羊肉泡馍,空了15个小时的肚子终于填饱了,他们又马不停蹄赶回了公司。修建烤花楼的工程人员被刘建禄的拼命精神所打动,他们加班加点,提前在摘酒花前三天圆满完成了任务。此项工作由于管理科学,节约资金达20多万元,保证了酒花烘烤进度和质量。这一年(2005年)酒花公司赢利100多万元,职工收入大幅增加。刘建禄为瞄准国际市场,调整品种结构,又投资8.6万元,改建啤酒花棚架367亩,引种香花152亩,使啤酒花产业从种植、烘烤、颗粒加工到销售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为实业公司的腾飞立了新功。
酒花公司实力不断增强,刘建禄又为职工办了几件实事:投资1.6万元,安装自来水管道1000米,彻底解决职工吃水难题;急职工所急,多次与银行联系,为60名种植困难户贷款40多万元;多方筹资4万多元,为啤酒花烘烤炉、晾花棚安装保鲜槽3个;为加快采收进度,他全天24小时值班,及时协调采、烘、运等矛盾。采花高峰期,他组织劳力400多人次,为16户缺劳力的种植户雪中送炭,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职工们感动地说,有刘建禄这样的爱民领导,我们越干越有劲,明年还要多承包地,为刘经理争光。2005年,酒花全面丰收,采、烘、烤、运生产安全,与往年比较,提前12天结束采烘工作。7月26日,由中国人主办的“第五十届国际啤酒花种植者协会”大会在兰州隆重召开,来自德、美、法、捷克等19个国家96名世界业界精英荟萃金城,共商发展大计。分会场设在下河清实业公司,来宾参观了青岛大花为主体的种植、管理、篱壁式栽培、滴灌设施、设备配套、全机械化采收为特征的2000亩国际一流的啤酒花种植基地,甚为感叹。世界啤酒花种植者协会主席马丁·乔治激动地说:“下河清牌啤酒花种植面积、基地的精细化、栽培模式和单产均为世界第一。”
硕果累累的啤酒花
采访中,记者深深感悟到,刘建禄长期以来以自己从事财会工作20多年来养成的精打细算和善于当家理财的强项,科学地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使有限的资金在他科学精明的资金运作中产生裂变效应,发挥着无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强项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在成功中实践着小赢在治。
大赢在德
在公司办公楼一厅迎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宣传牌匾,上面书写着“像学校一样朝气蓬勃,像军队一样纪律严明,像家庭一样和谐温馨。”我在此牌匾伫立片刻,仔细品味琢磨其深邃的含义。我认为这是下河清公司企业文化鲜明特色之一,这是下河清公司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化,这是刘建禄建设企业文化,打造职业团队——“大赢在德”理念的实践……
交谈中,刘建禄对记者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下河清实业公司特色企业文化是农垦企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不断培育和丰富中找到了与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了“人性化、实用性、激励性、导向性、长远性”的显著特色,公司以人为本,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务实有效的文化载体,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培育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把学习文化、树人文化、经营文化、生活文化等深入渗透在各项工作之中,使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大大增强,体现了“学校、军队、家庭”建设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下河清企业文化,开创了“团队有合力、内部有活力、各项工作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宽松的思想和文化环境。
下河清实业公司为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编撰了《企业文化读本》,通过各种渠道向企业经营管理层、广大员工进行宣传,让每位员工不断地自我反思,准确定位,积极工作,增强忠诚度和激情度,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引导和培养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宣传教育,举办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每逢节假日开展歌咏比赛、体操比赛、拔河、长跑及各种棋牌活动,春节期间各单位踊跃编演龙舞、狮子、腰鼓等节目80多个,团体出早操、吃早餐活动已经从机关发展到基层各单位,成为甘肃农垦和一些企业单位效仿的亮点。
公司倡导“四健康”理念——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健康、道德品质健康,培养员工在行为活动、处世哲学、对工作的情感、对地位的心态、追求价值体现的精神境界中渗透企业文化。公司将企业文化的建设纳入用人机制,让文化无处不在,最大限度地体现文化价值。在选人用人方面,首先考虑一个人的品德,只要能顾全大局,与企业融为一体,有高度的责任心,就可以重点培养。
下河清实业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方针,不断创新企业文化载体。公司投资建设小康住宅和企业文化广场,充分发挥百县千乡文化站的作用,不断改善员工的生活娱乐环境,实现人居环境“道路硬化、小区绿化、庭院美化、屋内净化”的新目标。公司在偏远的基层单位建设经济实惠的住房,配套绿地、健身、文化娱乐等场所,让员工分享和谐文化,心灵得到快乐,情操得到陶冶。
下河清实业公司把人文关怀作为建设特色企业文化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把职工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所需作为企业凝聚人心的重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做。2007年,公司按照“三个坚持,六个加强”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了阳光集贸市场、职工住房、饮水工程等10件实事,对4个基层单位、17名先进工作者、12名先进生产者进行表彰奖励,对18名致富带头人每人给予1000元的奖励,对2007年度二级单位承包工作、清欠工作、财务工作、退休人员中积极带头承包啤酒花以及在专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16名同志给予20万元的专项奖励,对全公司所有干部员工发放总价值40万元的纯新羊毛被及床上用品4件套800份。
今年“两节”期间,公司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同时,全体干部和部分职工捐款2.6万元,企业拨专项救助资金3.4万元,开展“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对57名特困员工、生病住院人员、27名离退休老干部进行走访慰问,给他们发放500—1000元的慰问金。同时对24名军属进行了集中走访慰问,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晚饭后,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克忠陪同我浏览公司的场容场貌。闲谈中我了解到,刘建禄上任才两年多,农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职工们想到的事,他都件件办妥了,职工设想到或不敢想的事,他都想到了,或正在谋划之中。张主任告诉记者说,刘建禄任董事长后,为加强办公室工作,将自己从学校校长的岗位上调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刘董事长上任后,常报着一颗感恩农场的心,处处以身作则,狠抓公司发展大计的同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他心里装着的只有父老乡亲的冷暖,只要他没有公务外出,对生病住院的职工、干部总要挤时间自费买点水果去探望,尤其对农场创业和发展的劳模、离退休老人,他经常利用逢年过节亲自登门问候,表达一片敬老之心。老同志去世后,他不仅要参加追悼会,还要送上最后一程。谁家女儿出嫁、男孩完婚,他总要按照民间风俗亲临贺喜……他常说:“我是农场长大的……”
此时此刻,我顿悟了刘建禄所讲的“小赢在治,大赢在德”真实的含义,即以德施政,以德赢心,德行天下,大赢在德。
欣欣向荣
记者问起公司2007年生产经营工作和职工的收入情况时,刘建禄兴致勃勃地告诉作者说,2007年是下河清不平凡的一年,在政策好、人努力、市场俏的有利因素下,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再创建场以来最高水平,公司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六大突破”,使下河清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一、创新发展,大力实施了“三个坚持,六个加强”的发展战略,主要经济指标取得了新突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完成12,945万元,完成计划指标的171.5%,比去年7,171增长了80.5%。实现利润180万元,完成计划指标的225%,比去年100万元增长了80%。实现职均收入15,068元,完成计划指标的130%,比去年10,415元增长了44.7%,酒花承包职工最高收入6.9万元,二级单位主承包人年薪奖金最高收入11.8万元。
二、求真务实,全面落实了八届四次职代会承诺的“十件实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突破。投资521万元,全面超额完成了阳光集贸市场、职工住房、饮水工程等“十件实事”,使场容场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逐步加强。
三、稳中求优,扎实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工业龙头建设,企业改革改制取得了新突破。一是农业全面丰产丰收。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农业总播种面积16,071亩,其中,啤酒花5,340亩,总产1,123吨,达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工副业全面实现赢利。扶强啤酒花颗粒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为企业增添了活力和动力,公司注册资本750万元。其中员工出资367.5万元,占49%。2008年加工颗粒酒花1825.12吨,比去年增加440吨,排名甘肃省首位。
四、统筹兼顾,为民办实事,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全年共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289万元;统筹医疗保险金55.8万元,支付102万元,其中:报销历年拖欠住院医费28.4万元,当年支付73.6万元,超支部分全部列入当年成本。争取“低保”资金36万元,使134户特困人员纳入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让广大员工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支出员工福利费56万元。组织职工体检7.7万元,一线优秀职工赴南京、无锡、苏州、杭州、上海参观旅游4.28万元,在全场范围内发放价值450元的福利(即纯新羊毛被及床上用品四件套)800份36万元,开展文体娱乐、慰问等活动及其他支出8.02万元。
五、严管资金,坚持收支两条线制度,资金管理与资本运作取得了新突破。加大资金统一管理及运作力度。全场各单位所需资金统一计划、统一调度,加快资金良性循环。争取酒花综合项目、采摘机转化项目、
机械采摘啤酒花
税费改革、人畜饮水工程等国家政策资金298.1万元。实现银行贷款1180万元,归还银行贷款1740万元,通过转贷、提前还贷节约银行利息215万元。解决二级单位停息挂账贷款1475万元;核销往年资产损失、在建工程、烘烤楼利息、长期待摊费用等共计1107万元。上报审定拟剥离的不良贷款3335万元;通过各种途径偿还内外债务723万元(烘烤楼债务、退股资金、农业综合项目贷款等外债470万元,员工多年的承包抵押金、预留工资、奖金253万元)。企业基本实现了“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六、以人为本,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一是不断创建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吃早餐、出早操等团队活动已经从机关发展到各下属单位,各单位排队跑早操已经蔚然成风。企业文化光盘、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以及元旦、春节、七一等节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不断强化了员工的“四健康”(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健康、道德品质健康)意识,使员工在行为活动、处世哲学、对工作的情感、对地位的心态、对价值的追求中集中体现健康的品德,以此来实现自我和谐,大力构筑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体现了“学校、军队、家庭”建设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下河清企业文化。二是及时宣传报道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在全国、全省性媒体上发表宣传稿件60篇;在公司广播、闭路电视播发稿件、播放《百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影片》100篇(部);请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广天地》栏目组摄制啤酒花影像宣传资料;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赢在中国高峰论坛暨杰出企业家恳谈会”;赴美国俄勒岗雅矶玛参加“第五十一届世界啤酒花种植者协会年会”,发送资料、宣传品牌。
当记者关心地问起公司2008年工作打算时,刘建禄充满自信地说,2008年的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变化,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推进“三个坚持,六个加强”的战略措施,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龙头产业,建设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力争企业经济效益、员工收入、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全面完成省农垦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目标任务。
一、软件建设:重点申报国家级啤酒花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国名牌产品、全国文明单位。
二、硬件建设:重点实施“双千工程”,即投资两千万元,实施渠道建设工程、酒花基地工程、酒花烤楼工程、烤楼配套工程、酒花库房工程、新烤楼续建工程、小康住宅工程、文化广场工程“八项工程”。
三、具体措施:2008年,要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大旗,全力唱响创新发展的主旋律,深入落实“五个创新,一个惠及”,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五个创新”即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一个惠及”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
力求做到六个突破:
1、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在啤酒花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上实现突破;2、坚持体制创新,努力在工业生产的活力、动力、市场竞争力上实现突破;3、坚持文化创新,努力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影响力,美誉度上取得突破;4、坚持管理创新,努力在增强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上取得突破;5、坚持市场创新,努力在提高产品的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上取得突破;6、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努力在实现“科学发展,富民惠民,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上实现突破。
在送我去裕盛公司采访的途中,刘建禄去酒泉商谈兼并酒泉拖修厂之事。车上,他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哲学家,与记者切磋起“小赢在治,大赢在德”的话题……谈的十分投机,不知不觉他到了酒拖厂,我们恋恋不舍的分手了。我深信像刘建禄这样的农垦二代,一定不会辜负父辈们的嘱托,继往开来,开创新时期农垦工作的新局面,开创农垦事业美好的明天。
刘建禄参加赢在中国高峰论坛
暨杰出企业家恳谈会
2007、11、17于北京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