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越忙,越想玩手机?
为什么游戏一局接一局,总让你欲罢不能?
为什么在没有尽头的“瀑布流”里一刷就是一整天,怎么都停不下来?
每刷一秒无用的讯息,你的“专注力”就被掠夺了一寸。
长文章变成了小段子,短视频替代了长视频,需要翻页的资讯墙变成了刷不完的瀑布流,内置的小游戏层出不穷,随开随玩,大型手游的新款皮肤觊觎着你的钱包,顺便觊觎你宝贵的3时间——“买都买了,开一局试试吧”。
人们有限的时间承载着有限的专注力,有限的专注力只能接纳有限的信息,这就是互联网世界的所谓“流量”。
“流量之争”本质上是互联网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专注力”之争。自制力强的人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自制力弱的人则会被剥夺这一权利——他们的专注力,全都被打碎,化作了“流量”。
从数据上来看,这场战争,用户全面处于劣势。
2021年《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人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75分钟,考虑到许多人根本没有智能手机,实际数据应该更加触目惊心。
手机使用的主力军95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达8.33小时,95前则为6.77小时。两者都远超100分钟,从数据来看,手机占据了人们每天的清醒时间的近二分之一。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上瘾》的作者尼尔·埃亚尔带来了他的新书《不可打扰》,这次他站在用户一侧,帮助用户们重新建立自己的专注力。
他曾花许多时间研究大脑的上瘾机制,打造了新颖而实用的“上瘾模型”,教会产品经理打造一款让用户欲罢不能的产品。
几年后,他惊觉自己也被卷入了形形色色的产品的漩涡,险些被自己创造的“上瘾模型”控制,因此他创作了《不可打扰》。
他在书中创造性提出了“专注力管理四步法模型”,帮助大家寻回自身的专注力,让时间和注意力去往它们该去的地方。
时间管理,其实是疼痛管理。
我们以为自己在无穷无尽的瀑布流里消磨时间是在寻求快乐,实际上我们也不过想要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不解决让人产生逃避念头的不适,我们会继续被这样或那样的分心困扰。只有理解了内心的痛苦,我们才能控制自己,让自己不那么痛苦,并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应对。
所以,管理时间就是管理你渴望逃避的痛苦,时间管理也就是疼痛管理。
花时间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做了原本计划该做的事。
解决了内部的不适感之后,我们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到有价值的事物上去。自身、人际关系和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的三个领域,留出时间是为了更好地经营这三个领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三个领域的时间规划,也体现了我们时间管理的能力。
1. 照顾好自己
照顾好你自己是3个生活领域的核心,因为身心健康是其他两个领域的本钱。如果不照顾好自己,人际关系就会受到影响。身心健康就得不到保障,在工作时就达不到最佳状态。
2. 处理好人际关系
应该多花点儿时间陪伴我们爱的人和被重视的人。
3. 安排好工作
制定一份详细的日程表,具体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我们无法做好时间规划,大部分是由于外部触因。
比如突如其来的电话、邮件、信息等。或许紧急,或许可以延后处理,但它们吸引了当下的注意力,导致我们效率下降。
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在工作中被打断时,他们往往需要加快工作进度来弥补浪费的时间,但代价是会压力增大,容易沮丧。
值得庆幸的是,并非所有的外部触发因素都会导致注意力分散。有很多办法把外部触发因素转变成优势。
首先,应该明确外部触因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
可以问问自己:这个外部触发因素是在为我服务,还是我在为它服务?
据此,可以确定触发因素的真正含义:它们是工具。如果这个触发因素如果能帮助我们完成计划,就有助于我们保持专注力。它如果让我们分心,就没有为我们服务。
而解决外部触因有许多途径,比如:
告诉别人自己不想被打扰:捍卫专心工作的时间。如果不想被打扰,就要明示。使用一张卡片或其他明确的提示,让别人知道你不想被打扰。
适当推迟减少邮件回复:让事情像子弹一样“飞”一会儿,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无关紧要了。让对方等一等,就是给对方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减少群聊:在一天中设定专门的群聊时间。在讨论敏感话题时,最好避免群聊。群聊应该是那些短平快的话题,重要的话题需要专门安排时间,集中精力加以探讨,不能与闲聊混为一谈。
管理手机应用:建议将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分为 3 类:“主要工具”、“愿望清单”和“老虎机”。“主要工具”类能帮助实现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景,比如打车软件、地图软件等。“愿望清单”类可以用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锻炼、读书、播客等。第三类“老虎机”应用指的是那些一旦开启就会让你迷失其中的应用程序,比如游戏、视频流软件等。重新整理手机主界面,尽量只保留“主要工具”和“愿望清单”这两类应用。
在我们学会了主宰内部触因、明确时间规划,以及解决外部触因之后,最后一步就是防止自己陷入分心。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学习一种叫作“预先承诺”的强大技巧,其用意是提前和自己签订协议,改变我们对未来的选择,从而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我们可以利用三种预先承诺来抵抗分心:
1. 努力协议:通过加大不必要行为的实现难度,从而防止分心。
比如睡前把手机放在客厅,这样当想要使用它的时候,就必须走出卧室,无形中提高了使用手机的难度,从而降低了使用手机的可能性。
2. 代价协议:通过造成损失,来抵消奖励带来的快感。
比如规定自己“如果少健身一次,就给自己的朋友转一百块钱”,为了避免损失,很多人会坚持锻炼下去。
3. 身份协议:现代心理学证明,我们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通过使行为与身份保持一致,我们根据自己的身份定位做出了行为选择。
坚持自己是一位“时间管理大师”,就真的可以把时间的管理权牢牢掌控住,而不是任人摆布。
做好时间管理,培养专注力,是现代人对抗碎片化时间、创造自身价值的新途径。在工作场所、在育儿场景下、在两性交往中,专注力都是永恒的话题。这些,尼尔也在《不可打扰》中有所涉及,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些话题中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