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少峰
消费金融发展十年时间,从无到有,各种分期产品层出不穷,所服务的消费场景用途也是五花八门,从早期轰轰烈烈的3c分期为起始,相继出现了医美分期,租房分期,教育分期,家装分期,奢侈品分期,健身分期,婚庆分期,加油分期等等,不一而足。
各分期机构也不断积极拓展新消费场景,希望挖掘到优质客群,提供深植于场景的金融服务产品以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同时实现自身的市场价值。消费金融的发展,相应也促进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
消费场景所处行业的兴衰、国家监管政策变化、消费行为习惯的变化,这些因素都深刻影响到金融分期业务的发展和起伏。曾经那些被分期机构所追捧的消费场景,也随着市场的真实表现情况逐渐被“证伪”,并不具备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土壤。
下文将列举一些被证伪的消费金融场景。
一、租房分期
20年末蛋壳公寓暴雷,算是租房分期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互联网银行明星代表微众银行也深陷其中,据消息称受影响借款人超过10万,在贷余额近20亿,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后续随着暴雷事件的发酵,微众银行也不得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缓报征信、停息挂帐等,安抚客户。即使如此,大概率后续待收余额要计提坏账,由放款机构承担。
17年笔者以资方的身份,对租房市场、长租公寓、租房分期公司进行过比较详实的尽调和论证。租房分期主要针对的长租公寓“公司级二房东”这一B2C市场,并不针对C2C市场。
国内租房市场约定俗成是押一付三的形式,绝大多数租赁双方也接受这一规则。对于大部分租客并不存在支付困难,自身并无强烈的融资需求。唯一有分期需求的群体,即历年的应届毕业生以及初入职场人士,缺乏足够积蓄,具有短期融资需求,但市场规模很小,且主要分布于房租较高的一线及二线热门城市。
租房分期在实际推广中,资金的真实需求方是长租公寓,长租公寓的商业模式非常重,需要大量资本进行“囤房”,有很强的驱动想提前收取租客未来租期内的租金。于是主流租房分期往往是贴息优惠形式,诱导无融资需求的租客进行分期,办理过程中将贷款相关协议夹杂在租房协议中,很多时候租客并不知悉办理了贷款业务。
从整个交易结构上看,租房分期本质上更像一个保理业务,长租公寓以未来应收租金为标的,通过金融机构提前收取租客未来的应付租金,并且承担融资成本。
这就造成租房分期的实质风险集中度很高,严重违背了消费金融小额分散的风险管理逻辑,一旦长租公寓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大面积逾期和纠纷。
因为产品逻辑上的先天缺陷,最后往往是放款机构自食其果,承担了所有损失。
二、加油分期
加油分期是依托加油充值卡的预付分期。这就不得不提“加油充值卡”,除“3桶油”发行的加油卡外,这类产品历史上就没有不暴雷的,广州“益民”加油金,重庆“国通”卡,深圳享车“优卡”等等。
国内汽油市场定价并不是市场化机制。加油几乎不需要打折预存搞促销。这些民营“加油卡”商业逻辑是偏灰色的,更像一个“资金盘”,基本都是想通过预付加油的模式,形成沉淀资金,通过挪用预付资金进行盈利。通常会给到9折、9.5折的充值优惠,如果沉淀资金留存时间足够久,是有希望通过挪用获得足够的收益来覆盖折扣让利。
更疯狂的加油卡会给予9折以下的优惠,挪用沉淀资金的收益难以覆盖所谓的“吸储”成本,往往会沦为旁氏骗局,需要不断吸纳预付资金才能保证不崩盘。
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不良加油卡”模式进行了升级,将金融机构拉下水,由办卡人从银行贷款进行充值,变成了“贷款+预付加油”的模式。
近年,影响比较大的就是重庆富民银行与深圳优速物流旗下享车App合作的加油分期。享车App暴雷,优速跑路,数千名用户背上了数千元到万元的分期贷款债务。最终重庆富民银行不得不承担相应义务。
后记:深入理解消费行为,设计合理金融产品
租房分期、加油分期不仅是伪场景,同时也具有一定套路贷的特征。大部分进入该领域的金融机构,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产生了大量社会纠纷。
还有一些伪场景,如奢侈品分期、婚庆分期、预付卡类分期等,也都是一些既不符合消费行为也不符合消费金融逻辑的“伪场景”,本文就不再展开论述。
同时也有一些场景本来不算是伪场景,但由于国家政策管控、产业调整、消费习惯的变化,使得市场规模缩小,金融产品与消费行为难以结合,越来越向伪场景靠拢。教育产业里的部分细分领域(如k12)就很符合这一特征,未来是否会发展成为伪场景,还需市场检验。
所谓消费场景,本质上是金融产品触达客户的介质。消费金融场景是否为“真”,取决于是否能有效触达客户,金融产品价值是否能促进实现消费交易行为的达成。反之,无真实金融需求的场景,则为“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