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据库都是来自央行,央行主要通过几个渠道信息:
①银行渠道。在银行办理信用卡、贷款和银行卡,那么你所填的个人信息和申请记录都会上发到央行的征信系统。
②部分持牌机构,持牌担保公司,消费金融,持牌小贷等和银行同理,填写过个人资料也会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
③公安部、社保局和法院这些部门,也会采集个人信息传上去。
央行会把多方面采集来的信息匹配整理和保存,整合这些资料到隶属于同一个人名下,然后就形成了每个人自己的信用档案。
居住信息解释
每次申请信用卡或贷款会要求填入现居住地址,每次填写的地址都会上传到征信报告中。注意:每次填写如果不一样,就代表用户居住不稳定,这种频繁更换地址,银行或机构不怎么喜欢,有些网友居住信息明明填写的是一个地址,但是因为少写或多写几个字,在征信上展现出来的居住信息又会多几条。
职业信息解释
每次申请信用卡或贷款会要求填入现工作单位名称,每次填写的单位信息及职务都会上传到征信报告中。
注意:大多的银行或机构发放贷款或信用卡,都会对现单位工作时长有要求,一般半年或一年,如果每次申请信用卡或贷款填写的都不一样,且填写的现单位工作时间与征信上显示的差异很大,他们就会怀疑填入信息的真实性和稳定性,作为放款机构(信用卡),他们都不是做慈善的,他们发卡或发放贷款时是想着回本收息,所以工作的稳定性和真实性他们都很看重,所以日常申请中不要乱填填写,避免审核单位无法正常核实。
贷款记录
只要是申请的正规贷款(持牌放款机构),放款机构都会把记录上传到征信上,放款金额,放款期限,放款类型(抵押,担保,信用等),包括每个月的还款金额记录及状态。
注意:如果你有过贷款,你再次申请时银行都会看你历史贷款情况,通过查看贷款记录可以了解你现在的负债情况和借款机构及还款情况,来判断你的还款意愿,负债压力,其他机构的还款利率等,所以建议尽量别申请网贷,特别是小贷机构的网贷,因为你一旦先借了高息(持牌小贷)类的,银行会担心,毕竟你都借了高息了,然后想来借低息,它会担心风险,担心高息会把你压垮,导致也还不了自己的低息及本金。
信用卡记录
成功申请下来的信用卡也会在征信上体现,主要显示“发卡机构”“开立日期”“账户授信额度”“业务种类”,使用情况,还款记录,账户状态。
注意:会显示你每月的信用卡使用信用,是否正常还款,是否有逾期,近期使用情况,在信用卡汇总页面也会显示,总授信金额,近期平均使用额度等,建议合理用卡,不要每月都刷爆,如果你信用卡总授信20万,已使用20万,近期平均使用也是20万,那么在申请贷款或信用卡,银行看完你这个使用情况会觉得你很差钱,会严格审核。
还款记录
银行或机构可以通过还款记录很清楚的知道用户是否守约,逾期和逾期时间。是否守约解释:在个人信用报告中,通常有以下表述符号:
/—表示未开立账户;
*—表示本月没有还款历史,还款周期大于月的数据用此符号标注,还款频率为不定期,当月没有发生还款行为的用*表示;开户当月不需要还款的也用此符号表示。
N—正常(表示借款人已按时足额归还当月款项);
1—表示逾期1~30天;
2—表示逾期31~60天;
3—表示逾期61~90天;
4—表示逾期91~120天;
5—表示逾期121~150天;
6—表示逾期151~180天;
7—表示逾期180天以上;
D—担保人代还(表示借款人的该笔贷款已由担保人代还,包括担保人按期代还与担保人代还部分贷款);
Z—以资抵债(表示借款人的该笔贷款已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进行还款。仅指以资抵债部分);
C—结清(借款人的该笔贷款全部还清,贷款余额为0。包括正常结清、提前结清、以资抵债结清、担保人代还结清等情况);
G—结束(除结清外的,其他任何形态的终止账户)。
公共信息
在征信上不会显示缴纳社保的信息,只能看到是否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信息“公司名称”“参缴日期”“参缴地”“缴纳状态”“月缴存额”等信息。
注意:有缴纳住房公积金的用户,银行比较喜欢,如果加纳状态为正常,但是申请信用卡或贷款时填写的单位和缴纳单位不一样,银行或机构就会怀疑单位的真实性。
查询记录
①贷款审批:是指你申请了“某机构”的贷款②信用卡审批:是指你申请了“某机构”的信用卡
③法人资格担保审查:是指你名下企业申请了贷款,你为担保人。
④保前审查:一般是保险机构查询,你在保险机构申请了贷款或购买保险,或申请了保险机构兜底的业务。
⑤贷后管理:是指已经发放的贷款或信用卡机构不定期的查看您近期的征信情况
注意:只要在正规机构有申请就会产生查询记录,通过查询记录,现申请的机构可以判断您历史在哪些机构有做什么样的业务申请,所以在没有资金需求时建议别轻易查征信,因为你近期的查询越多,就证明近期资金缺口很大,这样银行或机构就会严格审核。
根据目前的政策要求,目前征信报告的详细记录会保留5年时间。
每个人的征信报告只有一份。不论是贷款,办信用卡或者买房办理按揭,都是会参考这份报告的,所以要爱惜自己的征信,不要等到迫在眉头的时候才去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到时候就晚了,万事要保留缓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