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7600多万个体工商户,带动约2亿人就业;有3600多万户企业,其中90%是中小微企业。这些量大面广的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方便生活、拓展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必须予以大力支持。”榕树平台表示,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传递中国经济新动能、新方向,强调了个体工商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
高速发展带来信贷饥渴
中国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同频共振。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一系列改革促进政策的出台下,个体工商户逐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1978年全国个体经营者只有14万人,私营企业在允许登记后的1989年,总数也不过9.05万户。到目前的76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增长了500多倍。其中一些个体工商户早已蜕变为知名民营企业家,从个体经营发展壮大成大型民营企业。
与此同时,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资金需求的无限性与金融体系资金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一直长期存在。特别是在个人经营性融资环节上,多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等长尾客群往往被排斥于正规金融体系的服务范围之外。
小微、个体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数据显示,全球发展中国家每10 家中小微企业中,就有近5家企业从金融机构借不到钱或者借不到足够的钱。相比中小企业,规模更小的个体和微型企业的融资境况更加困难。信息不对称制约了信贷市场的有效供给。
在福建经营一家鞋厂的叶女士,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个体工商户”。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优秀的审美能力,叶女士的鞋厂去年经营收入同比翻番。今年初,叶女士想扩大店面,力争业绩再实现较大突破,但是手里的现金却成了问题。叶女士试着从银行贷款,由于缺乏抵押物,只能获得信用贷款支持。最后,叶女士不得不找生意上的朋友借到大部分资金。
个人经营性融资加快扩张
像叶女士这样的情况,是很多个体工商户面临的问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根本要义,解决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融资考验着金融机构的智慧。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个人融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报告(1978-2018)》(下称报告)显示,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在 2009 年后开始加快扩张,供给来源多元化,从3.7 万亿元一路增长至2017年的13.1万亿。
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报告》将个人经营性融资的资金来源分四大类别进行测算:银行业、以网贷为代表的新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金融。根据测算,以2018年数据为例,在总额15.6万亿的个人经营性融资供给余额中,银行、新金融、小贷公司、民间金融的数据分别为近10万亿、0.29万亿、0.34万亿、5万亿,其中银行仍然是服务个人经营性融资的主力军,但同时其他多种新兴金融业态也有效提供了补充和支持作用。
“科技+金融”合力纾困
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个人经营融资供给主体的全程深度支持。
业内人士表示,近些年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在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便利居民借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共赢也将成为未来服务于个人经营性融资的重要趋势。
“以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有望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榕树贷款表示,个体户融资难,主要是因为普遍规模不大、行业分散、经营风险较高、财务数据不规范、贷款需求相对较小等特征,属于典型的金融服务长尾客群。
对此,榕树贷款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共同为个体户经营性融资难寻求解决路径。目前,榕树贷款运用自身深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客群进行预先信用评级,立体式定位客群的贷偿能力,再对符合不同金融产品风控要求的用户,精准匹配合适他们的金融产品。榕树贷款像是一条水渠,将信贷之水引流到等待解渴的个体户手中,极大提升了信贷匹配效率。
榕树贷款表示,金融科技能够真正打破信息不对称,与传统金融互为补充。未来,平台将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更多金融机构寻求多方面合作,共同为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融资纾困。
[编辑: 李华]